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增劭 Tseng-shao Wang |
---|---|
論文名稱: |
電子代工廠商發展自有品牌的經營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f Business Strategy for OEM Developing Owned-brand |
指導教授: |
胡茹萍
Hu, Ru-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電子代工 、自有品牌 、品牌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OEM, OBM, brand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9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以電子代工廠商發展自有品牌的經營策略為主題,根據研究目的,整理分析個案廠商由代工模式轉型發展自有品牌的議題:(1)發展品牌的時機(2)品牌經營管理的策略(3)品牌國際化的策略(4)如何面對品牌與代工之間的衝突等四大範疇為題,透過個案分析,以文件分析及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
研究對象係根據研究動機中所述,以2009年「品牌臺灣」評鑑前二十大國際品牌公司,其原為代工製造廠商,進而轉型發展自有品牌且目前仍兼營代工事業的電子產業廠商;再根據文獻為基礎,定義各項研究議題內容並擬定訪談大綱,針對已選出之三間個案廠商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發現個案公司都有相同的經營理念,就是積極提升研發與創新的能力。研究議題的部分,發現產業的技術生命週期與轉型發展品牌的時機有密切關係;而電子產業廠商的品牌經營策略其實就是產品發展的策略,著眼在創新、設計、品質、速度;另外發現三間個案廠商都是先在海外發展品牌後才回臺灣發展,因此都具有靈活又有效率的國際化發展策略;最後發現三間個案廠商目前都以品牌與代工事業共營而且相輔相成。
最後提出本研究結論:(1)歐洲市場為臺灣發展國際品牌的發源地(2)創新及研發能力是發展自有品牌的關鍵(3)品牌發展需要領導階層的堅持(4)品牌與代工是可以共營的(5)國際化是必然的發展(6)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品牌價值及企業形象。
This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of OEM to OBM of business strategy theme:According to research purposes, Analyzed by the OEM manufacturer of cases the development of own-brand model transformation issues:(1)the tim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2)brand management strategy(3)international brand strategy(4)how to f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brand and OEM, the theme of the four areas, through case study research, to document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subjects are described in the light of the motivation, in 2009, "Branding Taiwan" evaluation prior to 20 major international brands, the original OEM manufacturer and transfor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wn brand and is still the cause 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concurrently OEM manufacturer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based define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issues and draft the interview outline, for the three case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vendors.
Study found that companies have the same philosophy, Is actively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R & D and innovation. Some research issues, Found that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life cycle and the timing of transi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d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s brand management strategy is in fact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cus on innovation, design, quality and speed. Also found in three cases, manufacturers are developing the first brand in the overseas back to Taiwan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so have a flexible and effici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inally found three cases of companies are currently the cause of the brand and OEM busines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Finally, the study concluded:(1)the European market for the birthplace of Taiwan'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rands(2)innovation and R & D capabilities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3)brand insistence of th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needs(4)OEM & OBM can be of the camp(5)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6) CSR to increase brand and corporate image.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編輯(2008)。進新亞洲:東協十國的商機與挑戰。臺北市:天下。
王冠銘(2009)。專業電子代工廠轉型自有品牌商的策略行為與方向。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朱延智(2010)。品牌管理。臺北市:五南。
朱建芳(2007)。台商佈局全球自創品牌策略與路徑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伍忠賢(2006)。華碩馬步心法—EMS/OEM/ODM經營心態。臺北市:達人館。
伍忠賢(2007)。宏達電股王捍衛戰—王雪紅的慧眼雄心。臺北市:五南。
朱博湧、江逸之、王慧馨、宋健生、黃仁謙、黃正凱(2008)。藍海策略臺灣版。臺北市:天下。
江逸之(2002年11月1日)。周永明不斷創新宏達價值。遠見雜誌,197,164-166。
江逸之(2002年1月1日)。創業伯樂發現第二匹千里馬,宏達國際電子總經理卓火土。遠見雜誌,187,118-144。
李芳齡、李田樹譯(2003),克雷頓‧克里斯汀生、邁可•雷諾著。創新者的解答。臺北市:天下。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波特著。競爭優勢。台北市:天下。
沈雲驄、湯宗勳譯(1998),大衛‧愛格著。品牌行銷法則:如何打造強勢品牌。臺北市:商周。
尚榮安譯(2005)。Robert K. Yin著。個案研究法。台北市:弘智。
林士庭(2003)。OEM、ODM與自有品牌下研發管理人力型態的探討—以掃描 器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林宏達(2009年12月14日)。蔡明介要當大陸iPhone王。商業週刊,1151,36-40。
林欣霈(2006)。代工廠商轉型自有品牌經營下國際行銷通路取得之研究—以
BenQ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高登第譯(2006),艾格等著。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品牌管理。臺北市:天下。
洪順慶(2006)。臺灣品牌競爭力。臺北市:天下。
曾漢壽(2008)。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台—代工與品牌篇。臺北市:經濟部國貿局。
陳勇安(2003)。台灣資訊電子業廠商自創品牌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相關上市電子公司之個案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雅菁(2007)。臺灣廠商兼營代工與自有品牌下之最式組織營運模式—探究其代工與自有品牌切割與否之關鍵決策因素。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志聖(2009)。滾動吧品牌:行銷全球的贏家略。臺北市:天下。
