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志嫻
Chin-Hsien Wang
論文名稱: 台北縣雙和地區(中永和)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Democratical Attitudes of the Jo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ung Ho and Yung Ho of Taipei District.
指導教授: 廖添富
Liao, Tien-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民主民主態度多元平等與正義權利法律義務參與義務
英文關鍵詞: democratic, democratical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學生的民主態度之現況,以期對該地區民主課程之發展與民主教育之改進有所裨益。
    本研究以中和市、永和市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叢集取樣方式,計抽取8所學校,24個班級,共966名學生為有效樣本。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學校所在地、性別、年級、家庭管教與決策方式、家庭政治化程度、教室氣氛、同儕互動、電視節目收視類型、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觀賞程度等個人背景、社會化媒介因素不同的學生,其民主態度取向(多元取向、平等與正義取向、反平權取向、權利取向、法律義務取向、參與義務取向、對民主制度與運作程序的認同)的差異情形。
    研究者廣為蒐集國內外相關的有效問卷,改編成「國中生民主態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實徵研究。調查所得資料分別採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百分比同質性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考驗,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多元取向、平等與正義取向、權利取向、法律義務取向、參與義務取向、對民主制度與運作程序的認同等六項民主特質彼此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p<.01),而其與民主態度總量表之間,亦均呈顯著正相關。而反平權取向與其他六項民主態度取向及民主態度總量表之間呈顯著負相關。
    二、 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之民主態度傾向於積極正向,但尚有需加強之處,如:容忍他人的批判與建議,並反求諸己;加強對不同性別、身分、職業者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的態度、權利意識等等。此外,對於政黨政治與政治生活實際運作情形的認知,亦有待學習。
    三、 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其學校所在地不同、年級、家庭政治化程度不同者,其民主態度總體表現無顯著差異。
    四、 性別、年級、家庭管教與決策方式、教室氣氛、同儕互動、電視節目收視類型、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觀賞程度不同者,其民主態度總體表現有顯著差異,其差異情形如下:
    女生高於男生;受民主方式管教者高於受權威方式管教者;教室氣氛為民主方式者高於混合方式者及權威方式者;同儕互動關係密切者高於互動關係普通及疏離者;較常收看新聞節目高於較常收看戲劇電影及音樂節目者;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程度高者高於參與程度中、低者。
    五、 以「民主態度總量表」為效標變項時,僅「教室氣氛」、「同儕互動」、「年級」為有效的預測變項。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建議,茲簡述如下:
    一、 教師應以合理、理性且人性的方式來經營班級、管理學生行為;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相互討論與批判思考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與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學習,並作為討論的題材;鼓勵學生參與團體事務及接觸傳播媒體的習慣,並重視學生民主行為的實踐與評量。
    二、 教材編纂應涵蓋民主態度的重要特質:本研究於文獻探討中歸納出民主態度應有的特質包含「多元取向」、「平等與正義取向」、「權利取向」、「法律義務取向」、「參與義務取向」及「對民主制度與運作程序之認同」,因此為加強學生民主態度之培養,教材內容上應增加這些面向的訊息。
    三、 家長應提供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以民主的方式管教子女;讓孩子有發表意見、參與決定的機會;多與子女討論政治社會議題,或鼓勵孩子一同參與社區及社會活動;注意並參與子女的媒體欣賞活動,提供有益的視聽媒體,並且能陪他們一同欣賞,互相做意見交流與討論。
    四、 對環境的建議:建立民主的校園環境;淨化社會環境;發揮民間團體對教育改革的力量;促進學校社區化與社區學校化,使人人在社區這個大學校中相互教育、學習與成長,使社區文化得以更加精緻、持續提昇。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性質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民主的意義與基礎條件 ……………………………………………………14 第二節 民主態度的內涵 ……………………………………………………………19 第三節 民主態度的學習與形成 ……………………………………………………43 第四節 民主態度之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6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5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2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6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民主態度的因素分析與基本面向探討 ……………………………………78 第二節 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趨向 …………………………………………86 第三節 個人背景與民主態度之關聯 ………………………………………………95 第四節 社會化媒介與民主態度之關聯 ……………………………………………106 第五節 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影響因素之探討 ………………………………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8 第二節 建議 …………………………………………………………………………134 圖目錄 圖2-3 社會化媒介影響力消長圖 ……………………………………………………48 圖3-1 