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效尼
Chen, Hsiao-Ni
論文名稱: 青烏物語:陰陽五行思想運用於繪畫藝術的呈現
The Story of Qing wu: The application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ideas to the presentation of painting art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口試委員: 黃智陽
Huang, Zhi-yang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程代勒
Cheng, Tai-Le
口試日期: 2023/12/2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易經陰陽五行風水山水畫
英文關鍵詞: I Ching,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Feng Shui, Landscape Painting
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圖像分析法繪畫作品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26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天人合一」是整個中華文化最高的理念。天,就是自然。人處於自然之中,透過自身的體驗與觀察,創建出一套陰陽五行的哲學思維邏輯與系統架構。陰陽五行的學說理論基本表現在系統性思考上,而古代的智者思想家把這套系統架構多方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大至國家的歷史政教、家族的興衰榮辱乃至個人切身相關的山、醫、命、卜、相的五件事,均是依循這套邏輯系統發展出趨吉避凶之法,從而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實踐在日常生活之中。
    「相」,簡單來說是觀察之術,觀人、觀宅之相等等,其中便包含觀察自然地理的風水堪輿。繪畫作為空間和視覺的藝術,而山水畫在構圖排出聚、散、虛、實的空間佈局、筆墨表現出的濃、淡、乾、濕的趣味節奏,這些就是陰陽五行的藝術效果。在古代的山水繪畫裡,不單只有描寫自然景物的筆墨表現,而將自然環境如何將影響人的精神層面的風水知識運用在畫面之中,也是畫家考慮與關注的課題,這一本質也就體現了山水畫裡蘊含陰陽五行的本意。此種現象,在重視理學的宋代,其氛圍就已開始。本創作係以客觀的山為物象,經由筆者對其獨特的感知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筆者試以山水之「象」來寓風水之「意」。
    本文論述是以文獻來分析陰陽與五行,來探討山水畫與風水之間的天人合一關係。在依據圖像研究法將陰陽五行的概念,對應到客觀的物象作為此次創作的學理基礎。由象而意的創作過程中,陰陽對比、結構佈局及造型顏色,無一不離陰陽五行的主軸。此創作的目的,乃筆者自我闡述經由「觀物取象」藉以「以象寓意」進而呈現「天地有大美」。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s the highest concept in entire Chinese culture. Heaven is nature. Man, through his own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in nature, he created a set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logic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The theory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expressed in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the ancient wise thinkers put this framework in many aspects of daily life, such as the history, politics, religion of a country, the rise and fall of a family, and even individuals. The five thing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are mountains, medicine, fortune, divination, and fortune-telling. They all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logical system, which is a way to avoid bad luck and evil, thus putting 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to practice in daily life.
    Appearance, simply put, is the art of observation, observing people, houses, and nature. Including the good and bad of Feng Shui. Painting is an art of space and vision, while landscape painting is a composition that eliminates the gathering, dispersion, and reality of reality.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space and the rhythm of dry and wet shades of pen and ink are the artistic effects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In ancient landscape paintings, there are not only brush and ink expressions describing natural scenery, but also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approach to apply the Feng Shui knowledge that affects people's spiritual level in the painting is also what the painter considers and pays attention to. Subject, this essence also embodies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in landscape painting. This phenomen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atmosphere of Neo-Confucianism had already begun in the Song Dynasty. This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mountain as an object, through the author's artistic image created by unique perception. To put it simply, the author tries to use the appearance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to represent the meaning of Feng Shui.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to analyze Yin and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o explore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man in landscape painting and Feng Shui. Based on the image research method, the concepts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are mapped to objective objects as the basis of this creation. The found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based on images, the contrast of Yin and Yang, structural layout and modeling color are all inseparable. On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main axis of Yin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creation is the author's self-explanation through taking appearance by observing objects. It uses images to symbolize and presents the great beauty of heaven and earth.

