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家和 GUO, JIA-HE |
---|---|
論文名稱: |
觀看當代台灣的性別政治以敘事批評剖析台灣偶像劇中的「暖男」形象 Screening Contemporary Taiwanese Gender Politics: A Narrative Analysis of nice guy roles in Taiwanese Idol Dramas |
指導教授: |
莊佳穎
Chuang, Yin-C |
口試委員: |
張耀仁
Chang, Yao-Jen 許如婷 Hsu, Ju-Ting 莊佳穎 Chuang, Yin-C |
口試日期: | 2022/06/24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 |
中文關鍵詞: | 暖男 、語藝批評 、敘事批評 、台灣偶像劇 、性別政治 |
英文關鍵詞: | nice guy, rhetorical criticism, narrative criticism, Taiwan idol dramas, gender politics |
研究方法: | 現象分析 、 語藝批評觀點中的敘事批評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71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1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開播以來,「暖男」已經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從網絡上的網友留言、新聞媒體的標題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彙,皆可以不斷地聽見或看見,大眾將暖男視為一種褒獎的、理想的詞彙,用來形容真實世界中具備某種理想特質的男性。此舉,筆者認為彷彿是將偶像劇再現的暖男形象做為現實生活中理想男性的依據,呼籲男性學習與效仿。
據此,本文為探討暖男形象如何透過偶像劇再現進行與當代台灣性別政治的對話。筆者援引語藝批評觀點中的敘事批評,分析自2011年到2022年中,台灣社會大眾普遍認定具備暖男形象的代表性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2011)、《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2013)、《想見你》(2019)、《未來媽媽》(2020)所再現的暖男樣貌為何。同時筆者也在反思梳理四部偶像劇的暖男敘事策略後,進行敘事忠實性的評估,探討偶像劇中的暖男敘事及台灣性別政治的新風貌。
Since In Time With You came on the air in 2011, the concept of nice guy has crept into our daily lives. Internet comments, news headlines and daily conversation all reflect how nice guy has become an ideal masculine type in Taiwan’s popular media and mass culture. Although the term originated as a male character type in idol dramas, it increasingly became used in daily life to describe men with particularly ideal qualities; a shift which likewise prompts ordinary men to model their social persona on the nice guy typ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work of nice guy in both idol dramas and popular culture,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narrative rhetorical criticism are used to analyze four idol dramas (2011—2022) most associated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nice guy phenomenon: In Time With You (2011), A Good Wife (2013), Some Day or One Day (2019), Mother to Be (2020). In doing so,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behind the nuannan tropes in each drama? What narrative strategies are used to construct nice guy?
Nex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ur dramas’ nice guy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ir narrative fidelity i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ice guy narratives in idol dramas and ongoing debates regarding masculinity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gender politics. Ultimately,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spread of the nice guy trope from idol dramas into mainstream culture marks a reconfiguration of Taiwan’s gender politics. Through a systematic rhetorical analysis of nice guy narratives it hopes to contribute to current literature on gender and masculinity in contemporary Taiwan.
