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瑞秋
HUANG, JUI-CHIU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政治社會化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桃園縣國小之比較分析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aipei City, Taipei County and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紀俊臣
Chi, Chun-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6
中文關鍵詞: 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成效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ffec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0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現階段國小學校實施政治社會化教學的條件以及國小學童之政治社會化成效,以臺北縣(市)、桃園縣三縣(市)國小學生1169人為研究之有效樣本進行比較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利用電腦套裝程式SPSS12.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一、國小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之現況是屬於正向的、積極的。
    二、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現況,在政治認知屬於中上程度;在政治態度方面,政治功效與信任感皆是正向、積極的;而政治參與則屬於中等程度。
    三、學童的政治社會化成效在政治認知方面,幾乎受到所有背景因素的影響(除性別外);而政治態度方面,在年級、族群、班級幹部經驗上的差異達到顯著;而家庭教養方式、大眾傳播媒介接觸情形,對學童的政治參與具有顯著的差異。
    四、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不同之學童,在政治認知方面,受到學校地區、自治市選舉的有無、學校教學、師生互動等四因素影響;而政治態度方面,在學校地區、自治市選舉的有無、師生互動、學生相處等四個因素上的差異達到顯著;而學校地區、學校教學、學生相處、學校管理等四項因素,對學童的政治參與具有顯著的差異。
    五、政治認知、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三者呈現顯著的相關。本研究對政治認知有22.0%的預測力;對政治態度有10.7%的預測力;對政治參與具有17.7%的預測力。
    六、三縣(市)在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量表中,在師生互動、學校教學、學生相處三量表有顯著差異;在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所有量表,皆達顯著差異。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的內涵 …………………………………………………9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內涵 …………………………………………57 第三節 學校教育與政治社會化 …………………………………………72 第四節 相關研究文獻 ……………………………………………………7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8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分析 ……………………………………………8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2 第五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102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05 第一節 國小政治社會化教學之現況分析 ……………………………105 第二節 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現況分析 ……………………………111 第三節 學童個人背景和政治社會化成效差異性分析 ………………118 第四節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和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 差異性分析 ……………………………………………………131 第五節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相關分析與預測分析 ……………140 第六節 臺北縣(市)、桃園縣國小政治社會化之比較分析 …………148 第五章 結論 ……………………………………………………………………15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4 參考書目 ………………………………………………………………………169 附錄一 各版本教科書政治學習內容 ………………………………………181 附錄二 國小學童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問卷(預試問卷) ……………189 附錄三 國小學童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問卷(正式問卷) ……………193 表目次 表 2-1 政治社會化個體層面的涵義 …………………………………………15 表 2-2 政治社會化總體層面的涵義 …………………………………………16 表 2-3 政治學習內涵的十二個面向 …………………………………………31 表 2-4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科能力指標與政治學習相關者 …………………35 表 2-5 學者對於政治社會化成效內涵界定一覽表 …………………………58 表 2-6 國小兒童應具備的重要政治概念、政治認知 ………………………61 表 2-7 社會領域教科書中相關政治概念的課程內容 ………………………62 表 2-8 政治態度的操作性定義 ………………………………………………65 表 2-9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相關實證研究 …………………………………79 表 2-10 學校政治社會化相關實證研究 ……………………………………83 表 3-1 臺北縣(市)、桃園縣國民小學九十六學年度五、六年級 學童人數統計表 ……………………………………………………88 表 3-2 正式問卷回收及有效樣本數 ………………………………………89 表 3-3 正式樣本資料概況分析表 …………………………………………90 表 3-4 有效樣本適合度考驗結果摘要表 …………………………………91 表 3-5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項目分析表 ……………………………94 表 3-6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信度分析表 ……………………………94 表 3-7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因素分析表 ……………………………95 表 3-8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分組表 ……………96 表 3-9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認知難度、鑑別度分析表 ………………98 表 3-10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態度項目分析表 …………………………99 表 3-11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態度信度考驗結果分析表 ………………99 表 3-12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態度因素分析表 …………………………100 表 3-13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參與項目分析表 …………………………100 表 3-14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參與信度考驗結果分析表 ………………101 表 3-15 