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煒聖 LIN, Wei-Sheng |
---|---|
論文名稱: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與生涯規劃相關性探究-以新北市技術型高中動力機械群學生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evance Exploration between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oup Students at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as a Case Study |
指導教授: |
戴建耘
Dai, Chien-Yun 張明文 Chang, Ming-Wen |
口試委員: |
袁宇熙
Yuan, Yu-Hsi 葉國良 Yeh, Kuo-Liang 張明文 Chang, Ming-Wen 戴建耘 Dai, Chien-Yun |
口試日期: | 2023/12/2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技職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dministration in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動力機械群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動機 、生涯規劃 |
英文關鍵詞: |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oup,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learning motivation, career planning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07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8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關注新北市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以及生涯規劃之間的關聯。本研究採用調查法,運用研究者修編之「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與生涯規劃之相關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問卷採群集抽樣方式進行,共回收問卷312份,有效問卷253份,回收有效率為81.8%。數據分析使用了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數據分析後,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一、新北市技術型高中動力機械群學生對於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其中以「資訊的蒐集」層面最高;「學習歷程的反思」層面最低。
二、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現況,其中以「工作價值」層面最高;「正向情感」層面最低。
三、學生對於生涯規劃之現況,其中以「自我認識方面」層面最高;「確立選定目標」層面最低。
四、學生因不同的課程學習成果上傳件數、多元表現檔案上傳件數與自我評估製作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能力,皆有顯著差異。
五、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與生涯規劃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This study focuses on students in the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oup of technical high school and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learning history profile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This study adopted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and used the questionnaire related to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compiled by the survey tool.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using cluster sampling. A total of 312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25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effective rate is 81.8%. Data analysis employed differ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product-differe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fter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Regarding the used of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by students in the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oup at technical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level was the highest; the reflection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was the lowest level.
2.The current statu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tudents which the level of work value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positive emotion level was the lowest.
3.The current status of career planning among students which the level of self-understanding was the highest; establishing selected goals was the lowest level.
4.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uploading learning results for different courses, the number of uploading multiple performance files, and their ability to evaluate their own self-produc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cademic portfolio,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108課綱資訊網(2021)。12年國教。擷取自https://12basic.edu.tw/
方寓田(2021)。十二年國教「生涯規劃」課程對高一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決定影響之探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王智瑩(2020)。心智圖融入會計學對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22)。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專業倫理守則。擷取自http://www.guidance.org.tw/ethic.html
田秀蘭(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知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2),247-266。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宋修德、李懿芳、林清南(2021)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自主學習的理念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2),133-141。
李文富(2021)。學習歷程檔案在十二國教高中課程與大學考招改革的意義與實踐。中等教育,72(2),6-15。
李建霖、黃淑玲與黃煥民(2009)。學習動機之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高應科大體育學刊,8,73-85。
李杰倫(2020)。代幣獎勵制度對國中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仰曼(2018)。技術型高中學生英文科學習動機與價值觀對未來進路影響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沈秀宸(2021)。探討國中學生對於不同的數學價值認同程度以及不同的數學價值對於學生數學學習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巧暄(2021)。遊戲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趙珮晴、陳嘉成(2010)。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討影響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77-201。
吳瑞香(2001)。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入學動機、需求、期望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吳思達(2014)。生涯規劃與管理(三版)。高雄:全華圖書。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臺北市:五南。
林文中(2021)。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之實施-以南投縣某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秀勤、鄭雅丰、余毓琦(2017)。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生涯選擇模式驗證研究-以某私立科技大學之幼保系學生為例。幼兒教保研究19,21-48。
林幸台(1990)。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五南。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 。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林玉涵(2021)。學習歷程檔案建置對學習動機及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宜蘭縣某技術型高中觀光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李雯(2020)。基隆市高中一年級學生認知彈性及對108課綱多元選修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佑儒(200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清文(2006)。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之檢討與建議。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論文集,21-23。
林聖偉(2022)。技術型高中汽車科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臺北市:心理。
邱皓政(202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洪嘉駿(2014)。大學生人格特質、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對個人生涯規劃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徐韻茹(2011)。從眾行為與學習焦慮對內在動機、外在動機之影響-以學生使用Facebook參與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殿玉(2001)。試論自我意識與成就動機的激勵。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6),23-25。
張慶勳(2023)。學習歷程檔案的反思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4),1-13。
張凱翕(2021)。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彥谷(2021)。社區大學學員參與課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休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9)。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擷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916
教育部(2020)。要求108新課綱高中課程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一項。擷取https://join.gov.tw/idea/detail/3e6063a1-5be0-4791-86c9-3801532c75d4
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擷取自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教育部(2023)。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擷取自https://ethics.moe.edu.tw/
陳拓宇(2011)。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佳昕(2021)。生涯規劃方案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東部一所體育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陳郁仁(2020)。淺談108課綱裡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91-93。
陳月端(2012)。抄襲與引用-學術倫理與著作權之交錯領域。高大法學論叢,8(1),133-172。
黃仕親(2020)。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個人申請管道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尺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程炳林(2001)。動機、目標設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與驗證,師大學報教育類,46(1)67-92。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文鳳(2013)。知識信念影響學習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曾盈琇(2018)。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9),138-142。
