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逸青 I-Ching Lin |
---|---|
論文名稱: |
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new schoo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 a cas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 |
指導教授: |
謝文全
Hsieh,Wen-Chy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0 |
中文關鍵詞: | 新設校 、規劃設計 、工程發包 、學校建築 |
英文關鍵詞: | new schoo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school building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81 下載:7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針對國民中學新設校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進行研究。
本研究所採的研究方法是個案研究法和文獻分析法。以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的方法對個案學校進行研究,並綜合文獻分析,以了解國民中學新設校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的真貌。
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規劃設計的原則如下:在空間、人員及時間三方面。
二、規劃設計的流程如下:調查分析、訂設校計畫書、土地處理、成立籌備處、組規劃組織、提出報告書、評選建築師、進行細部規劃設計、完成整體規劃設計、結果報核。
三、規劃設計的問題包括:1.政府財政困難、土地問題棘手、未成立專業組織及重硬體忽略人文。2.新設校人員非建築專業、缺乏經驗及編制不足。3.規劃設計時間太短。4.缺乏社會資源與支援。
四、規劃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如下:1.足夠的經費、設置專責單位及開設學校建築課程。2.新設校人員應具備建築知識。3.給建築師充裕時間。4.社區提供協助。
五、工程發包的原則如下:嚴謹、慎訂投標須知及合約、風險分攤、合理、公平公開、資格及能力審核、資訊化、充分準備、專業化、依法辦事、文書詳實記錄、底價訂定合理等原則。
六、工程發包的流程如下:編製預算書圖、預算書圖送審及核定、建照雜照的請領、準備工程招標所需的文書表件、公告招標、廠商領圖及投標、審查資格、決定底價、開標與決標、簽訂合約。
七、工程發包的問題包括:1.最低標。2.經費不足。3.籌備處人員缺乏建築知識和經驗。4.綁標、關說與圍標。5.預算書製作不實。
八、工程發包問題的解決策略如下:1.修改法令。2.經費要充裕。3.籌備處人員的建築專業和經驗都要充實。4.綁標、關說與圍標需事先預防。5.預算書圖製作要符合實際。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新設校的建議:1.組織要善用人力資源,發揮團隊精神。2.積極爭取經費。3.成員應熟悉法令,充實專業知能。4.新設校應具地標性。5.學校是能夠結合空間和課程領域的優質學習場所。6.發展學校特色。
二、對政府的建議:1.應儘速成立新設校專業組織。2.審慎評估新設校的必要性。3.培育學校建築方面的專業人才。4.成立新設校的統籌補助經費專款。5.建築師酬勞待提升。6.適度採用限制性招標和最有利標。7.學校工程的主管機關人員以服務取代本位主義及官僚作風。8.經費的編列要充裕。9.營造及水電宜合併發包。10.營建富有文化內涵的學校建築。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1.對施工和驗收的研究。2.對老舊學校建築的研究。3.對不同新設校的研究。4.對不同新設校的遭遇問題和解決策略的研究。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in setting up new junior high schools, with focus o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This research adopts methodologically both case study,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That is to approach the target school by visiting,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plus analyses on related documents.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mainly focuses on space utilization, employee involvement, and timing schedules.
2.Work flow of architecture design. Process sequentially includes (1). Requirement analysis. (2). New school proposal and approval. (3). Location selection & land acquirement. (4). Office set-up. (5) Organizing a work team. (6). Campus brief layout completion. (7). Public selection for an architect, & budget approval for architecture design. (8). Detail design with construction schedules planning & quality standard. (9).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letion & review. (10). Submission for approval by local government.
3.To solv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4.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includes:(1). Conscientious and careful. (2). Strict contract template and notice for biding. (3). Risk sharing. (4). Rational. (5). Open & fair. (6). Capability competition. (7). Information accessible. (8). Thoughtful prepared. (9). Specialization. (10). Legal concerned. (11). Detailed written record. (12). Reasonable base-price.