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參與因素分析表 …………………………101 表 4-1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之基本統計分析表 ……………………106 表 4-2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學校教學情形」分析表 …………107 表 4-3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師生互動情形」分析表 …………108 表 4-4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學生相處情形」分析表 …………109 表 4-5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學校管教情形」分析表 …………110 表 4-6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基本統計分析表 ……………………111 表 4-7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認知」分析表 ………………113 表 4-8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態度」分析表 ………………114 表 4-9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參與」分析表 ………………117 表 4-10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 …………118 表 4-11 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 …………120 表 4-12 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 …………122 表 4-13 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2 表 4-14 不同家庭教養方式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 124 表 4-15 不同家庭教養方式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24 表 4-16 不同大眾傳播媒體接觸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 差異分析表 …………………………………………………………126 表 4-17 不同大眾傳播媒體接觸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7 表 4-18 不同擔任班級幹部經驗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 差異分析表 …………………………………………………………129 表 4-19 不同擔任班級幹部經驗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20 假設1-1~1-6考驗結果摘要 ………………………………………131 表 4-21 不同自治市長選舉的有無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 差異分析表 …………………………………………………………132 表 4-22 不同學校教學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133 表 4-23 不同師生互動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135 表 4-24 不同學生相處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137 表 4-25 不同學校管教情形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上差異分析表…139 表 4-26 假設2-2~2-6考驗結果摘要 ………………………………………140 表 4-27 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相關矩陣表 …………………………141 表 4-28 預測變項與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認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143 表 4-29 預測變項與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態度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145 表 4-30 預測變項與政治社會化成效─政治參與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147 表 4-31 假設3、假設4考驗結果摘要 ………………………………………148 表 4-32 三縣(市)學童個人背景資料 ……………………………………149 表 4-33 三縣(市)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情形 ………………………150 表 4-34 不同學校地區之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上差異分析表 ………153 表 4-35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學童在政治社會化成效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56 表 4-36 假設2-1、假設5考驗結果摘要 …………………………………157 表 5-1 學生個人背景因素差異性分析結果彙整表 ………………………160 表 5-2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差異性分析結果彙整表 ………………162 表 5-3 臺北縣(市)、桃園縣三縣(市)國小之比較分析結果彙整表 …164 圖目次 圖 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6 圖 2-1 傳統的社會化理論 ……………………………………………………14 圖 2-2 社會化機構與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假設性關係 ………………………22 圖 2-3 社會化機構影響力消長 ………………………………………………29 圖 2-4 Weissberg的遠因模型 ……………………………………………32 圖 2-5 Weissberg的居間模型 ……………………………………………32 圖 2-6 Weissberg的近因模型 ……………………………………………33 圖 2-7 Easton的政治系統基本模型 ………………………………………48 圖 2-8 系統功能論架構 ………………………………………………………51 圖 2-9 政治態度的取向 ………………………………………………………55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85 圖 4-1 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分組人數 …………………………………106 圖 4-2 預測變項對政治認知的相對影響因徑圖 ……………………………144 圖 4-3 預測變項對政治態度的相對影響因徑圖 ……………………………146 圖 4-4 預測變項對政治參與的相對影響因徑圖 ……………………………147 圖 4-5 各縣(市)學校政治社會化教學條件總量表平均得分 ……………151 圖 4-6 各縣(市)學校教學平均得分 ……………………………………151 圖 4-7 各縣(市)師生互動平均得分 ……………………………………152 圖 4-8 各縣(市)學生相處平均得分 ……………………………………152 圖 4-9 各縣(市)學校管教平均得分 ……………………………………152 圖 4-10 各縣(市)政治認知平均得分 ……………………………………155 圖 4-11 各縣(市)政治態度、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平均得分………155 圖 4-12 各縣(市)政治參與平均得分 ……………………………………155

    王文科譯(1989),Hergenhahn B. R.著,《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learning),臺北:五南。
    王浩博(1992),「國小兒童所應具備的政治知識」,《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第3卷,第2期,頁73-80。
    王浩博(2000),「國小社會科準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政治學知識」,《國教學報》,第12卷,頁289-306。
