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郁仁
Chen, Yu-Jen
論文名稱: 臺灣華語文能力測驗作為教育產業對越南行銷策略與行動方案成效之研究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aiwan's 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an Education Industry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 in Vietnam
指導教授: 王如哲
Wang, Ru-Jer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教育產業華語文教育華語文能力測驗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 industry,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5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嘗試以國際行銷理論的7P策略探究臺灣「華語文能力測驗」作為教育產業對越南行銷策略與行動方案之成效。7P策略包含:產品(Product)、配銷(place)、促銷(promotion)、價格(pricing)、人員(people)、實體證據(physical evidence)、服務流程(process)。
    本研究以我國華語文能力測驗最近10年(2007-2016)對越南的行銷策略與行動方案進行研究分析,並以自編問卷「華語文能力測驗考生意見調查問卷」,針對越南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考生667人進行調查研究,同時採取行動研究法、文件分析法、訪談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多元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一、華語文能力測驗運用7P行銷策略在越南進行教育產業行銷,在產品、配銷、促銷、價格、人員、實體證據、服務流程等各方面已建立行銷基本模式,並展現具體行銷成效。
    二、華語文能力測驗在越南行銷成效與「教育部選派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臺商企業雇用越南籍華語人才、臺灣各大學/華語中心招收越南學生來臺留學研習」三者具有密切關連與相互支持作用,是華測在越南行銷的重要影響因素,善加運用將有助於擴大行銷華測之成效。
    三、華語文能力測驗證書已獲越南政府認可為外語能力有效證明,華測在越南具有擴大發展的可能性。因應企業及教育機構需求,華測適時擴大提供「聽力、閱讀、口說、寫作」四種能力的完整測驗產品,將可拓展在越南的華測市場。
    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因應華測市場需求,於越南各地增設華測電腦化試場,擴增華測考試場次,增加報考機會,並縮短成績報告時程,以增加與同類測驗之國際競爭力。
    二、擴大編製華測試題,同時提供「聽力、閱讀、口說、寫作」四種能力之測驗,完整呈現考生運用華語文之綜合能力,以符應企業及教育機構鑑別員工或學生華語文能力的需要。
    三、增加編印華測考試輔助教材,公布更多歷屆華測考試試題,提供應考人準備考試之參考,以提高社會青年及學生報考華測之意願。
    四、擴大選派華語教師赴越南各教育機構任教,培訓其協助推廣華測之能力,並賦予在越南任教城市推動華測之任務,發揮人員行銷策略之作用。
    五、支持越南臺商企業全面採用華測證書招聘管理與技術人才;鼓勵我國大專院校及華語中心將華測證書納入審核外籍學生入學許可及獎學金機會應備資格條件。
    六、提供華測優秀考生各項獎勵措施,以加強促銷華測。例如:媒合就業機會、提供留學/研習獎助金、優惠參加華語研習活動、發給華測考試抵用券等等。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executive results of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ction program of Taiwan’s 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 as an education industry in Vietnam,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7P theory. The 7P strategi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Product, place, promotion, pricing, people, physical evidence, service proces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ction program in Vietnam, according to Taiwan’s 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 in the late decade (2007-2016) and conducts an investigative study aimed at 667 Vietnamese examinees, using a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TOCFL Candidates Opinion Survey.”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adopts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ction research,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surveys, as well as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three research results:
    1.Having applied the 7P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Vietnam, the TOCFL as an educational industry has formed a fundamental marketing strategy model on its product, distribution, promotion, price, people, physical evidence, and service process and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marketing effect.
    2.The effect of TOCFL marketing in Vietnam related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being dispatched to Vietnam by Taiwa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ese enterprises’ hiring Vietnamese people who can use Chinese language; Taiwan’s universities’ and Chinese language centers’ recruitment of Vietnamese students—these three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aving a mutually supportive role. Making good use of them will help exp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 TOCFL.
    3.The certificate of TOCFL has been recognized as proof of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by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There will be a possibility for TOCFL’s market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in Vietnam.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CFL provides timely expansion of four abilities: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writing—a complete test product—that will be able to successfully expand its market in Vietnam.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1.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computerized examination centers for TOCFL could be added all over Vietnam, TOCFL test frequency could be amplified, the opportunities to apply c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sults could be shorten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mong similar tests.
    2.Expand the production of TOCFL’s questions, while providing a complete test with four abilities—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writing—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et of Chinese language abilities of candidat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businesse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distinguish their employees’ or students’ proficiency of Chinese language.
    3.Increase publishing TOCFL examination support materials and previous more TOCFL examination items;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ople to prepare for the test, in order to boost the willingness of youth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to apply for TOCFL.
