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泰翰
論文名稱: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動員與組訓(1953-1960)—以寒暑假青年訓練活動為中心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4
中文關鍵詞: 救國團國民黨軍中服務暑期青年戰鬥訓練先鋒營青年年會祖國保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1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1950年代救國團舉辦寒暑假青年訓練活動之目的、實況及其意義,以原始檔案、會議記錄、報告書及報章雜誌文字為主要的資料,分別探討國民黨在台灣的學生運動發展、政黨與青年組織的關係、校園內政黨的組織及活動、青年組織與台灣休閒活動之發展,以及「祖國」與回國升學僑生及海外華僑青年之關係。
    透過本文論述顯示,救國團成立後,其「前身」青聯會自願結束會務,取代過程平順。國民黨依既定步驟在校園中展開黨務工作,黨組織採取秘密方式進行,為掩護組織,國民黨利用組織外圍社團從事該黨活動。此外,救國團原名青年先鋒隊,該團之籌組經過國民黨內部歷時一年的商討而成。救國團的成立後,國民黨打消原擬設置預備黨員的構想,並規定中等學校學生一律不得參加政黨活動。不過,國民黨並未嚴格遵守其所訂的規則,尤其是在吸收僑生入黨方面。
    綜觀1950年代救國團舉辦的暑期青年戰鬥訓練,可見以國內青年為對象的軍中服務隊人數逐年縮減。不過,該運動並未消失,反而以海外華僑青年軍中服務團、隊取代之。由1959年出現的「危機」顯示,當政府希望海外僑胞表示其對「祖國」效忠時,引起僑居地政府的不滿,也因為該「危機」,海外僑胞與「祖國」的互動模式不再以「宣誓效忠」或是以參與軍事訓練、軍中服務的方式進行,而是調整為以觀光考察的方式舉辦。此外,被塑造成「慈母」形象顯然不是「祖國」的全貌,透過保防工作的規劃與進行,顯示「祖國」對這些服務華僑青年的動機及其返國後的一舉一動,實不太放心。
    救國團舉辦的暑期青年戰鬥訓練乃是個具有延續及創新的綜合體。各營隊有「開放報名」及「指派參加」的區別,指派名額比重逐年增加。第三次舉辦時四大類別已經成形,後期舉辦則有「橫貫公路集中化」的傾向,部分營隊也逐漸朝固定化、訓練日數較短及育樂活動較多的方式舉辦。此外,救國團逐年增加僑生保留名額,並開始出現「收費營隊」及「不收費營隊」的差別。另外,過去研究者常將救國團舉辦的寒暑假營隊混為一談,經本文探討顯示,1950年代早期舉辦的寒假營隊,乃是救國團作為訓練學校基層幹部之用,後期則開始與暑假訓練活動相互結合,寒假舉辦的活動也逐漸開放給一般青年參與。團務改革後,隨著各縣市育樂中心及大專院校的學生活動中心的成立,救國團對幹部的領導改為集中在對這兩中心主要幹部舉辦營隊,實施訓練。
    最後,由本文之探討結果顯示,討論台灣戰後青年組織與假期活動之關係時,實不宜忽視國民黨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救國團每年舉辦長時間、集體化之訓練,不但符合國民黨的需求,也成為黨務工作活動的「溫床」。要言之,舉辦大規模青年訓練活動不只是救國團所謂的「黃金時代」來臨,對國民黨而言,亦是如此。

    緒論………………………………………………………………………………… 1 第一章 黨團關係建立前的青年組織與假期活動……………………… 13 第一節 救國團的「前身」………………………………………………… 13 第二節 暑期青年軍中服務運動之展開………………………………………26 第二章 黨團關係的建立與配合 ……………………………………………45 第一節 校園中國民黨的組織-知識青年黨部與外圍社團的運用…………45 第二節 國民黨與救國團………………………………………………………57 第三節 黨、團關係的配合…………………………………………………… 72 第三章 1953~1956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之舉辦……………………… 89 第一節 1953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89 第二節 1954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03 第三節 1955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17 第四節 1956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28 第四章 1957~1960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之舉辦……………………… 141 第一節 1957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41 第二節 1958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51 第三節 1959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64 第四節 1960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 176 第五章 海外青年暑期返國軍中服務運動……………………………… 195 第一節 海外青年暑期返國軍中服務團隊之舉辦………………………… 195 第二節 「危機」之出現與海外青年暑期返國軍中服務運動之轉型……… 213 第三節 海外青年暑期返國軍中服務與保防工作之進行………………… 223 第六章 寒假營隊之舉辦與救國團之團務改革…………………………231 第一節 寒假青年先鋒營及冬令營之舉辦………………………………… 231 第二節 青年年會及其他營隊之舉辦……………………………………… 247 第三節 團務改革與兩中心之成立………………………………………… 276 結論……………………………………………………………………………… 285 參考書目…………………………………………………………………………289

    一、史料
    (一) 檔案
    外交部檔案,《菲律賓華僑青年回國軍中服務案》,1954年,檔案號:061.2/0002。
    外交部檔案,《菲律賓僑生回國軍中服務案卷第二冊》,1955年,檔案號:061.2/0002。
    外交部檔案,《菲籍僑生來台受訓糾紛案》,1959年,典藏號:020-010708-0103。
    外交部檔案,《僑生回國軍中服務案》,1957年,典藏號:020-102200-0016。
    國史館檔案,《蔣中正總統文物:籌筆—戡亂時期(十四)》,1949年10月6日,典藏號:002-010400-00014-009、002-010400-00014-010。
    國史館檔案,《蔣中正總統文物:領袖指示補編(十七)》,1949年10月7日,典藏號:002-090106-00017-397。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三十九年蔣經國手札》,典藏號:005-010502-00759-001。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四十年蔣經國手札》,典藏號:005-010502-00760-001。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四十一年蔣經國手札》,典藏號:005-010502-00761-001。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四十二年蔣經國手札》,1953年1月13日,典藏號005-010502-00762-002。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四十五年各項會報指示》,典藏號005-010206-00002-002。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民國四十六年各項會報指示》,典藏號:005-010206-00001-002。
    國史館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總政治部任內重要文件》,典藏號:3010.82/5044.01-053。
    國軍檔案,《青年反共救國團組織執掌及活動》,檔案號:1930.5022,1952年5月~1954年9月。
    國軍檔案,《普通學校軍訓實施辦法》,檔案號:0612/8060 1,1952年6月~1954年10月。
