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怡君
Lin, Yi-Chun
論文名稱: 影響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平台意願相關因素之研究-以F企業為例
Assess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ees’ Willingness to Adopt an e-Learning System - A Case Study of F Corporation
指導教授: 黃能堂
Huang, Neng-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數位學習使用意願影響因素
英文關鍵詞: e-learning, willingness to adopt or reuse an e-learning system, effect factor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46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科技和網路的發展,數位學習已成為培訓和教育的趨勢。因應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學校與企業都必需以數位學習取代實體訓練課程,更加凸顯其重要性。本研究以企業的角度為出發點,旨在探討影響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平台意願之相關因素,確認影響因素與使用意願間之關係,以及個人屬性與使用意願間之關係。本研究融合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與其他相關模式,彙整出影響數位學習使用意願的因素,透過問卷調查法,共計回收有效問卷231份。問卷資料採用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 績效預期、易用預期、社會影響、便利條件、使用態度、自我效能對於使用意願具正向影響力,其中以社會影響解釋力最佳;(2) 焦慮感與使用意願呈負相關,但不具預測力;以及(3) 個人屬性變項與使用意願間之關係不顯著。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企業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With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e-learning has become a trend i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Given the continual spread of COVID-19 around the world in 2020,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must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raining with e-learning courses. The crisis has emphasised the importance of e-learning. This study will use an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ee’s willingness in using an e-learning syste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ffect factor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by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is study will integrate the concept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Besides, this study will also consider other models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put them into the research model.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via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231 effective samples was receiv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study results summarize as follows: (1) Behavioral int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effort expectancy, attitude toward using and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influence is the best; (2) Anxiety is no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3) The effect of personal factor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In the end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orpor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便利商店之定義與產業概況 9 第二節 數位學習之意涵 13 第三節 個案公司之數位學習平台 24 第四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32 第五節 相關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研究對象 64 第六節 資料分析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67 第二節 信度分析 70 第三節 相關分析 71 第四節 迴歸分析 73 第五節 背景變項對主要研究變項之差異分析 76 第六節 假設檢驗結果彙整與討論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一、中文部分 97 二、外文部分 103 附錄 107 附錄一 研究問卷初稿 109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問卷 112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修正對照表 124 附錄四 研究正式問卷 134

    一、中文部分
    公平交易委員會(2019年9月11日)。有關107年我國主要連鎖式便利商店產業調查概況。取自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6025
    方思鳳(2014)。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某公部門數位學習系統之使用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王宗松(2011)。企業內外部變項對發展數位學習意向之研究。大仁學報,38,11-28。doi: 10.29707/TJ.201103.0002
    王素彎(2019)。零售業發展現況與展望。經濟前瞻,181,115-120。
    朱斌妤、黃仟文、翁少白(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即時交通資訊系統之使用意願。電子商務學報,10(1),173-200。doi: 10.6188/JEB.2008.10(1).0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10次修訂)。取自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38933&ctNode=3111&mp=1
    何榮桂(2013)。從CAI到MOOC-臺灣數位學習的回顧與前瞻。T & D飛訊,180,1-28。
    余鑑、于俊傑、鄭宇珊、張文卿(2012)。有關臺灣旅遊業在行動學習的使用意願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15(3),1-29。
    吳玫瑩、林怡君(2011)。臺灣的大學院校師生對Library 2.0網站的使用意圖及使用行為之探討。圖書資訊學研究,6(1),139-180。
    吳玫瑩、莊涵芬(2015)。台灣便利商店員工使用數位學習平台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數據分析,10(6),27-49。doi: 10.6338/JDA.201512_10(6).0002
    吳慈馨(2013)。社會認知理論應用在高職家事類科技藝競賽選手成績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宋宜倫(2015)。基於模糊理論之課程推薦系統開發與實作:以均一平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李佳蕙(2018)。便利商店創新經營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宗薇(2010)。數位學習創新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亭亭、施玉珊(2009)。運用創新擴散理論於促進護理資訊系統之推展。護理雜誌,56(3),18-22。doi: 10.6224/JN.56.3.18
    李炯廷(2016)。探討系統相關品質對消費者使用購物型APP意圖之影響: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周君倚、陸洛(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系統使用態度-以成長需求為調節變項。資訊管理學報,21(1),83-105。
    周佳穎(2014)。企業員工自我效能對數位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自我調節學習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岳修平、劉伊霖、陳姿伶、陳國棟(2010)。影響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之關鍵因素探討:以參與企學網企業為例。企業管理學報,85,1-20。
    林珍如、胡宛仙(2018)。以社會認知理論探討通訊科技接受歷程:中介式調節模型。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報,25(1),1-22。