「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研究架構 ……………………56 表目錄 表2-2-1 民主價值取向之內涵與性質 ………………………………………………21 表2-2-2 文獻研究之民主特質分析表 ………………………………………………22 表2-2-3 「公民與道德」第三冊與民主態度相關之內容 …………………………24 表2-2-4 「公民與道德」第四冊與民主態度相關之內容 …………………………25 表2-2-5 新版「公民與道德」第一冊與民主態度相關之內容 ……………………27 表2-2-6 新版「公民與道德」第二冊與民主態度相關之內容 ……………………27 表2-2-7 認識台灣(社會篇)與民主態度相關之內容 ……………………………29 表2-2-8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之基本能力指標 ………………………31 表2-2-9 民主教育的目標與內涵 ……………………………………………………32 表2-2-10 本研究之民主態度內涵簡要分析表 …………………………………….33 表2-4-1 國內與民主態度相關之研究摘要表 ………………………………………49 表2-4-2 國內與民主態度相關之研究結果分析表 …………………………………52 表3-3-1 本研究母群體人數 …………………………………………………………59 表3-3-2 本研究有效樣本分佈及與母群之比較 ……………………………………60 表3-3-3 樣本之適合度檢定結果 ……………………………………………………60 表3-4-1 社會化影響正式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佈情形 ……………………………65 表3-4-2 社會化影響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之分組 ……………………………………66 表3-4-3 (預試後修定之)社會化影響量表之Cronbach α係數 ……………………..67 表3-4-4 民主態度正式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佈情形 ………………………………73 表3-4-5 民主態度量表之評分員與研究者之相互信度 ……………………………74 表4-1-1 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量表之因素結構負荷量分析 …………………79 表4-1-2 民主態度各因素分量表之題目分佈及因素負荷量分析 …………………82 表4-1-3 民主態度量表之因素相關矩陣 ……………………………………………84 表4-1-4 民主態度量表之高階因素分析 ……………………………………………84 表4-2-1 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表現 …………………………………………86 表4-2-2 「多元取向」得分情形 ……………………………………………………88 表4-2-3 「平等與正義取向」得分情形 ……………………………………………89 表4-2-4 「反平權取向」得分情形 …………………………………………………90 表4-2-5 「權利取向」得分情形 ……………………………………………………90 表4-2-6 「法律義務取向」得分情形 ………………………………………………91 表4-2-7 「參與義務取向」得分情形 ………………………………………………92 表4-2-8 「對民主政治與運作程序的認同」得分情形 ……………………………93 表4-3-1.1 學校所在地不同之國中生民主態度之t檢定 …………………………….95 表4-3-1.2 學校所在地與社會化媒介之關係 ……………………………………….97 表4-3-1.3 不同學校在民主態度各量表之平均數得分與差異比較 ……………….98 表4-3-2.1 性別不同之國中生民主態度之t檢定 …………………………………....99 表4-3-2.2 性別與社會化媒介之關係 ………………………………………………101 表4-3-3.1 年級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 ……102 表4-3-3.2 年級與教室環境之關係 …………………………………………………104 表4-4-1.1 家庭因素各變項人數分配表 ……………………………………………106 表4-4-1.2 家庭變項各題得分情形 …………………………………………………107 表4-4-1.3 家庭管教及決策方式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 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 …………………………………………………........108 表4-4-1.4 家庭政治化程度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 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 …………………………………………………........110 表4-4-2.1 教室因素各變項人數分配表 ……………………………………………112 表4-4-2.2 教室變項各題得分情形 …………………………………………………112 表4-4-2.3 教室氣氛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113 表4-4-2.4 同儕互動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115 表4-4-2.5 教室氣氛與同儕互動之關係 ……………………………………………117 表4-4-3.1 電視節目接觸各變項人數分配表 ………………………………………118 表4-4-3.2 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觀賞程度變項各題平均得分 ……………………119 表4-4-3.3 收視類型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120 表4-4-3.4 電視節目收視類型與收視時間之關係 …………………………………122 表4-4-3.5 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觀賞程度不同之國中生在民主態度各分量表 之平均得分與組間差異 …………………………………………………........123 表4-4-3.6 家庭管教與決策方式與家長參與及介入電視觀賞程度之關係 ………125 表4-5 以民主態度總量表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26 表5-1 本研究各自變項之民主態度差異摘要表 ………………………………….129 參考書目 ……………………………………………………………………………142 附 錄 附錄一 國內與高中職以上之民主態度相關研究摘要表 ………………………..149 附錄二 社會化影響預試量表之項目分析結果 ………………………………….152 附錄三 民主態度量表初稿之專家審核表 …………………………………………153 附錄四 民主態度預試量表之個別因素分析及其鑑別力與信度分析 ……………157 附錄五 民主態度量表之評分員與研究者之相互信度分析 ………………………159 附錄六 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163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份
