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佩均
Tsai, Pei-Chun
論文名稱: 《紅樓夢》庚辰本笑態探微
指導教授: 胡衍南
Hu, Yan-N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紅樓夢人物心理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8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紅樓夢》庚辰本為底本,對文本進行材料的歸納整理,再據討論問題分章論述。歷來紅學研究者大都認為《紅樓夢》是「悲劇」之作,既是悲劇,在故事進行中出現次數如此多的「笑」,是作者透過描寫人物的笑進而補充人物形象、性格與處境。《紅樓夢》庚辰本之文本中,隨處可見的各類笑態笑貌有極多種變化,加起來一共出現3021次對笑態的敘述。本文嘗試整理出笑態次數最多的前十回次,爬梳文本中人物在不同場景的笑態,加上細節小事中人物笑態的動機與心理探析,可知各種笑態笑貌各有其功能,複雜交織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在故事情節中的各種場合,由於人物的何種笑態,使得環境氣氛或事情發展有了轉變。經由人物的笑態串連起整個故事,笑態發揮了人物塑造的功效,是有意義的存在。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笑態疊影而呈現了豐滿的人物形象,便是《紅樓夢》文本中笑態的重要意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紅樓夢》的對話語言運用與功能 6 二、《紅樓夢》的人物描寫與人物形象塑造 9 第三節 研究步驟 15 第二章 「笑」的種類介紹與《紅樓夢》文本中出現的笑 18 第一節 「笑」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次數統計整理 19 一、文本中笑的種類與次數整理 20 二、文本中人物出現笑的種類與次數整理 21 三、文本中發生各種笑態的人物整理 24 四、文本中出現笑態的場景整理 26 第二節 「笑」的分類:冷/熱 31 一、冷調的笑 31 二、熱切的笑 34 第三節 「笑」的分類:社交的/由衷的 39 一、社交的笑 39 二、由衷的笑 46 第四節 「笑」的分類:縱情動態的笑/內斂靜態的笑 47 一、縱情動態的笑 47 二、內斂靜態的笑 53 第三章 《紅樓夢》人物在不同場景氛圍營造的笑態探析 60 第一節 生日與節慶 61 一、寶玉生日的饗宴場景 61 二、元宵佳節的聚會場景 71 三、中秋團圓的慶祝場景 79 第二節 詩社聚會與劉姥姥在大觀園 89 一、詩社聚會活動場景 89 二、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場景 97 第四章 《紅樓夢》人物形象塑造的笑態探析 106 第一節 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事 106 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的冷笑 107 二、「小性兒、行動愛惱」——黛玉的冷笑 113 (一)對象是寶玉 113 (二)對象是其他人 122 1.周瑞家的 122 2.李嬤嬤 123 3.寶釵 124 4.湘雲 125 三、「富貴閒人」——寶玉的陪笑 127 第二節 只有為「主」——一片丹心的忠僕傳記 135 一、「寶釵後援會」的掌旗者鶯兒 135 二、與黛玉名為主僕、情屬姐妹的紫鵑 138 三、王熙鳳的「一把總鑰匙」平兒 146 四、箴寶玉的「解語花」襲人 152 第五章 結論 158 參考書目 163

    參考文獻
    (除古籍依年代先後排序,餘按作者∕校注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一)《紅樓夢》相關論著
    1.
