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國華
Lin, Guo-Hwa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相關因素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田振榮
Tien, Chen-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技藝教育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教師期望同儕影響父母期望自我期望價值觀學習態度
英文關鍵詞: practic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 expectations, peer influence, parental expectations, self-expectations, values, learning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臺北市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相關因素,旨在探討「性別」、「學業成績」、「父母社經地位」、「教師期望」、「同儕影響」、「父母期望」、「自我期望」、「價值觀」及「學習態度」等,在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意願及過程上之影響。為達研究目的,首先蒐集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採用自編之「臺北市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相關因素問卷」為工具,以叢集抽樣的方式進行研究,選取十所開辦技藝教育學程之高中職,共計發出500份正式問卷,回收427份,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412份,並將獲得之資料,運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皮爾森積差相關、φ相關、列聯相關、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費雪事後比較等統計分法進行分析討論。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開辦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頗為積極。
    二、「性別」與「學業成績」是影響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教育學程職群類科之重要因素。
    三、學校因素中之「教師期望」及「同儕影響」為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重要因素。
    四、家庭因素中之「父母期望」為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重要因素。
    五、個人因素中之「自我期望」、「價值觀」及「學習態度」為國中學生選讀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之重要因素。
    六、「家庭社經地位」並非影響學生選讀技藝教育學程之重要因素。
    關鍵詞:技藝教育、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教師期望、同儕影響、父母期望、自我期望、價值觀、學習態度

    This paper aimed to reali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optional courses of the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gender, academic achievement, parental socio-economical status, teacher expectations, peer influence, parental expectations, self-expectations, valu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on the will and process during taking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as collected to build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study adopted th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for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optional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was processed via cluster sampling. We chose ten vocational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open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500 formal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and 427 were retrieve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totaled 412 via excluding the invalid ones.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via statistical methods lik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φ (phi) correlation, contingency correl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Fisher’s post-hoc comparison, etc.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attained:1. processing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positively in Taipei city 2. ‘gende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the v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vocational category in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3.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peer influence’ among school factors are the v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4. ‘parental expectations’ among family factors is the vi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5. ‘self-expectations’, ‘valu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among personal factors are the v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6. ‘parents’ economic position’ are not the v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tional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 practic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 expectations, peer influence, parental expectations, self-expectations, values, learning attitude