    謝辭 ⅰ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v 圖次 vii 表次 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三節 內容論述與範圍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創作學理探討 15 第一節 陰與陽:二元哲思的宇宙觀 15 第二節 五行:中國唯物論的肇始 19 第三節 風水探源:天地自然的有機循環 26 第三章 青烏物語在傳統繪畫美學表現 30 第一節 象意思維:中國繪畫美學的萌發 30 第二節 陰陽思維:中國繪畫美學的體現 35 第三節 五行思維:中國繪畫美學的實踐 42 第四章 創作、形式與作品解析 51 第一節 創作理念 51 第二節 作品形式 53 第三節 作品分析 54 一、「起」系列(ㄧ)—〈見龍在田〉 54 二、「承」系列(二–1)—〈品悟咸亨–一沙一世界〉 57 「承」系列(二–2)—〈品悟咸亨–一花一天堂〉 60 「承」系列(二–3)—〈品悟咸亨–澄懷味象〉 63 三、「轉」系列(三)—〈擬其象意〉 66 (三–1)卦名:雷水解 66 (三–2)卦名:火地晉 67 (三–3)卦名:地天泰 68 (三–4)卦名:澤雷隨 68 (三–5)卦名:水地比 69 四、「合」系列(四)—〈象其物宜〉 70 第五章 結論 74 第一節 創作省思 74 第一節 未來期許 76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
    《舊唐書•經籍志》載《青烏子》三卷
    俞劍華著《中國繪畫史(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李可染著《李可染論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市,1990年
    王琢編輯《李可染畫論》,丹青圖書
    陳來,《古代宗教與理論:儒家思想的根源》台北:允晨文化,2005年
    一丁、雨露、洪涌,《中國風水與建築選址》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漢寶德,《風水與環境》臺北市:小異出版,2006年
    王玉德《神秘的風水—傳統相地術研究》廣西西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張政遠《物語與日本哲學:哲學的民俗學轉向》「書籍簡介」
    管輅《管氏地理指蒙》大方出版社,1978年
    徐善繼、徐善述 合著《地理人子須知》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古史辨》第五冊下篇
    愛蘭、汪濤、范毓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郭建勳 注譯《新譯尚書讀本》三民書局,2005年
    鄺芷人 撰《陰陽五行及其體系》文津出版社,1992年
    滕志賢注譯《新譯詩經讀本(下)》三民書局印行,2000年
    王繼如譯注《淮南子譯注》建安出版社,1998年
    朱永嘉注譯《新譯呂氏春秋(上)》三民書局印行,1995年
    方一新、王雲路 譯注《管子譯注》建安出版社,1998年
    廖吉郎 校注《新編荀子(上)》國立編譯館,2002年
    謝冰瑩等 編譯《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印行,2012年
    姜義華 注譯《新譯禮記讀本》三民書局印行,1997年
    郁賢皓、周福昌、姚曼波 注譯《新譯左轉讀本》三民書局印行,2002年
    韓兆琦注譯《新譯史記》三民書局印行,2008年
    崔適《史記探源》卷一<序證•終始五德>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
    朱永嘉、王知常 注譯《新譯春秋繁露(下)》三民書局印行,2007年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1卷《七世紀前的中國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郭建勳 注譯《新譯易經讀本》三民書局印行,1996年
    黃壽琪、張善文撰《周易譯注》頂淵文化事業出版,2000年
    王其亨等著《風水理論研究》第二版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周積寅 編著《中國畫論輯要》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05年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 滕守堯譯《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陳傳席 著《六朝畫論研究》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99年
    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4年
    余陪林 注譯《新譯老子讀本》三民書局印行,1990年
    葉子 編《黃賓虹山水畫論稿》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徐復觀 著《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印行,1966年
    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i)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丁往道 選譯《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一百篇(《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期刊論文
    詹士模《董仲舒治道思想中的天人感應論》(《嘉大應用歷史學報》第3期,2018年2月)
    <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清華學報》第6卷第1期(1930年6月)

    網路資料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dao-de-jing/zh>。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shang-shu/great-plan/zh>。
    《運勢》網址:<http://kknews.cc/geomantic/qyyevvg. html >。
    《運勢》網址:<http://kknews.cc/zh-tw/geomantic/em81ygr. html >。
    《漢語網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chinesewords.org/dict/327998-491.html>。
    《文學城海外書香》網址:<https://zh.wenxuecity.com/book/?act=view&chapterID=3875036&bookID=23104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text.pl?node=176803&if=gb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1634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17768 >。
    《維基文庫》,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物语>。
    《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維基百科》,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素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ctext.org/chun-qiu-fan-lu/wu-xing-dui/zh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網址:<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8175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s://ctext.org/guanzi/si-shi/zh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s://ctext.org/book-of-changes/shuo-gua/zh>
    周攻謀,<《黃帝內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5陰陽應象大論篇>,網址:<http://kknews.cc/other/9n2q5lj.html >
    《全唐文》卷555,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425915>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 https://ctext.org/zhuzi-yulei/zh>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 https://ctext.org/zhuzi-yulei/zh>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