    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人校注:《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初版七刷)。
    曹雪芹著,脂硯齋批,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
    曹雪芹著,脂硯齋批,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修訂四版(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年)。
    曹雪芹、高鶚著,饒彬校注:《紅樓夢》上下兩冊(臺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11年三版四刷)。

    2.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月初版,2008年第7刷)。
    丁維忠:《紅樓夢:歷史與美學的沉思》(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朱亮采:《二百年來論紅樓夢》(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何紅梅:《紅樓女性》(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李希凡,藍翎:《紅樓夢評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李希凡:《沉沙集——李希凡論紅樓夢及中國古典小說》,(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俞平伯:《俞平伯說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
    周書文:《《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
    周錫山:《紅樓夢的奴婢世界》(太原:北嶽文化出版社,2006年)。
    林方直:《紅樓夢符號解讀》(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胡子:《紅樓夢寫真》(臺北:實學社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胡文彬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孫愛玲:《語用與意圖——《紅樓夢》對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孫寶義:《讀紅樓夢話人才》,(臺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徐遲:《紅樓夢藝術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5月。
    高宣揚:《實用主義與語用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
    劉大杰:《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二刷)。
    墨人:《紅樓夢的寫作技巧》(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正金釵卷)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歐麗娟:《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潘重規:《紅樓夢新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蔣勳:《微塵眾》(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羅德湛:《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
    嚴明:《紅樓釋夢》(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二)古典典籍
    【晉】皇甫謐撰;【清】宋翔鳳、錢寶塘輯;劉曉東校點:《帝王世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清】李漁:《閒情偶記》(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
    【清】金聖嘆著,陸林輯校整理:《金聖嘆全集(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三)近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美】維克多‧特納編,方永德等譯:《慶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
    【美】蘇珊‧朗格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
    【英】安德魯、尼古拉著,汪正龍、李永新譯:《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英】羅杰‧福勒(Roger Fowler)著,於寧等譯:《語言學與小說》(四川:重慶出版社,1991年)。
    【意】P‧史華羅著,莊國土、丁隽譯:《明清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詞語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蘇】普羅普著,杜書瀛等譯:《滑稽與笑的問題》(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四川文藝出版社編:《名家經典小品文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年)。
    江佩珍:《閱讀賈寶玉——從語言溝通的角度探討小說人物塑造》(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3月)。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周何、田博元主編:《國學導讀叢編》第五冊(臺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4月。
    侯文詠:《我就是忍不住笑了》(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8月)。
    冥飛等人:《古今小說評林》(上海:民權出版部,1919年)。
    徐國能:《煮字為藥》(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4月)。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2005年)。
    張華葆:《社會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陳昌文等著:《社會心理學》(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喬繼堂:《中國歲時禮俗》(臺北:百觀出版社,1993年)。
    彭增安:《語用‧修辭‧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1988年)。
