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盈恩
論文名稱: 唐美雲從業歷程及其唱腔藝術研究
指導教授: 呂錘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2
中文關鍵詞: 唐美雲歌子戲音樂唐美雲歌仔戲團都馬調七字調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0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題《唐美雲從業歷程及其唱腔藝術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與田野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全文共分四章:緒論為文建會「演藝團隊扶植計劃」獎助歌子戲班之概況,並針對重要劇團之當家演員作簡要介紹,說明選擇唐美雲作為研究對象之故。
    第一章「唐美雲身世背景與養成訓練」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針對唐美雲的身世背景作一全面性的介紹。第二部份則從唐美雲的養成訓練談起。第三部份則為影響唐美雲最深的父親蔣武童及母親唐冰森之介紹。
    第二章「唐美雲的演藝生活」分為四部份,前兩個部份以唐美雲創團前、後的演藝生涯作探討。第三部份將著眼於唐美雲教學上的推廣活動作論述。第四部份敘述唐美雲在各領域上之貢獻及得獎事蹟。
    第三章「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度大戲分析」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創作構思、舞台設計與劇情分析。第二部份乃表演手法。第三部份將針對音樂設計作研究,實地與編曲者訪談,探討其音樂構思及主題。
    第四章「唐美雲的歌子戲唱腔藝術」分為四部份:第一部份係為歌子戲常用唱腔之探究。第二、三部份則探討唐美雲於十一齣戲中所演唱的【都馬調】及【七字調】,針對其唱腔板式作分析。
    最末章節為結論,總結唐美雲歌子戲音樂藝術呈現的研究,並提出期許,希冀作為指引未來歌子戲發展與傳承的方向之用。

    目錄 摘要 I 前言 III 凡例 V 緒論 1 一、歌子戲扶植團隊與其代表作品略論 1 (一)明華園歌仔戲團 2 (二)河洛歌子戲團 3 (三)秀琴歌劇團 4 (四)薪傳歌仔戲劇團 4 (五)唐美雲歌仔戲團 5 二、重要演員概述 6 (一)明華園歌仔戲團—孫翠鳳 6 (二)河洛歌子戲團—唐美雲、小咪 7 (三)秀琴歌劇團—張秀琴 7 (四)薪傳歌仔戲劇團—廖瓊枝 8 (五)唐美雲歌仔戲團—唐美雲 8 三、歌子戲之研究論文概況(2005-2008) 9 四、研究方法 14 第一章 唐美雲之身世背景與養成訓練 15 第一節 唐美雲背景介紹 15 一、祖先來源 15 二、家族 16 三、生平簡介 19 第二節 養成訓練 20 一、幼年學習歌子戲的因緣 21 二、下定決心做一個好演員 25 第三節 蔣武童、唐冰森演藝事蹟 27 一、蔣武童生平軼事 28 二、唐冰森演藝生平 29 第二章 唐美雲的演藝生活 33 第一節 創團之前的演藝生涯(1978-1997) 34 一、古裝戲 35 (一)唐美雲的外台歌子戲生命 35 (二)唐美雲的電視歌子戲過程 39 (三)唐美雲的現代歌子戲成就 42 (四)唐美雲的電視單元劇歷程 48 二、時裝劇 53 三、音樂會形式表演 55 第二節 創團之後的演藝生涯(1998-2008) 56 一、古裝戲 56 (一)現代歌子戲 57 (二)電視歌子戲 66 二、時裝劇 66 (一)電影 67 (二)電視連續劇 68 (三)電視單元劇 74 三、音樂會表演形式 76 四、歌子戲讀劇節 80 五、其他 80 第三節 教學活動 81 一、自發性的教學 82 (一)「唐美雲歌仔戲團」唱腔身段推廣研習營 82 (二)駐團學員教學 85 二、受聘式的教學 86 (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 86 (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歌仔戲社 87 三、受邀性的演講教學 87 第四節 得獎事蹟 90 一、傳統戲劇類 90 二、電視電影類 91 三、傑出青年類 92 第五節 唐美雲歌子戲出版品 93 一、非賣品—戲友會會刊 93 二、周邊商品 94 (一)音樂CD 94 (二)影視VCD、DVD 95 第三章 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度大戲分析 97 第一節 年度大戲的形成 97 一、劇情介紹 98 (一)《梨園天神》 98 (二)《龍鳳情緣》 99 (三)《榮華富貴》 101 (四)《添燈記》 102 (五)《大漠胭脂》 103 (六)《無情遊》 104 (七)《人間盜》 105 (八)《梨園天神—桂郎君》 106 (九)《金水橋畔》 107 (十)《錯魂記》 108 (十一)《黃虎印》 109 二、創作構思分析 110 (一)唐美雲與柯宗明、施如芳編作 110 (二)唐美雲與洪清雪、江牧非編作 113 (三)唐美雲與林建華、李季紋編作 113 三、舞台設計分析 114 (一)舞台美術設計 114 (二)舞台燈光設計 117 第二節 導演手法分析 122 一、表演藝術 122 二、導演手法 124 第三節 年度大戲之音樂設計 126 一、音樂構思分析 127 (一)《梨園天神》 129 (二)《龍鳳情緣》 130 (三)《榮華富貴》 131 (四)《添燈記》 132 (五)《大漠胭脂》 133 (六)《無情遊》 133 (七)《人間盜》 134 (八)《梨園天神—桂郎君》 134 (九)《金水橋畔》 135 (十)《錯魂記》 136 (十一)《黃虎印》 136 二、音樂設計代表人物介紹 137 (一)劉文亮 137 (二)鍾耀光 140 (三)姬禹丞 142 三、樂隊編制 143 (一)傳統編制與國樂結合 144 (二)傳統編制與西樂結合 152 第四章 唐美雲的歌子戲唱腔藝術 157 第一節 歌子戲唱腔探究 157 一、常用唱腔介紹 158 (一)歌子戲固有唱腔 159 (二)吸收傳統樂種之唱腔 160 (三)吸收民間小曲之唱腔暨新編曲調 160 二、十一齣戲唱腔總表 164 三、唐美雲年度大戲代表曲調分析 172 第二節 【都馬調】腔調分析 175 一、唱腔板式 176 (一)標準板式 176 (二)散板 180 (三)搖板 182 (四)清板 183 (五)快板 184 (六)十一字都馬 185 (七)改編或新編都馬 186 二、演唱技巧 188 第三節 【七字調】腔調分析 190 一、唱腔板式 190 (一)標準板式 190 (二)七字白 195 (三)慢板 197 (四)搖板 197 (五)清板 199 (六)快板 201 (七)流水板 202 (八)跺板 204 (九)改編或新編七字 204 二、演唱技巧 206 第四節 小結 207 結論 209 一、文建會「演藝團隊扶植計劃」現況 209 二、唐美雲演藝歷程 209 三、唐美雲年度大戲特色 210 四、唐美雲唱腔藝術表現 210 附件一:唐美雲歷年演出一覽表 213 一、劇院及戶外公演 213 二、電視及電影演出 217 附件二:唐美雲得獎項目一覽表 222 附件三:唐美雲演出劇照 223 一、電視歌子戲 223 二、電視單元劇 225 三、舞台歌子戲、舞台劇 226 四、其他 227 參考資料 231 一、實地調查之訪問錄音 231 二、文字資料 232 (一)樂譜 232 (二)論著 233 (三)節目冊 241 三、影音資料 241 (一)CD 241 (二)DVD 241 (三)錄影帶 242

    呂訴上
    1961 臺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
    張炫文
    1982 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百科文化。
    1998 歌仔調之美。台北:漢光文化。
    曾永義
    1988 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1998 我國的傳統戲曲。台北:漢光文化。
    2002 <論說「腔調」>。《中國文哲研究集刊》Vol.20:11-112。
    劉南芳
    1988 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電視劇乎?歌仔戲乎?—評《梨園天神》〉。《表演藝術》Vol.78:50-51。
    2001 〈角色繽紛! 花落何方?—評河洛歌仔戲團《彼岸花》〉。《表演藝術》 Vol.101:63-65。
    徐麗紗
    1992 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
    柯宗明
    1993 〈精緻美味的《天鵝宴》〉。《表演藝術》Vol.8:97-98。
    劉秀庭
    1994 〈美饌《鳳凰蛋》〉。《表演藝術》Vol.19:30-31。
    1995 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專輯。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2001 〈追求無解的人性牌匾—以心理機制角度看唐美雲歌仔戲《榮華富貴》〉。《表演藝術》Vol. 108:54-55。
    嚴明
    1994 京劇藝術入門。台北:業強出版社。
    陳耕、曾學文
    1995 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紀慧玲
    1995 〈兩岸歌仔戲交流醞釀更大步伐〉。台北:民生報。
    1999 〈囝仔轉大人—歌仔戲如何演繹史詩悲劇〉。《表演藝術》Vol.79:58-61。
    2006 國家政策下的外台歌仔戲班—以1990年代後期迄今之創作演出為觀察重心。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蓉
    1995 野台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亮
    1995 歌仔戲曲調選集。自行發行。
    王安祈
    1996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6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莫光華
    1996 臺灣歌仔戲論文輯錄。台中: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
    楊馥菱
    1996 楊麗花及其歌仔戲藝術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9 台灣歌仔戲。台北:漢光文化。
    2001 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
    2002 台灣歌仔戲史。台中:晨星出版。
    林鶴宜
    1997 〈此《欽差》非彼《欽差》〉。《表演藝術》Vol.50:63-65。
    2000 臺灣歌仔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陳俊玉
    1998 廖瓊枝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如芳
    1999 〈拼作麻竹盛開花—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表演藝術》Vol.77:34-36。
    2000 〈卸除華麗形式,戲說台灣故事—河洛新戲《台灣,我的母親》〉。《表演藝術》Vol.87:12-14。