    1. 王淑俐(民86)。教學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2. 王惠民(民81)。台灣地區電視涵化效果研究-以大學生民主價值取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逸舟(Alan Isaak)(民82)政治學理論。台北:五南。
    4. 王雲五(民59)。政治心理學。台北:商務。
    5. 王意茹(民86)。當代自由主義公民德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 王業力(民80)。領導菁英與民主,載於民主基金會編印:中國的民主前途-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的回顧與展望。台北:編者。
    7. 王錦雀(民84)。台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王錦雀(民87)。從檢視國中「公民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
    9. 巨克毅等(民82)。當代思潮理論與發展。台北:三民。
    10. 田秀萍(民76)。接觸大眾傳媒介行為與政治社會化關連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成有信(1993)。教育政治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12. 朱桂芳(民84)。國民中學實施民主教育的現況及改進芻議。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6:2。
    13. 何俊青(民85)。懷特「教育的政治哲學」對我國政治教育的啟示。訓育研究,35:1。
    14. 余霖(民74)。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余鎮遠(民82)。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吳知賢(民81)。電視與兒童。台北:水牛。
    17. 吳清基(民81)校園民主化的理念與實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18. 呂亞力(民6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
    19. 呂亞力(民80a)。民主政體的建立與維護。政治科學論叢,2。
    20. 呂亞力(民80b)。政治學。台北:三民。
    21. 李少軍等譯(David Held)(民84)。民主的模式。台北:桂冠。
    22. 李建良(民87)。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以「多元主義」理論為主軸,載於載於蕭高彥等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23. 李超(民70)。台灣地區高中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從三民主義教育效果探析。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24. 周育仁(民86)。認識政治。台北:台灣書店。
    25. 周陽山(民81)。學術與政治的對話-憲政與民主。台北:正中書局。
    26. 林火旺(民87)。公民身份-認同與差異,載於蕭高彥等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27. 林嘉誠(民69)。台北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林嘉誠(民76)。新生代公民的政治社會化。東吳政治社會學報, 11。
    29. 林嘉誠(民78)。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商務。
    30. 林劍秋譯(Austin Ranney)(民80)。政治學。台北:桂冠。
    31. 邱玉玲(民87)。教師如何應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成為新時代的教師。國教輔導,38:2。
    32. 金耀基(民73)。中國民主之困境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
    33. 段盛華(民77)。台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胡佛(民87)。有權與無權,載於胡佛: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台北:三民。
    35. 胡佛(民87a)。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
    36. 胡佛(民87b)。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一):方法與理論。台北:三民。
    37. 胡祖慶譯(Austin Ranney)(民80)。政治學。台北:五南。
    38. 苗天蕙(民80)。台灣地區大學女生政治定向與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袁頌西(民61)。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思與言,10:4。
    40. 袁頌西(民63)。我國家庭政治社會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下)。思與言,11:5,6。
    41. 馬起華(民66)。現代政治思潮,第六章。台北:黎明文化。
    42. 高泉生(民76)。我國中學生民主價值取向十年來之變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編(民8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編印。
    44. 常健(1997)。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洛克出版社。
    45. 張秀雄(民81)。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劃「高中組」。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46. 張秀雄(民84)。民主的學習理論與歷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2。
    47. 張明垣(民74)。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48. 張明澍譯(民85)。公民文化。台北:五南。
    49. 張金鑑(民66)。動態政治學。台北:七友出版傳播事業。
    50. 張春興等編(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51. 張葆民(民85)。台灣的迷惘-理想與現實,第二章。台北:商務。
    52. 張懷甫(民85)。我國高級中學民主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53.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草案)。台北:教育部。
