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用瑞 |
---|---|
論文名稱: |
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安梧
Lin, An-Wu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8 |
中文關鍵詞: | 王船山 、論語 、經典詮釋 、闡道翼教 、批判重建 、詮釋學與中國經典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9 下載:7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定名為「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是企圖通過論文的寫作,從船山針對《論語》的詮釋活動梳理出饒富意味,甚或脈絡清晰的詮釋體系來,蓋船山學雖無外在的系統相,卻包含著內在系統性,所以名之曰「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
先秦經典一直都是歷代思想家、學問家藉以思索天命、人事的基本文獻,他們也常通過對經典的注解、詮釋,來建立一己的思想體系。經典的詮釋不只是詮釋者一己思想的滲入,亦緊緊綰合了當代思潮和政治情勢,亦即除了個人的內在思想邏輯外,還有外在的實際需求。
船山身處明清鼎革,天崩地坼的時代,世運傾頹,士人多對經術作反思和檢討,究其與世運相為因果之跡,進而力思矯正。重經學以求通經致用,崇理學以賡續儒學道統,是當時士人的主要心態,也是當時學術思想的發展大勢。明季遺老耆宿透過對宋明理學,特別是其中援引釋老,談玄弄虛部分的揚棄,進而為原典挹注新的思想內容。從他們的心路歷程來看,則是由內聖而外王,或可說由內聖開出外王。
船山雖然僻處山野,但通過反思和觀察,他卻是能準確地掌握時代的脈動,所謂「明人道以為實學,欲盡廢古今虛妙之說而返之實。」 他擯斥佛老,指責陸王之玄虛而求實,除對經典文本加以釐定,確詁聖人本意,進而光大聖諦之外,彌足可貴的是其中超越的意味和時代感。
雖然歷代思想家學問家對於經典的詮解,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具備這種融舊鑄新的特質。但無疑地,船山詮解經典,在那政治極端杌隉,思想高度虛無的時空下,那股通經以求致用,注重經世濟民的胸襟和志向,是無可取代的。家國身世的遭遇,船山不踵繼屈原,不企學韓非;鬱鬱之心不潛移為〈離騷〉,悲愴之情不內化成〈孤憤〉,而以卓絕昂揚的精神、理性的態度、堅毅的心志,尋思探索立天地之大法,和扶長中夏之大道 。
在方法論而言,無論是對經典的詮釋,或是對歷史的詮釋,船山的詮譯學更是饒富超越意味和時代感。就船山學而言,詮釋的目的在於批判,而批判的目的旨在重建,亦即經由詮釋的理解進路,以批判作為手段,最後以創造為目的,創造不是出於一己之臆造,而是道的彰顯。
《論語》作為一部中國的「聖經」、儒學的「聖經」,本意(intention)必須被不斷地彰顯。故本論文欲透過對船山有關《論語》詮釋之研究,涵攝其精神、心志和態度。無論本體思想或是方法論,船山「因而通之以造乎其道」的詮釋方法,值得探究,以融合古今,會通中西,思考建立中國詮釋學的可能;「欲盡廢古今虛妙之說而返之實」的精神,值得承續,再進而化生經典之新血脈。
參 考 書 目
一、 船山著述
《周易外傳》,《船山全書》第一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周易大象傳》,《船山全書》第一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尚書稗疏》,《船山全書》第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尚書引義》,《船山全書》第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詩經稗疏》,《船山全書》第三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春秋家說》,《船山全書》第五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讀四書大全說》,《船山全書》第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四書箋解》,《船山全書》第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四書稗疏》,《船山全書》第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四書考異》,《船山全書》第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四書訓義》,《船山全書》第七冊、第八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讀通鑑論》,《船山全書》第十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張子正蒙注》,《船山全書》第十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噩夢》,《船山全書》,第十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黃書》,《船山全書》第十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思問錄》,《船山全書》第十二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老子衍》,《船山全書》第十三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莊子通》,《船山全書》第十三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薑齋文集》,《船山全書》第十五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薑齋詩話》,《船山全書》第十五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薑齋詩集》,《船山全書》第十五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初版。
《新譯薑齋文集》平慧善譯,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二、 相關原典(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經義述聞》,王引之著,台北:廣文書局,1963年初版。
《論語稽求篇》,毛奇齡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初版。
《方苞集》,方苞著,《傳世藏書,別集13》,北京: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初版。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初版。
《朱子語類》,朱熹著,台北:正中書局,1973年初版。
《朱舜水集》,朱舜水著,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初版。
《鮚埼亭集》,全祖望著,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初版。
《左傳》,《十三經注疏》,阮元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初版。
《禮記,樂記》,《十三經注疏》,阮元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初版。
《呻吟語》,呂坤著,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年初版。
《思復堂文集》,邵廷采著,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初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1年初版。
《陳確集》,陳確著,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初版。
《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脫脫等撰,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初版。
《三魚堂文集》,陸隴其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48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莊子注》,郭象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明儒學案》,黃宗羲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陶庵全集》,黃淳耀著,《四庫全書珍本十二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初版。
《少墟集》,馮從吾著,《四庫全書珍本五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版。
《易程傳,易本義》,程頤,朱熹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初版。
《論語集釋》,程樹德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4版。
《聰訓齋語評註》,張英著,王熙元審訂,江煜坤、林義烈評註,台北:中央日報出版社,1994年初版。
《清史稿》,趙爾巽、柯劭忞等撰,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初版。
《牧齋初學集》,錢謙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初版。
《老子本義》,魏源著,台北:世界書局,1972初版。
《震川先生集》,歸有光著,上海:古籍版社,1981年初版。
《高僧傳》,釋慧皎著,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初版。
《日知錄》,顧炎武著,《傳世藏書,文史筆記2》,北京: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初版。
三、 後人研究船山學之相關專書及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船山學譜》,王孝魚著,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初版。
〈論王夫之的治學方法〉,宋偉民撰,台北:《中國文化季刊》,1995年4月。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林安梧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初版。
〈王船山人性論之結構──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主要範圍〉,林明宣撰,台北:《思與言》,1995年12月。
〈論船山實踐進路的兩端一致論〉,林宣慧撰,中央大學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胡發貴著,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
〈王夫之對於傳統學說的發展〉,《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冊,侯外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初版。
《王船山的致知論》,許冠三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初版。
《王船山哲學》,曾昭旭著,台北:遠流出版社,1983年初版。
〈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曾昭旭撰,台北,《鵝湖月刊》第十七卷第五期,1991年11月。.