    王浩博(2002),「我國國小社會科與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二年來之發展的分析(1988~2000)」,《研習資訊》,第19卷,第3期,頁42-53。
    王浩博、傅潔琳(2004),「社會學習領域中之政治學教學」,收錄於黃炳煌編《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臺北:師大書苑。
    王逸舟譯(1993),Isaak A.著,《政治學概論》(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臺北:五南。
    王錦雀(1995),《臺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臺灣師範大學公民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第五冊)教師手冊》,臺北:仁林。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第六冊)教師手冊》,臺北:仁林。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第七冊)教師手冊》,臺北:仁林。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第八冊)教師手冊》,臺北:仁林。
    包凡一、王湲譯(1993),Cooley, Charles Horton著(1964),《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臺北:桂冠。
    古珮林(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岑樓譯(1962),Samuel Koenig著,《社會學 : 社會之科學導論》,臺北:協志。
    朱雲漢、丁庭宇譯(1984),Wilson著,《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臺北:桂冠。
    朱經明(1994),《教育統計學》,臺北:五南。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
    江桂馨(2004),《國小課程對學童政治態度的影響─社會學習領域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心理。
    余霖(1985),《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乃德(1993),〈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臺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收錄於張茂桂等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
    吳宜芳(2004),《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明清(1983),《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明隆、塗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呂亞力(2001),《政治學》,臺北:三民。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臺北:五南。
    呂翠珍(2002),〈看電視,做自己〉,《人本教育札記》,158期,頁46-47。
    呂翠珍(2002),〈看電視,做自己〉,《人本教育札記》,第158期,頁46-47。
    李文政(1997),〈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國教世紀》,第176期,頁19-26。
    李文政(1999a),〈政治社會化的理論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報》,第2期,頁127-147。
    李文政(1999b),〈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第185期,頁35-41。
    李光平(1983),《政治共識與政治穩定》,臺北:黎明。
    李超(1986),《臺灣地區高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從三民主義教育效果探析》,臺北:正中。
    汪鳳炎、郭本禹等譯(2006),Sigmund Freud著,《精神分析新論》(Neue Folge der Vorlesungen zur Einfu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臺北:胡桃木文化。
    侍建宇譯(2001),Hague, Rod., Harrop, Martin., Breslin, Shaun.著,《比較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
    周甘逢(1999),〈品格與態度教學〉,收錄於林生傳編,《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周繼祥(2005),《政治學─21世紀的觀點》,臺北:威仕曼。
    易君博(1970),〈政治社會化分析〉,《憲政思潮》,第十二期,頁1-15。
    易君博(200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
    林水波(1973a),〈家庭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卷,2期,頁29-34。
    林水波(1973b),〈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卷,3期,頁13-22。
    林水波(1978),〈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傳播模式的角色分析(下)〉,《思與言》,15卷,6期,頁74-82。
    林水波譯(1973),〈政治學習的方法─政治社會化的型態〉,《憲政思潮》,第24期,頁56-64。
    林天佑等(2004),《教育政治學》。臺北:心理。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余真(2004),〈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政治學內涵之內容分析─以中年級為例〉,《社會科教育研究》,9期,頁281-313。
    林郡雯譯(2007),deMarrais, Kathleen Bennett & LeCompte, Margaret D.著,《教育的社會學分析:學校運作之道》(The Way Schools Work :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Education),臺北:學富文化。
    林清江(1980),〈國家發展中的教育任務〉,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發展與國家建設》,臺北:幼獅。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嘉誠(1982),《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士頓》,臺北:允晨。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林嘉誠、朱浤源(1990),《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
    林嘉誠譯(1989),Reynolds H, T.,著(1974), 《政治與大眾》,(Politics and the Common Man),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劍秋、陳冠蓉、蘇少玲等譯(1990),Austin Ranney原著,《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臺北:桂冠。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邱賢俊,(2003),《國小學童政黨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侯佩君(1997),《性別差異與政治思維結構體》,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淑嫣(200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華崴、秦葆琦(1986),《中國兒童政治行為研究》,板橋: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柯貴美(2000),《讓教育湧出活水》,臺北:國際村出版。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五冊(五年級上學期)》,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六冊(五年級下學期)》,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七冊(六年級上學期)》,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八冊(六年級下學期)》,臺南:南一。
