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佳玉
論文名稱: 小李杜詩歌色彩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杜牧李商隱詩歌色彩晚唐色彩心理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6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杜牧、李商隱是晚唐無人可比肩的兩大家,不啻使七律再現光輝,且給唐代詩歌史的最後一頁添上了瑰麗的色彩。
    本文從詩歌色彩聯想、詩歌色彩意象以及詩歌設色藝術三方面,研究分析小李杜詩歌色彩。在色彩聯想部分:統計分析小李杜詩歌各色系的使用情況,以及各色系的色彩聯想詞彙,可得知:一、用色偏好使詩歌呈現穠麗風格。二、生活環境和經驗影響色彩聯想。三、色彩聯想詞彙造成不同的詩風。其次,小李杜詩歌各色系意象的呈現,符合色彩心理學的理論。由於色彩的運用可以喚起普遍的聯想,小李杜詩歌具體的色彩意象,使得作品內涵更豐富多元,情感更深刻動人。再者,分析小李杜詩歌設色情況,可發現以下情況:一、設色調和是小李杜詩歌華美原因之一。二、小李杜皆偏好效果強烈的對比設色。
    本論文希望藉由文學作品與色彩心理學的整合,研究晚唐代表詩人小李杜詩歌色彩之運用,觀照整個晚唐時代詩歌色彩概況,亦從另一角度了解小李杜之性格、經歷、心境,以及窺探小李杜詩歌的另一種風貌。

    小李杜詩歌色彩運用比較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01 一、晚唐詩歌晦澀與唯美 ………………………………………………001 二、從色彩透視詩心活動 ………………………………………………002 三、從色彩角度探析「小李杜」 ………………………………………003 第二節 研究範圍 ……………………………………………………………003 一、前人研究概況 ………………………………………………………004 二、本文版本選定 ………………………………………………………010 第三節 研究進路 ……………………………………………………………012 一、色彩心理學概說 ……………………………………………………013 二、研究方法 ……………………………………………………………020 第二章 晚唐社會與小李杜生平 …………………………………………022 第一節 晚唐的時代背景……………………………………………………022 一、宦官專權與朋黨傾軋 ………………………………………………022 二、藩鎮割據與外族入侵 ………………………………………………026 三、農村凋敝與都市繁華 ………………………………………………030 第二節 人間唯有杜司勳--牧之生平……………………………………034 一、長安舊第開朱門(出生至二十三歲)………………………………035 二、十載青春不負公(二十三歲至三十三歲)…………………………037 三、世路君門難輕進(三十三歲至四十歲)……………………………040 四、三守僻左換星霜(四十歲至五十歲)………………………………043 第三節 古來才命兩相妨--義山生平……………………………………045 一、十八年來墮世間(出生至十八歲)…………………………………045 二、嫩擇香苞初出林(十八歲至二十六歲)……………………………047 三、流鶯飄蕩復參差(二十六歲至三十五歲)…………………………050 四、萬里風波一葉舟(三十六歲至四十七歲)…………………………052 第三章 詩歌色彩聯想 ………………………………………………………055 第一節 青色系…………………………………………………………………058 一、前溪碧泱泱--牧之青色聯想 ……………………………………059 二、獨撫青青桂--義山青色聯想 ……………………………………064 第二節 紅色系…………………………………………………………………068 一、花騈紅作堵--牧之紅色聯想 ……………………………………069 二、丹陛祥湮滅--義山紅色聯想 ……………………………………072 第三節 黃色系…………………………………………………………………076 一、金莖淡日殘--牧之黃色聯想 ……………………………………078 二、鎖香金屈戌--義山黃色聯想 ……………………………………080 第四節 白色系…………………………………………………………………084 一、白髮等閒生--杜牧白色聯想 ……………………………………085 二、蘆花惟有白--義山白色聯想 ……………………………………088 第四章 詩歌色彩意象 ……………………………………………………092 第一節 青色的意象 …………………………………………………………093 一、牧之青色意象 ………………………………………………………093 (一)興玩自然……………………………………………………094 (二)感嘆不遇……………………………………………………095 (三)送別離恨……………………………………………………097 (四)情思鄉愁 ……………………………………………………098 二、義山青色意象…………………………………………………………100 (一)懷才不遇 ……………………………………………………100 (二)寂寥冷清 ……………………………………………………102 (三)縹緲幻想 ……………………………………………………104 第二節 紅色的意象……………………………………………………………106 一、牧之紅色意象…………………………………………………………107 (一)憶往歡愉 ……………………………………………………107 (二)殺戮征戰 ……………………………………………………109 (三)紅顏情思 ……………………………………………………111 二、義山紅色意象…………………………………………………………113 (一)紅粉情意 ……………………………………………………113 (二)壯烈征戰……………………………………………………115 (三)積極仕進……………………………………………………117 第三節 黃色的意象……………………………………………………………119 一、牧之黃色意象…………………………………………………………120 (一)尊榮富貴……………………………………………………120 (二)繁華熱鬧……………………………………………………122 (三)嚮慕拔擢……………………………………………………123 二、義山黃色意象…………………………………………………………125 (一)堅貞愛情……………………………………………………126 (二)尊榮富貴……………………………………………………127 (三)前途渺茫……………………………………………………130 第四節 白色的意象 …………………………………………………………132 一、牧之白色意象…………………………………………………………132 (一)歲月如梭……………………………………………………132 (二)高貴形象……………………………………………………134 (三)高尚才行……………………………………………………135 二、義山白色意象…………………………………………………………138 (一)崇高地位……………………………………………………138 (二)隱逸出塵 …………………………………………………140 (三)光陰似箭……………………………………………………141 第五章 詩歌設色藝術………………………………………………………144 第一節 類似設色………………………………………………………………146 一、蒼翠空高萬歲山--牧之類似設色…………………………………146 二、碧海青天夜夜心--義山類似設色…………………………………150 第二節 對比設色………………………………………………………………156 一、千里鶯啼綠映紅--牧之對比設色…………………………………157 二、碧鸚鵡對紅薔薇--義山對比設色…………………………………162 第三節 平衡設色………………………………………………………………169 一、金丸覆綠杏黏紅--牧之平衡設色…………………………………170 二、綠荷紅菡入金盆--義山平衡設色…………………………………175 第六章 結論……………………………………………………………………181 一、 詩歌色彩聯想方面 …………………………………………………181 二、詩歌色彩意象方面 …………………………………………………185 三、詩歌設色藝術方面 …………………………………………………188 參考書目…………………………………………………………………………190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古籍
    戰國.荀子著、清.王先謙校注《荀子集解》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9月
    漢.鄭玄注《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初版
    漢.班固纂集《白虎通德論‧五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南朝梁.昭明太子著 李善注《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3月初版十四刷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75年9月第十三版
    唐‧李冰《黃帝內經素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三九 家醫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唐.魏徵《隋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史部二二 正史類》臺北:臺灣商印書館,1986年3月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7月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2月
    唐.劉禹錫《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2月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
    唐.杜牧撰、清.董采評點《樊川集》 清康熙四十三年刊本
