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玉潔
Hsiao Yu Chieh
論文名稱: 高中青少年知覺父母長期衝突的因應及其影響之質性研究
The responses and impacts of senior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awareness of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A qualitative research
指導教授: 蕭淑惠
Shiau, Shwu-Huey
李佩怡
Li, Pei-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青少年父母長期衝突詮釋學方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6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青少年知覺父母衝突的當下因應、以及面對父母長期衝突後的因應策略與影響。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的詮釋學精神,透過深度訪談方式,共訪談三位高中青少年,整理和分析訪談資料,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知覺父母衝突當下的因應
    青少年採取承受式的因應而累積出心理傷痕,或採拒絕式的因應以求自我保護,而成長對因應衝突有階段性的意義,但以增強自我保護性為主;且無論衝突因應為何,皆已成為青少年記憶裡的傷痕經驗,使其對人際衝突較為敏感,並且養成隔絕感覺的自我保護習慣。
    二、青少年面對父母長期衝突的因應
    青少年面對父母長期衝突後,會發展出一套因應的自處之道,並採取解決衝突原因的行動與想法,以因應長期衝突帶來的壓力。此外,青少年會在家庭裡呈現不同的角色與作為,以尋求自我的生存空間,並在父母冷戰的時候稍做喘息。
    三、父母長期衝突對青少年的影響
    父母長期衝突會影響青少年自信與自卑的自我概念,以及青少年正在建構的信念,包括自我保護或鞭策的生存觀及未來規劃,其次,經歷長期衝突的經驗,會使他們對家庭概念有親密與疏離的矛盾感、質疑親密關係的信任感,並影響其將來的兩性情感觀。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提供給諮商輔導人員、教育工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adolescents react to the situation when they perceive conflicts between their parents, how they cope with the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 and the impacts it has caused on teenag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re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adapt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terms of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of the text which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interviews are as follows:
    1. How senior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react to conflicts between their parents:
    When teenagers perceive their parents having conflicts, they endure the painful or difficult situations, which in the long run causes some mental traumas in them or they’d rather withdraw from the troublesome situatio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Besides, how adolescents react to the parental conflicts differs in ages, but whatever they do aim at enhancing their self-protection. Moreover, no matter what their reactions are, they all have become traumatic experiences in teenagers’ memories. Therefore, teenagers who suffer from these tend to b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nd to self-protect, they even get into a habit of ignoring their own feelings.
    2. How senior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cope with the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
    Teenagers will develop their own ways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s when they have long confronted parental conflicts. They will also take step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ir parents so that they can deal with the pressure it has placed on them.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relieve themselves temporarily from the cold wars between their parents, teenagers will play different roles and behave in several ways in the family.
    3. How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 impact on adolescents: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 affect teenagers’ self-confidence, self-concepts including self-protection, self-values and their career plans and somehow result in their inferiority complex. In addition, suffering from the long-term parental conflicts, teenagers feel puzzled at the family concepts and doubt their sense of trust towards the intimacy with their parents, and further affect their perspective of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tner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further elaborates the results described above and propos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provide future reference for psychological consolers,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致謝 ………………………………………………………………………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v 目次 ………………………………………………………………………… vii 表次 ………………………………………………………………………… ix 圖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家庭對青少年影響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7 第二節 青少年因應父母衝突的相關研究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9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34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39 第七節 研究嚴謹度 …………………………………………………………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5 第一節 青少年知覺父母長期衝突當下的因應 ………………………… 45 第二節 青少年面對父母長期衝突的因應 ……………………………… 60 第三節 父母長期衝突對青少年的影響 ………………………………… 76 第四節 綜合詮釋與討論 ………………………………………………… 105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反思 ……………………………………………… 12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21 第二節 困難、限制與建議 ……………………………………………… 126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 ……………………………………………………… 129 參考文獻 …………………………………………………………………… 133 中文部分 …………………………………………………………………… 133 英文部分 …………………………………………………………………… 137 附錄 ………………………………………………………………………… 139 附錄一 訪談大綱 ………………………………………………………… 139 附錄二 研究邀請函 ……………………………………………………… 140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 141 附錄四 訪談札記範例 …………………………………………………… 142 附錄五 逐字稿謄寫保密同意書 ………………………………………… 143 附錄六 研究參與者檢核表 ……………………………………………… 144 附錄七 受訪者的生命故事 ……………………………………………… 146 小微的生命故事 ………………………………………………………… 146 小利的生命故事 ………………………………………………………… 158

    中文部分
    方紫薇、施香如(2000):國中生面對父母衝突之反應。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1,93 -134。
    方紫薇(2003):青少年所知覺知父母衝突及其因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5,(1),79-98 。
    王沂釗(2000):婚姻衝突的敘說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
    王淑卿(2004):國中生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課業壓力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靖雯(2010):朝向整合之路—奧修靜心歷程之轉化與療癒經驗對身心靈及生活的影響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小燕(2005):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衝突、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依附安全感與其外向性行為問題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濱(1997):病人自主與知情同意。醫學教育,1,(4),377 -388。
    李孟智(2001):台灣地區青少年醫療保健照顧之現況與前瞻。台灣家醫誌,11,47-65。