    林雅珮,林坤誼(2016)。企業員工行動教育訓練行為意向的可能影響因素。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3(2),1-13。doi: 10.6587/JTHRE.2016.3(2).1
    林榮彬(2001)。影響企業建構網路化訓練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邱成欽、林弘昌(2010)。影響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意願之相關因素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3(5),9-26。doi: 10.6232/LTE.2010.43(5).2
    邱顯貴(2007)。企業電子化學習的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0(1)。取自http://cmr.ba.ouhk.edu.hk/cmr/webjournal/v10n1/CMR146C06.pdf
    俞晨光(2014)。以社會認知理論觀點探討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氣候對知識分享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洪久琇(2017)。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員工使用微課程進行教育訓練之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個案公司(2019)。個案公司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取自https://www.family.com.tw/newenterprise/CSR/Images/Report/book-0005.pdf
    唐淑儀(201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對台灣行動支付APP使用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夏榕文(2010)。大學生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認知有趣性對數位學習意願之影響-以中華大學為研究對象。績效與策略研究,7(2),35-47。
    翁婉慈(2011)。員工數位學習遷移動機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馬春媛(2009)。影響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系統意圖之研究-結合科技接受模型與主觀規範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高瑜璟(2006)。數位學習-學習的新趨勢。網路社會通訊期刊,57。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22.htm
    張松山(2019)。行動學習平台知識分享意圖之研究-整合計畫行為與社會資本理論。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11,1-13。
    張堂源(2009)。企業導入數位學習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工業局推動企業學習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勝發(2018)。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探討行動支付之使用意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韻(2016)。你會成為果粉嗎?探討Android系統使用者轉換至iOS意圖-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與使用者滿意度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梁淑嬪(2018)。高雄市E-Game融入國中資訊課程對程式設計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莊佳瑜(2019)。技術型高中學生知覺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意願、同儕效應對學生學習成效相關之研究-以手機管理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端芳、高懿柏、莊雅婷(2011)。應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採用電子錢包之因素。創新與管理,8(1),95-117。doi: 10.30118/JIM.201102.0005
    郭奕均(2003)。連鎖便利商店店經理管理才能評鑑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又祺(2018)。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民眾對醫療行動支付之使用意圖與實際使用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建成(1996)。統一超商店長領導型態與員工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嵩、蔡青曄、陳光偉(2011)。組織環境對員工目標取向及數位學習成效之影響。電子商務研究,9(2),199-221。doi: 10.29767/ECS.201106.0004
    曾淑枝(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網路學習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曾瑞譙(2009)。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使用後之效益分析-科技接受模式的觀點與應用。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6(2),127-163。doi: 10.7044/NHCUEA.200912.0127
    黃仁男(2013)。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警察人員學科常訓導入數位學習使用意圖之研究-以雲林縣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竹韻(2009)。公部門員工網路學習參與意願與障礙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爲例。生活科技教育,42(1),67-95。doi: 10.6232/LTE.2009.42(1).6
    黃美利、林修慶、鄭榮祿(2014)。應用科技接受與使用整合模式研究中學生之數位閱讀行為意圖和使用行為。高雄師大學報,36,15-33。
    黃郁茜,郝宗瑜(2014)。數位教學網路平台品質、科技接受模式與認知有趣性對大學生使用意願之研究-以世新大學為研究對象。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4,285-306。
    楊美雪、廖桂英(2013)。影響家長採用電子童書意願之探討。數位學習科技期刊,5(4),67-88。
    楊淑媛(2015)。國小教職員對差勤系統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經濟部統計處(2020-05-15)。便利商店展店快速,營業額屢創新高。取自https://www.moea.gov.tw/mns/dos/bulletin/Bulletin.aspx?kind=9&html=1&menu_id=18808&bull_id=7217
    葉千(2018)。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平台之行為意向研究-以中國信託金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臺南市。
    鄒乙菁(2018)。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及沉浸理論探討警員使用數位學習平台之使用意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仲矩、林宛儒(2015)。企業員工數位學習文化認知類型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7(3),83-104。
    劉柏廷(2006)。科技接受模式,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 式,科技接受與使用統一理論之實證分析與比較:以台北市停車收費採用PDA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劉聖禮(2016)。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大學生對數位學習使用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樓義翔(2008)。網路學習中影響學習成效之模式-以資訊科技角度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蔣龍杰(2001)。網路教學平台功能評鑑指標之發展與應用:以資策會「龍門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堡中(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及個人電腦使用模式探討企業導入雲端電腦對使用者使用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謝琪文(2014)。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利用網路社群進行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謝榮哲(2010)。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企業員工對數位學習系統接受程度之研究-以台灣與印尼企業員工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鍾乘文(2012)。虛擬社群信任、隱私風險與使用意圖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顏春煌(2010)。數位學習-觀念、方法、實務、設計與實作。臺北市:碁峰。
    蘇煒能(2015)。使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探討行動載具上電子雜誌之介面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二、外文部分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Berlin, Heidelber,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1-39.