5.Work flow of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Process sequentially includes (1). Capital budget development. (2). Budget review & final approval by government. (3). Construction license obtaining. (4). Biding forms. (5). Public invitation to bid. (6) Bidder registration and biding. (7). Qualification review. (8). Monitor inviting (9). Base pricing. (10). Open sealed tenders to finalize. (11). Signing contracts.
6.To solv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consigning.
Finally, this research also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respectively to government units in charge of new school setting up, work teams currently in setting up new schools,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further studies on related fields.
一、中文部分
于宗先(1990)。台灣學校建築的時代觀。教育研究,13,13-17。
尤 清(1995)。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保進(1988)。國民中學田徑場之規劃與設備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專題研究,257-283。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92)。第一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簡介---台灣地區國小篇。台北:台灣書店。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1993)。第二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國中篇。台北:台灣書店。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94)。第三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高中篇。台北:台灣書店。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95)。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高職篇。台北:台灣書店。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1)。政府採購法令彙編。台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吳武典、張正芬、林敏哲和林立韙(1991)。無障礙校園環境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財順、侯世昌主編(2002)。學校工程實務,7-12。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桂陽(1994)。學校建築工程營繕問題探討---以苗栗縣國民中小學為例。聯合學報,12,189-203。
吳順發(1997)。中小學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71,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李政隆編譯(1986)。適應殘障者之環境規劃。台北:大佳出版社。
林來發(1984)。校園規劃與設計的演進。教師研習簡訊,13,7-10。
林樂健(1984)。校園之美化。國教輔導,23(6),1-3。
林春宏(1990)。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海清(1997)。跨世紀校園改造---談淨化與美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35-56。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瑩秋(1999)。一八六所學校垮掉一四o所-透視中小學學校建築癌細胞。財訊月刊,212,136-139。
林萬義(1986a)。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萬義(1986b)。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萬義(1993)。校園環境規劃之研究。教師天地,63,7-13。
林萬義、紀淑和、王惠如(1999)。校園文化與學校建築。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199-221。高雄:麗文。
紀淑和(1991)。國中校園的規劃與配置。台灣教育,492,38-50。
侯怡楓(1999)。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胡火燈(2000)。楊明國民小學校園規劃的理念。桃縣文教,18,21-26。
胡火燈(2001)。一個新任的校長應該努力的方向。新設校演講稿。桃園縣瑞塘國小。(未出版)
胡六金(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空間規劃---以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小學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238-240,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范姜春枝(2000)。在都市裡築設一個小學-文化國小的規劃與設計。桃縣文教,18,38-41。
徐國棠(2001)。學校工程採購模式選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1999)。桃園縣新設學校暨分校執行成果專輯。桃園: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公司(1982)。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興建計劃規劃報告。台北:中華顧問工程公司。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特色專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教育部推動整建國中與國小教育設施計劃執行成果專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9)。高級中學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
許天威(1988)。無障礙的學習環境。特殊教育,26,7-19。
許傳德(1998)。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的新典範。載於陳伯璋編著,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一質的研究方法,1-10。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陳明香(2000)。我對學校建築之認知,桃縣文教,18,73-76。
陳豫(1996)。改進現行審標制度以提升工程發包作業品質。工程,69,37-39。
陳寶柱(1995)。學校建築規劃設計,松商學報,3,67-82。
陳漢強(1989)。蛾子時術之。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侃(2000)。談現今學校建築物的困境與未來的展望。桃縣文教,18,77-80。
張芬芬(1991)。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梁尚勇(1979)。學校建築設計的原則。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101-10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莊耿惠(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建築品質之追求。載於湯志民等編輯,e世紀的校園新貌。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翁丁煌、黃慶隆(1998)。公共工程常見之問題及改進措施之探討---工程發包篇。營造天下,34,4-6。
黃世孟(1990)。日本中小學教室建築設計之演變。教與學,20,12-21。
黃世傑(1993)。檢討工程發包的問題。工程,66,43-48。
黃志賢(2000)。慈文迎向豔陽天,桃縣文教,18,64-67。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劃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曾光宗(2000)。校園重建與學校風格,桃縣文教,18,6-13。
曾全祐(1997)。學校校園規畫與營繕工程實務。台北縣:盈德有限公司。
曾榮華(1999)。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建築品質。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81-89。