    國軍檔案,《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案(四十三年度)》,檔案號;0600/6060,1954年5月~1955年7月。
    國軍檔案,《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案(四十四年度)》,檔案號;0600/6060,1955年6月~1955年10月。
    救國團總團部檔案,《四十一年至四十八年本團籌備成立案》,無檔案號。
    救國團總團部檔案,《四十六年至五十二年總團部指導委員會會議記錄》,無檔案號。
    救國團總團部檔案,《四十六年至五十年縣市支隊工作改革專卷》,無檔案號。
    救國團總團部檔案,《登山、海濱》,1950年代,無檔案號。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華僑軍中服務涉嫌資料案》, 1959年,典藏號:063000005479A。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華僑軍中服務團涉嫌份子案》,1958年,典藏號:063000005277A。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海外華僑青年回國觀光案》,1961年,典藏號:063000005607A。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華僑青年回國軍中服務案》,1957年,典藏號:063000003236A。
    臺灣省警務處檔案,《菲華僑青年回國觀光活動案》,1961年,典藏號:063000005421A。
    總統府檔案,《中國反共青年救國團工作報告》,檔案號3132906/6,1953年2月。
    (二) 會議記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油印本)1951年~1952年。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53年~1957年。
    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58年~1961年。
    (三)政府公報
    台灣省政府公報,39冬59,1950年12月9日,頁863。
    臺灣省政府公報,42春33,1953年2月10日,頁407。
    臺灣省政府公報,42夏19,1953年4月22日,頁221。
    臺灣省政府公報,42秋5,1953年7月6日,頁79-80。
    總統府公報,606期,1955年6月3日。
    (四)時論報紙、雜誌
    《中央日報》,1950~1961年。
    《團務通訊》,1954~1961年。
    《自由青年》,1950~1956年。
    《青年時代》,1950年。
    《青年基地》,1953年。
    《戰鬥青年》,1952年。
    《幼獅》,1953年~1960年。
    《自由中國》,1952~1960年。
    《南縣青年》,1954年。
    (五)官方及民間出版品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決議案彙編》,出版年代不詳。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第三次全體會議黨務報告》,1953年5月、1953年11月。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印,《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黨務工作報告》,1961年11月12日。
    中央委員會第一組編印,《知識青年黨部工作概況》,1955年5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五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工作報告書》,1956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怎樣展開農村服務工作》,台北:幼獅出版社印行,1954年7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創造時代:民國四十三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特輯》,台北:幼獅出版社印行,1954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五年度、四十六年度、四十七年度、四十九年度工作報告書》,年代不詳。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五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工作總檢討會資料》,1956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四十九年四月、五月份工作報告書》,1960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四十二年度工作總報告》,1953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四十八年元月、二月、四月、五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份工作報告書》,1959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中華民國四十七年度青年年會工作人員手冊》,1958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四十八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工作報告書》,1959年,頁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四十六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總隊隊員手冊》,1957年,無頁碼。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本團重要文獻(第一、二輯)》,1982年10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我們的暑假活動—四十九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紀實》,1960年12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青年寒假農村服務隊隊員手冊》,1954年元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菲律賓華僑學生軍中服務手冊》,1954年4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戰鬥!中國青年!》(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42年度暑期戰鬥訓練總隊特輯),1953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印,《戰鬥的時代—五十一年暑期青年活動紀實》,1963年1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日期不詳。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高級中等學校軍訓教材(第二冊)》,台北:台灣省教育廳台灣書局出版,1955年8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寒假訓練活動工作報告書》,台北:救國團,1961年2月。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團務工作座右銘》,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出版年不詳。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戰鬥第四年—四十六年工作會議輯要》,195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編印,《怎樣做知識青年黨務改造工作》,1951年2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編印,《活躍戰鬥的中國青年》,1955年12月。
