研究生: |
鄭嘉華 Cheng, Chia-Hua |
---|---|
論文名稱: |
懷素〈自敘帖〉研究─以自我書寫為觀察核心 A Study of Huaisu's Autobiography Focusing on Self-Writing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Huang, Ming-Li |
口試委員: |
朱書萱
Jhu, Shu-Syuan 林宜蓉 Lin, Yi-Rong 黃明理 Huang, Ming-Li |
口試日期: | 2022/06/1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懷素 、自敘帖 、自序 、自我書寫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50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4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中國書法史上,懷素及其〈自敘帖〉,自唐朝中葉起便為書法愛好者所討論,〈自敘帖〉為懷素自述學書經歷和摘錄各方名流對其人其書法讚揚的詩句。〈自敘帖〉以狂草書就,線條細而充滿勁道,面目狂放縱逸,草勢連綿不絕,仍有法有度,深具個人風格及藝術性,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
本論文以「懷素〈自敘帖〉研究—以自我書寫為觀察核心」為題,以「自我書寫」為切入視角重新審視這部書法經典之作。結合文學與藝術分析,觀〈自敘帖〉的文意內容及表現形式,並梳理後世對懷素和〈自敘帖〉的評價及版本流傳,著重討論懷素自敘所使用的「文」與「書」雙重媒介。本文首先爬梳自我書寫歷史,以凸顯〈自敘帖〉在歷來自我書寫作品中特殊的寫作手法與形式,而〈自敘帖〉又以狂草寫成,其釋文各版本略有異見,故辨析隸定草字,並分析文本內容與書法視覺呈現,最後梳理歷代各版本的〈自敘帖〉以及對懷素的評論,指出〈自敘帖〉為懷素所造成的宣傳效果,以呈現〈自敘帖〉在自敘歷史上的獨特價值。
Autobiography is Huaisu's calligraphy masterpiece. The content of Autobiography is Huaisu's description of his experience in learning calligraphy, and records of verses from several famous people complimenting his character and calligraphy. This work is written in wild cursive, the lines are thin and full of strength, the face is wild and indulgent, and the spirit of cursive writing is continuous but still retains the law. With profound personal style and artistry, his calligraphy and articles are treasur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uaisu and his Autobiography have been discussed by calligraphy enthusiasts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ang Dynasty. Future generations are fortunate to have a glimpse of Huaisu's wild and unrestrained character, diligent learning spirit and outstanding calligraphy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Autobiography. This dissertation hopes to re-understand the textual content and expression form of Autobiography, a classic calligraphy work of self-writing,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self-writ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analysis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his dissertation organizes later evaluations of Huaisu and Autobiograph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versions, and discusses the unique value of Autobiography in the history of autobiography.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writing, and analyzes Huaisu's self-narrated articles and calligraph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Autobiography on history. The second part reviews the history of self-writing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past research on autobiography.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cursive Liding in the Autobiography, and the visual present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organizes the historical comments on Huaisu, so as to fully present the unique value of Autobiography.