    目錄 目錄...........................Ⅳ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Ⅹ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壹、研究目的‧‧‧‧‧‧‧‧‧‧‧‧‧‧‧‧‧‧‧‧‧5 貳、待答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壹、研究範圍‧‧‧‧‧‧‧‧‧‧‧‧‧‧‧‧‧‧‧‧‧8 貳、研究假設‧‧‧‧‧‧‧‧‧‧‧‧‧‧‧‧‧‧‧‧‧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國中技藝教育之理論及沿革‧‧‧‧‧‧‧‧‧‧‧11 第二節 價值觀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29 第三節 教師期望、父母期望及自我期望之理論及相關研究‧46 第四節 同儕影響及學習態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69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76 第三節 研究工具‧‧‧‧‧‧‧‧‧‧‧‧‧‧‧‧‧‧‧80 第四節 調查實施‧‧‧‧‧‧‧‧‧‧‧‧‧‧‧‧‧‧‧9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96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98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98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間之相關性分析‧‧‧‧‧‧‧‧‧‧12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間之差異性分析‧‧‧‧‧‧‧‧‧‧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7 第二節 結論‧‧‧‧‧‧‧‧‧‧‧‧‧‧‧‧‧‧‧‧‧152 第三節 建議‧‧‧‧‧‧‧‧‧‧‧‧‧‧‧‧‧‧‧‧‧155 參考書目‧‧‧‧‧‧‧‧‧‧‧‧‧‧‧‧‧‧‧‧‧‧‧‧‧158 中文部份‧‧‧‧‧‧‧‧‧‧‧‧‧‧‧‧‧‧‧‧‧‧‧158 英文部分‧‧‧‧‧‧‧‧‧‧‧‧‧‧‧‧‧‧‧‧‧‧‧166 附 錄‧‧‧‧‧‧‧‧‧‧‧‧‧‧‧‧‧‧‧‧‧‧‧‧171 附錄一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名單‧‧‧‧‧‧‧‧‧‧‧‧‧171 附錄二 專家會議開會通知‧‧‧‧‧‧‧‧‧‧‧‧‧‧‧172 附錄三 問卷函‧‧‧‧‧‧‧‧‧‧‧‧‧‧‧‧‧‧‧‧173 附錄四 預試問卷‧‧‧‧‧‧‧‧‧‧‧‧‧‧‧‧‧‧‧174 附錄五 正式問卷‧‧‧‧‧‧‧‧‧‧‧‧‧‧‧‧‧‧‧178 附錄六 總變異量及特徵值表‧‧‧‧‧‧‧‧‧‧‧‧‧‧182 附錄七 轉軸後之因素負荷量矩陣‧‧‧‧‧‧‧‧‧‧‧‧183 附錄八 選讀意願與教師期望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4 附錄九 選讀意願與同儕影響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5 附錄十 選讀意願與父母期望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6 附錄十一 選讀意願與自我期望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7 附錄十二 選讀意願與價值觀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8 附錄十三 選讀意願與學習態度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表‧‧189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民85)。國小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蘊華(民64)。論家庭、學校及同儕團體對兒童社會行為之影響。國教輔導,14(9),第4013-4015頁。
    方崇雄(民68)。我國公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升學及就業意願調查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玉屏(民71)。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財印(1993)。教師期望對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高市文教,82 年2月, 66-70,高雄市:高雄市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管理委員會。
    王煥堔、柯華葳(民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田振榮(民89)。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臺北:教育部技職司,未出版。
    田振榮、張晉昌(民91)。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綜合規畫組專案計畫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技職司,未出版。
    田振榮、張晉昌(民93)。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綜合規畫組專案計畫期中報告。臺北:教育部技職司,未出版。
    田振榮、張晉昌(民93)。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綜合規畫組專案計畫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技職司,未出版。
    江文雄(1977)。國中教育與經濟發展(上)─ 歷屆國中畢業生升學及就業工作之檢討及改進。師友,121,15-19,台中縣:臺灣省公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籌集管理委員會。
    江文雄、張輝政、鄭增財(民90),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第十六屆全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吳幼妃(民71)。父母與同儕對國中學生教育抱負影響之研究。教育學刊,4,第89-124頁。
    吳明清(民72)。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美玲(民85)。國中補校學生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吳清基(民85)人道、公平、正義-推展十年國教育的理念與目標。技能教育,7,第3-6頁。
    吳銘達(民79)。影響高中高職學生生計價值觀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瓊洳(民86)。國中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承先、壽進文、唐雄俊、唐振彬、章雷合(民80),現代經濟學辭典。台北: 五南出版社。
    李亦園(民62), 人類學與價值問題。人與社會,1(4),74-89。
    李明杉(民87),國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隆盛(民83),技藝教育趨勢與課程重點研究計畫。臺北:行政院國科會。
    李雅芬(民92),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凌玉(民87)。學校因素與家庭因素對台南市國三學生參加合作式技藝班意願之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本喬(1985)。如何輔導資優兒童的父母,教師之友,26(1),26-28。
    林生傳(1990):國中教師專業行為之主要參照團體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與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9,263-292。
    林生傳(1994)。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49 頁。
    林怡秀(2001)。國中小教師教育態度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書局。
    林清江(民88),與教師在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中等教育,50(1)。
    林逸媛(1991)。家庭環境與子女創造性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翠湄譯,蘇建文校閱,Shaffer D. R.著(民84)。社會與人格發展。
    台北:心理出版社。
    邱維城(民69)。國中自願就業學生的輔導問題。測驗與輔導,第9(4)期,頁657-660。
    金清文(200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正峰(民78)。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敏芝(1985):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良鎮(民86)。台北市職業學校與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規劃實施國民技藝教育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徐昊杲、邱佳椿(民91)。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臺北:師大書苑。
    康自立(民88),技藝教育之功能與做法。技藝教育,24,頁5-9。
    康宗虎(民69)。高中學生價值觀念及其與升學選科意願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曉蓉(民86)。台北市國中生道德價值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坤鄉(民88)。開放教育對原住民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在台北縣烏來國民中小學之實驗研究。原住民教育研究,第2期,129-159。