    Al-Fraihat, D., Joy, M., Masa'deh, R. & Sinclair, J. (2020). Evaluating e-learning system ssuccess: An empirical stud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2, 67-86. doi: 10.1016/j.chb.2019.08.004
    Alkhwaldi, A. & Kamala, M. (2017). Why do users accep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 critical review of models and theorie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literature.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8), 7962-7971.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roadbent, B. (2002). ABCs of e-learning: Reaping the benefits and avoiding the pitfall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hen, C. C. (2013). The exploration on network behaviors by using the models of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s (TPB),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C-TAM-TPB.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7(30), 2976-2984. doi: 10.5897/AJBM11.1966
    Compeau, D. R., &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2), 189-211.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92).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14), 1111-1132. doi: 10.1111/j.1559-1816.1992.tb00945.x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olmes, B. & Gardner, J. (2006). E-learn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London, UK: 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TW&lr=&id=CP1lSXfWxGYC&oi=fnd&pg=PP2&dq=E-Learning:+Concepts+and+Practice&ots=jiniBtV4fN&sig=qcVtcKCB8mgbB3UDhRjowQ4-ad0&redir_esc=y#v=onepage&q=E-Learning%3A%20Concepts%20and%20Practice&f=false
    Luo, M. M., Chea, S. & Chen, J. S. (2011). Web-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 adop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motivational model and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1, 21-30. doi: 10.1016/j.dss.2010.11.015
    Moore, G. C. & Benbasat, I. (1991).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perceptions of adopt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 173-191.
    Rodrigues, H., Almeida, F., Figueiredo, V. & Lopes, S. L. (2019). Tracking e-learning through published papers: A systematic review. Computers & Education, 136, 87-98. doi: 10.1016/j.chb.2019.08.004
    Roffe, I. (2004). E‐learning for SMEs: Competition and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value.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8(5), 440-455. doi: 10.1108/03090590410533116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Modifications of a model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 Die diffusion von innovationen in der telekommunikation (pp. 25-38).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Rohner, D. J. & Simonson, M. R. (1981). Development of an index of computer anxiety. In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USA: Philadelphiu.
    Rosenberg, M. J.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Sandars, J. (2013) E-learning. In K. Walsh (Eds.), Oxford textbook of medical education (pp. 174-185). London, UK: Oxford University. doi: 10.1093/med/9780199652679.003.0015
    Taylor, S. & Todd, P. A. (1995).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2), 144-176.
    Thompson, R. L., Higgins, C. A. & Howell, J. M. (1991). Personal computing toward a conceptual model of utilization. MIS Quarterly, 15, 124-143.
    Triandis, H. C. (1971). 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 Wiley foundations of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Triandis, H. C. (1979). Values, attitudes,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27, 195-259.
    Urdan, T. A. & Weggen, C. C. (2000). Corporate e-learning: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Download PDF]. Retrieved from http://cumincad.scix.net/data/works/att/2c7d.content.pdf
    Venkatesh,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2), 186-204.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3), 425-478.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9/0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