黃秀媛譯(2005),金偉燦、莫伯尼著。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臺北市:天下。
章威鵬(2009)。品牌成功關鍵步驟。台北市:憲業。
施振榮(1996)。再造宏碁。臺北市:天下。
施振榮(2000)。品牌管理:從OEM到OBM。臺北市:大塊。
施振榮(2004)。宏碁的世紀變革。臺北市:天下。
施振榮(2007)。品牌經營與管理。臺北市:經濟部智慧產局。
徐世同譯(2008),Kevin Lane Keller著。策略品牌管理。臺北市:華泰。
徐秀琴、劉維新(2006)。代工困境:臺灣產業轉型的迷思。臺灣社會學會年會,2006年,p1~p34。
徐作聖、唐迎華、朱玫黛(2005)。高科技產業個案分析。臺北市:全華。
國立政治大學編著(2004)。服務管理個案。臺北市:智勝。
張美惠譯(2006),派崔克˙韓倫(Patrick Hanlon)著,品牌的七塊拼圖。臺北市:商智。
張佳欽(2009)。智慧型手機之作業系統技術策略選擇的動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商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志豪(2008)。自有品牌對企業價值創造之研究—以宏達電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殿文(2005)。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臺北市:天下。
陳美惠(2008)。代工轉型為自有品牌的經營策略—以宏碁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羚螢(2009年5月14日)。從施振榮演講談品牌的重要性。工商時報,七版。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臺北市:華泰。
彭杏珠(2010年1月1日)。最佳長期權值股:聯發科、宏達電、鴻海。遠見雜誌,283,224-228。
彭杏珠(2008年12月1日)。最會幫股東賺錢的臺灣73強A+俱樂部。遠見雜誌,270,195-238。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臺北市:天下。
童儀展(2009年2月1日)。周永明產品創新帶動品牌,賈伯斯最尊敬的臺灣對手。數位時代,177,56-59。
黃靖萱(2008年6月1日)。宏達電新團隊震撼市場:周永明用鑽石機單挑iPhone。天下雜誌,399,224-228。
黃義霖(2009)。企業從代工到品牌之品牌建立策略研究:以南韓三星集團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潘東傑譯(2006),約翰‧奈思比著。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臺北市:天下。
楊千、鄭淑文(2003)。自有品牌與OEM的迷思—以宏碁為例。中華管理學報,V4,N1,1-13。
楊振富、潘勛譯(2005),湯瑪斯‧佛里曼著。世界是平的。臺北市:雅言。
楊欣曉(2008)。臺灣自創品牌廠商國際布局與品牌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雪蘭、宋兆賢譯(2008),Donald R. Cooper, Pamela S. Schindler著。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經濟部(2005)。2005資訊工業年鑑。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2007)。2007年產業技術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2008)。2008年產業技術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2009)。2009年產業技術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2版)。台北市:心理。
劉子巍(2009)。台灣代工廠商轉型自有品牌之經營模式。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麗真譯(1998)。Al Ries, Laura Ries著。行銷大師談品牌建立法則。臺北市:城邦。
蔡千姿、黃揚期、王冠翔(2006)。品牌與代工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2006年,p1~p10。
蔡佩純(2008)。企業自創品牌歷程與影響因素解析—以法蘭瓷與宏達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碩士學程AMBA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承瀚(2008)。宏達國際電子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蔡蕙如˙施逸筠(2001)。顧客是永遠的戀人:品牌經營與行銷。臺北市:天下。
盧筱晴(2009)。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割或共存影響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羅耀宗譯(2008),馬凱碩著。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臺北市:天下。
聯合晚報編輯部(2008)。誰在玩品牌?臺北市:聯經。
魏啟林(1993)。策略行銷。臺北市:時報文化。
戴維儂譯(2003),琳達˙哥喬斯(Linda Gorchels)著。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完全剖析產品管理關鍵領域,提升企業獲利率與競爭力。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貳、英文部分
Aaker A. David(2005).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7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Al Ries, Laura Ries(1998).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Branding:How to Build a Product or Service into a World-Class Brand. IL:Harper Collin.
Cookham Moor Hall(2006). Marketing and the 7P’s. UK:CIM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rketing, Knowledge Hub .
David A. Aaker(1998).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Y:Pearson.
David A. Aaker(1998). Managing Brand Equity. NY:Pearson.
Erich Joachimsthaler, David A. Aaker, David Harding, John A. Quelch, David Kenny,Regina Fazio Maruca, Vijay Vishwanath, Jonathan Mark(2006).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Brand Management.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Frank Buytendijk(2007). The Future of IT : A Scenario Analysis. US : Oracle.
Hill Charles W. L. & Jones Gareth R.(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Mass:Hougheon Mifflim.
Kotler Philip, Keller Kevin Lane(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12th Edition). NY:Prentice Hall
Kevin Lane Keller(200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3rd Edition). NY:Pearson.
Kevin Lane Keller & D. R. Lehmann(2003). How do Brand Create Value?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12(3), p26~32.
Leidecker Joel K. & Albert V. Bruno(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 Long Range Planning . 17 . 26-31.
Linda Gorchels(2003). The product manager’s handbook. NY:McGaw-Hill.
Patrick Hanlon(2006). Primal branding:create zealots for your brand , your company , and your future. NY:Division.
Robbins P. Stephen & Coulter Mary(1999). Management.(6th ed.).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
Tom Blackett(1998). Trademarks.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Yin K. Robert(1994).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 Newbery Park, CA:Sage.
Yin K. Robert(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Newbery Park, CA: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