    中國國民黨編印,《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出版日期不詳。
    中華正氣出版社印行,《中國青年大結合: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訓詞集第一輯》,江西;中華正氣出版社,1943年。
    北斗中學編印,《彰化縣立北斗中學青年暑期軍中服務隊工作報告書》,1952年8月。
    台中區青年暑期軍中服務委員會編印,《臺灣區四十一年度青年暑期軍中服務專輯》,1952年。
    台灣省改造委員會編印,《中國國民黨台灣省改造委員會工作報告》,1951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編,《六年來成效顯著的青年暑期戰鬥訓練》,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58年8月31日。
    屏東女中編印,《屏東女中暑期軍中服務工作報告各冊及感想》,1951年。
    省立台中第一中學軍中服務隊編印,《軍中服務在南投》,1952年9月16日。
    省立臺南師範軍中服務隊主編,《鐵血》,1951年。
    軍人之友總社編,《四十一年度青年暑期軍中服務實施手冊》,台北:軍人之友總社,1952年。
    軍中服務大隊輔導委員會編印,《四十二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總隊軍中服務手冊》,1953年。
    國防部史政處編印,《中華民國四十、四十一年國防部年鑑》,出版年不詳。
    張英原著,趙之誠改編,《青年戰鬥訓練電影分場劇本—黃金時代》,1959年7月。
    菲律賓華僑青年軍中服務同志會編印,《戰鬥與服務》,出版地不詳,1958年。
    該隊編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四年度、四十五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總隊學術研究類史地考察隊考察報告》,1955年9月、1956年9月。
    雷震(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一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1989年。
    劉中和,《青年先鋒》,台北:幼獅出版社,1955年4月,頁28-29。
    蔣經國(張良任等人編),《蔣經國先生全集》,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1992年。
    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編,《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總報告》,臺北:總統府,1958年。
    二、近人論著
    (一)中日文之部
    1.專書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綠旗飄揚三十年》,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82年10月31日。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團務工作實錄》,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82年10月。
    丹尼‧羅伊,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
    王良卿,《改造的誕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4月。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2011年。
    李建興,《綠旗處處飄—青年自強活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1984年8月再版。
    李泰翰,《一九五○年代台灣學生軍訓之研究》,台北:國史館,2011年6月。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第三、四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年。
    周俊宇,《黨國與象徵: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台北:國史館,2013年8月。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
    易勞逸著,王建朗、王賢知、賈維譯,《毀滅的種子:戰鬥與革命中的國民黨中國(1937~1949)》,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松田康博,《台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6年。
    林佳龍,《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9月。
    林蔭庭著,《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月。
    社史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社史》,台北: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1986年。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7月。
    倪炎元,《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11月。
    宮崎聖子,《植民地期臺湾における青年団と地域の変容》,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08年3月。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國史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年。
    曹志源,《國內國外二十年(1949-196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10月。
    黃金麟,《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1928~19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
    黃金麟,《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臺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黃建業總編輯,《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黃堅立,《難展的雙翼:中國國民黨面對學生運動的困境與決策:1927年~1949年》,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6月。
    賈維,《三民主義青年團史稿(上、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5月。
    漆高儒,《蔣經國評傳》,台北:正中書局,1998年1月。
    鄧元忠,《國民黨核心組織真相:力行社、復興社暨所謂藍衣社的演變與成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鄭清漢,《自由中國青年在戰鬥中》,台北:改造出版社,1953年11月。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7月。
    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1945-1965)》,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1月。
    羅伯‧丹屯(Robert Darnton)著,國立編譯館主譯,《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3月,頁101~145。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2.期刊及專書論文