王行(1996),<新男性的成長-打破「男性優勢的迷思>。《測驗與輔導》第135卷,頁2784-2785。
王琬葶(2012),〈從情場到戰場-吳漫沙小說中的摩登女孩、賢妻良母與女英雄〉。《文化研究月報》第135期,頁15-27。
王雅各(2007),〈新世紀的男性研究〉。《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4期,頁135-174。
王傳中執導(2013),《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19),《2019年性別平等圖像》。行政院。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0),《2020年性別平等圖像》。行政院。
吳亞倩(2013),《從偶像劇中探索台灣女性的未來意象》。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國、姜易慧(2010),〈台製偶像劇產業發展變遷之歷時性研究〉。發表於中華傳播協會年會論文。
吳建新執導(2020),《未來媽媽》。高雄: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李妙虹(2003),《戰後台灣婦女的社會地位(1970-2000)》。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李素月、陳延昇(2014),〈偶像劇中愛情與性別角色的再現與迷思:以台灣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互動為例〉。發表於中華傳播協會年會論文。
李毓嵐(2009),〈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的女性觀〉。《台灣史研究》,第16卷第1期.頁 87-129。
沈思穎(2012),《「大」女人的美麗與哀愁— 《敗犬女王》電視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思芃(2008),《現代「潘安」:男性保養品廣告之男性形象分析-以男性時尚雜誌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歆婕(2011),《從雜草到敗犬:台灣電視劇中的性別意識與形象建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
徐振傑(2004),〈女性商品,男性代言電視廣告中的「新」男性形象與再現意涵〉。《傳播與管理研究》第3卷第2期,頁133-159。
袁支翔(2007),《男色時代:男性時尚雜誌所建構的時尚男性氣質與消費 文化》。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佳穎(2014),〈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臺灣社會的民主參與和認同建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卷第1期,頁160-184。
許書帆、許瀞文(2005),〈男女化妝品雜誌廣告之內容分析〉。發表於第十三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陳宜倩(2015),〈邁向一個積極對男性倡議的女性主義取徑?以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育嬰假之理論與實務為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36期,頁1-47。
陳怡伶(2011),《台灣與中國意識在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角逐—以台灣歷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系台灣語言文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陳昱名、連家萱(2016),〈工具人暖男形象廣告的性別刻板印象迷思〉。《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7期,頁131-135。
陳燕蓉、孫秀蕙、陳儀芬(2009),〈「現代化」與理想女性角色的建構+以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廣告為例〉。發表於第十七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國際學術與實務硏討會」。
彭渰雯(2012),〈解嚴後台灣婦女運動回顧與展望〉。《第三部門學刊》第18期,頁15-31。
游美惠(2016),〈看見性別政治,展開性別意識〉。《人事月刊》第357期,頁54-58。
黃天仁執導(2019),《想見你》。台北:福斯傳媒集團。
楊睿愷 張玉佩(2010),〈美貌文化下「新」男性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發表於中華傳播協會年會論文。
楊翠(1993),《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動》。台北:時報文化。
劉家均、郭麗安、王沂釗(2009),〈男人的新天堂路:已婚男性與性別平等意識之互動〉。《應用心理研究》第43期,頁207-251。
劉啟宇,(2006)《台灣電視劇跨國輸出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瑜(2006),《準/決戰體制下的女性發聲─《風月報》女性書寫與主體性建立的關係探討》。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友寧執導(2011),《我可能不會愛你》。台北: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Connell, R. W. (1995). Masculinitie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Connell, R. W. (1996). Teaching the boys: New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and gender strategies for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8(2), 206-237.
Connell, R. W. (2005a). Globalization, Imperialism, and Masculinities. In Kimmel, M. S. & Hearn, J. & Connell, R.W. (Ed.), Handbook of studies on mens and masculinities (pp. 71-89). London: Sage.
Connell, R. W.(2000).The Men and the Boy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nnell, R. W.(2005b). Masculiniti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Connell, R. W., & Messerschmidt, J. W. (2005). Hegemonic masculinity: long-term
mental distress among men with histories of child sexual abuse. Rethinking the
concept. Gender & Society, 19(6), 829-859.
MacKinnon, K.(2003). Representing men: Maleness and masculinity in the med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E Taiwan。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drama/g24149592/in-time-with-you-japanese-drama/,取用日期:2021年9月16日。
ETtoday星光雲。https://star.ettoday.net/news/278567,取用日期:2021年5月11日。
LIFE生活網。https://m.life.tw/?app=view&no=1219065,取用日期:2021年5月11日。
TVBS新聞。https://news.tvbs.com.tw/entertainment/222958,取用日期:2021年5月12日。
中時新聞網。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jL9V0g:取用日期:2021年5月11日
文化部流行音樂產業局。https://www.bamid.gov.tw/information_164_63927.html\,取用日期:2021年5月11日。
台灣電視劇收視率。http://tw.dorama.info/drama/d_rate.php?year,取用日期:2021年5月11日。
東森新聞採訪。https://www.brcivf.com/ec99/ivf/news.asp?newsno=62,取用日期:202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