    4.Dispatch mor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teach in Vietname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ssist in the promotion of TOCFL, and give them tasks to promote TOCFL in the city which they will teach in Vietnam, in order to perform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personnel.
    5.Support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Vietnam to comprehensively refer to TOCFL certificate to recrui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ncourage Taiwan’s universities and Chinese language centers to refer to the TOCFL certificate when reviewing the qualifications for students’ admissions and scholarships.
    6. Provide incentives to excellent candidates of TOCFL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TOCFL, for example: job-matchmaking opportunities; opportunities to study abroad / workshop grant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participate in Chinese learning activities; vouchers for taking a TOCFL exam, etc.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育產業國際行銷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我國教育產業國際行銷相關策略措施 23 第三節 我國華語文教育產業國際行銷相關研究 38 第四節 越南華語文教育產業市場分析 42 第五節 華語文能力測驗海外推廣計畫緣起及行銷策略與行動方案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1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夥伴 6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4 第一節 華語文能力測驗對越南行銷策略分析 74 第二節 華語文能力測驗對越南行動方案分析 81 第三節 華語文能力測驗在越南推動成效分析 8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7 中文部分 107 英文部分 114 附錄 116 附錄一 華語文能力測驗 (TOCFL) 考生意見調查問卷(中文)116 附錄二 華語文能力測驗 (TOCFL) 考生意見調查問卷(越文)119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訪談派赴越南各大學任教華語教師10人 123 附錄四 臺灣各大學附設華語文教學中心一覽表 143 附錄五 教育部促進華語文教育產業發展補助要點 150 附錄六 教育部105年選送華語教師赴越南學校任教第10501號通告 160 附錄七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6年越南華語教師暑期教學研習班簡章 166 附錄八 文藻外語大學2016年越南學生暑期華語文化研習營簡章 169 附錄九 越南河內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電腦化考試報名表 173 附錄十 我國函洽越南簽署臺越教育合作協定採認華語文能力測驗 175 附錄十一 越南河內設立首座「華語文能力測驗電腦化專用試場」176 附錄十二 越南學生與企業員工踴躍報考「華語文能力測驗」177 附錄十三 越南學生申請簽證應備學歷與外語能力一覽表 18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卓民、巫立宇、吳習文、龐旭斌 (2003)。國際行銷學。臺北市:智勝文化。
    方世榮(譯) (2009)。服務行銷與管理(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3e)(原作者:Christian Groroos)。臺北縣:普林斯頓國際。
    方世榮、張士峰(譯)(2009)。行銷學原理:第十二版(原作者:P. Kotler & G. Armstrong)。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世英(2006)。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與運用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居卿、張列經(譯) (2005)。國際行銷學 (Global Marketing)(原作者:W. J. Keegan & M. C. Green)。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王繼正等(2003)。中、越職訓產學策略聯盟及交流計畫。亞東技術學院期末報告,未出版。
    古源光(2003)。技職校院東南亞國際合作計畫規劃案。教育部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開發中國加研究中心研究報告,未出版。
    外交部亞太司(2004)。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情簡介。臺北市:作者。
    申育誠、闕百華(2013)。論日本高等教育之留學生政策-以東京大學之國際化推進計畫析述。教育資料與研究,110,153-192。
    江愛華(2007)。澳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背景、政策與架構。臺北市:高等教育。
    行政院(2004)。人才培訓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2005年4月9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SECT/Industry/006a@188812.25995220991324@.doc。
    行政院(2016)。重點服務業—高教輸出。2016 年2月1日,取自:http://www.ey.gov.tw/policy7/cp.aspx?n=ED369C1FE68F10CA
    何正得、黃營芳等(2005)。台越技職教育合作接軌模式之規劃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越南研究中心研究報告,未出版。
    余曉雯(2008)。德國招收外國學生策略之研究。比較教育,65,63-107。
    宋如瑜(1999)。由新手邁向專家之途─北京清華大學IUP對外漢語教師培訓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孝慈(2011)。台灣佛教團體之海外華語文教育推廣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以美國加州慈濟人文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惠敏(1999)。國族主義影響下的語言政策及華語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汪秀珍(2010)。中國崛起爭論下初探兩岸華語文教育全球布局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沛均(2008)。日本政府發表「三十萬名留學生」之招生計畫綱要。2009年3月28日,取自:http://japan.nsc.gov.tw/ct.asp?xItem=0970912009&ctNode=782&lang=C
    吳明隆(2000)。教育行動研究。公教資訊季刊,4(3),25-42。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阮斯堅(2005)。臺越技職教育國際合作招收越南學生之問題研究。2005年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周春芳(2006)。創新服務行銷。台北市:五南。
    周逸衡、凌儀玲(譯) (2005)。服務業行銷(Services marketing: people, technology, strategy, 5e)(原作者:C. Lovelock & J. Wirtz)。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仁益等(2003)。開創台灣與越南MBA 碩士班與多元化產學合作計畫。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期末報告,未出版。
