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蕾如
Chen,Lei-Ju
論文名稱: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黃乃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大學多元入學升學輔導實施現況升學輔導實施困境
英文關鍵詞: Multi-route Promotion Program for College-bound Senior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the predicament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0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普通高中升學輔導實施現況及實施困境。主要研究目的如下:一、瞭解臺北市高中的升學輔導實施現況。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實施升學輔導現況之差異。三、瞭解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的實施困境。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覺知實施各項升學輔導工作的困境差異。五、探討臺北市高中學校升學輔導「實施現況」與「實施困境」之相關情形。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之普通高級中學103學年度教務行政人員、輔導教師、高三導師為研究對象,共計發554份正式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8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為68.77%。
    問卷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22.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析,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與問卷資料分析結果,茲將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學校教師升學輔導工作實踐程度良好
    二、普通高中、公立學校、班級數大於16班之學校、以及生涯規劃課程開設總學分數較少的學校教師,知覺學校在升學輔導工作的實踐程度較高。
    三、臺北市高中學校教師知覺升學輔導因教師專業上的限制、學校課程開設狀況及家長的影響而遭遇困境
    四、學校類型為綜合高中與兩者兼具之高中(普通高中+綜合高中)、私立學校、學校規模在15班以下者、以及輔導教師知覺學校升學輔導遭遇較大的困境。
    五、學校的組織整合及課程開設狀況愈佳,升學輔導的實踐程度愈高。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高中學校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參考建議。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hop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edicament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main research points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2.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3. To understand the predicaments of the the Academic Guidance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4.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edicament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5.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predicaments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To fullfill the research for this study, “A Study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was used. It was targeted towards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taff, Teacher Counselors, and Homeroom Teachers of Seniors in 2014. A total of 554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taff, Teacher Counselors, and Homeroom Teachers of Seniors were surveyed and 381 responded for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68.77%.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s software SPSS 22.0 for Windows. The analysis utilize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iscussed study and data analysi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s listed:
    1.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ave above average performanc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ademic guidance.
    2.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entrance’s guidance differ by factors such as: school type, school character, school size, and the overall credits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
    3.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the predicaments they experienced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 the opening of school cours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4. The difficulties situations of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redicaments of academic guidance differ by factors such as: school type, school character, school size, and teacher’s duties.
    5. Of the the Academic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in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re modes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redicaments.
    With the abov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as reference to education administation authority,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future related studie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的分析 ............................11 第二節 升學輔導的相關概念 ............................33 第三節 高中升學輔導的實施現況 ......................39 第四節 高中升學輔導的實施困境 ......................46 第五節 高中升學輔導的相關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現況之分析 ...............89 第二節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現況之差異分析 .............95 第三節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困境之分析 ..............105 第四節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困境之差異分析 ...............110 第五節 臺北市高中升學輔導實施現況與實施困境之相關分析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5 中文部分 ............................135 英文部分 ............................144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7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59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63

