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鄧淑英
論文名稱: 晚清通俗性報刊與現代知識啟蒙:以《圖畫日報》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惠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1
中文關鍵詞: 晚清報刊啟蒙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晚清以來,面臨深刻的民族危機,許多知識分子咸以開民智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晚清新政時期獨立發行的報刊─《圖畫日報》以通俗性的圖說形式,帶給讀者的知識啟蒙,較之文字報刊不遑多讓。
    上海租界展現了近代西洋文明,不少有識官紳,從租界移植西方近代城市的發展模式,配合新政,推行了許多的嶄新的措施。透過《圖畫日報》的報導,讀者對於此一時期的新制度、新事業有了較全面的理解,也顯現出《圖畫日報》改革所抱持的濃厚期待。
    上海自開港之後,迅速成為商務發達的城市,上海也成為五方雜處、華洋混居的社會,各種文化交融其間。《圖畫日報》詳細地向讀者介紹了上海的現代性變遷。此外,對於社會中的舊陋習,也給予無情的批判。其中,予讀者印象最深刻者,莫過於與女性形象變遷之相關報導。
    《圖畫日報》最能展現傳遞新知的部分,莫過於對於外國事物的介紹。《圖畫日報》藉由外國城市的介紹,向讀者敘說近代西洋文明的獨特魅力,並提供現代城市的發展範例。此外,《圖畫日報》介紹外國著名歷史人物,似是欲使國人慕其言行,進而興起救國志向,而加以仿效。
    總之,作為晚清通俗性畫報的《圖畫日報》,在新政革新時期,清楚呈現出當時知識份子的革新救國熱情,不論是文字或是圖像,都展現了對現代知識啟蒙的關懷。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說明 16 第四節 撰寫大綱說明 17 第二章 《圖畫日報》的刊行風格 第一節 《圖畫日報》的創刊與編輯群分析 19 第二節 《圖畫日報》的編排內容 42 第三章 時政關懷中的革新意識 第一節 新政變革與新制度新事業的介紹 59 第二節 對新政實施的評論 98 第四章 新舊風尚的詮釋 第一節 新社會現象的解讀 141 第二節 對舊社會陋習的批評 176 第五章 泰西經驗的啟發 第一節 外國城市文明的體驗 201 第二節 「名人」形象的書寫 224 第六章 結論 251 徵引書目 257

    一、史料

    -,1990〈上海其他戲曲演出場所一覽表(茶園劇場)〉,《中國戲曲志》,上海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大公報》
    -,《申報》
    -,《東方雜誌》
    -,《圖畫日報》
    -,〈共愛會同人勸學啟〉《江蘇》第6期,1903年。
    -,〈中國魂〉《國民日日報彙編》第1期,1904。
    -,1968〈愛國女學校甲辰秋季補定章程即本年春季第三次改良章程補訂數條〉,《警鐘日報》,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丁道凡搜集編注
    1991《中國圖書館界先驅沈祖榮先生文集1919-1944》,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上海通社編
    1998《舊上海史料匯編》(上)、(下),北京: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編
    1989《汪康年師友書札(四)》上海:古籍。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
    1983《中國海關與郵政》北京:中華書局。
    文史哲出版社編
    1987《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台北:文史哲。
    王韜
    1982《漫遊隨錄》,長沙:湖南人民。
    包天笑
    1990《釧影樓回憶錄》,台北:龍文。
    朱壽朋編
    1958《光緒朝東華錄》第4冊,北京:中華。
    王仲鈞、胡仲齡
    1986〈上海戲園瑣話〉,《上海地方史資料》第五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吳馨、姚文枬等編
    1970〈海關〉,《上海縣續志》卷2,建置上,台北:成文。
    吳馨等編
    1970《上海縣續志》,台北:成文。
    李新、孫思白主編
    1980《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民國人物傳二》,北京:中華。
    李鴻章
    1974《李文忠公全集》卷36,台北:文海。
    沈雲龍主編
    1975《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台北:文海。
    姜亞沙編
    2003《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孫玉聲
    1972《退醒廬筆記》,台北:文海。
    梁啟超
    1971《中西偉人傳》,台北:文海。
    1971《外國偉人傳四種》,台北:中華。
    1999《梁啟超全集》卷一,北京:中華書局。
    張之洞
    1963《張文襄公全集》卷27,台北:文海。
    張靜廬編
    2003《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丁篇下》,上海:上海書店。
    2003《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近代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2007《清末民初重要報刊作者筆名字號通檢正續編》,香港:中山圖書。
    陳良倚編
    1984《皇朝經世文三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陳度
    1972年《中國近代幣制問題彙編》,台北:學海。
    章開沅等
    1991《蘇州商會檔案叢編》第一輯,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盛宣懷
    1975〈請設上海商業會議所折〉《愚齋存稿》,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台北:文海。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編
    1986《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鄒容
    2002《革命軍》,北京:華夏。
    雷瑨
    1979《文苑滑稽談》,台北:新文豐。
    趙爾巽等撰,洪北江主編
    1981年《清史稿》第5冊,台北:洪氏。
    劉坤一
    1959《劉坤一遺集》第五卷,北京:中華書局。
    劉錦藻
    1936《清朝續文獻通考》,上海:商務印書館。
    魯迅
    1981《魯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薛正興主編
    1997《李伯元全集》第五冊,江蘇:古籍。
    薛福成
    1967《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台北:文海。