    林仁益等(2004)。建構台越多元技職教育之合作平臺計畫。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期末報告,未出版。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志忠(2013)。越南教育探究與省思。臺南:復文圖書。
    林奕伶(譯) (2008)。哈佛商學院:行銷是什麼(What is marketing?)(原作者: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mpany)。臺北市:大是文化。
    林建煌(2008)。國際行銷管理。臺北市:華泰文化。
    林素卿(1999)。行動研究與教育實習。教實實習輔導,5:1,25-30。
    林瓘閩(2008)。泰國華語文教學課程之行動研究-以中華語文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GATS)(1995.1生效)
    徐昌慧(2005)。台灣科技校院教育產業輸出越南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敏馨(2004)。國內對外華語教學現況與華語文師資培訓及其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2016)。臺灣教育中心資訊平台。取自http://www.fichet.org.tw/tec/
    張逸民(譯)(2005)。行銷學(原作者:Gary Armstrong & Philip Kotler)。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張愛群(2006)。兩岸對外華語文教學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在職進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平(1996)。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服務貿易。台北市:月旦。
    張瑋真(譯)(2008)。國際行銷(原作者:Gillespie, Jeannet&Hennessey)。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懷谷(1998)。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標之構建與其績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教育部(2004)。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來台留學。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5)。高教司推動與東南亞大學學術交流辦理現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7)。大學校院招收外國學生及學校因應策略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鍾宜興教授),2007年6月。
    教育部(2008a)。大學校院招收境外學生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視報告。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
    教育部(2008b)。招收國際學生政策回顧與前瞻。2009年12月13日,取自 http://140.118.18.74/files/seminar/moe.ppt
    教育部(2009)。高等教育招收外國學生政策藍圖(草案)。2009年12月13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ED3109/外生藍圖公聽版1023.pdf
    教育部(2014)。教育部促進華語文教育產業發展補助要點【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jsp
    教育部(2015)。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102-109)。取自http://117.56.91.94/KMPublic/download.aspx?documentId=252390&fileName=4.%E8%A8%88%E7%95%AB%E9%99%84%E4%BB%B6_%E5%85%AB%E5%B9%B4%E8%A8%88%E7%95%AB1041117.pdf&ver=1
    教育部(2016a)。教育部統計。臺北:作者。
    教育部(2016b)。教育部打造華語師資培育基地,持續滾動修正華語文八年計畫。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D3246EDFEF995B2
    教育部、勞委會、經建會(2004)。人才培訓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教育產業國際化計畫。臺北:作者。
    教育部技職司(2005a)。2005 東南亞國際技職教育研討會手冊,129-185。臺北:作者。
    教育部技職司(2005b)。94 年度技專校院國際合作實務研討會手冊,29-33, 49-64。臺北:作者。
    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招收外國學生產業之經濟效益及規模研究」-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蕭全政教授
    教育部高教司(2005)。高教司推動與東南亞大學學術交流辦理現況。臺北:作者。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4)。教育部駐外單位配合推動我國大學教育國際化暨吸引外國學生策略座談會手冊。臺北:作者。
    曹瑞泰(2008)。臺灣對外華語教育政策發展—基於教育權責機關與政策之分析。刊於《臺灣華語文教學》,2008年6月第4期。
    郭常銘譯(2006)。行銷學:原理與觀點(原作者:W. O. Bearden, T. N. Ingram & R. W. Laforge)。臺北市:智勝文化。
    陳佩英、陳舜芬(2006)。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09-132。
    陳宜呈(2016)。海外華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玫鈴(2014)。華語文補教業海外投資策略關鍵因素之探討-以越南市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郁仁(2009)。臺灣華語文教育全球布局策略之分析。聯大學報,6(1), 99-115。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智凱(譯) (2008)。策略行銷 (Strategic marketing, 8th ed)(原作者:David W. Cravens & Nigel F. Piercy)。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015)。本會紀要【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history.php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016)。聽力與閱讀測驗文宣【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取自http://www.sc-top.org.tw/download/TOCFL_lsrd.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總體經濟指標【行政院全球資訊網】。2016年4月1日,取自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3F00F60B9FC304D7&s=2FE35E5B857F7A92
    陳維昭(2005)。全球化趨勢中的大學交流與合作。載於黃俊傑(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展望。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曾子容(2013)。東南亞華語文教育市場之探討-以印度尼西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黃月純、王如哲(2013)。臺灣、韓國國際教育之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30,121-135。
    黃俊英(1999)。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俊英(2007)。行銷學的世界:第四版。台北市:天下遠見。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鵬飛(譯) (2002)。服務行銷(Services marketing: integrating customer focus across the firm, 2ed)(原作者:V. A. Zeithaml & M. A. Bitner)。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楊武勳(2007)。日本高等教育招收外國學生策略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35,85-114。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葉淑涵(200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葛維鈞(譯) (2009)。行銷學原理:亞洲觀點(Principles of marketing: an Asian perspective)(原作者:P. Kotler, G. Armstrong, S. H. Ang, S. M. Leong, C. T. Tan & D.K.Tse)。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董鵬程(2005)。從社會變遷看全球華語文教育的前景及學習環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演講稿。