    一、中文部分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4)。認識中心。2014年6月21日,擷取自:http://www.ceec.edu.tw/CeecIntro/CeecProfile.htm。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1)。100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1)。100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2)。101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2)。101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3)。102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3)。102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4)103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14)103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招生策進會(2002)。91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招生簡章。臺北:作者。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2011)。100個人申請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0/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2012)。101個人申請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1/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2013)。102個人申請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2/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個人申請(2014)。103個人申請統計資料,2013年6月2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3/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繁星推薦(2011)。100繁星推薦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0/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繁星推薦(2012)。101繁星推薦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1/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繁星推薦(2013)。102繁星推薦統計資料,2013年9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2/stat_2.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繁星推薦(2014)。103繁星推薦統計資料,2013年6月2日,取自:網址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3/stat_2.php
    王俊權(2000)。從大學聯考到多元入學。台灣教育,592,7-19。
    丘愛鈴(1998)。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丘愛鈴(2008)。台灣政治解嚴以來大學入學考試的變革。載於蘇永明、方永泉(主編),解嚴以來台灣教育改革的省思(頁195-239)。臺北市:學富。
    生涯規劃學科中心。訊息公告。2014年11月30日,擷取自:http://hscr.cchs.kh.edu.tw/inform_detail.aspx?id=116
    田弘華、田芳華(2008)。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下不同入學管道之大一新生特性比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4),481-511。
    任拓書(2001)。關注甄選入學。選才通訊,85,1-2。
    曲新生(1995)。推薦甄選的定位。載於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編),八十五學年度推薦甄選大學高中試務溝通說明會,北區(頁1-7)。臺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吳明隆、涂金堂(2014)。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武雄、許維素、賴念華(1997)。高中輔導老師角色認定之初探。諮商與輔導,134,40-42。
    吳芝儀(2005)。我國中小學校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34,23-40。
    吳芝儀(2011)。高中階段生涯輔導工作實務現況分析與多元進路觀點-生涯輔導策略發展之探討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990147285)臺北市:教育部。
    吳劍雄(1996)。專科生職業認知、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謝麗紅(1998)。學校輔導工作理論與實施(增訂版)。彰化:品高。
    李文儀、謝文華(2008年4月2日)。中縣常春藤高中,繁星成績造假。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200833
    李佩珊(2006)。成為一個生涯規劃教師。載於2006年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手冊(頁79-83)。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家純(2006)。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教學的檢討與建議。從高中學生生涯發展問題與需求看生涯規劃課程實施之必要性,p63-65。發表於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擷取自中正高中生涯規劃學科中心網站,http://hscr.cchs.kh.edu.tw/
    李鍾元(2000)。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之推行。台灣教育。592,2-6。
    杜貴欉、王垠、劉玲瑛、鄭曜忠、夏敏、陳淑君、陳鴻彬(2007)。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後國立彰化高中學生之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研究。彰中學報,24,45-52。
    周文欽(2007)。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市:心理。
    周文欽、歐滄和、王蓁蓁(2005)。學習輔導。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宗亮東、張凱慶(1979)。教育輔導(九版)。臺北:正中。
    林宜靜(2003)。高中生生涯輔導案例-升學輔導個案測驗報告。諮商與輔導,208,11-16。
    林幸台(1992)。高級中學生涯輔導具體措施。臺北:教育部。
    林幸台(民77)。性別因素、職業自我效能與職業選擇的關係:高一學生對職業的考量與選擇之研究。輔導學報,11,71-94。
    林俊德(2005)。中學輔導工作困境之我見-從威脅激勵雙因素論之不利因素談起。學生輔導,96,36-53。
    林家興(1997)。學校輔導工作的四個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50,112-115。
    法務部(2010)。高級中學法(2010年6月9日修正)。2014年6月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01。
    法務部(2014)。高級中學學生輔導辦法(2014年1月2日修正)。2014年6月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05
    邱玉玲(2008)。從「繁星」為誰而閃亮?談多元入學方案。臺灣教育,652,45-49。
    金樹人(1996)。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天馬文化。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東華出版社。
    姚霞玲(2007)。甄選入學與繁星計畫的實施成效與檢討建議。考試學刊,3,81-109。
    姜穎(2008年4月2日)。《繁星爆假》真的很離譜!有學校默許學生改成績。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118612
    洪利竹(2005)。創造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定位 專業學校諮商師的角色與功能。教育研究月刊,134,11-22。
