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佩凌 |
---|---|
論文名稱: |
女作家小說中的自我追尋與成長──以蘇偉貞及袁瓊瓊的小說為例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6 |
中文關鍵詞: | 蘇偉貞 、袁瓊瓊 、女性成長 、自我追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91 下載:3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選擇於一九八○年代崛起的蘇偉貞及袁瓊瓊兩位女作家為研究對象,透過對小說作品的閱讀與整理,以前人的評論為基礎,對兩人的小說進行研究,藉由整體性地分析探討,期望達到對兩人在自我追尋及成長方面的書寫,有一完整的論述。
本論文共分六章,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指出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期望達到的目的;其次,規畫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提出研究需要使用的方法和預期效果;接續,探討與本論文相關的文獻;最後,陳述本論文所設計的研究架構。
第二章是蘇偉貞及袁瓊瓊的創作時代背景與生平探討:本章著重於呈現蘇偉貞及袁瓊瓊兩人在相同的生活年代、類似的眷村背景中,所經歷的生活經驗及遭遇,為其後的創作帶來何種影響,再概論兩人師出同門的筆法及創作歷程。
第三章是蘇偉貞及袁瓊瓊小說文本中傳統女性的書寫:此章節主要是探討從蘇偉貞及袁瓊瓊的小說文本中,藉由兩人對傳統女性的書寫,探討蘇偉貞及袁瓊瓊如何書寫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在父權壓抑下的宿命論、追求堅貞無悔的愛情信念下,甚或盲目痴戀的第三者角色等觀點上所呈現的傳統女性典型。
第四章是蘇偉貞及袁瓊瓊小說文本中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進程:承續第三章的觀點,此一章節主要從兩人的小說文本中,找尋自我意識覺醒的衝突點,藉由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探討當擺脫父系的價值觀後,從堅貞的愛情失落到成長的選擇,及跨越情慾那條界線時,兩人如何各自用小說中的角色呈現自己的愛情、婚戀、情慾選擇。
第五章是蘇偉貞及袁瓊瓊的愛情觀照與女性意識取向:本章試圖歸納出由兩人的生命經驗累積及蘊藏於內心的強大慾力到對自身處境的省思,折射兩人在愛情觀照上的異同;再從自我認同的追尋、獨立自主的情慾觀與激烈抗爭後的成長困境三個觀點,進一步探析小說文本中女性意識成長的一致性與變異性。
第六章總結全文,綜論兩人的書寫及思考模式,及在女性自我覺醒的成長與困境。
一、蘇偉貞著作
(一)小說
《紅顏已老》,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3月。
《人間有夢》,臺北:現代關係出版社,1983年9月。
《世間女子》,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9月。
《舊愛》,臺北:洪範書店,1985年7月。
《陌路》,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4月。
《離家出走》,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2月。
《陪他一段》,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2月。
《有緣千里》,臺北:洪範書店,1988年3月。
《流離》,臺北:洪範書店,1989年4月。
《離開同方》,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11月。
《我們之間》,臺北:洪範書店,1990年9月。
《過站不停》,臺北:洪範書店,1991年2月。
《熱的滅絕》,臺北:洪範書店,1992年9月。
《沉默之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
《封閉的島嶼:得獎小說選》,臺北:麥田,1996年10月。
《魔術時刻》,臺北:INK印刻文學,2002年5月。
《時光隊伍》,臺北:INK印刻文學,2008年4月。
(二)散文
《問你》,臺北:李白出版社,1984年。
《歲月的聲音》,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7月。
《來不及長大》,臺北:洪範書店,1989年9月。
《夢書》,臺北:聯合文學,1995年6月。
《單人旅行》,臺北:聯合文學,1999年2月。
《私閱讀》,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租書店的女兒》,臺北,INK印刻文學,2010年5月。
二、袁瓊瓊著作
(一)小說
《兩個人的事》,臺北:洪範書店,1983年7月。
《春水船》,臺北:洪範書店,1985年11月。
《又涼又暖的季節》,臺北:林白出版社,1986年2月。
《袁瓊瓊極短篇》,臺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2月。
《蘋果會微笑》,臺北:洪範書店,1989年9月。
《自己的天空》,臺北:洪範書店,1990年2月。
《情愛風塵》,臺北:洪範書店,1991年3月。
《滄桑》,臺北:洪範書店,1991年2月。