    二、專書

    Denis Twitchett and John K. Fairbank
    1979《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Late Ch’ing,(1800-1911)》,Taipei :Caves Books。
    Karl Gerth葛凱著,黃振萍譯
    2007《製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北京:北京大學。
    公丕祥
    1991《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戈公振
    1964《中國報學史》,台北:學生。
    文公直
    1971《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台北:文海。
    王子今
    2004《郵傳萬里—驛站與郵送》,吉林:長春。
    李恩涵
    1963《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仁淵
    2005《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台北:稻香。
    李玉
    2002《晚清公司制度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汪林茂
    2005《晚清文化史》,北京:人民。
    周育民
    2000《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上海:上海人民。
    侯宜杰
    1993《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北京:人民出版社。
    俞旦初
    1996《愛國主義與中國近代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姚公鶴
    1933《上海閒話》,上海:商務。
    胡祥翰
    1989《上海小志》,上海:古籍。
    胡適
    1996〈十七年的回顧〉《我們的政治主張》,台北:遠流。
    唐振常編
    1989《上海史》,上海:人民。
    徐琛、張朝暉
    1996《中國繪畫史》,台北:天津。
    徐鑄成
    1981《報海舊聞》,上海:人民。
    桑兵
    1995《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上海:學林。
    馬小泉
    2001《國家與社會: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馬光仁
    1996《上海新聞史1850~1949》,上海:復旦大學。
    馬伯英
    1993《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中外醫學跨文化傳通》,上海:文匯。
    馬里千等
    1992《中國鐵路建築編年簡史》,北京:中國鐵路出版社。
    張玉法
    1975《清季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仲禮編
    2008《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上海:上海文藝。
    張朋園
    2007《立憲派與辛亥革命》,長春:吉林。
    2008《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吉林:長春。
    畢克官、黃遠林
    2006《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
    郭太風
    1996〈匯豐銀行在上海〉《外商銀行在中國》,北京:中國文史。
    郭廷以
    1989《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
    陳平原、夏曉虹
    2006《圖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藝。
    陳玉申
    2003《晚清報業史》,山東:畫報。
    陳景磐編
    1980《中國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陳錚編
    2005年《黃遵憲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陳學恂主編
    1995《中國教育史研究》第八卷,上海:華東師大。
    章開沅、馬敏、朱英主編
    2000《中國近代史上的官紳商學》,武漢:湖北人民。
    曾虛白主編
    1966《中國新聞史》,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曾憲義
    2000《中國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湯志鈞編
    1989《近代上海大事記》,上海:辭書出版社。
    舒新城
    1973《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出版社。
    費正清
    1987《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台北:南天。
    黃克武主編
    2004《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惲茹辛
    1986《民國書畫家彙傳》,台北:商務。
    楊光輝、熊尚厚、呂良海、李仲明編
    1986《中國近代報刊發展狀況》,北京:新華。
    楊逸
    1974〈大事記甲編〉《上海市自治志》,台北:成文。
    1975《海上墨林》,台北:文史哲。
    葉再生
    2002《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北京:華文。
    實藤惠秀
    1983《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北京:三聯書店。
    熊月之、張敏
    1999〈晚清文化〉《上海通史》第一、三、六卷,上海:人民。
    劉翠溶、石守謙主編
    2002《經濟史、都市文化與物質文化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鄭秦
    1997《中國法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羅蘇文
    2004《上海傳奇-文明嬗變的側影(1553-1949)》,上海:人民。

