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宜穗
Lee I Sui
論文名稱: 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驗證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以桃園縣為例
Verifying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Model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evel Self-Efficacy - Taking Taoyuan as the Example
指導教授: 何宏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7
中文關鍵詞: 電腦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教學效能
英文關鍵詞: computer self-effic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performa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提出一個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此架構包含四個重要構面,分別是「電腦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參與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提昇中小學教師資訊能力課程研習與能力檢測認證之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
    研究結果顯示:
    一、不同性別或年資之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無顯著差異,但在「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中呈現顯著差異,這顯示「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與其他三項因素構面概念相當不同。
    二、本研究所提出之「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配適度極良好。在模式中,「電腦自我效能感」顯著地影響「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分別顯著地影響「資訊素養」;另外,「資訊素養」顯著地影響「教學效能」。
    三、對於「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應分別估計的觀點,也就是多層次自我效能感,本研究中獲得一個實證結果。
    四、本研究經由分析支持資訊素養應採用二階因素架構來衡量。
    五、「資訊素養」分別在「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關係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加顯示「資訊素養」構念不僅在實務教學上相當重要,也在後續研究上應多加著墨。

    This study proposes a teaching performance model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evel self-efficacy. There are four main constructs in the model, namely, in turn, computer self-effic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main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took part in the test project for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hold by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belong to the Taoyuan country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illustrated as below.
    1.No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or the senior and juni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factors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However, i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the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It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ree other constructs.
    2.The fit indexes of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model proposed by this study are all good. In the proposed model, computer self-efficacy influences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and both the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influenc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ignificantly.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lso influences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3.The opinion for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should be estimated separated, namely, multilevel self-efficacy, was empirically tested and supported by this study.
    4.Through analysis, this study supported that the construc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hould be evaluated as a second-order factor.
    5.Information literacy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for the influence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on teaching performance or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on teaching performance.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struc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for the further reseach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資訊相關自我效能感 13 第二節 資訊素養 23 第三節 教學效能 36 第四節 小結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1 第五節 研究步驟 68 第四章 資料分析 71 第一節 敘述統計與平均數假設檢定 71 第二節 資訊素養測量模式分析 126 第三節 整體模式路徑分析結果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平均數差異檢定 141 第二節 資訊素養測量模式 148 第三節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 150 第四節 綜合結論與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7 附 錄 171 附錄一 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調查預試問卷 173 附錄二 各構面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177 附錄三 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調查卷正式問卷 181 表目錄 表2-1 國內外學者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 14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教學相關自我效能」的定義 15 表2-3 國內外學者對「資訊素養」之定義彙整表 24 表2-4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 30 表2-5 國內外學者「教師教學效能」文獻一覽表 38 表3-1 教師背景 60 表3-2 各構面因素分析判斷值 67 表4-1 正式研究對象任職國小分佈 72 表4-2 正式研究對象特性 73 表4-3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74 表4-4 性別不同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75 表4-5 高低年資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76 表4-6 不同高低年資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77 表4-7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77 表4-8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78 表4-9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78 表4-10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79 表4-11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0 表4-12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81 表4-13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2 表4-14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83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4 表4-16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6 表4-17 性別不同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86 表4-18 高低年資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7 表4-19 不同高低年資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88 表4-20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8 表4-21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89 表4-22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89 表4-23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90 表4-24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90 表4-25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91 表4-26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92 表4-27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獨立T檢定 92 表4-28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平均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4 表4-29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電腦自我效能感平均數 96 表4-30 性別不同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97 表4-31 高低年資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平均數 98 表4-32 不同高低年資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99 表4-33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平均數 100 表4-34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101 表4-35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平均數 102 表4-36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103 表4-37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平均數 104 表4-38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105 表4-39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平均數 107 表4-40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獨立T檢定 109 表4-41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0 表4-42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11 表4-43 性別不同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 112 表4-44 高低年資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13 表4-45 不同高低年資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 114 表4-46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15 表4-47 專任與非專任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 116 表4-48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17 表4-49 兼任班級導師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 118 表4-50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19 表4-51 曾任教資訊相關課程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 120 表4-52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 121 表4-53 具備電腦第二專長與否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獨立T檢定表 122 表4-54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平均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3 表4-55 各構面平均數假設之檢定結果 125 表4-56 一階測量模式指標分析結果 129 表4-57 二階測量模式指標分析結果 130 表4-58 各潛在變項模式內在適合度 135 表4-59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整體配適度分析結果 137 表4-60 各潛在構面的直接效果 138 表4-61 各潛在構面的間接效果 139 表4-62 各潛在構面的總效果 139 圖目錄 圖1-1 教師與學生在資訊教育的關係圖 3 圖2-1 資訊素養關係圖 28 圖3-1 資訊素養一階因素測量模式 51 圖3-2 資訊素養二階因素測量模式 52 圖3-3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研究架構圖 54 圖4-1 資訊素養一階測量模式分析結果 128 圖4-2 資訊素養二階測量模式分析結果 130 圖4-3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路徑分析結果 137 圖5-1 資訊素養二階測量模式 149 圖5-2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圖 150