《今生緣》,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恐怖時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多情累美人》,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地獄是別人》,收錄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06年。
《或許與愛無關》,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4月。
(二)散文
《紅塵心事》,臺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2月。
《隨意》,臺北:洪範書店,1983年2月。
《食字癖者的札記》,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孤單情書》,臺北:INK印刻文學,2006年12月。
《繾綣情書》,臺北:INK印刻文學,2007年1月。
《冰火情書》,臺北:INK印刻文學,2007年3月。
《曖昧情書》,臺北:INK印刻文學,2007年7月。
三、專書
王式通校《宋刑統卷十四‧戶婚律》,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王雅各 《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10月。
王瑞香 《愛情私語》,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7月。
王緋 《女性與閱讀期待》,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王德威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
1993年5月。
王德威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2月。
王德威 《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1988
年9月。
王德威 《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1991年9月。
白先勇 《白先勇自選集》,廣州:花城出版社,1997年7月。
任一鳴 《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1997年6月。
伍寶珠 《從反思到反叛──八、九零年代臺灣女性主義小說探究》,
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9月。
朱雙一 《戰後臺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出版社,2002年2月。
何春蕤編 《呼喚臺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臺北:遠流元尊文
化,1997年。
佛洛姆 《愛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1月
呂正惠 《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1992年12月。
李仕芬 《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社,2000年5月。
李仕芬 《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
社,1996年5月。
李漢偉 《臺灣小說的三種悲情》,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10月。
周英雄、劉紀蕙編 《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
田出版社,2000年4月。
周慶華 《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8月。
周蕾 《婦女與中國現代性:中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出版社,
1995年11月。
孟樊、林耀德編 《世紀末偏航──八○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時報文
化,1990年,12月。
林麗珊 《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五南圖書,2001年10月。
邱貴芬 《日據時代以來臺灣女作家作品選讀》,臺北:女書,2001年7
月。
邱貴芬 《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臺北:元尊
文化,1997年9月。
范銘如 《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年3月。
郝譽翔 《情慾 世紀末──臺灣當代女性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2002
年4月。
袁瓊瓊主編 《鍾愛》,臺北:林白,1985年。
張小虹 《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臺北:聯合文社,1995
年,3月。
張春興 《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8年7月。
張春興主編 《婚姻路上情理多》,臺北:桂冠圖書,1984年3月。
張堂錡 《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2003年9月。
張誦聖 《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2001年6月。