    段盛華(1988),《臺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泉湖(1998),〈從政治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洪德旋譯(1973),Ranney Austin著,〈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 Govern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pp.41-51),《憲政思潮》,24期,頁44-47。
    胡佛(1998a),《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臺北:三民。
    胡佛(1998b),《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三)─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臺北:三民。
    胡榮、王小章譯(1995),Mead, George Herbert著(1934),《心靈、自我與社會:從社會行為主義者的觀點出發》(Mind, Self, and Society :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臺北:桂冠。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
    翁志宗(1997),《臺灣地區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臺中:中興編譯社。
    袁頌西(1969),〈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7卷,4期,頁19-29。
    袁頌西(1971),〈兒童與政治:臺北市國小兒童政治態度之研究〉,《政治學報》,第1期,頁66-113。
    袁頌西(1972),〈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思與言》,10卷,4期,頁35-55。
    袁頌西(1974),〈我國家庭政治社會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思與言》,11卷,5期,頁1-12。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
    馬起華(1981),《政治社會學》,臺北:正中。
    馬起華(1989),《政治學原理》,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明貴(1990),〈政治社會化發展過程的比較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卷,1期,頁132-149。
    張明澍譯(1996),Gabriel A. Almond, Sidney Verba著,《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 :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臺北:五南。
    張祐盛(2004),《國小社會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嵐(2002),《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禎元(1997),《政治研究方法與統計─spss for windows的實例操作》,臺北:五南。
    許禎元(1998),《分裂中國家主權意識形成途徑之研究─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個案探討》,臺北:時英。
    許禎元(2000),《職業軍人的政治學習─制度與行為》,臺北:雙葉。
    許禎元(2006),〈技職院校生公民知識之差異性分析–三所技術學院的比較〉,《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1卷1期,頁55-90。
    郭生玉(199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郭為藩(199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臺北:五南。
    郭秋永(1993),《政治參與》,臺北:幼獅。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臺北:聯經。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教師手冊第五冊(5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教師手冊第六冊(5下)》,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教師手冊第七冊(六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社會教師手冊第八冊(六上)》,臺北:康軒。
    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資料庫。檢閱時間:2008/02/04。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96.htm
    陳文俊(1983),《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資訊教育出版部。
    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臺灣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社科學季刊》,2卷,4期,頁97-132。
    陳文俊、郭貞(1999),〈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13卷,3期,頁113-138。
    陳李綢(1996),《認知發展與輔導》,臺北:心理。
    陳育琪,(2006),《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佳璟(2005),《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24期,頁95-128。
    陳南州(2006),《臺中市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公民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陳奎憙(1982),《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重安(2006),《高雄市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與其學校文化、學校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國彥(2001),《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
    陳添丁(1994),〈如何落實國民中學民主法治教育〉,《教師天地》,70期,29-36。
    陳現義(2002),《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陽(1996),《 臺灣地區兒童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臺北:心理。
    陳義彥(1977),《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義彥(1991),〈政治社會化與公民科教學〉,《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4期,頁8-9。
    陳漢卿譯(1973),〈政治社會化〉,《憲政思潮》,第24期,頁16-20。Greenstein, F.I.(1968)“Political Socialization”in Sills D.L. et al.(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NewYork:The Macmillam Company,Vol.14,pp.551-555.