    壹、中文部份
    尹玫君(1995)。「台灣南部地區小學資訊教育之調查」。國立台南師院院報,25,65-82。
    王千倖(1996)。電腦與教學。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1),37-39。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效能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宗斌(1998)。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及學習型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振鵠(1996)。談資訊素養與圖書館使用者教育。社教雙月刊,73, 22-23。
    王淑如、王裕德(2001)。e世代國中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82,75-81。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嘉祐(2005)。高中職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台北科技大學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耀誼(2001)。在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中,國中學生資訊素養之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北市教育局(1998)。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江展塏(1995)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形式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榮桂(1996)。國中電腦課程標準的內涵與特色。資訊與教育,51,2-10。
    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70,2-8。
    何榮桂(2001)。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相關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方教育輔導叢書,26,123-133。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4。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73,4-5。
    吳美蘭(1999) 。台北市國小學生適性賞罰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心理。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雲道(2005)。苗栗縣國民中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文雅(2003)。TAM 與TTF 整合模式之驗證:以乙級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斗六市。
    李春芳(1999)。教師效能談流暢的教學技能。教師天地,102,27-33。
    李珀(1998)。教學視導。教師天地,96,25-31。
    李隆盛(1996)。談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23-24。
    李德竹(2000)。資訊素養旳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35,1-25。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彗碧(1998)。學校情境因素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沈雯(2001)。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焦慮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宣光(1996)。教師如何因應多媒體科技所帶來的影響。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2),33-36。
    周惠民(1999) 。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新富(1991) 。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美和(1996)。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社教雙月刊,74, 7-12 頁
    林惠煌(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進財(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40,134-147。
    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國瑞(2001) 。台北市國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台北:柯正。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市:雙葉書廊。
    施郁芬(1996)。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與電腦。中小學教學革新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唐介華(2003)。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及電腦焦慮與其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孫志麟(1999)。教師自我效能:有效教學的關鍵。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7(6),170-187。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一蕃(1998)。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雙週刊,175,9-10。
    張明文(2006)。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ICT教育發展之研究-以國際電腦網路核心能力檢測為基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文、莊金永(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政策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78,183-204。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
    張雅芳、徐加玲(1998)。從系統的觀點規劃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1。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設九年一貫課程總網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育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006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hhps.tp.edu.tw/edu/teacher/teacher1.htm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梁玟燁(2004)。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教學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美玲(1992)。有效教學的自我評量。台灣省學校體育,2(6),15-21。
    莊道明(1999)。資訊素養溶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課程為例。大學圖書館,3(2),95-113。
    郭汶川(2000)。警察人員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萱之(1998)。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郭麗玲(1998)。學習社會中讀者終身學習的內容。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1,147-159。
    郭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木金(1997) 。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玉玲(1996),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仲彥(1996)。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育社教雙月刊,73,19-22。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內涵及特性。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武雄(1995)。教師建設思考與其教學自我效能、解決衝突方式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言(1998) 。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紀(1996)。中小學教師電腦能力芻議。資訊與教育雙月刊,52,23-25。
    陳銘修(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德貴(2005)。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耀茂(2006)。心理&市調資料的SPSS、AMOS使用手冊。台北市:鼎茂。
    陳馨蘭(1998) 。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惠子健(2001)。台北市高職(中)工科教師電腦知能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曾榮祥(2000) 。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程炳林(2003)。四向度目標導向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48(1),15-40。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世雄(1996)。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3(6),315。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順利(2000)。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其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溫嘉榮、施文玲、林鳳釵(2004)。中小學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97-113。
    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月娥(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玲玲(2003)。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宏財(1998)。國民小學教師全面品質管理信念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鄭宏財(1999)。從教師效能理論談班級經營策略的實施。教育資料文摘,45(3),97-117。
    鄭英耀(1992)。國小教師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師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鄧珮秀(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建耘(2000)。資訊科學年學分制新課程適切性與實施時衍生問題探討。技職雙月刊,61。
    戴建耘(2005)。一種動態式全球計算機綜合能力標準建構模式—網路與計算機核心能力標準與國際認證IC3。中美技職教育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
    戴建耘、吳政達、張明文、鄭福昌(2006)。中學教師數位素養能力與全球標準比較之模式建立與試探。TBI2006臺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國立台北大學。
    戴建耘、李宜穗(2007)。以國際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平台評估台灣地區學生資訊能力表現。2007年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戴建耘、李宜穗、曾璽佳(2007)。電腦焦慮對中學教師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TAECT2007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謝仙進(2002)。微軟Office專家認證-資訊課程內涵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靜慧(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電腦因應策略與電腦素養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佳穎(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效能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善民(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加速篇。資訊與教育,68,14-16。
    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毓玲(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淑惠(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魏韶勤(2004)。教學輔導教師教學觀察與回饋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英文部份
    Agarwal, R., Sambamurthy, V., & Stair, R. (2000). The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1(4), 418-430.