梅家玲編 《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10月。
許俊雅 《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3
月。
許琇禎 《臺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2001
年5月。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 《20世紀臺灣文學專題Ⅱ:創作類型與主題》,臺
北:萬卷樓圖書,2006年9月。
陳芳明 《危樓夜讀》,臺北:聯合文學,2008年4月。
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合著
《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3月。
陶毅、明欣 《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年7月。
彭瑞金 《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9月。
曾昭旭 《文學的哲思》,臺北:漢光文化,1983年12月。
賀安慰 《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年1月。
黃絢親著 《李昂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2005年
1月。
齊邦媛 《千年之淚:臺灣小說論集》,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7月。
楊昌年 《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5月。
瘂弦、陳義芝編 《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1997年11月。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0月。
廖輝英 《女性出頭一片天》,臺北:九歌,1990年10月。
樊洛平 《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鄭明娳主編 《臺灣當代女性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
鄭明娳編 《貪嗔痴愛》,臺北:師大書苑,1989年1月
羅宗濤‧張雙英著 《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1988-1996)》,臺北:萬
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5月。
蘇偉貞 《張愛玲的世界(續編)》,臺北:允晨文化,2003年11月。
蘇偉貞 《描紅──臺灣張派作家世代論》,臺北:三民,2006年9月。
蘇偉貞主編 《臺灣眷村小說選》,臺北:二魚文化,2004年4月。
顧燕翎主編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6年,9月。
四、學術論文
吳婉茹 《八十年代臺灣女作家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
所碩士論文,1994年。
余嘉雯 《袁瓊瓊小說的女性主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班,
碩士論文,2005年
李素禎 《袁瓊瓊小說中兩性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碩
士論文,2008年。
周淑嬪 《蘇偉貞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璟薇 《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1970-2000》,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林榮昌 《航向色情烏托邦──論蘇偉貞《沉默之島》與朱天文《荒人手
記》的情慾書寫》,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
論文,2004年。
施佳瑩 《論蘇偉貞小說與戰後臺灣文學史建構的關係》,政治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施春秀 《從臺灣女性文學論析父權體制下之女性意識覺醒》,高雄師範
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洪王俞萍 《文化身分的追尋及其形構──駱以軍與黃錦樹小說之比較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胡慈容 《八○年代愛情小說中的女性語言》,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
論文,2000 年。
翁儷玲 《袁瓊瓊及其小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班碩士論文,
2009年。
張淑惠 《蘇偉貞小說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曹雅萍 《袁瓊瓊小說人物形象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7年。
莊宜文 《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東吳大
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年。