    54.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民72)。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55. 郭為藩(民71)。教育發展與精神建設。台北:文景書局。
    56. 陳文俊(民72)。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台北:資訊教育推廣基金會。
    57. 陳文俊(民87)。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3。
    58. 陳正昌(民82)。國民教育與民主教育。現代教育,8:4。
    59. 陳光輝(民77)。公民與道德科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60. 陳其南(民86)。學校、社區與地方的教育學習體系的改革。教師天地,86。
    61. 陳秋燕(民83)。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2. 陳義彥(民66)。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63. 彭立忠(民84)。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4. 彭如婉(民86)。從當代社群主義的公民觀探究公民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5. 彭懷恩(民67)。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66. 彭懷恩(民82)。政治學的世界。台北:風雲論壇。
    67. 彭瀧森(民74)。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板橋地區國三學生公民教育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68. 游清鑫(民87)。第三波民主化探討:評介「鞏固第三波民主」與「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理論與政策,12:2。
    69. 辜淑琴(民74)。社會化機構對政治態度形成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0. 隋杜卿(民75)。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文化類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71. 黃光國(民78)。因素分析,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台北:東華書局。
    72. 黃政傑(民84)。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苑。
    73. 黃景裕(民83)。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4. 黃瑞祺(民87)。理性討論與民主-哈伯馬斯之溝通理論的民主涵義,載於蕭高彥等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75. 楊孝榮(民78)。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台北:東華書局。
    76. 楊宜音等譯: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下)。台北:遠流。
    77. 楊泰順等編(民79)。民主與社會。台北:空大。
    78. 楊國樞(民80)。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桂冠。
    79. 溫秀紅(民62)。台灣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文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80. 廖添富(民81)。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劃「大專組」。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81. 廖添富(民82)。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便項之關係。公民訓育學報,第3輯,pp.105-123。
    82. 廖添富(民84)。台灣北部地區大學生現代公民性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83. 趙永茂(民84)。台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政治科學論叢,6。
    84. 劉美琳(民8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5. 劉軍寧譯(S. P. Huntington)(民83)。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86. 劉姝言(民86)。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7. 歐用生(民81)。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心裡出版社。
    88. 潘邦順譯(民81)。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
    89. 蔡性國(民82)。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傳習,11。
    90. 蔡璧煌(民83)。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政治社會化。台北:師大書苑。
    91. 鄧毓浩(民81)。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劃「國中組」。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92. 蕭高彥等編(民87)。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93. 賴媛姬(民84)。台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4. 簡妙娟(民81)。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世界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5. 聶崇信等譯(Carl Cohen)(民79)。民主概論。台北:商務。
    96. 薩孟武(民80)。政治學。台北:三民。
    97. 羅瑞玉(民78)。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
    98. 蘇俊雄(民79)。法治政治。台北:正中。
    二、英文部份
    1. Allport G. W. (1935)."Attitude", in C. Murchison (ed.). A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Worcester,Mass: Cland University Press.
