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淑芬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
指導教授: 游進年
Yu, Chin-N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校務評鑑國民小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8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探討(一)探討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二)研擬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改進策略。(三)根據結果提出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決策之參考。
    本研究方法係採問卷調查法為主,佐以訪談法為輔,受試者包括桃園縣縣立國民小學(不含桃園縣私立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兼行政人員(如主任、組長等)、專任教師暨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教育局)同仁等,計76校共522人,其中有效樣本439人,可用率為84.1%,研究工具為「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調查問卷」。
    本研究係運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0.0分析處理,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的實施普遍良好值得肯定。
    二、桃園縣國民小學普遍認同校務評鑑目的達成。
    三、桃園縣國民小學普遍認同校務評鑑工具適切性。
    四、桃園縣國民小學普遍認同校務評鑑實施方式。
    五、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結果運用值得關注。
    六、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就不同環境以及人口變項差異情形不一值得關注。
    七、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改進策略建議。
    本研究依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發現的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受評學校之建議以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建議如下:
    壹、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落實校務評鑑實施目的。
    二、建立評鑑機制並妥善規劃相關措施。
    三、甄聘評鑑委員兼具多元、專業性及代表性。
    四、明確指示受評鑑學校書面資料蒐集與彙整。
    五、實施校務評鑑後應有配套措施。
    六、整合相關教育評鑑工作。
    貳、對受評學校之建議
    一、了解校務評鑑的目的並以平常心看待。
    二、落實相關資料彙整,並將學校行事與評鑑項目結合。
    三、重視自我評鑑的實施協助校務發展。
    四、以平常心看待評鑑結果及建議事項。
    參、對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可擴及臺灣地區以及私立小學及不同教育階段別(如國中、高中職等)。
    二、研究主題方面可擴及有關評鑑規準之計分系統、校長評鑑以及教師評鑑等議題。
    三、研究方法方面可加強質與量的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育評鑑相關理論之探討 ……………………………………… 9 第二節 我國校務評鑑實施現況之探討 …………………………………34 第三節 我國校務評鑑相關實證研究之探討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61 第二節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改進策略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94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與討論 …………………………………………122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7 附錄 ...............................................146

    一、 中文部分
    江文雄(1982)。國民中小學實施教學評鑑之研究。臺中:臺中縣政府。
    江文雄(1999)。校長做得好、不必怕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教育資料與研究,28,17-21。
    吳明清(1995)。教育方案評鑑模式及其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4,。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8)。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第五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2002a)。學校行政研究的重要課題與未來取向。教育研究,100,6-14。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校務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4,132-133。
    吳政達、郭昭祐(1997)。概念構圖法在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建構之應用。教育心理與研究,20(2),217-242。
    吳和堂(2004)。論析高雄市國中小新制學校評鑑之實施。教育研究,124,67-83。
    林天祐、蔡菁芝(2001)。校務評鑑的理念分析。教育研究,91,36-43。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市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梓祥(2003)。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薰芳(1998)。校長評鑑之應為與難為。教師天地,96,19-24。
    高新建(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教師與專業」項目析評。現代教育論壇,8,297-308。
    桃園縣政府(2003)。桃園縣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要點。桃園縣:作者。
    桃園縣政府(2004)。桃園縣辦理九十二學年度中小學校務評鑑工作計畫。桃園縣:作者。
    陳劍賢(2002)。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黃韻寧(2003)。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之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112,47-61。
    游家政(1997)。國民小學教育評鑑的問題。載於黃政傑主編:飛向教改的天空,183-203。臺北市:漢文。
    彭慧敏(2003)。國小教師對校務評鑑的意義知覺、因應方式及參與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素貞(2001)。校務評鑑制度實施之探討—以臺北縣政府為例。教育研究,91,22-29。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91,30-35。
    張德銳、李俊達(2001)。英美兩國的績效責任運動及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43,23-29。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臺北市:臺灣書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評析。初等教育,11,25-50。
    楊文雄(1981)。教育評鑑之理論與實際。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楊文雄(1981)。教育評鑑研究理論與實務。臺中縣:臺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
    潘慧玲(2003)。從學校評鑑談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北縣教育,46,32-36。
    潘俊程(2003)。臺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奕權(1985)。國民中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增緒(1993)。教育評鑑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臺北市:南宏。
    謝文全(1990)。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第五版)。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29,30-39。
    蘇錦麗(1993)。台灣地區大學評鑑委託公正學術團體辦理之可行性分析。現代教育,8(4),113-162。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蘇秀花(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及整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二、 英文部分
    Alkin, M. E. 1969 .Principals: How to train, recruit, select, induct, and evaluate leaders for America’s school. Eugene, OR. University of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Brinkerhoff, R. O.et al. 1983 .Program evaluation: A practitioner’s guide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MA: Kluwer-Nijhoff.
    Cook, T. D. 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 of secondary evaluation.In M.W.Apple et al. 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pp.155-235).
    Cook, T. D.& Gruder,C. 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ly,2 1,5-51.
    Greenber, J. 1999 .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J: Prentice Hall Inc.
    Millman, J. 1981 .A checklist procedure. In N. L. Smith ED .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pp.309-314).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arrytown, NT:Elsevier Science.
    Rober Wolf. 1979 . `The Use of Judicial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Formul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3(1),19-28.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In R.Tyler et al. Eds.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pp.39-83).
    Scriven, M. 1972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In P.A.Taylor,& D. M.Cowley,(Eds.), Readings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pp.84-86).
    Scriven, M. 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IN W. J. Popham , (E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33.
    Scriven, M. 1981 .Evaluation thesaurus. CA: Edge Press.
    Smith,N.L. 1981b .Criticsm and meta-evaluation.In Smith,N.L.(Ed.) ,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pp.266-273).
    Straw, R. B.,& Cook, T. D. 1990 .Meta-evaluation.In H. J. Walberg,& G. D. Heartel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evaluation.(pp.58-60).NY: Pergamon Press.
    Stufflebeam D. F.(1971).The relevance of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for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5 1﹔ 19-25.
    Stufflebeam D. F. 1974 .Toward a th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EDRS ED090319.
    Stufflebeam D. F. 1978 .Meta evaluation : An overiew.Evaluation and the Heal Professions,1,17-43.
    Stufflebeam, D. L. 1983 . The CIPP model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 F. Madaus, M. S.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pp.117-141). Hingham, MA Kluwer Academic.
    Worthen, B. R., & Sanders, J. R. 1987 .Eduacational evalu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ew York: Longm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