莊宜文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小說獎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
論文,1998年。
連培妏 《九○年代以降臺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6年。
郭淑文 《袁瓊瓊小說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傅素春 《旅行理論與理論的旅行:蘇偉貞小說的旅行閱讀》,國立中興
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程慈敏 《袁瓊瓊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
民小學在職進修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廖美珍 《現代才女的舊魂新變貌──論蘇偉貞的小說世界》,淡江大學中
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蔡佩真 《袁瓊瓊短篇小說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
蔡淑華 《眷村小說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為對象》,政治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蕭義玲 《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像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
察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韓莉紅 《蘇偉貞小說的愛情書寫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9年。
五、報紙期刊
《印刻文學生活誌》第一卷第12期,2005年8月。
《印刻文學生活誌》第二卷第8期2006年4月。
丁怡華 〈在寫作的召喚下不談政治〉,《生涯智謀》第12期,1996年2
月,頁70-74。
丁琬 〈遙想自己的天空──走訪袁瓊瓊〉,《明道文藝》第72期,1982
年3月,頁14-17。
尹蓓芳記錄 〈人類不是適合圓滿的物種──朱天衣對談袁瓊瓊〉,《印刻
文學生活誌》第二卷第8期,2006年4月。
王德威 〈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的文學影響力與「張派」作家超越
之路〉,《中國時報》第42版,1995年9月14日。
尼洛 〈談蘇偉貞小說的思路〉,《婦女雜誌》第184期,1984年,
頁163-167。
石曉楓 〈當代臺灣女性成長小說的回顧與前瞻〉,《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
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辦,2006年
4月,頁237-260。
朱天文、蘇偉貞 〈情慾寫作──身體像一件優秀的漆器〉,《中國時報》第39
版,1994年11月10日。
朱雙一 〈世俗風情畫和女性真我的展現──略論袁瓊瓊的小說創作〉,《聯
合文學》第十四卷第7期,1995年5月,頁124-129。
何春蕤 〈婚姻迢遙路,何必怨女權〉,《 聯合報》民意論壇,1996年2
月1日。
何春蕤 〈蘋果會微笑──書評〉,《中國時報》開卷版,1989年11月6
日。
吳億偉 〈閱讀寫作永遠都是新鮮事:訪問蘇偉貞女士〉,《文訊》第211
期,2003年5月,頁71-74。
吳億偉 〈悠遊於「出」與「入」之間──訪問袁瓊瓊女士〉,《文訊》第
204期,2002年10月,頁75-78。
吳璧雍 〈矯飾的古典情懷──論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文星》
第一百零一卷,1987年8月。
李美枝 〈社會變遷中中國女性角色及性格的改變〉,收錄於《婦女在國
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
中心,1985年。
李晶菁 〈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研究動態》第
10期,2004年6月,頁59-69。
李元貞 〈貌多實一的身體書寫──從《沉默之島》談女人身體的處境〉,
《聯合文學》124期,3月,頁130-133。
谷樵 〈蘇偉貞──自困自苦的言情小說〉,《突破》第十一卷8期,1984
年8月。
巫孟虹 〈論蘇偉貞小說中的女子感情類型〉,《傳習》第16期,1998年
4月,頁125-144。
林素芬 〈常勝將軍的勁敵-─作家袁瓊瓊專訪〉,《幼獅文藝》518 期,
1996年2月,頁5-9 。
林雙不 〈四面探討蘇偉真的「情份」〉,《明道文藝》第61期,1981年4
月。
林麗美 〈自殺或殺夫?──論袁瓊瓊短篇小說中女性壓抑/抵抗的書
寫〉,收錄 於《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第十六卷
第3期,2001年4月,頁267-277。
邱貴芬 〈「西部拓荒史」:評袁瓊瓊《今生緣》〉,《中外書評》第209期,
1996年7月。
邱貴芬 〈臺灣(女性)小說史學方法初探〉,《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9
期,1999年2月。
邱靜慧整理 〈女作家座談系列──袁瓊瓊座談會〉,《中國女性文學研究
室學刊》創刊號,2000年3月15日。