    王良卿,〈三青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以阻擋風潮為中心的探討(上)〉,《近代中國》,第119期,1997年6月,頁91-110。
    王振寰,〈臺灣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1989春季號,頁71 -116。
    朱重聖,〈國史館現藏《蔣經國總統檔案》介紹〉,《近代中國》,第123期,1998年2月,頁89-107。
    余敏玲,〈俄國檔案中的留蘇學生蔣經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1998年6月,頁103-130。
    吳敏暄、盧宛孜,指導老師張百廷,〈時代的考驗—1950年代初期青年反共救國團對高中青年的動員〉,收錄於《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人文社會資賦優異班專題研究專輯第三輯》,臺北: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2008年,頁229~261。
    呂芳上,〈痛定思痛:戰後中國國民黨改造的醞釀(一九四七-一九五0)〉,《近代中國》,第136期,2000年4月,頁53-80。
    李泰翰,〈戰後臺灣的「再戰鬥化」—以1953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為例〉,《史匯》,第5期,2001年,頁71-87。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遷臺前後的改造與創新(一九四九-一九五二)〉,《近代中國》,第87期,1992年2月,頁19-36。
    施俊文,〈蔣經國先生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20輯,1999年8月,頁447-478。
    陳三井,〈蔣經國先生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近代中國》,第92期,1992年12月,頁35-49。
    陳光中,〈社會運動發展中政府的角色:中國青年救國團的一個詮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6期,1993.05,頁67。
    陳清添、陳清波,〈略述我國軍訓教育之發展〉,《臺灣文獻》,第38卷3期,1987年,頁3-101。
    陳進金,〈三民主義青年團在湖北(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1期,1996年12月,頁151-168。
    陳曉慧,〈中國國民黨改造運動中對社會基礎的強化〉,《藝術學報》,第63期,1998年12月,頁209-229。
    賴澤涵,〈檔案與重大歷史事件之解決〉,《檔案與微縮》,第36期,1995年春季版,頁16-18。
    薛化元,〈臺灣威權體制的主政者與終結者—蔣經國〉,收錄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什麼人物為何重要—臺灣史上重要人物》系列(三),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2年,頁70-83。
    鐘義均,〈東西橫貫公路的幼獅〉,收錄於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團務工作實錄》,1982年,頁197-200。
    龔宜君,〈黨國體制下的台灣校園:國民黨改造後知青黨部對校園的滲透〉,《現代學術研究》,第7期,1995年12月,頁105-128。
    3.學位論文
    方國平,〈由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看青年救國團育樂活動〉,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古道中,〈中國青年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個案分析〉,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安奉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之調查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李偉松,〈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8年。
    武奎煜,〈對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推行中上學校假期青年育樂活動之調查分析〉,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張以牧,〈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曉慧,〈中國國民黨改造之研究(1950-195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陳耀宏,〈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全國性動態青年活動之歷史變遷〉,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曾靜悅,〈臺灣地區學校反共教育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4.網路資料
    「南瀛客」,〈回憶1957年腳踏車環島長征路過蘇花公路親體驗~單行道.管制公路〉,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w!hxYiXmKLEkD61OpE1wDfuw--/article?mid=2029&prev=2034&next=2026&l=a&fid=16。
    「南瀛客」,〈救國團1957年腳踏車環島長征營隊途中生活追憶〉,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w!hxYiXmKLEkD61OpE1wDfuw--/article?mid=1232&prev=1233&l=d&fid=30。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在「典藏台灣」中有關救國團寒暑期青年訓練活動影片,網址: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9b/88.html。
    蘇碩斌計劃主持,〈苦難中的享樂:救國團自強活動與台灣觀光社會〉(精簡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9年,頁1-24。該文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 98-2410-H-010-006,收錄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閱覽服務平台,網址:http://nsc.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9798,閱覽時間2013年11月17日。

    (二)英文之部
    Brindley, Thomas A. The China Youth Corps in Taiwan(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9.)
    Jennifer Liu,“ Indoctrinating the Youth: Guomindang Policy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Wartime China and Postwar Taiwan”, 1937-1960”(Ph.D of Philosophy in History of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0.)
    Nai-the Wu,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Ph.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