    詹盛如、林永豐(2009)。英國高等教育改革之政策建言,教育資料集刊,44,113-130。
    榮泰生(2005)。國際行銷學。台北市:華泰。
    蓋浙生(2004)。台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教育研究集刊,50(2),29-51。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編輯群(20031113-14)。「高等教育競爭力:21 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抽印本。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月刊,39(5),2-11。
    盧億(2014)。臺灣教育部外派越南華語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蕭富峰(2006)。行銷策略。台北市:華泰。
    賴慈芸:(譯)(2004)。搶救大學,都是行銷惹的禍(Shakespeare, Einstein, and the bottom line: the marketing of higher education)(原作者:D. L. Kirp)。臺北市:天下。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市:揚智。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7(47),301-327。
    戴曉霞(2004)。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亞太國家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2),53-84。
    戴曉霞(2005)。學術卓越的追求與世界級大學之特質。載於淡江大學舉辦之「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頁1-56),臺北縣。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市:高等教育。
    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等主編(2002)。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臺北市:高等教育。
    戴曉霞、潘琇櫻(2006)。全球化或區域化?主要地區及國家之外國學生來源分析,教育政策論壇,20,21-48。
    謝柏輝(2005)。2001-2010 年越南教育發展戰略報告。未出版,河內市。
    瞿秀蕙(譯) (2004)。行銷管理(Marketing, 13e)。(原作者:M. J. Etzel, B. J. Walker, & W. J. Stanton)。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瞿秀蕙(譯)(2005)。國際行銷學(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2e)(原作者:P. R. Cateora & J. L. Graham)。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蘇華院(2000)。數位華語文學習產業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饒慶鈴(2005),海峽兩岸推展僑務政策之比較研究:兼論僑教之比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Access Economics Pty Limited. (2009).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nberra: The author.
    Czinkota, M. R., & Ronkainen, I. A. (2001).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Orlando, FL: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Delphine N. Banjong & Myrna R. Olson (2016). Issues and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4(1), 2016. Retrieved May 28, 2016, from http://www.nationalforum.com/Electronic%20Journal%20Volumes/Banjong,%20Delphine%20Issues%20and%20Trends%20of%20International%20Students%20in%20the%20United%20States%20IJE%20V4%20N1%202016.pdf
    Douglass, J. A., & Edelstein, R. (2009). The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need for a strategic approach in the US. CSHE Research & Occasional Paper Series.8.09.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9, from http://cshe.berkeley.edu/
    Gary Armstrong and Philip Kotler. (2005).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Hayton, J. (2007). Engaging the World: A Look at Australi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Retrieved October 18, 2009, from http://www.iienetwork.org/page/116253/
    Kotler, P., & Armstrong, G. (2006).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Marginson, S. (2004). Competition and markets in higher education: a “glonocal” analysis.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 2, 175-244.
    Marginson, S. (2006). Australia. In J. F. Forrest & P. Altbach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 587-611. Netherlands: Springer.
    Mazzarol, T. & Soutar G. M. (2001). The global market for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Mazzarol, T. (1998).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2(4), 163-174.
    Mazzarol, T., Soutar, G. N., & Seng, S. Y. (2003). The third wave: Futur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7(3), 90-99.
    Obst, D. (2007). National policie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8, 2009, from http://www.iienetwork.org/page/116248/
    OECD. (2004). Policy brie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aris: The author.
    Ziguras, C., & Law, S. F. (2006). Recrui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skilled migrants: the global “skills race” as viewed from Australia and Malaysia. Globalisation, Societies and Education, 4(1), 59-7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