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宜萱
Lin, Yi-Hsuan
論文名稱: 以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探究臺灣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的策略─以跆拳道、射箭為例
Investigating Taiwan’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2012 London Olympics through the Key Factor of the Success in Elite Sport of the West-A Case Study of Taekwondo and Archery
指導教授: 湯添進
Tan, Tie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競技運動關鍵因子備戰策略奧運會
英文關鍵詞: key factor of elite sport, preparation strategy, the Olympic Gam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00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跆拳道及射箭運動是我國亞、奧運長期培訓的重點項目,也是少數我國可在奧運賽場奪牌的項目。本研究以Green與Oakley(2001)所提出的西方成功發展競技運動的10個關鍵因子,作為分析之依據,採用半結構性訪談及內容分析的方式,探究臺灣跆拳道及射箭項目備戰奧運之策略。研究發現:臺灣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的策略,包含行政組織有清楚的分工、嘗試使用運科選才系統選拔正式代表選手、擬定綜合性計畫為備戰原則、運動科學的支援、政府的資金補助、競賽與國際接軌、集中訓練並提供訓練器材、優秀選手運動生涯支持,共8項策略。然而,我國備戰過程中,亦有許多問題存在,包含行政流程繁雜、團隊凝聚力不佳、缺乏監控優秀選手的機制、器材及場地狀況不佳、選手退役後看不到未來等,這些備戰時所發生的問題可能是影響臺灣能否在奧運場上奪牌的關鍵因素,值得未來持續關注與研究。透過研究亦發現,以西方競技運動關鍵因子分析奧運備戰策略有其適用性,但亦有其限制,端看研究者如何應用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此外,能否落實各因子的細節則是奧運成績好壞的關鍵。

    Taekwondo and archery, the focus sports which Taiwan’s government has long been exerting resources on for the Asiads and the Olympic Games, are also two of Taiwan’s few medal-winning sports at the Olympics.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aiwan’s London Olympic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for taekwondo and archery based on the ten key factors of the success in elite sport of the west proposed by Green and Oakley (2001).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fulfill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factors are included in Taiwan’s London Olympic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a clear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ttempts to apply a scientific system for talent recognition and selection, a comprehensive preparation plan, support from sports science teams, government subsidies, competi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 squad system with equipment for training, and career plans for exceptional athletes. However, problems also exist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example, the complicated bureaucracy, the lack of team cohesiveness, no monitoring system for talented athletes, fragmented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and dull futures of retired athletes. It is worthwhile to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e listed problems on Taiwan’s performance at the Olympics. Besides the above results,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out that 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o analyze the Olympic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through the key factors of the success in elite sport of the west: it depends on how the researcher applies those factors in the study. Moreover, whether the detail of each factor is fulfilled or not is critical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future results of the Olympic Games.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謝 誌 vi 目 次 viii 表 次 xi 圖 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七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西方主要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相關文獻 8 第二節 目前國際競技運動備戰奧運策略的相關研究 18 第三節 臺灣競技運動備戰奧運策略的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0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1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46 第肆章 臺灣跆拳道項目備戰2012倫敦奧運的策略 第一節 臺灣跆拳道備戰2012倫敦奧運的策略 49 第二節 本章小結 74 第伍章 臺灣射箭項目備戰2012倫敦奧運的策略 第一節 臺灣射箭備戰2012倫敦奧運的策略 76 第二節 本章小結 95 第陸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臺灣競技運動備戰奧運的策略 97 第二節 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在臺灣的適用性 108 第三節 本章小結 111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與省思 115 引用文獻 119 訪談同意書 127

    吳坤瑤 (2008)。國民中小學跆拳道運動推展現況與檢討。學校體育,18(3),77-82。
    李昱叡 (2012)。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學校競技運動人才培育六年計畫之推動。學校體育,22(2),4-13。
    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2012)。中華台北代表團參加2012年第30屆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 (2012)。關於協會/組織職掌。取自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網址http://www.archery.org.tw/about.php?id=3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 (2012)。特力屋(B&Q)職業射箭隊徵選隊員公告。取自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網址http://www.archery.org.tw/index.php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2012)。本會任務。取自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網址http://www.taekwondo.org.tw/instpage.php?r=&w=100%25&h=800&url=www.taekwondo.org.tw/tkd/top2.htm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2012)。本會任務。取自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網址http://www.taekwondo.org.tw/instpage.php?r=&w=100%25&h=800&url=www.taekwondo.org.tw/tkd/top2.htm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2012)。歷史。取自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網址http://www.taekwondo.org.tw/instpage.php?r=&w=100%25&h=800&url=www.taekw ondo.org.tw/tkd/top6.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2)。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11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2)。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22