    張春興(1981)。高中生的自我知覺與對父母期待知覺間的差距與其學業成績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31-40。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70):高中生的自我知覺與對父母期待知覺間的差距與其學業成績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53-71。
    張春興(民75)。價值學習四部曲-價值感、價值觀、價值標準、價值判斷。輔導通訊,7期,頁8-11。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民8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紹勳(民85):專校資管科學生價值觀、生活適應、自我強度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5),23-41。
    張翠娥(1986)。同儕關係與兒童社會發展的探究。國教天地,67,第49-51頁,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教育部(民84),為配合「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延教班納入學制後因應調整策略會議。教育部技職司會議紀錄(84.01.19.)。
    教育部(民85)。國中技藝教育班課程綱要暨設備參考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0a),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座談會。技職司會議資料,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90.05.18.)。
    教育部(民90b),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民92a),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實施要點。臺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民93),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師資推廣組專案期中報告。臺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民90b)。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民82)。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民88)。中華民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簡介。國中技藝教育,頁16-17。
    教育部技職司(民90a)。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座談會。技職司會議資料,技藝教育改革方案草案。
    郭生玉(1980):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郭生玉(民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為藩(民61)。價值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所集刊,14,39-61。
    郭美麗(民94)。教育政策研究-國中技藝教育學程。西松論壇,第37-53
    陳秀慧(民74)。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昆仁(民90)。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環境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奎憙(1991)。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陹堃(民72),國民中學技藝班教育的意義與課程規劃。中學工藝教育,26(3),頁2-7。
    陳陹堃(民78)。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內涵與課程模式。國教研究雙月刊,22,9-31。
    章秀峰(民83)。高職生職業價值觀及就業準備之研究—比較普通班高職生與建教合作技術生之差異。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佩榮(民85)。審思價值觀。台北:業強。
    曾建章(民85):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之他人期望與壓力感受及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覃光廣、馮利、陳樸(1988),文化學辭典。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黃牧仁譯,Erwin P.著(民88)。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黃俊傑(民82)。台北市青少年文化模式雛型建立之研究—民國七十四、七十七及八十年之實證分析。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25,131-232。
    黃崇能(民70)。役畢未升學未就業高中畢業青年就業意願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德祥(民89,4月)。青少年的同儕關係與社會比較對人格發展的影響。青少年人格建構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主辦,台北。
    黃藿(民73),價值是什麼?(Risieri Frondizi 原著)。台北:聯經。(原著出版1962)
    楊國樞(民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東華。
    楊國樞(民82)。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桂冠。
    楊朝祥(民73),國中職業輔導現況與改進意見。測驗與輔導雙月刊,頁63。
    楊雅文(民87)。台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職業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文正(民85)。中部地區員工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馥茗(民61)。個人價值觀念的發展與形成。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叢(Pp.19-48)。台北:文景。
    雷庚玲、曾慧芸(民88)。誰說我不聽話,我聽朋友的話-談青少年社會同儕順從行為之發展現象與成因。測驗與輔導,153,3178-3182。
    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論文,彰化市。
    廖國鋒、葉中桂(民77)。國防管理學院學生學業成就與家庭社經背景、成就動積極及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9,2,頁43-62。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友超、郭政源(民89)。國中技藝班學生。技術與職業教育,57,頁60-62。
    鄭熙彥(民67)。國民中學指導工作之評量研究-國民中學學生意見之調查分析,教育學院學報,3,第17-58頁
    鄧登木(民93)。臺北市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忠保(民84)。偏遠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參加技藝教育班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任琴(1994):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鍾蔚起(民70)。我國國中學生次級文化及其差異因素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何榮桂、張景媛(民87)。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教育心理學報,30期,頁17-32。
    顏裕峰(民82)。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明華(199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實務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lwin, D. F. (1984). Trends in parental socialization values: Detroit, 1958-1983.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0(2), 359-382.
    Baier, K. (1969). What is value?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In Baier, K. & Rescher, N. (eds.), Values and the futur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American values (pp.33-67).New York: Macmillan Co..