    三、期刊論文

    Judge,Joan著,孫慧敏譯
    2001〈改造國家--晚清的教科書與國民讀本〉《新史學》,12卷2期。
    丁賢勇
    2005〈新式交通與生活中的時間:以近代江南為例〉《史林》第4期。
    方平
    2006〈戲園與清末上海公共空間的拓展〉《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學報》38卷6期。
    王明珂
    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卷3期。
    王娟
    2007〈晚清北京地區電話傳入與大眾心態〉《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卷3期。
    王家儉
    1982〈清末民初我國警察制度現代化的歷程(1901-1916)〉《師大歷史學報》第10期。
    王爾敏
    1997〈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收入《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商務。
    田中初
    2003〈遊歷於中西之間的晚清報人蔡爾康〉《新聞大學》第4期。
    仲玉英
    1997〈浙江知識階層的覺醒與清末興學〉《史林》第1期。
    何孔蛟
    2007〈拯救娼妓的慈善機構-上海濟良所〉《檔案春秋》第3期。
    何其穎
    2007〈近代中國公共租界比較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
    何漢威
    1995〈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2分。
    李孝悌
    2001〈中國近代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與啟蒙-以改良新戲為例〉《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2〈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在,1880s— 1930s〉《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台北:一方。
    2002〈走向世界,還是擁抱鄉野—觀看《點石齋畫報》的不同視野〉《中國學術》第11輯。
    李德英
    2003〈公園裏的社會衝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園為例〉《史林》第1期。
    沈松僑
    2000〈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
    汪進軍
    2000〈晚清創辦報刊史料一〉《歷史檔案》第2期。
    吳麗雯
    2002〈晚清石印畫報的發展-以《圖畫日報》為例〉《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吳美鳳
    2001〈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時期的民間信仰意識〉《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1卷第2期。
    亞盧
    1904〈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二十世紀大舞台》第1期。
    周振鶴
    1998〈官紳新一輪默契的成立──論清末的廢科舉興學堂的社會文化背景〉《復旦學報》第4期。
    尚小明
    1998〈清末資政院議政活動一瞥-留日出身議員對議場的控制〉《北京社會科學》第2期。
    1998〈留日學生與清末軍事改革〉《戊戌維新與清末新政》,北京:北京大學。
    林怡伶
    2004〈圖像智識傳播:以新智識雜貨店為考察〉《中極學刊》,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第四輯。
    柯繼銘
    2007〈理想與現實: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識〉《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夏曉虹
    2006〈晚清女性典範的多元景觀-從中外女傑傳到女報傳記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
    孫邦華
    2008〈論晚清來華新教傳教士的教育興國思想〉《歷史教學問題》第1期。
    徐小蠻
    2002〈《圖畫日報》及其中的文化史料〉《美術之友》第6期。
    徐衛國
    1997〈論清末新政時期的經濟政策清末經濟法規一覽表〉《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
    袁燮銘
    1999〈晚清上海公共租界政權運作機制述論〉《史林》第3期。
    馬小泉
    1997〈地方自治:晚清新式紳商的公民意識與政治參與〉《天津社會科學》第4期。
    馬敏
    2004〈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與科技、文化傳播〉《歷史研究》第2期。
    張英進
    2004〈動感摹擬凝視:都市消費與視覺文化〉《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第5期。
    張敏
    1999〈圖書館與晚清上海公眾文化述論〉《學術月刊》第6期。