    教育部 (2011)。99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取自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網http://school-physical.moe.gov.tw/
    江文瑞 (2007)。臺灣射箭運動發展之研究 (1964~2004)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江文瑞、林湘梅 (2007)。臺灣推展射箭運動的歷程 (1972~2004)。臺東大學體育學報,7,19-49。
    池建、苗向軍 (2006)。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奧運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備戰策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9(8),1009-101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99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5)。我國準備參加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奪金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5(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5)。挑戰2008黃金計畫。國民體育季刊,34(4),4-6。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9)。運動人才中長程培育計畫。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運動風雲/奧林匹克運動會。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sac.gov.tw/menu.aspx?wmid=220。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選手培訓參賽實施計畫分工與任務。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01年度施政計畫。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https://www.sac.gov.tw/WebData/WebData.aspx?WDID=3107&wmid=90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01年度施政計畫。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s://www.sac.gov.tw/WebData/WebData.aspx?WDID=3107&wmid=90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輔導全國性民間體育活動團體聘用外籍教練實施要點。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輔導各運動團隊參加綜合性賽會實施賽前國內、外移地訓練要點。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2010)。奧林匹克運動會及亞洲運動會培訓選手補助要點。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網址http://www.nstc.org.tw/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2012)。場地配置圖。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網址:http://www.nstc.org.tw/HomeStyle.aspx?urlFile=place.htm#07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2012)。奧林匹克運動會及亞洲運動會選手零用金支給基準表。取自國家選手訓練中心網址http://www.nstc.org.tw/DownLoadC1.aspx?Pindex=3&
    何景榮 (譯) (2008)。政治學研究方法。臺北縣,韋伯文化。(Burnham, P., & Gilland, K., & Grant, W., & Layton-Henry Z. 2004)
    李嘉宇 (2005)。奧運獎牌得牌數影響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真理大學,臺北縣。
    汪茂鈞 (2007)。跆拳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之探討。龍華科技大學學報,24,119-132。
    周資眾、方進隆 (2007)。臺灣運動選材的發展與展望。中華體育季刊,21(2),75-81。
    林正常 (2012)。我國參加倫敦奧運選手科研與輔導機制-總論。國民體育季刊,41(2),21-23。
    林宜萱、湯添進 (2012)。競技強國的秘密: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的分析。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學刊,1(1),7-17。
    林怡君、蔡燿程、賴姍姍 (2008)單項運動協會經營管理策略探討-以我國跆拳道協會之2004年奧運奪金計畫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6,65-72。
    林思良 (2009)。世界跆拳道聯盟競賽規則與解釋說明。臺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林梅真 (2008)廣告代理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邱炳坤 (2008)。「2008年奧運射箭代表隊選拔辦法策略思考」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7,117-126。
    邱炳坤、王裕斌、林政賢 (2012)。我國參加倫敦奧運選手現況與競爭力分析。國民體育季刊,41(2)。
    洪恩娥、湯添進 (2010)。南韓中央政府運動機構的變遷。國民體育季刊,39(4),49-54。
    洪恩娥、湯添進 (2011)。南韓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重鎮-泰陵選手村。國民體育季刊,40(2),80-88。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孫波、孫晉海 (2004)。我國《奧運爭光計畫》實施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山東體育科技,26(4),26-29。
    翁志成 (2009)。我國競技運動政策之發展。育達學院學報,19,101-117。
    郝勤、任海 (2003)。論“舉國體制”與《奧運爭光計劃》的關係。體育文化專刊,3-8。
    馬文山 (2010)。退役羽球男子甲組選手職場生涯規劃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高敬文 (1999)。質化研究的另類思考。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15-19。高雄:麗文。
    張宏成、孟祥波 (2010)。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成績制約因素分析。蘇州大學學報,26(4),87-90。
    教育部體育署 (2014) 。2011年體育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https://www.sac.gov.tw/WebData/WebData.aspx?WDID=3107&wmid=909
    梁曉龍、鮑明曉、張林 (2005)。舉國體制。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許士軍 (1988)。管理學(八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文玲、石罕池、陳詩園、史正德 (2004)。我國國家級射箭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2,93-102。
    郭玉霞 (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8 活用寶典。臺北市:高等教育。
    陳全壽 (2006)。我國的體育政策。國民體育季刊,35(1),4-8。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金盈 (2005)。中國競技運動政策研究-奧運戰略分析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智堅 (2006)。中國競技運動舉國體制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榮、任雲楠 (譯) (2009)。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臺北縣,韋伯文化。(Marsh, D., & Stoker, G., 2002)
    湯添進 (2009)。競技運動發展模式:一股「全球一致」的競技運動成功因子及策略正在成形。國民體育季刊,38(3),94-101。
    葉雅正、李香枝 (2004)。奧運奪金策略探討。大專體育,75,1-9。
    熊曉正、鄭國華 (2007)。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的形成、演變與重構。中國體育科學,27(10),3-17。
    劉照金 (2004)。從中華民國歷年中央政府體育預算分析體育政策之變遷。體育學報,37,203-214。
    潘國峰 (2008)。社會支持對高中優秀運動員持續參與競技運動意圖之效應-以壓力緩衝模式為基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桃園縣。