《王船山學術論叢》,嵇文甫著,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初版。
《船山哲學》,張立文著,台北:七略出版社,2000年初版。
《明王船山先生夫之年表》,張西河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初版。
〈明末清初一代儒宗王船山先生傳〉,張克偉撰,台北:《湖南文獻》,1993年4月。
〈王夫之《詩經稗疏》芻論〉,張溦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三期。
〈王船山思想的淵源〉,馮玉輝撰,台北:《中國文化季刊》,1991年9月。
〈王夫之的知能教育觀〉,喻寶善撰,台北:《中國文化季刊》,1991年9月。
〈王船山《老子衍》研究〉,傅淑華撰,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夫之學行繫年》,劉春建著,河南:新華書局,1989年初版。
〈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杜保瑞撰,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四、 其他相關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儒學與廿一世紀》,中國孔子基金會編,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初版。
《心體與性體》,牟宗三著,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著,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初版。
《論中西哲學精神》,成中英著,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1年初版。
《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成中英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初版。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成中英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
《世紀之交的抉擇——論中西哲學的會通與融合》,成中英著,北京:知識出版社,
1991年初版。
〈方法概念與本體詮釋學〉,成中英撰,《中國論壇》第十九卷第一期,1984年10月。
〈中國哲學當前的核心與周邊問題〉,成中英撰,香港:《哲思雜誌》,第一卷第一期,1998年3月。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著,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初版。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初版。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初版。
《跨世紀的中國哲學》,沈清松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初版。
《中國經典詮釋學傳統(二),儒學篇》,李明輝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李澤厚著,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
《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化—杜維明新儒學論著輯要》,杜維明著,台北:東大公司,1992年初版。
《儒家思想—以創作轉化為自我認同》,杜維明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初版。
《儒學革命論》,林安梧著,台北:學生書局,1998年初版。
《現代儒學論衡》,林安梧著,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年初版。
〈關於中國解釋學的五個層級──「道」、「意」、「象」、「構」、「言」〉林安梧撰,北京:公法評論網,http://www.gongfa.com/jieshixuezhuanti.htm。
〈後新儒家哲學之擬講: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論」〉,林安梧撰,(收錄於《跨世紀的中國哲學》,沈清松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初版。)
《意義-詮釋學的啟迪》,周華山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初版。
《劍橋哲學辭典》中文版,林正弘主編,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初版。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初版。
《理解與解釋》,洪漢鼎著,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初版。
《理解的命運》,殷鼎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著,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版。
《重釋傳統──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評估》,唐凱麟.曹剛著,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老子哲學之詮譯與重建》,袁保新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初版。
《葛達瑪詮譯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陳榮華著,台北:明文書局,1998年初版。
《文本與詮釋》,《哲學雜誌季刊》第三十四期,2001年1月。
《新世紀.舊經典》,《哲學雜誌季刊》,第三十二期,2000年3月。
《周孔子論語年譜》,程復心著,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初版。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初版。
《宋明新儒學略論》,馮達文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
《早期中國哲學略論》,馮達文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傅偉勳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
《四書學考》,傅武光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詮釋學導論》,潘德榮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初版。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黃俊傑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初版。
《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黃俊傑著,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中國經典詮釋學傳統(一),通論篇》,黃俊傑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中國經典詮釋學傳統(三),文學與道家經典篇》,楊儒賓編,
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張寶三、楊儒賓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能否建立中國的「解釋學」〉,湯一介撰,《學人》第13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年3月。
〈再論創建中國的解釋學〉,湯一介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2000年第一期。
〈三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湯一介撰,北京:《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佛光大辭典》,慈怡主編,台北:佛光出版社,1988年初版。
《易圖象與易詮釋》,鄭吉雄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孔子與論語》,錢穆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初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錢賓四先生全集》,錢穆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初版。
《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 ~ 第三冊,台南:翰林出版社,1999年初版。
《Truth and Method》,Hans-Georg Gadamer,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1993。
《真理與方法》,(《Wahrheit und Methode》),﹝德國﹞Hans-Georg Gadamer 著,
吳文勇譯,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初版。
《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德國﹞Martin Heidegger著,王慶節、陳嘉映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
《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德國﹞Erich Fromm著,孟祥森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初版。
《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opiques),﹝法國﹞Levi-Strauss著,王志明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