    ALA. (1998). AASL unveil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Americanlibraries, 29(7), 7.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1989). Final report.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shton, P. T., & Webb, R.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 Longman.
    Ashton, P. T.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5), 28-32.
    Ashton,P. T., Webb, R. 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1834)
    Bagozzi, R. T.,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6-94.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 Adams, N. E. (1977). 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 287-310.
    Bandura, A., Adams, N. E., & Beyer, J. C. (1977). Cognitive processes mediating behavioral cha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5, 125-139.
    Bjorner, S. (1991).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A working model. TATUL Quarterly, 5(2), 150-160.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eivik, P & Fird, B. (1993). Promoting learning in libraries through information literacy. Libraries, 24(1), 98, 101-102.
    Brophy, J. & Good, T. (1986).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M. Wittroick (Ed.). The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York: Macmillan.
    Brophy, J. (1988) Research on teacher effects: Use and abus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1), 3-22.
    Burnheim, R.(1992). Information Literacy: A core. 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3(4),1 88-196.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Buskist, W. (2002). Effective teaching: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from division two’s 2-and 4-year awardees.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9, 188-194.
    Clark, I. (1995).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writing center.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12(2), 203-209.
    Compeau, D. R., &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2), 189-211.
    Compeau, D., Higgins, C. A., & Huff, S. (199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individual reactions to computing technology: A longitudinal study. MIS Quarterly, 23(2), 145-158.
    Creeners, P. M. B. (1991). Value and purpos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studies. Value and purpos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ternational school effects research workshop,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Deham, C. H., & Michael, J. J. (1981).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 A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6(1), 39-63.
    Doyle, C. S. (1992). Final report to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33)
    Emmer, E. T., & Hickman, J. (1991). Teacher efficacy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1, 755-765.
    Emmer, ET,et al.(1984).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 NJ:Prentice/Hall.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1), 39-50.
    Fuller, B. (1982).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f individual efficac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52(1), 7-30.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ood, T. L. (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0(2), 52-64.
    Guie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Guskey, T. R., & Passaro, P. D. (1994). Teacher efficacy: A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31(3), 627-643.
    Haigh, N & Katterns, B.(1994). Teacher effectiveness: Problem or goal for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5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Hancock, V. E. (1993).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long learning. Syracuse, NY: ERIC Clearinghouse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8870)
    Hasan, B. (2006). Delineating the effects of general and system-specific computer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IS acceptan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3(5), 565-571.
    Henri, J. & Dillon, K. (1992). Learning to learn: Reflection upon enquiry,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41, 103-117.
    Hoover- Dempse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Hsu M. H., & Chiu, C. M. (2004).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electronic service accepta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38, 369-381.
    Joreskog, K. G. and Sorbom, D. (1989), LISREL 7 User’s Reference Guide. Mooresville. IN: Scientific Software, INC.
    Joreskog, K. G. and Sorbom, D. (1993), 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 Mooresville, IN:Scientific Software, INC.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cs, 39, 31-36
    Knoxville, T. N. (1992). U.S., Georiga:Geographic srce./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268)
    Kurbanoglu, S. (2003), Self-efficacy: a concept closely linked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9, 635-646.
    Kurbanoğlu, S., Akkoyunlu, B., & Umay, A. (2006). Develop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2(6), 730-743.
    Marakas, G. M., Yi, M. Y., & Johnson, R. D. (1998).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faceted character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9(2), 126-163.
    Marsh, H. W., & Baile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0310)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7.
    McHaney, J. H., & Impey W.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 l, Paper present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1st,Knoxville, TN, November 11-13,1992).U.S., Georiga: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 268)
    McHenry, K.E., Stewart, J.T. & Wu, J. (1992). Teaching resource-based learning and diversity.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78, 55-62.
    Medley, D. (1982).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th ed.). NY: The Free .
    Miura, I. T. (1986). Computer self-efficacy: A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ter course enroll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1104).
    Moneys,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056)
    Newman, F. M., Rutter, R.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Olsen, J. K. (1992). The Electronic Library and Literacy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Developing Students as Independent Learner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3), 307-332.
    Rubio, D. M., Berg-Weger, M. & Tebb, S. S. (2001).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for multidimensionalit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8 (4), 613-626.
    Schnitz, J. E., & Azbell, J. (2001). Commonaliti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Initiatives among Nations. National Educational Computing Conference (NECC 2001), Chicago.
    Schunk, D. H. (1981). Modeling and attributional effects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A self-efficacy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1), 93-105.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Thatcher, J. B., & Perrewé, P. L. (2002).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traits as antecedents to computer anxiety and computer self-efficacy. MIS Quarterly, 26(4), 381-397.
    Venkatesh, V., & Davis, F. D. (1996). A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Development and test. Decision Sciences, 27(3), 451-482.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Yi, M. Y., & Hwang, Y. (2003). Predicting the use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lf-efficacy, enjoyment,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59(4), 431-449.
    Yukl, G.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