    李佩怡(2003):助人者與癌症末期病人關係歷程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彗菁(2004):癌症病人之重要他人喪失摯愛的靈性衝擊。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馨兒(2010):父母衝突下,青少年友誼品質對其適應問題之保護機制探討-補償模式或緩衝模式。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利翠珊(1995):夫妻互動歷程之探討:以台北地區年輕夫妻為例的一項初探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4,260-321。
    利翠珊 (2004):華人婚姻韌性的形成與變化:理論之修正與檢驗(2/2)。國科會補助專案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 93-2413-H-030-001-SSS) 。
    利翠珊、蕭英玲(2008):華人婚姻品質的維繫:衝突與忍讓的中介效果(1)。本土心理學研究,29,77-116。
    周品妤(2009):走出父母衝突之間-邁向如其所是的自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就君(1986):家族治療入門。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林美娟(1998):子女知覺的雙親婚姻衝突對其生活適應影響之歷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徐玉青、卓紋君(2003):訂婚情侶衝突與因應歷程之分析。諮商輔導文粹,8,61-90。
    徐憑譯(2006):關係療癒-建立良好家庭、友誼、情感五步驟。臺北:張老師文化。
    徐儷瑜、許文耀(2008):父母衝突下兒童情緒反應之探討:社會學習理論與情緒安全感假說之比較。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2),111 -138。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高淑清(2010):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孫詠婕(2010):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品質與其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若璋(1992):台灣婚姻暴力之本質、歷程與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117-147。
    陳惠雯(2000):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卉瑩(2002):子女時期目睹婚姻暴力經驗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美秀(2003):國中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負向緒情緒經驗與異性交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市︰揚智文化。
    黃德祥(2002):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宗堅、謝雨生、周玉慧(2004):家人關係的測量與分類:以青少年原生家庭成員互動為例。中華心理學刊,46,(4),307-328。
    黃玉、樓美玲(2004):青少年父母婚姻衝突、負向情緒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醫護科技學刊,7,(2),129-137。
    曾端真(1991):婚姻與家族治療。台北市: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端真(1993):家庭溝通與關係。諮商與輔導,92,23-25。
    曾慶玲(1997):父母親婚姻暴力對兒童問題行為影響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星(2004):夫妻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曾文星(2004):家庭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曾慧嘉(2005):家族治療理論簡介。基層醫學,20,(10),244-252。
    張思嘉(2001):婚姻早期的適應過程:新婚夫妻之質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16,91-133。
    張虹雯(1999):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與兒童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秋蘭(2000):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光輝(1999):家庭中的循環性衝突。應用心理學研究,2,41-82。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雅惠(1995):婚姻衝突現象與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恒翠(2004):國中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富年(1980):影響國中學生生活適應的家庭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淑珠、蔡素妙(2002):家庭的意義:大學生的家庭概念調查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1,167-188。
    劉瓊瑛譯(1996):結構派家族治療入門。台北:心理。
    劉蓉果(1998):子女知覺父母婚姻衝突對其適應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惠琴(1999a):女性主義觀點看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10,41-77。
    劉惠琴(2003):夫妻衝突調適歷程的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1),23-50。
    劉春錦(2006):淺談Bowen家庭系統理論。取自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57,2006。
    賴自強(1998):子女知覺雙親衝突對其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青玫(1995):後青春期大學男生知覺之父母婚姻狀況對其個體化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君(2002):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子女三角關係運作情形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鄭佩玉(2007):以家庭系統觀點探究婚姻衝突家庭子女之知覺與因應的轉變歷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蕭雅文(2010):父母衝突下兒童因應策略、因應效能及其適應問題之探討。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余振民、黃淑清、彭瑞祥、趙祥和、蔡藝華、鄭玄藏譯(200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雙葉。Corey, G. (200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6/E. Thomson Learning.
    游恆山編譯(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Robert, M.L., Rita, W. N. & Robert, V. K.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劉壽懷譯(1996):怎樣教養高EQ的小孩。臺北:時報文化。Gottman, J. M. & Joan D. (1997). The Heart of Parenting:How to Rraise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嚴平譯(1992):詮釋學。臺北市:桂冠。Palmer, R. E.(1969). Hermenut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英文部分
    Emery, R. E. (1982).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the Children of Discord and Divor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92, No. 2, 310-330.
    Gottman, J. M. (1979). Marital interac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Gottman, J. M. (1980). Consistency of nonverbal affect and affect reciprocity. Journal of Cou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8, 711-717.
    Gottman, J. M. (1993). The roles of conflict engagement, escalation, and avoidance in marital interaction: A longitudinal view of five types of couples. Journal of Cou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1, 6-15.
    Gottman, J. M., & Katz, L. F. (1989). Effects of Marital Discord on Young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and Healt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373-381.
    Gottman, J. M., & Krokoff, L. J. (1989).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satisfaction: A longitudinal view.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7, 47-52.
    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1985). A valid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self-report of affect in marit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Cou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3, 151-160.
    Grych, J. H., & Fincham, F. D. (1993). Children's appraisals of martial conflict: Initi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gnitive-contextual framework. Child Development, 64(1), 215-230.
    Katherine, H. S., & Gordon, T. H. (2008). Interparental Conflict, Negative Parenting,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Bridging Links Between Parents' Depression 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 Vol. 22, No. 5, 712–724.
    Kelly, J. B. (2000). Children’s adjustment in conflicted marriage and divorce: A decade review of research.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9(8), 963-973.
    Tedder, L., & Scherman (1981).Community support group for single custodial father.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10,115-1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