    胡敏華(2006)。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教學的檢討與建議。從高中學生生涯發展問題與需求看生涯規劃課程實施之必要性,p70-85。發表於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胡清暉(2012年4月1日)。多錢入學/大學甄選,申請6志願就花2萬。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72528
    徐明珠(2003)。聯考與多元入學問題探討。國政論壇,2014年6月20日,擷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01.htm。
    徐雨堤(2008)。高中職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角色踐履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徐智威(2010)。高中職輔導教師諮商倫理之辨識能力和判斷傾向與其諮商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詠絮(2013年3月11日)。大學繁星推薦名額 106年擬擴增為15%。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取自http://www.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46959
    徐靜芳(2013)。高中生涯困擾個案之諮商評估示例。諮商與輔導,325,21-25。
    桃園縣立壽山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計畫(2010)。桃園縣立壽山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sssh.ty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9100021
    秦夢群(2004)。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59-84。
    缺額創記錄,不排除二次招生(2002年8月10日)。中國時報,3版。
    翁麗淑(2010)。高中、高職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的知覺與實踐。諮商與輔導,294,8-11。
    國立武陵高級中學輔導工作委員會工作實施計畫(2010)。國立武陵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wlsh.tyc.edu.tw/files/11-1002-96.php
    國立高級中學組職規程及員額編制擬定暨審查原則(2003年1月8日)。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輔導工作實施計畫(2013)。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guidance.tnfsh.tn.edu.tw/files/15-1007-1360,c260-1.php
    康素蓉(2002)。綜合高中學生輔導需求評估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商業職業學校轉型綜合高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玉成、賴慶三(1996)。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張安民(2007)。高中職校輔導教師作業績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芳全(2010)。問卷就是要這樣編。臺北市:心理。
    張添州(2000)。生涯發展的迷失與省思。諮商與輔導,170,14-15。
    張新堂(2002)。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挑戰及因應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47,126-132。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 (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8,1-24。
    張麗鳳(2005)。高中生涯輔導課程之需求與規劃-請聽聽輔導實務工作者的看法。輔導季刊,41(3),68-71。
    教育部(2010)。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14年7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5&Page=8657&Index=3
    教育部(2012)。輔導教師參考手冊。2012年4月30日,取自:http://guide.cpshs.hcc.edu.tw/files/11-1000-338.php
    教育部(2013)。102學年度各級學校名錄及異動一覽表。2014年7月3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school/102/h1_new.xls
    教育部(2014a)。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理念。2014年6月22日,取自:http://nsdua.moe.edu.tw
    教育部(2014b)。104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升學網。2014年6月22日,取自:http://nsdua.moe.edu.tw/index.php/about
    教育部(2014c)。入學方案架構圖。2014年6月20日,取自:http://nsdua.moe.edu.tw/index.php/103flowchart
    教育部統計處(2014c)。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教育統計簡訊,10。
    曹亮吉(1994)。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建立。教育研究資訊,2(2),1-11。
    郭祥益(2006)。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主題論壇。載於2006年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手冊(頁69-76)。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郭瓊瑩(1995)。大學組報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之推薦甄選研討會,臺北。
    陳月英(2004)。綜合高中資訊應用學程學生生涯輔導—以臺北縣雙溪高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金燕(2005)。學校輔導工作的現況與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4,5-10。
    陳威任(2008年8月19日)。東華大學民族學院招生不足。臺灣立報。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254
    陳郁齡(2000)。高中生生涯輔導案例-選組輔導個案測驗報告。諮商與輔導,170,2-6。
    陳揚琳(1983)。大學聯招的大變革:三十年的沿革,三方案的抉擇。聯合月刊,21,82-87。
    陳麗妍(2008)。高一新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規劃課程輔導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
    陸慧連(2011)。一般大學多元入學與就學機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天福(2002)。回歸問題與專業的學校輔導工作。諮商與輔導,200,51-55。
    彭懷真(2003)。教育真心話-學術店小二嗆聲。台北:天下。
    馮觀富(1996)。輔導行政(修正版)。臺北:心理。
    黃志傑(2010)。中等學校輔導工作現況初探與未來展望。諮商與輔導,294,2-7。
    黃瑛琪、連廷嘉、鄭承昌(2006)。生涯輔導課程方案對高三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定向之效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4,36-63。
    楊佳穎(2003)。生涯諮商的新取向-積極不確定。諮商與輔導,214,9-13。
    楊金城、黃博郎、林曉雲(2012年4月28日)。假成積案/港明11生認錯,南檢調查。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79402
    楊豪森(2000)。綜合高中學生學程選擇分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楊靜芳(2011)。高中生涯輔導的內涵與實務。諮商與輔導,306,16-20。
    詹素珠(2004)。高中學校輔導工作 以清水高中為例。諮商與輔導,217,5-8。
    漫步在大學(2014)。認識學群。2014年11月30日,擷取自:http://major.ceec.edu.tw/search/cee-18g.htm。
    臺中市私立明道中學大學繁星推薦校內志願預選系統(2014)。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s2.mingdao.edu.tw/UOTSR/Web/index1.php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計畫(2013)。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ttsh.tp.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4043