    唐.杜牧撰、清.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唐.杜牧撰《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1月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注《樊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唐.李肇《唐國史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三四一 小說家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後晉‧劉昫《舊唐書》(四部備要 史部 據武英殿本校刊) 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四部備要 史部 據武英殿本校刊)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宋.司馬光著、李條侗、夏德儀等校註《資治通鑑今註》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
    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9月
    宋.王讜撰《唐語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三四四 小說家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宋.趙璘著《因話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三四一 小說家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宋.江少虞《事實類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一八○ 雜家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宋.李昉編《太平廣記》臺北:新興書局,1969年12月
    宋.王溥撰《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11月初版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集部四二一 語文評類》臺北:臺灣商印書館,1986年3月
    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註》 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
    清.張采田《玉谿生年譜會箋》附《李義山詩辨正》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12月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 月三版
    郭紹虞《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
    (二)今著
    1. 杜牧相關著作
    王西平、高雲光《杜牧詩美探索》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吳在慶《杜牧論稿》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1年
    吳在慶《杜牧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10 月第1次印刷
    呂武志《杜牧散文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年
    陳允吉 胡中山選注《霜葉紅於二月花》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葛兆光、戴燕《晚唐風韻》臺北:漢欣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1月臺灣初版
    鄭文惠編著《杜牧詩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11月
    繆鉞選注《杜牧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7月
    繆鉞《杜牧傳》北京:文民文學出版社 1977年
    繆鉞《杜牧年譜》北京:文民文學出版社 1980年9月
    顏崑陽《杜牧》臺北:河洛出版社,1978年
    譚黎宗慕編《杜牧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3月
    2. 李商隱相關著作
    王蒙、劉學鍇主編《李商隱研究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吳調公《李商隱研究》臺北:明文書局,1988 年9月
    李淼《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3年10月
    吳晶 黄世中《古來才命兩相妨--李商隱傳》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0年10月
    黃盛雄《李義山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張淑香《李義山詩析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3月
    張仁青編纂《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臺北:天工書店,1995年9月
    張淑香《李義山詩析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3月
    董乃斌《李商隱的心靈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李商隱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
    歐麗娟《李商隱詩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顏崑陽《李商隱討箋釋方法論》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3. 詩詞史論
    王重民輯《敦煌曲子詞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0年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90年2月初版
    李若鶯《唐宋詞鑑賞通論》高雄:復文書局,1996年
    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5月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家,1985年
    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編《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9年
    黃永武《詩心》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7月六版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2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2年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
    張步雲《唐代詩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二刷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葉嘉瑩《詩詞的美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
    曾進豐《晚唐詩的鋒芒與光彩:以社會詩及風人體為例》 臺北:漢風出版社,2003年5月
    劉伯冀《唐代政教史》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6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7月
    顧隨《顧隨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6年
    4. 美學、色彩學、心理學
    大智浩著 陳曉冏譯《設計的色彩計劃》臺北:大陸書局,1999年
    大山正《色彩心理學-追尋牛頓與歌德的腳步》臺北:牧村圖書,1998年
    小林重順《色彩.形象與感覺》臺北:尖端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6月初版
    千千岩英彰 《不可思議的心理與色彩》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9月初版
    太田昭雄、和原英介編著《色彩與配色》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中井義雄、川崎秀昭著,林昆範、柯凱仁編譯《現代色彩學》 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台灣開明書局,1991年6月
    朱介英《色彩學--色彩計畫與配色》臺北:美工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8月
    安琪拉萊特 《色彩心理學》 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7月 第一版第一刷
    呂清夫《造形原理》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0年12月第九版
    李蕭錕《色彩的魅力》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7月第二版
    李蕭錕《色彩的管理》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12月