    潘淑滿 (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明志、邱共鉦 (2004)。跆拳道協會經營策略與奧運奪金團隊成功運作模式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43,21-27。
    鍾秀娟、涂瑞洪 (2007)。運動科學選材發展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1,253-260。
    魏香明 (2008)臺灣競技運動選、訓、賽策略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4),1-15。
    籍玉新 (2010)。審視“舉國體制”的四種眼光。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4(6),19-22。
    Bergsgard, N. A., Houlihan, B., Mangset, P., Nodland, S. I., & Rommetvedt, H. (2007). Sport polic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bility and change.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Bernard, A., & Busse, M. (2004). Who wins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ic resources and medal total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6, 413-417.
    Bohlke, N. & Robinson, L. (2009). Benchmarking of élite sport systems. Management Decision, 47(1), 67 - 84
    De , Bosscher, V., De, Knop, P., & Heyndels, B. (2003). Comparing tennis success amo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Sports Studies. 25, 49-68
    De Bosscher, V., Bingham, J., Shibli, S., van Bottenburg, M., & De Knop, P., (2006).The global sporting arms race: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sports policy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London: UK Sport.
    De Bosscher, V., De Knop, P., van Bottenburg, M., & Shibli, S. (2006).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ports policy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 6(2), 185-215.
    De Bosscher, V., De Knop, P., van Bottenburg, M., Shibli, S., & Bingham, J. (2009). 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lite sport systems and policies in six countries.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12, 113-136.
    Digal, H. (2002). A comparison of competitive sport systems.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 17(1), 37-49.
    Digal, H. (2005).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sport systems.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 20(2), 7-18。
    Green, M. (2004). Changing policy priorities for sport in England: The emergence of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as a key policy concern. Leisure Studies, 23(4), 365-385.
    Green, M. (2005). Integrating Macro-and Meso-level Approach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 5(2), 143-166.
    Green, M., & Houlihan, B. (2005).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Policy learning and political priorities. London: Routledge.
    Green, M., & Oakley, B. (2001).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 and playing to win: uniformity and diversity in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Leisure Studies, 20(4), 247-267.
    Greenleaf, C., Gould, D., & Dieffenbach, K. (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Olympic performance: An Interviews with Atlanta and Nagano US Olympia.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3, 154-184.
    Hong, E (2011). Elite Sport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 Korea: South Korea as the dark horse in global elite spor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8(7), 977-989.
    Houlihan, B., & Green, M. (2008). Comparativ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 structures and public policy.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Hsieh, H. F., & Shannon, S. E. (2005). Three 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15(9), 1277-1288.
    Mayumi, Y. (2008). Japan. In Houlihan, B., & Green, M. (Eds.), Comparativ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 structures and public policy. (pp. 116-146).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Oakley, B., & Green, M. (2001). The production of Olympic champion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management, 8(special Issue), 83-102.
    Petry, K., Steinbach, D., & Burk, V. (2008). Germany. In Houlihan, B., & Green, M. (Eds.), Comparativ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 structures and public policy. (pp. 116-146).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Shibli, S., Gratton, C., & Bingham, J. (2012). A forecast of the performance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 Managing Leisure ,17, 274-290.
    SIRC.(2002). European sporting success.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al winning elites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Sheffield, Sport Industry Research Centre.
    Smolianov, P., & Zakus, Dwight(2006). Developing a global model of hig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Olympic sport. Book of abstracts of the 14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Sport Management, Nicosia, Cyprus.
    Tan, T. C. & Green, M. (2008). Analysing China’s drive for Olympic success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5(3), 314-338.
    Tan, T. C., Cheng, C. F., Lee, P. C. & Ko, L. M. (2009). Sport policy in Taiwan, 1949–2008: The case of g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 1(1), 99–11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