    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生涯輔導計畫書(2013)。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web.mlsh.tp.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3402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升學輔導工作簡介(2010)。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fudao.ck.tp.edu.tw/general/activity/
    臺北市私立東山高級中學升學輔導網(2014)。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tshs.tp.edu.tw/career/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計畫(2013)。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輔導室,2014年6月12日,取自http://210.70.119.101/145/
    蓋欣玉(2007)。從多元入學方案探討就學機會公平性。教育研究月刊,161,114-126。
    趙若男(2006)。生涯的體驗、摸索與開展員林高中推動生涯輔導工作經驗分享。載於2006年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手冊(頁60-65)。
    趙祥和(2006)。大學自我傷害個案合作輔導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趙祥和、陳秉華(2004)。發展大學輔導教師在校園合作輔導個案的工作架構。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6(2),17-36。
    劉祐如(2003)。高職畢業生升學選校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佩芳(2010)。心理衡鑑在青少年生涯輔導之運用-以一生涯未決定之高二學生為例。諮商與輔導,297,5-7。
    蔡依靜(2006)。大學多元入學政策演進及其爭議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4,1-8。
    蔡宜芳 (2003)。公立大學校院入學機會之調查研究-新舊制度入學學生的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示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蔡美華(2002)。高中資優生之生涯發展準備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榮貴(2004)。基隆市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學習進路輔導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如安(1993)。國小輔導人員之社會支持、輔導自我效能與輔導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秋霞(2002)。從教育改革談台灣地區大學入學制度之變革(1994-迄今)。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文政(2002)。綜合高中學生對學校輔導內涵之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戴素美(2001)。學校輔導工作的幾點準則。諮商與輔導,189,46。
    戴毓玲(2010)。多元智慧與多元入學方案之間的連結。南投文教,29,76-79。
    薛承泰(2003)。十年教改為誰築夢?。臺北市:心理
    韓楷檉、王世英、洪寶蓮(2007)。高中生涯輔導工作成效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7,75-96。
    韓楷檉、王世英、楊銀興、陳啟東(2011)。大學入學一年兩試對高中升學輔導策略之影響(第二期):高中學生升學輔導需求與實施現況之調查。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韓碧如(1997)。我對當前學校輔導工作的看法。諮商與輔導,140,45-46。
    二、英文部分
    Foskett, N., Dyke, M., & Maringe, F. (2008). The influence of the school in the decision toparticipate in learning post-16.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4(1), 37-61.
    Gallagher, K.S. & Hossler, D. (1987). Studying student college choice: A three-phase model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62, 207-221.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ilmour, J. E., Jr. (1981). 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ect a college. not publishe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Ginzberg, L. (1990). Women and the Work of Benevolenc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Jackson, G. (1981). Sociallogic, econo mic, and policy influences on college- going decisions. Stanford Uinv., Calif. Inst.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Finance and Governance.
    Kress, P.E. (1987).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election by eleventh and twelfth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entral Pacific district of 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Litten, L. (1982). Different strokes in applicant pool: Some refinements in a model of student choice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 383-402.
    Louise, R. A., Glen, P. K., & Sarah, S. (2004). High school students' decisions to pursue university: What do (should) guidance counsellors and teachers tell them? Guidance & Counseling, 19,142-152.
    Meijer,J.(2007).Correlates of student stress in seco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49(1),21-35.
    Miner, C.U. & Osborne, W.L. (1997). The ability of career maturity indicators to predict interest score differentiation, consistency, and elevation.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29, 187-201.
    Rysiew, K.J., Shore, B.M. & Leeb, R.T. (1999). Multipotentiality, Giftedness, and Career Choice : A Review.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7, 423-430.
    Smith, N.E. (1987). An examination of choice factor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college who transfer to selected senior institutions in California.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uper, D. E. (1985). Coming of age in Middletown: Careers in the mak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40, 405-414.
    Super, D. E.(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CA: Jossey-Bass.197-261.
    Tiedeman, D. V. (1961). Decision an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 paradigm and its implication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40(1), 15-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