    陳穆瑩(2002),《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瑜譯(1991),Rosenbaum,Walter A.(1975),《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臺北:桂冠。
    陳鴻瑜(1992),《政治發展理論》,臺北:桂冠。
    傅恆德(2000),〈政治參與的類型:誰參與抗議性活動〉,《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0期,頁61-83。
    傅曉芬(2002),《臺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1998),《進階政治學Q & A》,臺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6),《政治學─全球化時代的觀點》,臺北:風雲論壇。
    彭瀧森(1985),《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板橋地區國三學生公民教育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欣儀(2001),《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俊傑(1995),《臺灣地區專科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牧仁譯(1999),Phil Erwin著,《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Friendship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臺北:五南。
    塗惠玲(1996),《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弘、周金福譯(2006),Baran S. J.& Davis,D. K.著:《大眾傳播理論 : 基礎、發展與未來》(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Foundations, Ferment, and Future, 4th ed),臺北:華泰文化。
    楊國賜(1985),〈政治社會化論加強現代公民教育的策略〉,《社會教育學刊》,14期,頁41-58。
    溫世頌(2000),《心理學》,臺北:三民。
    葉佳文(2001),《臺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學志(1980),〈教育發展與政治建設〉,《教育發展與國家建設》,臺北:幼獅。
    董秀蘭(1995),〈高中學生應學習的政治知識-兼論臺灣地區高中公民類科現行政治教材〉,《中等教育》,第46卷第6期,頁96-102。
    董秀蘭(1998),《政治教育的抉擇—為什麼?教什麼?》,八十七學年度公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輯。
    廖仁智(1986),《國小學生對國家政治符號態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克玲譯(1982),Bandura著,《社會學習論巨匠》,臺北:允晨。
    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公民訓育學報》,3期,頁105-123。
    榮泰生(2005),《SPSS與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劉文斌(2005),《臺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臺北:問津堂。
    劉信成(2000),《臺灣政治民主化對小學社會科課程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秋霞(1998),《國中教室氣氛與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高雄市國民中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恩良(1998),〈「女人是政治性的動物嗎?」─論媒介對男女青少年政治化差異之影響〉,《民意研究季刊》,203期,頁91-106。
    劉嘉琳(2005),《臺灣民眾統獨態度中的理性與感性:2004年總統大選民調資料的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苑。
    蔡性國(1993),〈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傳習》,第11期,267-274頁。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析》,臺北:師大書苑。
    蔡璧煌(1995),《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臺北:師大書苑。
    鄭世仁(1990),《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五南。
    鄧文勤(1995),《臺北市高一學生學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實證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五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五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六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六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
    瞿海源編(2007),《調查研究方法》,臺北:三民。
    羅清俊(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臺北:威仕曼。
    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Allen,J.,Freeman,P.,& Osborne.(1989), Children's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Young Children, Vol.44, No.2, pp.57-61.
    Almond, G. A & Powell, G. B.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 Little, Brown.
    Beck, P.A.(1977),“The role of agents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Staley A. R.(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p.115-141.
    Dawson, R. E., &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 Analytic Stud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Easton D. (1967),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New York:Wiley.
    Eckstein H. and Apter D. (1963), Comparative Politic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Ehman, L. H. (1980),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roces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50, No.2, pp.99-119.
    Engle, S. H. & Ochoa, A. S. (1988),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einberg, W & Soltis, J.F(2004),School and Society.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iddens ,A.(2001), Sociology.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Horton, P.B. & Hunt, C.L.(1976), Sociology(4th.ed.),New York: McGraw-Hill.
    Hyman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Meyer, J.W. (1977),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s An Institu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83, No.1, pp55-77.
    Milbrath, L. W.& Goel, M. L.(1977), Political Participation:How and Why Do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oore, S W., & Lare, J & Wagner,K.A. (1985), The Child’s Political World,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Oskamp, S. & Schultz, P.W.(2005), Attitudes and Opinions,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Savage, T.V., & Armstrong, D.G. (1992), Effectiv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wartz, David C.(1973), Political Alienation and Political Behavior,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
    Sigel R.S.(1965), Assumptions About the Learning of Political Value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361. pp.1-9.
    Stone, William F.(1974),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eissberg,R.(1974),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 , N.J.:Prentice-Hall,In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