一、 古籍(依年代先後排列)
(春秋)左丘明著,冀昀主編:《左傳》,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西漢)孔安國著,(魏)王肅注:《孔子家語》,遼寧:萬卷出版社,2009年。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東漢)王充著,黃暉校:《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東漢)王逸章句,劉向編:《楚辭》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晉)葛洪著,楊明照校:《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晉)陶淵明著,逯欽立校:《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晉)陶淵明:《搜神後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晉)劉昫:《舊唐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駱賓王撰,(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箋注》,上海:世界書局,1981年。
(唐)王勃:《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劉恂:《嶺表錄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集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唐)顏真卿著,(北宋)宋敏求編:《顏魯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唐)錢起:《錢仲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唐)殷璠:《河嶽英靈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南唐)徐鍇:《說文繫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朱長文:《墨池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李昉:《文苑英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錢易:《南部新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丁度等編:《集韻》,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815年。
(宋)陳彭年等著:《廣韻》,臺北:黎明文化,2001。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蘇軾:《東坡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米芾:《書史》,《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宋)黃庭堅:《山谷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宋)陳思:《書苑菁華》收於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
(宋)董逌:《廣川書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徐度:《卻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宋)朱長文:《墨池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宋)《宣和書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元)胡祗遹:《紫山大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元)李文仲:《字鑑》,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七,《叢書集成新編》第六十六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內聯網版)。
(明)焦竑:《俗書刊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明)焦竑:《莊子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張丑:《真跡日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續題跋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明)梅膺祚:《字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張自烈:《正字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王原祁、王銓、孫岳頒、宋駿業:《佩文齋書畫譜》,新竹:新興書局,1969年。
(清)孫岳頒:《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劉熙載著,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清)倪濤:《六藝之一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黃之雋、趙弘恩:《江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內聯網版)。
(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劉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二、 專書(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自我書寫類
王瑤編注:《陶淵明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王元軍:《懷素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
王佺:《唐代干謁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2017年。
汪榮寶:《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
姜濤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臺北:莊嚴出版社,1989年。
胡適:《胡適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孫康宜著,鐘振振譯:《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6年。
浦起龍:《史通通釋》,上海:上古籍出版社,2009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書局出版,2011年。
郭為藩:《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1996年。
吳平、回達強主編:《楚辭文獻集成》,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傅佩榮:《孔子的生活智慧》,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5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楊正潤:《傳記文學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趙白生:《傳記文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潘運告《中國書畫論叢書・初唐書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
潘運告:《中國書畫論叢書・中晚唐五代書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 年。
樂黛雲,陳玨編:《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韓兆琦:《中國傳記文學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日)川合康三著,蔡毅譯:《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法)米歇爾•福柯著,汪民安編,張勇譯:《福柯文選III:自我技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法)菲力浦•勒熱納:《自傳契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美)喬納森‧布朗著,陳浩鶯等譯:《自我》,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
(美)Stephen Owen:〈The Self’ s Perfect Mirror:Poetry as Autobiography〉,《The Vitality of the Lyric Voice:Shih Poetic from the Late Han to the T’ ang.》,美國:Princeton Legacy Library出版,1986年。
(二) 書法類