楊朝祥(1990)。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爵華(2010)。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三年級音樂課程對提升音樂學習動機及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汝華(2020)。技術型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問題與改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6),110-115。
葉重新(201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葛玉輝、宋志強(2011)。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實務。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廖根毅、張志銘、賴永僚、王于寧(2015)。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9(4),81-99。
廖淑慧、張基成(2013)。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內中文寫作目標設定、自我反思與自我調整學習之關係:一個縱貫性質化研究。資訊傳播研究,4(1),45-64。
蔡明學(2022)。學習歷程檔案在世界各國高等教育選才策略。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脈動電子報,220。https://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220
蔡淳娟、邱文達、王先震、連吉時、粟發滿、郭雲鼎、徐明義(2008)。學習歷程檔案於醫學生臨床教育之初期使用經驗。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2(1),8-19。https://doi.org/10.6145/jme.200803_12(1).0002
戰寶華、侯欣彤(2017)。從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之運用模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01-208。
戰寶華、陳惠珍、余怡芳(2015)。自我效能理論於提升行政人員工作績 效之應用。中華行政學報,17,45-64。
課綱資訊網(2021)。擷取自 https://12basic.edu.tw/
鄭雅云、張奕華(2021)。大學入學制度的變革:學習歷程檔案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4),24-30。
鄭麗玉(2005)。教育心理學精要。臺北市:考用。
盧佳信(2020)。技術型高中實習課程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相關研究–以電機與電子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盧姵綺(2011)。Blog 網路學習社群對大學生藝術通識課程知識建構影響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2),137-174。
盧淑玲(2018)。運用摘要策略提升技術型高中學生 閱讀理解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蕭佳純(2017)。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聯之研究:教師創意教學的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2(1),79-111。
劉政宏(2003)。考試壓力、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生學習表現、自我價值及學 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文珍(2020)。學習歷程檔案試辦心得:也許辛苦,卻更自由!【獨立評論】。擷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0/article/9949
賴政安(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中免試入學動力機械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薛美蓮、潘璿安、周倩(2019)。淺談學術倫理案件處分之審酌內容。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68-75。
藍偉瑩(2019)。學習歷程檔案的理想如何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8),28-30。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黃炳煌(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羅筱恩(2022)。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韓楷檉(2001)。學習動機的輔導。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209-242。臺北:心理。
顏俊杰(2018)。QR Code 融入混成學習對高職生製圖實習課程學習動機、心流經驗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顧振甫(2023)。COVID-19遠距教學情境下國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之知覺教師回饋、自我決定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依儒、郭俊良、曾維國、徐維均(2014)。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究臺灣海峽兩岸航海系學生上船工作意願之影響差異。航運季刊,23(4),99-121。
謝銘珊(2021)。初探陸軍專科學校回流教育現況- 以在職進修軍職生對學習動機與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謝馨瑩(2020)。從人本主義心理學談家長教育選擇權之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150-155。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 H.Freeman and Company.
Barberà, E., Bautista, G., Espasa, A., & Guasch, T. (2006). Portfolio electrónico: desarrollo de competencias profesionales en la red. RU&SC. Revista de Universidad y Sociedad del Conocimiento, 3(2), 55–66.
Edward L. Deci and Richard M. Ryan (2016) Optimizing students' motivation in the era of testing and pressure: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Building Autonomous Learners, 9-29.
Ernesto, Panadero (2017). A re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x models and four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22
Eysenck, M. W., & Keane, M. T. (2000). Cognitive psychology: A students handbook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UK: Psychology Press.
Fallowfield, S. M., Urtel, M., Swinford, R., Angermeier, L., & Plopper, A. S. (2019). A case study in eportfolio implementation: A department-wid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ortfolio, 9(2), 111–118.
Gill, J., Johnson, P., & Clark, M. (2010). Research methods for managersz.Washington, DC: SAGE Publications.
Gary, C. & Juliana, C. (2013).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goal orientation on the reflective ability of electronic portfolio users.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16, 51-56.
Gati, I., Levin, N., & Landman-Tal, S. (2019). Decision-making models and career guidance. I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 115-145. Springer, Cham.
Gencel, I. E. (2017). The effect of ortfolio assessments on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on attitudes toward a course. EduP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17(1),293-319.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Macmillan, New York.
Hair et al.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Hens, A. B., & Tiwari, M. K. (2012). Computational time reduction for credit sco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9(8), 6774-6781.
Lent, R. W. (2005).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In S. D. Brown & R. W. Lent (Ed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 101-127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Lent, R. W., Brown, S.D., & Hackett, G. (1994). 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5, 78-122.
Lent, R. W., Brown, S. D., & Hackett, G. (2000). Contextual supports and barriers to career choice: A social cogni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7(1), 36-49.
Lent, R. W., Brown, S.D., & Hackett, G. (2002).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In D. Brown & Associates (4th 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255-311.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cLoughlin, C., & Luca, J. (2006). Best practice in online assessment: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outcomes. In E. Pearson & P. Bohman (Eds.), Proceedings of ed-media, 2375-2382. Norfolk, VA: AACE.
Mary Elizabeth Ray, Lisa DuBrava & Morgan Jacks (2020). Leveraging a required e-portfolio course to meet multiple needs : Student assessment,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nd accreditation Currents in Pharm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 12(12), 1437-1446
Nicholson, D. T. (2018). Enhancing student engagement through online portfolio assessment. Practitione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1(1), 15-31.
Osborn, S. D., Howard, K. D., & Leierer, J. S. (2007). The effect of a careerdevelopment course on the dysfunctional career thoughts of racially and ethnically diverse college freshme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5, 365-377.
Pintrich, P. R. (2003). A Motivational Science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Student Motivation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ntex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4), 667-686
Pablo Amaya, J. Enrique Agudo, Héctor Sánchez, Mercedes Rico, Remedios Hernández-Linares (2013). Educational e-portfolios: uses and tool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93, 1169-1173
Skinner, B. F.(1968). 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 Appleton-Century-Crofts.
Strudler, N., & Wetzel, K. (2008).Costs and benefits of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24(4), 135-142.
Super, D. E. (1990).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pp. 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uper, D. E., Savickas, M. L., & Super, C. M. (1996). The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s.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3rd 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121-17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