    2000 〈才子佳人應猶在—看新版《龍鳳情緣》有感〉。《表演藝術》Vol.94:85-87。
    2002 〈給新生代一個表演空間—歌仔戲劇團製播電視歌仔戲現況〉。《表演藝術》Vol.120:72-73。
    2003 〈延續傳統、契合時代—預知2003戲曲紀事〉。《表演藝術》Vol.122:16-17。
    2003 〈現在絕不是最壞的時代—從表演語言的角度論歌仔戲的「道地」〉。《表演藝術》Vol.126:63-66。
    莊珮瑤
    1999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創團作《梨園天神》〉。《表演藝術》Vol.75:25-27。
    黃在敏
    1999 戲曲導演藝術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美菁
    1999 歌仔戲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
    柯明峰、劉文亮、陳孟亮、莊家煜
    2000 歌仔戲唱腔(第二輯)。台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徐亞湘
    2000 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台北:南天書局。
    2006 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台北:南天書局。
    許常惠
    2000 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賴美卿
    2000 唐美雲歌仔戲團戲友會刊第一期。台北:武童文化事業。
    2000 唐美雲歌仔戲團戲友會刊第二期。台北:武童文化事業。
    2001 唐美雲歌仔戲團戲友會刊第三期。台北:武童文化事業。
    林鋒雄、鄭英珠、藍素婧
    2001 老歌仔的腳步手路。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林幸慧
    2001 〈靜水流深的韻味—談《彼岸花》的「第三者」角色—李金龍〉。《表演藝術》Vol.101:61-62。
    張嘉容
    2001 〈小人物狂想曲—《榮華富貴》充滿人性與在地關懷〉。《表演藝術》Vol.106:22-24。
    張啟豐
    2001 〈三把刀如何切道家常菜?—評河洛新戲《菜刀柴刀剃頭刀》〉。《表演藝術》Vol.108:51-53。
    鄭宜峰
    2001 〈十年一覺戲棚夢—回顧河洛歌仔戲團的文本與創作〉。《表演藝術》Vol.101:80-83。
    陳銀桂
    2002 小咪(陳鳳桂)演藝生涯研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界。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盈潔
    2002 〈歌仔戲巨星的秘密花園—沒有大牌架子,全身散發盡是大將風采—專訪唐美雲(上)〉。《表演藝術》Vol.176:4-6。
    2002 〈歌仔戲巨星的秘密花園—沒有大牌架子,全身散發盡是大將風采—專訪唐美雲(下)〉。《表演藝術》Vol.177:16-17。
    呂鈺秀
    2003 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文化事業。
    李金峰
    2003 百年歌仔 : 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藝中心。
    邱美慈
    2003 陳美雲演藝史及其演出本三種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瓊芳
    2003 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昕
    2003 〈太子為什麼要回朝?—評河洛歌仔戲團《太子回朝》〉。《表演藝術》Vol.126:44-45。
    2003 〈歷史劇或傳奇劇的徘徊—評唐美雲歌仔戲團《大漠胭脂》〉。《表演藝術》Vol.131:58-59。
    郭君柔
    2003 〈演好戲,土腔土調也能深耕台灣—王海玲VS.唐美雲〉。《表演藝術》Vol.128:62-65。
    劉處英
    2003 戲院與劇團:台灣高南兩市內台歌仔戲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桂枝
    2003 國家政策下京劇歌仔戲之發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石光生
    2004 〈論張德成皮影戲《內台演戲紀錄》(1952-1967)反映的台灣內台戲劇場文化〉。《民俗曲藝》Vol.146:157-217。
    何恃東
    2004 永恆的巨星—臺灣電視歌仔戲四十年。台北:遠足文化事業。
    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組委會
    2004 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捷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廈門:廈門市人民政府。
    高振宏
    2004 大橋頭「復興社」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
    2004 臺灣傳統戲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張祖慈
    2004 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歌仔戲—1982~2002。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錘寬