    馮廣藝:《語境適應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楊周翰編選:《莎士比亞評論滙編(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12月)。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一九九二)》(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1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二月河:〈鳳姐笑語謔顰兒〉,《中學生閱讀高中版》2008年第10期。
    孔昭琪:〈笑姿百態話紅樓〉,《泰安師專學報》1998年6月第11卷第2期。
    王安章:〈一笑傳神——《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淺析〉,《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5年4月。
    王建華:〈論《紅樓夢》中的非言語傳播〉,《紅樓夢學刊》2015年第5輯。
    王苹:〈一顰一笑總關情——黛玉情態語言論〉,《修辭學習》2003年第3期。
    王振鋒:〈描繪心靈的圖畫:《紅樓夢》人物感情心態描寫二題〉,《北方論壇》1985年第6期。
    王曉家:〈試論《紅樓夢》的心態描寫〉,《紅樓夢學刊》1990年第2期。
    朱彤:〈《紅樓夢》人物性格補充藝術手法散論〉,《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2期。
    吳全民:〈向往美好 結局悲慘——淺析《紅樓夢》中晴雯形象〉,《河西學院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4卷第3期。
    吳宓:〈紅樓夢新談〉,《上海民心周報》第1卷第17期,1920年。
    汪道倫:〈《紅樓夢》的人物相生與心理描寫〉,《紅樓品味錄》,華藝出版社1999年。
    李辰冬:〈《紅樓夢》在藝術上的價值〉,《國聞周報》第11卷第47期,1934年。
    李珊:〈從黛玉的笑看其性格的另一面〉,《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5月第30卷第3期。
    李鵬飛:〈古代小說人物研究方法芻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6卷第3期。
    肖燕立:〈淚雨悲風中的藝術天地〉,《紅樓夢學刊》1985年第2期。
    周書文:〈哭與笑的藝術辯證法——《紅樓夢》藝術辯證法淺探〉,《贛南師專學報》,1984年第1 期。
    林文山:〈《紅樓夢》的心理描寫〉,《紅樓夢學刊》1979年第2期。
    邵路燕:〈黛玉和嬰寧的哭笑人生〉,《德州學院學報》2010年2月第26卷第1期。
    邸瑞平:〈《紅樓夢》心理描寫與新探〉,《紅樓夢學刊》1985第4期。
    姚寒露:〈《紅樓夢》中體態語「笑」的統計與語用分析〉,《文教資料》2012年11月。
    姜超:〈《紅樓夢》心理描寫的三個突出特點〉,《紅樓夢學刊》1985年第2期。
    禹燕:〈悲劇殿堂裡的笑聲〉,《文藝欣賞》1984年第9期。
    胡文彬:〈盡其態,窮其神——紅樓夢人物情態透視〉,《遼寧學院學報》第9卷第4期,2007年8月。
    胡紅梅:〈一個「笑」字,盡寫百態——《林黛玉進賈府》中「笑」的微探〉,《江蘇高等師範學校語文學刊》,2008年。
    夏桂霞:〈試論花襲人的利己主義〉,《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2期,2003年3月。
    孫愛玲:〈「治人」之和與「成人」之和——賈府祭祖與寶玉過生日的文化意蘊〉,《紅樓夢學刊》2004期第二輯。
    殷孟倫:〈略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對語言藝術的認識〉,《文史哲》1995年第2期。
    張振鈞:〈笑的功用:古典小說藝術描寫片論〉,《唐都學刊》,1991年第2期。
    曹金鐘:〈試論《紅樓夢》中人物對話的功能〉,《北方論壇》1994年第3期。
    梅新林:〈「旋轉舞台」的神奇效應——《紅樓夢》的宴會描寫及其文化蘊義〉,《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1輯。
    郭豫適:〈曹雪芹寫「笑」——讀《紅樓夢》隨筆〉,《新聞三昧》,1994年3月。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4年第75本第2分。
    陶誠:〈追蹤躡跡寫靈魂:談《紅樓夢》的心理描寫〉,《求是學刊》1983年第2期。
    陶劍平:〈聲息啟心扉 顰笑見衷曲——論《紅樓夢》的心理描寫〉,《紅樓夢學刊》1989年第1期。
    葉常青:〈談談敘述語言中隱含意義的處理——以《紅樓夢》中「笑」的翻譯為案例分析〉,《武漢外語教育》,2002年00期。
    端木蕻良:〈向紅樓夢學習描寫人物〉,《桂林文學報》第一號,1942年6月。
    趙玉芬:〈笑態種種見真性——《紅樓夢》群笑圖析〉,《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3期,2000年9月。
    趙景瑜:〈萬種情懷萬般淚——陋室評紅之十五〉,《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3期。
    閩虹:《〈紅樓夢〉藝術談片》,《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狂歡詩學」——劉姥姥論〉,《臺大文史哲學報》2005年11月第63期。
    歐麗娟:〈林黛玉前期性格論——「真」與「率」的辨析與「個人主義」的反思〉,《臺大文史哲學報》2012年5月第76期。
    滕雲:〈紅樓夢文學語言論〉,《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1期。
    蔣和森:〈《紅樓夢》的藝術特色和成就〉,《紅樓夢研究集刊》1979年第2期。
    蔣瑞生:〈淡極始知花更豔——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3期。
    鄭莉:〈《紅樓夢》中「笑」的細節描寫對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畫〉,《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2年8月第4期。
    魏同賢:〈簡論《紅樓夢》人物形象的豐富性〉,《文史哲》1982年第1期。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江佩珍:《閱讀賈寶玉——從語言溝通的角度探討小說人物塑造》,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吳蔚君:《《紅樓夢》人物命名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年。
    陳麗如:《《紅樓夢》的「哭泣」機制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麗如:《色.情.空:《金瓶梅》與《紅樓夢》中的哭笑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詹雅雯:《《紅樓夢》之節慶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