曾漢珍、湯志民(1998)。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園整體規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
湯志民(19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一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
湯志民(1998)。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和方向。初等教育學刊,6,143-196。
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游素素(1994)。公共工程發包與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季刊,2,77-106。
楊永斌(1999)。學校建築重建的原則-省思與期望。教育研究雜誌,69,1-2。
鄒德儂(1991)。建築造型美學設計。台北:台佩斯坦出版公司。
鄧振添(2001)。學校建築營繕工程與採購實務。教育部:教育部辦理品質提昇研習教材。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國民中小學校園規劃。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歐用生(1988)。俗民誌(ethnograbphy)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意義。載於陳伯璋編著,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41-70。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蔡敏玲(1999)。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教室團體互動改變歷程之探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保田(1977)。學校建築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蔡保田(1979)。學校建築學。台北:正中書局。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保田、湯志民(1986)。台北市當前學校建築管理問題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1-46。台北:台灣書店。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1992)。學校工程營繕的過程與原則。台灣師大學報,37,1-18。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羅旭升(1990)。學校建築之法令及相關問題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161-173。
羅醒亞(1994)。營建工程管理與實務。台北:詹氏書局。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AASA).(1949). American school buildings. Washington, DC: Author.
Bell, P. A., Fisher, J. D., Baum, A., & Greene, T. C.(1996).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ogdan, R.C., & Biklen, S.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Borg,W.R.,& Gall,M.D.(1989). Educational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5th ed.).New York: Longman.
Candoli, I. C., Hack, W. G., Ray, J. R., & Stollar, D. H.(1984). Schoo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 planning approach(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astaldi,B.(1987).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audill, W. W.(1954). Toward better school design. NY: F.W. Dodge Corporation.
Cutler, W. W.III.(1989). Cathedral of culture: The schoolhouse in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 since 1820.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terly,29(1), 1-40.
Gay, L.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4th ed.). New York: Merrill.
Good, C. V. (Ed.) .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3rd ed.) . New York: MeGraw-Hill.
Herrick, J. H., McLeary, R. D., Clapp, W. F., & Bogner, W. F.(1956). From school program to school plant.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Jordan, K. (1969). Schoo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Kowalski, T. J.(1989). Planning and managing school facilities. New York: Praeger.
MacConnell, J. D. (1957). Planning for school bui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cKenzie.D.G.(1989).Planning educational facilities.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cClurkin, W. D.(1964).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New York: The Macmillan .
Merritt,F.S.(1979).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systems design. E.F.L.
Meyer, J. M., & Rowan, B.(1977).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83(2), 340-363.
Metropolitan Toronto School Board(1972). SEF: Academic evaluation: An interimreport. (Report No. SEF-E5). Toronto: Metropolitan Toronto School Board, Study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 ED 061 598).
Neill, A.S.(1960). Summer hill, New York: Hart.
Raim, J., & Adams, R.(1982).The case stud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5,116-118.
Rallis, S.F.& Rossman, G.B.(1998). Learning in the field: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Thousand Oaks, CA:Sage.
Sebba, R. (1986). Architeture as determining the child’s place in its school. Jerusalem, Israel: The Edusystems 200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Values & Cont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4 367).
Shafritz, J. M., Koeppe, R. P., & Soper, E. W. (1988) . 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Snoff, H.(1994). School desig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Tharsher, J. M.(1973). Effective planning for better school buildings. Midland, Michigan: Pendell.
Yin, R.K.(198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London: Sage.
三、日文部分
竹內義彰(1980)。教育學小事典。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岩內亮一、萩原元昭、深谷昌志和本吉修二(1992)。教育學用語辭典。東京:學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