    2005 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五南文化事業。
    2007 〈在樸拙中的繁盛〉。《傳藝》Vol.72:118。
    2007 〈南管音樂及其藝術性〉。《文化新莊》Vol.16:3-12。
    周于甄
    2005 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
    2005 歌仔戲不同歷程之七字調唱腔中的行腔轉韻風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妙馨
    2005 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銘峰
    2005 電視調對台灣歌仔戲曲調運用的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孟潔
    2005 河洛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以臺灣,我的母親、彼岸花、東寧王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雅菁
    2005 論台灣錄音歌仔戲之變遷—以高雄日光歌劇團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琴芳
    2005 京劇與歌仔戲孔雀膽之比較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
    許芳慈
    2005 歌仔戲劇本創作集暨創作理念。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艷秋
    2005 胭脂紅—唐美雲的美麗與哀愁。台北:知識領航。

    陳昱馨
    2005 高雄市歌仔戲劇團生態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鈺羚
    2005 戲臺明滅:宜蘭野台歌仔戲演員的執業與生活面。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如薇
    2005 台灣歌仔戲小生陳昭香表演藝術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欣欣
    2005 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北:里仁。
    吳婉君
    2006 外台歌子戲唱腔研究—以2004、2005年國藝會專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靜
    2006 國北師歌仔戲社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玉如
    2006 跨場域舞台的戲劇創作與轉化—陳守敬歌仔戲寫作技巧探析。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成
    2006 紀錄片:我希望—員山戲夢少年。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依華
    2006 陳再得及其歌仔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
    陳雪華
    2006 臺灣閩南語歌仔冊中的愛情類故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許美惠
    2006 七O年代以來臺灣歌仔戲的現代性回應及其經營模式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麗坤
    2006 流轉歌仔戲十年專場的舞台實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元真
    2006 台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玫汝
    2006 臺灣外臺歌仔戲人物造型藝術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俊逞
    2006 〈《梨園天神—桂郎君》敷演若即若離人神戀:七字調的東方魅影再現,鍾耀光作曲、萬芳跨界演出〉。《表演藝術》Vol.159:76-77。
    蔡婉君
    2006 蘭陽戲劇團錯配姻緣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訓麟
    2007 台灣歌仔戲之指揮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唐美雲
    2007 看歌仔人生戲—唐美雲歌仔戲團十年紀實。台北:唐美雲歌仔戲團。
    陳秀真
    2007 宜蘭縣歌仔戲研習班學員學習與教師教學現況之探究。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喬安
    2007 台灣傳統藝術教育之永續發展—以宜蘭縣國中小教師歌仔戲傳習計劃為對象。佛光大學未來學系。
    潘韻名
    2007 許秀年之歌子戲唱腔藝術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怡如
    2007 以認真休閒理論探討歌仔戲迷的心路歷程—以「明華園」戲迷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同貴
    2008 歌仔戲導演創作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