邵雍紀錄整理 〈「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頒獎典禮──關於年輕人的文
學與藝術開幕式暨頒獎典禮會議記錄〉,收錄於《幼獅
文藝》第511期,1996年7月,頁4-7。
姚一葦 〈我看〈沉默之島〉〉,收錄於蘇偉貞《沉默之島》,臺北:時報
文化,1994年12月,頁290。
姜捷 〈蘇偉貞是書痴、字痴、情痴〉,《婦女雜誌》第212期,1986年
5月號,頁44-49。
胡媛 〈擁有自己的天空──蘇偉貞的小說天地〉,《中華日報》第11版,
1986年9月23日。
范銘如 〈久違的袁氏物語〉,《印刻文學生活誌》第二卷第8期,2006
年4月。
范銘如 〈遺忘‧遺棄與遺留──蘇偉貞《魔術時刻》評介〉,《中國女性
文學研究室學刊》第5期,2002年9月,頁100-102。
袁瓊瓊 〈《單人旅行》評介〉,《金石堂文化廣場出版情報》,131期,
1999年。
袁瓊瓊 〈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收錄於蘇偉貞《封閉的島嶼:得獎小
說選》,臺北:麥田,1996年10月,頁305。
袁瓊瓊 〈張愛玲記〉,《聯合文學》第十一卷第12期,1995年10月,
頁28。
郝譽翔 〈導讀《自己的天空》〉,《文學臺灣》第38期,2001年4月,
頁145-147
郝譽翔 〈荒涼虛無的故事高手──閱讀袁瓊瓊〉,《幼獅文藝》第563期,
2000年11月,頁56-59。
馬維敏 〈蘇偉貞:愛情的悲觀主義〉,《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3
月18日。
張大春 〈曖昧、轇轕的眷村傳奇──《離開同方》〉,《中國時報》第23
版,1991年1月18日。
張瑞芬 〈張愛玲的散文系譜〉,《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8期,2004年5
月。
張瑞芬 〈鞦韆外的天空──學院閨秀散文的特質與演變〉,《逢甲人文社
會學報》第2期,2001年5月,頁73-96。
張聖誦 〈評蘇偉貞〈倒影小維〉──兼論前作《沉默之島》〉,《中外文學》
第二十五卷第11期,1997年4月,頁42-48。
張聖誦著,古佳艷譯 〈袁瓊瓊與八○年代臺灣女性作家的「張愛玲熱」〉,
《中外文學》第二十三卷第8期, 1995年1月,
頁56-75。
莊宜文 〈張派小說的女性意識〉,《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4期,1999
年6月。
許俊雅 〈自焚的女人──袁瓊瓊的〈微笑〉〉,《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
第2期,1996年6月,頁300-306。
陳炳良 〈水仙子人物再探:蘇偉貞、鍾玲等人作品析論〉,《中外文學》
第十八卷第5期,1989年6月。
陳惠美、陳彥中 〈作家雙向訪問──蘇偉貞的另一個天空〉,《文化貴族》
第1期,1988年2月。
陳義芝 〈悲憫撼人,為一個時代作結──評蘇偉貞長篇小說〈離開同
方〉〉,《文訊》第65期, 1991年3月。
陳樂融 〈陪他一段‧紅顏已老──論蘇偉貞小說的愛情觀照〉,《中外文
學》第十二卷第4期,1983年9月。
曾昭旭 〈抑鬱於紅塵的冰清玉潔──談蘇偉貞小說中的心情〉,《鵝湖月
刊》第十一卷第5期,1985年。
黃樹紅 〈臺灣女性文學的走向〉,廣東:《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
第1期。
楊照 〈夢與灰燼‧啟蒙的驚怵與傷痕──臺灣當代小說中的悲劇傾向〉,
《幼獅文藝》第 511期,1996年7月,頁198-211。
楊翠 〈她們要歌唱──本世紀臺灣女性作家鳥瞰〉,《文訊》,1996年5
月,頁47-48。
廖輝英 〈八O年代女性創作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文訊》,1996年5月,
頁42-44。
趙慶華 〈相聚、離開、沉默、流浪──閱讀蘇偉貞的「眷村四部曲」〉,《臺
灣文學研究》創刊號,2007年4月,頁142-187。
劉乃慈 〈新「聊」齋誌「異」──論袁瓊瓊的恐怖時代〉,《國文天地》
第十六卷第5期,2000年10月,頁71-76。
劉淑慧 〈說故事與聽故事的,女人們──重讀袁瓊瓊〈自己的天空〉〉,
《中國時報》第35版,1996年1月9日。
樊洛平 〈臺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現象研究〉,收錄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科版》,1996 年1月,頁99-102。
潘弘輝整理 〈臺灣百年女性文學研討會會議紀錄〉,自由時報副刊,2001
年3月24日。
蔡淑華 〈探勘一座孤島——試讀蘇偉貞及其情愛女子〉,《中文研究學
報》第2期,1999年6月,頁137-147。
蔡煌源 〈女性主義批評商榷〉,《幼獅文藝》第398期,1987年2月。
蔡靚萱 〈半百作家袁瓊瓊的網路愛情探險記〉,收錄於《財訊月刊》,
2008年10月。
鄭鳳家 〈寂寞寒枝──蘇偉貞小說中女性情感〉,《傳習》第17期,1999
年4月,頁129-137。
蕭義玲 〈女性情慾之自主與人格之實現──論蘇偉貞小說中的女性意
識〉,《文學臺灣》第26期,1998年4月,頁192-207。
簡瑛瑛、賴慈芸紀錄 〈性/女性/新女性:袁瓊瓊訪談錄〉,《中外文學》
第十八卷第10期,1980年3月,頁105-118。
蘇偉貞 〈小說中的她們〉,《婦女雜誌》第192期,1984年9月,頁69-
72。
蘇偉貞 〈用小說來反應人生痛苦:蘇偉貞談小說經驗〉,《文訊》第26
期,1988年8月,頁89-92。
蘇偉貞 〈自殘之書──關於我朋友袁瓊瓊的情書系完結篇《曖昧情書》〉,
《人間福報》,2007年9月15日。
蘇偉貞 〈眷村的盡頭〉,《自由副刊》,2004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