王耀庭主編:《懷素自敘帖檢測報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5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
王振遠:《中國書法理論史》,安徽:黃山書社,1996年。
王冬梅主編:《歷代名家書法經典:懷素》,北京:中國書店,2012年。
中國書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中華書道學會等編:《懷素自敘與唐代草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中華書道學會,2004年。
仲威:《書藝珍品賞析・張旭懷素》,臺北:石頭出版社,2004年。
朱瑞月編著:《歷代官名解釋手冊》,臺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朱關田:《初果集─朱關田論書文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 年。
朱關田:《顏真卿年譜》,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
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沈富進:《彙音寶鑑》,嘉義:文藝學社,1954 年。
李郁周:《懷素自敘帖千年探密》,臺北:蕙風堂筆墨公司,2003年。
李怡:《顏真卿》,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范潤華著:《狂草探微》,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徐建榮:《書體介紹》,臺北:石頭出版社,2004年。
徐世平編:《張旭古詩四首》,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年。
馬宗霍輯:《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馬亞編:《中國歷代名碑名帖精選系列:懷素自敘帖》,河南:河南美術社,2007年。
陸衡輯:《林散之筆談書法》,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994年。
許禮平主編:《中國名家法書全集14:懷素自敘帖》,香港:香港商翰墨軒有限公司,1998年。
黃緯中:《唐代書法史研究》,臺北:蕙風堂,1994年。
傅申:《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再刷增訂版)》,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蔣寅:《大曆詩人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鄧散木:《篆刻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
盧慧紋主編:《水月鏡像──懷素•自敘帖摹刻本與風格傳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19年。
釋廣元:《中國書法概述》,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3年。
(日)中田勇次郎等撰,洪惟仁譯:《書道全集》,東京:平凡社出版,1988年。
(日)中田勇次郎:《黃庭堅名蹟集》,日本:二玄社,1994年。
(日)比田井南谷編,書學院出版部製作:《書道基本名品集 草書編18:懷素自敘帖/王羲之尺牘集》,日本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1986年。
(日)渡邊隆男編:《中國法書選43:自敘帖 唐 懷素》,日本東京:二玄社,1998年。
三、 單篇論文及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排序)
(一) 期刊論文
蘇雪林:〈屈原〉,《學術季刊》,第1卷第4期(1953年)。
劉啟林:〈懷素《自敘帖》釋文及語言問題瑣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03期(1988年)。
熊飛:〈戴叔倫交游——謝夷甫、王邕、裴征考〉,《咸寧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1992年)。
趙國熙:〈司馬遷寫《史記•太史公自序》為自己樹碑立傳──論自傳體文學成熟的標誌〉,《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9.10期(1996年)。
張振龍:〈曹丕《典論•論文》創作年代與創作目的〉,《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06期(2002年)。
熊飛:〈中唐書僧懷素交游考(一)〉,《咸寧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3年)。
鄧錫斌:〈論初盛唐文人干謁之風的成因〉,《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8年)。
楊軍:〈北宋蘇易簡、丁謂、王溥書畫鑒藏研究〉,《美術大觀》,第9期(2009年)。
朱琪:〈蔣仁家世考略:從故宮博物院藏李黼手跡說起〉,《收藏家》第06期(2009年)。
張琴:〈《典論•論文》創作時間探析〉,《雞西大學學報》第9卷第5期(2009年10月)。
蔡忠霖:〈俗文字在語言中的體現──以語述中的文字拆分為中心〉,《嘉大中文學報》第6期(2011年)。
施仲貞:〈自我的覺醒:論〈離騷〉的「靈均」形象〉,《海南大學學報》第30卷第3期(2012年6月)。
馬玉臣:〈宋代富弼家族墓志史料价值芻議〉,《史學史研究》第145期(2012年)。
王成軍:〈論孔子的自我口述敘事及其詩學影響〉,《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5期(2013年)。
林慶文:〈書寫的意志—關於自我的書寫及其可能〉,《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第四期(2015年4月)。
孫欣婷:〈趙令畤行年考〉,《古籍研究》第64卷02期(2016年)。
劉仁慶:〈古紙紙名研究與討論之五 唐代紙名(下)〉,《中華紙業》第23期(2016年)。
向彬:〈《懷素草書歌》考論〉,《書法研究》,第100期(2017年6月)。
程蘇東:〈書寫文化的新變與士人文學的興起———以《春秋》及其早期闡釋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2018年)。
李珂:〈從「二王」到「顛素」:賀知章草書精神探索〉,《書畫藝術學刊》第二十四期(2018年6月)。
程蘇東:〈「詭辭」以見義——論《太史公自序》的書寫策略〉,《嶺南學報》復刊第11輯(2019年)。
張鑫誠:〈不遇與自鬻:論初盛唐干謁文中的自我書寫〉,《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第九期(2021年3月)。
(二)學位論文
程代勒:《狂草風格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黃惠謙:《懷素草書自敘帖的時間性》,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吳旭春:《中晚唐僧人草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李娜:《錢起詩歌藝術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2007年。
飯野世子:《懷素對日本書法的影響》,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張雅青:《論大曆十才子》,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張慶珍:《張旭懷素狂草差異性比較研究》,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鄭世欽:《懷素書法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趙姍姍:《以張旭懷素的比較研究看唐代狂草書風》,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周河山:《懷素〈自敘帖〉書寫狀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余芳頭:《永恆的追尋〈離騷〉神遊情節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6年。
方連全:《「中國歷代僧人書法」研究──以智永、懷素、憨山、破山、八大山人為例》,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四、 網路電子資源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數據庫CBDB:https://reurl.cc/ZAG5g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址:https://ctext.org/zh。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s://reurl.cc/M0ZWrk。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站: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故宮博物院網站:https://www.npm.gov.tw/。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內聯網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