    康無為(Havold Kohn)
    1993〈畫中有話:點石齋畫報與大眾文化形成之前的歷史(Drawing Conclusions:Illustration and the Pre-history of mass culture)〉《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文彬
    2005〈城市節奏的演進與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結構變遷〉《學術月刊》第7期。
    陳平原
    2007〈在圖像與文字之間〉《讀書》第7期。
    陳家鸚、鄒建華
    2003〈獨立傾聽德律風-上海電話業之初〉《縱橫》第6期。
    陳蘊茜
    2004〈論清末民國旅遊娛樂空間的變化-以公園為中心的考察〉《史林》第5期。
    彭望蘇
    2005〈文采風流今尚存:百年之前的兒童刊物《啟蒙畫報》〉《貴州文史叢刊》第5期。
    湯林弟
    2004〈中國近代稿酬制度的產生〉《編輯學刊》第2期。
    湯欽飛
    1998〈清末新式教育行政機構的建立及其運作〉《戊戌維新與清末新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程麗紅
    2006〈從落拓文人到報界聞人—對晚清職業報人的群体透視〉《吉林大學社會學學報》46卷3期。
    黃賢強
    2004〈海外華人與近代中國:1905年抗美運動研究的新視角〉《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4期。
    賈豔麗
    2006〈《京話日報》與20世紀初年國民捐運動〉《清史研究》第3期。
    熊月之
    1997〈略論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產生與匯聚〉《近代史研究》第4期。
    1998〈晚清上海私園開放與公共空間的拓展〉《學術月刊》第8期。
    2003〈晚清上海:女權主義實踐與理論〉《學術月刊》第11期。
    褚曉琦
    2005〈近代上海菜場研究〉《史林》第5期。
    趙立彬、李瑾
    2006〈從「國民之母」到「女國民」--辛亥革命時期婦女解放思潮及其激進化〉《亞洲研究》第53期。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Wagner)
    2001〈進入全球想象圖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中國學術》總第八輯。
    戴鞍鋼
    2007〈口岸城市與周邊地區近代交通郵電業的架構-以上海和長江三角洲為中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謝青
    1995〈論清末留學畢業生考試〉《歷史檔案》第2期。
    劉啟強、耿化敏
    2003〈袁世凱與清末留學熱潮〉《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卷6期。
    劉國鈞
    1983〈近代圖書館之性質及功用〉《劉國鈞圖書館學論文選集》,北京:書目文獻。
    蘇全有
    1997〈張謇發展進口替代工業思想略論〉《河南師大學報》第3期。
    羅蘇文
    2003〈清末上海都市女裝的演變(1880—1910)——《以點石齋畫報》、《圖畫日報》為例〉收入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 II ):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 1600~1950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四、學位論文

    吳億偉
    2005〈近代上海畫報戲劇畫之研究(1884-1912)〉,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論文
    林秀美
    1994〈英國駐上海領事之研究(1843~1928)〉,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桶法
    1984〈徐世昌與南北議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孝政
    1999〈華喦繪畫之研究兼論揚洲畫派對朝鮮後期繪畫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蔚琳
    2005〈晚清上海租界公共衛生管理探析(1854-1910)〉,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名鎮名街〉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429/node4438/node70484/node70697/node70699/userobject1ai70983.html。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人物〉,《松江縣志》,見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50/songjiang/node47454/node47456/node63581/userobject1ai51710.html
    茅盾,〈秋的公園〉,引自網路《茅盾散文集》http://www.bwsk.net/mj/m/maodun/swj/044.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