    2. Almond, G. A. & Powell, G. W.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3. Almond, G. A. & Verba, Sidney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 Baumrind, D (1971). Current Parents of Authority. Development Psychology Monography,4.
    5. Beck, P. A. (1977)."The Role of Agents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A. R. Staley(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 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6. Butts, R. Freeman (1980). The Revival of Civic Learning.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 Foundation.
    7. Dash, Shrikant & Niemi, Richard G.(1992). Democratic Attitudes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s: A Cross-Nation Assessment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Youth & Society, 23:3, pp.313-334.
    8. Dawson, R. E. & Prewitt, Kenneth.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9. Dewey, Tohn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chapter VII. N.Y.:The Macmillan Company.
    10. Dworkin, Ronald (ed.)(1978). Liberalism in Stuart Hampshire. Cambridge Press.
    11. Easton, David & Dennis, J. (1969). Children in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2. Ehman,L.H.(1969).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Selected Educational Variables with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
    13. Engle,H. S. & Ochoa,A. S. (1988).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N.Y.:Teacher Colledge Press.
    14. Galston, William A. (1995). Two Concepts of Liberalism. Ethics, 105:3.
    15. Green, Bert. F. (1962). "Attitude Measurement", in Garoner Lindzay (ed.).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Taipei: Reprinted.
    16. Greenstein, F. I. (1968).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D. C. Sills (ed.). Internation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14. N.Y.: The Macmillan Company.
    17. Harwood, Angela M. (1990). The Effects of Close Up Participation on High Schol Students' Political Attitude. ERIC ED320846.
    18. Hepburn, A. ,Hapier, John & Krieger, Rainer(1988).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Cross-National and Sex Differences. Teaching Political Science,16:1, pp.5-12.
    19. Hepburn, Mary A. & Napier, John D. (1980).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olitical Attitudes. ERIC ED186491.
    20. Hoffman, M. L. (1975). Moral Internalization, Parental Power, and the Nature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1.
    21. Hyman, Herbert H.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The Free Press.
    22. Lasswell, H. & Lemer, D. (195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s.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3. Lipset, Seymour M. (1959). Some Social Requisite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3:1.
    24. Macpherson, C. B. (1977). The Life and Times of Liberal Democrac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Manheim, J. B. (1982). The Politics Within: A Priver in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N.Y.: Congman.
    26. McClosky, Herbert(1964).Consensus and Ideology in American Politics.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uence Review, 58, pp.361-382.
    27. Mosca, G. (1939). The Ruling Class. N.Y.:McGraw-Hill.
    28. Orum, Anthony M. & Cohen, Roberta S.(1974).Sex, Socialization and Politic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9, pp.197-209.
    29. Outhwaite,William(ed.)(1993).Twentieth-centurySocial Thought.Basil Blackwell Press.
    30. Ranney, A. (1975). Govern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Hinsdale, I11.: The Dryden Press.
    31. Rawls, John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2. ReyNolds, H. T. (1974). Politics and the Common Man. Illionis:The Dorecy Press.
    33. Sears, D. O. (1975). "political Socialization",in F. I. Greenstein & N. W. Polsby (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2. Mass: Addison-Welsey Publishing Company.
    34. Shaw, Marvin E. & Weight, J. Mason (1931). Scal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N.Y.:Mcgraw-Hill.
    35. Taylor, Charles (1992).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New Jersey: Prinection University Press.
    36. Torney, J. V., Farnen, R. F. & Oppenheim, A. N. (1975). Civic Education in Ten Countries. N.Y.:Johu Wiley & Sons.
    37. Verba, Sidedney (1965)."Germany: The Remaking of Political Culture", in Lucian W. Pye & S' Verba (ed.).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8. Wolman, B. B. (1973). Handbook of General Psychology.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e.
    39. Young, Iris Marion (1990).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Princetion, New Jersey: Princetion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