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珮昀
Huang, Pei-Yun
論文名稱: 2016年里約奧運跆拳道女子組-67公斤級韓國金牌選手OH, Hyeri比賽技術分析
The Technique Analysis of OH, Hyeri, the golden winner from Korea in women's Taekwondo 67KG Final, RIO Olympics 2016
指導教授: 李佳融
Lee, Chia-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8
中文關鍵詞: 攻擊型態攻擊技術主動攻擊被動攻擊
英文關鍵詞: Attack type, Attack technology, Active attack, Passive attack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08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8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2016年里約奧運跆拳道女子組-67公斤級的韓國選手OH, Hyeri,在比賽中的跆拳道技術運用以及慣性、特性的表現,提供跆拳道教練參考,並使跆拳道競技運動大放異彩,本研究利用影帶系統觀察分析,並使用Excel統計資料,針對比賽主要攻擊動作、主動、被動、右腳、左腳、正拳以及對戰時的姿勢,所搭配的各種攻擊技術動作,其中攻擊次數與得分百分比進行量化分析後,所獲得的結論: 一、攻擊型態:為主動攻擊型選手。主動攻擊次數155次 (73.89%),左腳次數160次 (78.82%),主動左前腳攻擊次數最高,被動次數48次 (26.11%)左前後腳,但次數不多。攻擊腳偏左腳,但在被動得分方面,為左前站姿,被動前腳與後腳能相互運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動作,如下壓、勾踢、旋踢、後踢皆能得分,由此統計資料分析可得知OH, Hyeri選手,不管在主動攻擊與被動攻擊,在跆拳道技術動作方面擁有多樣化動作模式。二、攻擊技術:比賽攻擊皆以旋踢92次 (45.32%)為主,下壓41次 (20.2%)與側踩59次 (29.06%)為輔助攻擊動作,則後踢6次 (2.96%)在四場比賽當中,僅兩次得分。技術的施展以旋踢為主,配合高得分率的上端動作,發揮出壓倒性的攻擊效果,但技術發揮侷限於旋踢、下壓、側踩三種動作運用。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io 2016 Olympic women's Taekwondo group -67 kg OH, Hyeri Korean players, Analysis the use of Taekwondo palyer OH, Hyeri in the competitions and inertia,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will be reference of Taekwondo coaches, and the Taekwondo sports striv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is study usesd video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and the Excel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game main attack action, active and passive, right foot, left foot, and fist of wartime posture, The technique of the attack by the action of collocation, which get the number of attacks and the score percentag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First, attack type: OH, Hyeri is an active attacking player. Active attack posture for the left front, active attack times and the highest scores the highest rate of passive left front foot, but a few times, both player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ttack. Attack foot partial left foot, the left front to step right after the battle position, but change into the right front left rear to war posture, active right front foot attack can also play the Raiders score, but in passive scoring, standing before the left, front and rear can use passive, various different Taekwondo technical movements, following pressure, hook kick, kick, kick after all can score,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that South Korea's, no matter in active attack and passive attack, with diversified operation mode in the aspect of Taekwondo movement. Second, attack technology: game attacks of OH, Hyeri have been dominated by spin, lower pressure and inner suspension for auxiliary attack action, then kicked in four games, scoring only once. The display of the technique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high scoring rate of the spin kick, with the high scoring rat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action, to play an overwhelming attack effect, but the technology was limited to three kinds of technical movements, namely, spin kick, down pressure and internal suspension.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 目 次 vi 表 次 ix 圖 次 x 第壹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4 -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4 -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4 -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6 - 第一節 跆拳道體能 - 6 - 第二節 跆拳道心理 - 8 - 第三節 跆拳道技、戰術 - 11 - 第四節 電子護具 - 14 -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17 -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17 -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17 -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17 - 第四節 資料統計處理 - 18 - 第肆章 結果 - 19 - 第一節 比賽過程 - 19 - 第二節 各層級比賽資料統計 - 21- 第伍章 討論 - 26 - 第一節 攻擊型態分析 - 26 - 第二節 比賽綜合攻擊技術分析 - 34 -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38 - 第一節 結論 - 38 - 第二節 建議 - 39 - 引用文獻 - 40 - 一、中文參考文獻 - 40 - 二、英文參考文獻 - 43 - 附件 - 44 - 附錄一、 LAJUST電子護具感應功能及進攻對策表 - 44 - 附錄二、Daedo電子護具感應功能及進攻對策表 - 46 - 附錄三、KP&P電子護具感應功能及進攻對策表 - 47 -

    江佳臻、蔡明志、余泳樟(2015)。跆拳道比賽規則修訂對選手攻擊型態改變之探討。
       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4,121-134。

    汪茂鈞。(2007)跆拳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之探討,龍華科技大學學報,24,119-132。

    汪茂鈞(1995)。跆拳道。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171-191。

    邱共鉦、蔡明志、相子元(2004)。92年全國運動會跆拳道比賽男子蠅量級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選手之個案研究。2004年運動訓練學國際論壇專刊,107-122。

    邱共鉦、蔡明志、陳叔貞、相子元(2003)。2003年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男、女輕量級優秀運動員身高、體脂肪之探討。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九十二年度跆拳道C 級裁判講習會暨跆拳道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

    吳燕妮、蔡明志、邱共鉦(2007)。女子跆拳道優秀選手比賽之攻擊型態與攻擊技術分析研究--以杜哈亞運女子跆拳道蠅量級金牌選手KWON E.K.個案研究。2007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95-403。

    吳燕妮、陳銨漵、許夆池 (2014)。跆拳道比賽採用電子護具前、後之技術戰術探討。跆拳道學刊,1,59-71。

    李小兵(2007)。跆拳道比賽運動員臨場心理失態及調節。貴州民族學院學報,4。

    李勝國(1996)。跆拳道競技運動強度和血液成份的變化。

    林榮培(2001)。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 (1),112-120。

    林輝雄(1990)。臺灣省中小學球類體能訓練手冊。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榮培(2002)。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116-117。

    季力康(1995)。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大專體育,1,4-8。

    周桂名 (2001) 。跆拳道競賽中裁判判分差異性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8,53-64。

    周桂名、陳維智、蔡明昌(2010)。採用LAJUST電子護具對跆拳道比賽影響之技術分析~以2010 年亞運會初選暨亞洲盃國家代表隊選拔賽為例。競技運動,12(1),1-9。

    胡博綱、秦玉芳、陳銨漵、蘇泰源(2011)。跆拳道比賽新規則攻擊動作技術分析之研究。運動研究,2,12-20。

    洪谷松(2005)。認識跆拳道及淺談歷史演進。競技運動,7,64-70。

    洪詩涵 蔡明志,(2014)。2012 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女子49kg級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跆拳道學刊,15-30。

    俞智贏(2006)。從新規則的修訂探討男子體操訓練方法的因應。中華體育季刊,20(2),86-91。

    殷宏亮(2007)。心理戰術在跆拳道比賽過程中的應用。北京:中國科技論文線上﹝2007-07-12﹞.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707-216.

    徐台閣(2005)。再創奧運巔峰。國民體育季刊,34(4),21-25。

    陳銨漵、邱共鉦(2008)。跆拳道競賽規則修訂對我國選手比賽成績影響之探討。大專體育雙月刊,97,115-120。

    陳文進、洪敦賓(2006)。柔道專項運動能力之訓練。淡江體育,9,95-102。

    陳振隆(2001)。不同性別、歲級級比賽成績的我國青少年網球選手其意志力之差異比較。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1),189-20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