    李蕭錕著《色彩學講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二版
    李蕭錕審定 呂月玉編譯《色彩大系》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7月
    李蕭錕審訂 呂月玉 張榮森編譯《色彩意象世界》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5月
    李蕭錕審定 呂月玉編譯《色彩意象之美》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1月
    李銘龍《應用色彩學》臺北:藝風堂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七刷
    何耀宗《色彩基礎》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年8月
    林書堯《色彩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9月七版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9月四版
    林書堯《色彩學》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8月初版
    林文昌《色彩計劃》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林昆範《色彩原論》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初版
    約翰斯.伊登(Johannes Itten)著、江金石翻譯《色彩論》臺南:信宏出版社,1999年3月
    傅抱石《中國的人物畫與山水畫》,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10月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臺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月初版
    曾啟雄《中國失落的色彩--漢字與染色的色彩表現》臺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初版
    葉鵬《色彩博覽會》臺北:業強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德瑞克.希利(Deryck Healey)著 張琰譯《色彩與生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
    熊宜中總編輯《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5月
    鄭國裕、林磐聳《色彩計畫》臺北:藝風堂出版社,1980年1月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6月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臺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5月
    賴一輝編著《色彩計畫》,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毆明秀 編著《應用色彩學》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二版
    毆明秀 賴來洋編著《實用色彩學》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6月初版,2004年4月最新版
    羅慧明 潘小雪 林文昌編著《色彩計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再版
    蕭水順《青紅皂白》臺北:故鄉出版社,1970年6月
    瀧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二、學位論文
    方復華《李商隱詩「不圓滿」情境研究》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王英俊《清代李商隱詩學研究》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丘柳漫《杜牧生平及其詩之析論》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朴柱邦《唐代唯美詩之研究--以晚唐為探討對象》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李宜涯《晚唐詠史詩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李美玲《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秋嫺《義山詩修辭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邱靖雅《唐詩視覺意象的語言呈現—以顏色詞為分析對象》 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周宜梅《杜牧詠史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林欣怡《宋詩話對李商隱詩評論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徐玉舒《李商隱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以仙道神話為主體》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高溥懋《杜牧之詩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許惠華《杜牧詩藝術情境之研究》南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淑媛《李義山詩神話題材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黃麗容《李白樂府詩色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黃盛雄《李商隱李商隱十八首無題詩詮釋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曾宗宇《杜牧詩中唐代之女性形象研究》南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曾麗丹《詩經色彩意象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
    張雅惠《杜牧詩用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嘉玲《杜牧七言律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圍》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趙路得《李賀與李商隱詩歌中的通感表現手法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蔡宇蕙《李賀、李商隱「設色穠麗」的詩歌色彩析論》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簡麗珍《杜牧七言絕句析論》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韓惠京《李商隱詠史詩探微》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三、單篇論文
    王泉根〈論色彩描寫〉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 第4期
    王西平〈杜牧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縱論〉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3期
    王洪湧〈杜牧詩歌的紅色意象〉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任世雍〈小說與色彩的關係-川端康成與狄更斯作品中的色彩詞運用〉 文藝月刊,1980年 2月
    何莊〈試論杜牧詩歌的喜秋意識〉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1期
    房日晰〈杜牧李商隱之詠史詩比較〉西北大學學報 1997年 第2期
    胡可先〈論杜牧詩文的淵源〉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胡珊〈霜葉紅於二月花-論杜牧詩歌色彩詞運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03期
    胡俊生〈李商隱詩中的視覺意象〉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郝倖仔〈沉博絕麗 色境渾融-論李商隱詩歌的色彩表現藝術〉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郭文鎬〈《樊川外集》詩辨偽〉唐都學刊,1987年第2期
    黃世中〈晚唐社會和政治鬥爭的一面鏡子-論李商隱的政治抒情詩〉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張金海〈樊川詩真偽訂補〉武漢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
    曾啟雄〈色彩的對比〉現代美術,1998年2月
    董乃斌〈李商隱散文簡論〉西南師範學報,1984年第3期
    簡瑞勳、曾啟雄〈從漢字取象探討中國人的色彩觀〉嶺東學報,1998年2月
    譚德姿〈色彩詞與語言美〉山東師大學報,1984年 第2期
    顧清〈杜牧的色彩世界〉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