    Becker, G.M. & McClintock, G.G. (1967). Value: 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8, 239-286
    Blyth, D. A., Hill, J. P., & Thiel, K. S. (1982). Earlyadolescents significant others: Grade and gender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al and nonfamilial adults and young people.
    Brophy, J. E. (1985).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J. B. Dusek (Ed.), Teacher expectancies (pp. 303-328).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Calderhead, J. (1996). Teachers: Belief and knowledge. In D.C. Berliner & R. C.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p. 709-725). New York: MacMillan.
    Cooper, H., Findley, M., & Good, T. (1982)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various indexes of teacher expectation.
    Davidosn, H., & Lang, G.(1960).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teachers’
    feeling towands them related to self-perception, school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mental Education, 29.
    Dawis, R. V. (1991). Vocational interests, values, and preferences. In M. D. Dunnette and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2 of 2nd Edition.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Dusek, J. B. & Joseph, G. (1983). The bases of teacher expectancies: A meat-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5, 327-346.
    England, G. W. (1975), The managers and His values, Cambridge, Mass: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pp.1-11.
    Farmer, Eyleen H. (1986). A study of value priorities among adolescent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1 798)
    Farmer, Eyleen H. (1986). A study of value priorities among adolescent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1 798)
    French, J.R.P., & Kahn, R.L.(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 1-47
    Frymier et al. (1996) .A study of core values and the schools.Indiana:Phi Delta Kappa.
    Gagné,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88).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Gaus, G. F. (1990). Value and justification: The foundations of liberal theo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aig, Delores E. (1989). The school as a value influencing institu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06 510)
    Herriott, R. E. (1963). Som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aspiration .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2(2), 157-177.
    Hurrelmann, K., & Engel, U.(1992). Deliquency as asymptom of adolescents’
    orientation toward status and succes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1(1),119-138.
    Jussim, L. (1989). Teacher expectation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perceptual biases, and accurac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469-480.
    Kandel, D. B. (1981). Peer influences in adolescence. Boston.
    Kelly, Eugene W., Jr. (1994). Value orientations of professional counselors: A national survey. final report for 1992-1993 research projec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3 980)
    Kennedy, Gregory E. (1992). The value and commitment to work and family roles: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family backgroun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8 383)
    Kluckhohn, C. et al. (1951).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an expolration in def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Talcott Parsons & Edward Shils(eds).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Pp.388-433).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obett, L. A. (1979).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background, school achisvement and adolescent values. Education, 100, 2, pp 158-164
    Lair,J.(1984).Change induction groups,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grity
    groups, peer counseling. In R.J. Corsini (Ed.).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1(2),p.493-494.
    Laurence, P. L. (1977). Student attitudes and school achieve-ment.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37, 50A.
    McCrachen, J. D. & Falcon-Emmanuelli A. E. (1994).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work values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10(2), 4-14.
    Morris,C.(1956), Varieties of human value. 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Persell, C. H. (1977).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New York: The Free.Press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Rommel, Judy I. (1997). The role of mother and father in the valu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adolesc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7 005)
    Rosen, B. C. (1964). Family structure and value transmission.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0, 59-76.
    Sandis, E. E. (1970). The transmission of mothers educational ambitions, as
    related to specific socialization techniqu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Family, 32, 204-211.
    Schwartz, S. H. (1990).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value.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 7-15.
    Schwartz, S. H. (1992),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In M. Zanna(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5, pp. 1-65,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Seginer,R(1983).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A literature review. Merrill-Palmer Qurarterly,29,1-23.
    Seng, S., Siang, L. M., & Wei, T.T. (1998). Value orientation of Singapore adolescents towards truthfulness, justice and compas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1 474)
    Spranger, E (1928), Types of Men, New York:Stechert-Habner.
    Tauber, R. T. (1997).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A practical guide to its use in education. London: Westport.
    Voivodas, G. K. (1983). The impact of elementary children’s school roles and sex roles on teacher attitudes : An interactional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3), 415-437.
    West,C.K., & Anderson, E. (1976). The question of preponderant causation in teacher expectancy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Williams,T.H. (1972). Edcational aspirations:Longitudinal evidence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Ganadian youth. Sociology of Education, 45, 107-133.
    Yonniss, J. U., & Smollar, J. (1985). Adolescent relations with mothors,fathers, and friend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