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夢玫
Chang, Mong-Mei
論文名稱: 揮別藍天,轉身追夢-一位皮拉提斯老師的自我敘說
Say Goodbye to the Sky, Moving toward Dreams-A Narrative Inquiry of a Pilates Instructor
指導教授: 石明宗
Shih, Ming-Zong
程瑞福
Cheng,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身心學
英文關鍵詞: Narrative inquiry, Somatic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4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7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位空服員因為睡眠障礙及情緒憂鬱問題就醫,經過醫生的鼓勵而開始接觸瑜珈和皮拉提斯等運動因而強化了核心肌群,改善了曾因車禍受傷造成的下背痛後遺症和各種職業傷害,亦走出情緒低潮,從此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愛上運動。在療癒身心的旅程期間亦參加心靈成長課程,開始面對自我認同及親子關係,並透過課程的練習裡意識到原來一直不斷的在追尋父親的形象,永遠拿嚴苛的標準批判自己,只因想被認同肯定。課程的激勵帶來改變的勇氣,在2009年決定轉行為全職皮拉提斯老師,也從到處跑堂到開了教室。在進入師大研究所後再次與身心學相遇,決定本研究的兩個目的為:
    一、 透過敘說看見身心關係成形的脈絡,再次療癒及整合自我,揮別過去,往更好的自己前進。
    二、 透過探索不同的身心技法帶來的覺察體悟及身體的變化,找到自己往後在身心學教育發展所要秉持的信念和態度。
    研究中看見原生家庭的影響及形塑的過程中身心因為控制和壓抑而扭曲,藉由身心覺察的對話及身心技法的體驗過程再次覺察到愛與被愛;往後從事身心教學也確立了想傳達的理念,就是平衡、愛與支持。這段與生命和解的旅程,透過敘說不斷反思、整合而更靠近自己。因為內觀自省時時保持覺察,接受無常不強求改變,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出想要的世界而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再次找到生命存在的快樂和意義。
    關鍵詞:自我敘說、身心學

    A flight attendant sought medical treatment because of sleep disorders and emotional depression, and encouraged to exercise and formed a regular habit. By practicing yoga and pilates, I strengthen the core muscle, improved the lower back pain and recovered from the depression, then fell in love with exercise. During the journey of healing body and mind, I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of growth and guided to face self-identity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 finally realized that all the pursuit of the father image and criticize myself with high standard because feel hard to earn recogniti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course gives me the power to change, and decided to transform the career as a pilates instructor and start from a part-time teacher to have my own studio since 2009. Meeting the somatics again after entering the NTNU and I decide the two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1.Through the narrative inquiry to se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body and mind relationship, healing and integrating myself again and heading forward to be a better person, say goodbye to the past.
    2.To find my own beliefs and attitud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mat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awareness and physical changes, that comes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 somatic techniques in the future.
    Discovered how’s the personality shaped and effected by the family of origion, the body
    and mind are distorted by control and repression. Physical and 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experience of somatics technique makes me feel love and be loved again; and I determine to
    convey the philosophy of the teaching is: balance, love and support from now on. This journey of reconciliation with life make me getting closer to the real me through the reflection and integration by narrative iquiry. Being aware and have insight into every moment, accepting nothing is permanent in life, believing that I can create the world I want, life will be even better and full of meaning happiness.
    Key words: Narrative inquiry、Somatics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i 目 次 viii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前 言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1 第貳章 成長故事 16 第一節 童年 16 第二節 船長的女兒 18 第三節 一國兩制,男女有別 20 第四節 西瓜皮的叛逆青春,我是小胖妹 28 第五節 流氓學校的優良學生 33 第六節 摩托車是給考上大學的獎勵 36 本章小結 44 第叁章 飛上青天 45 第一節 翱翔天際的公務員 45 第二節 再胖,妳就準備unground 47 第三節 見證歷史的罷工運動 48 第四節 逐出家門後,我的夜晚比白天美 54 第五節 憂鬱症 59 第六節 身心運動的第一類接觸-瑜珈成癮 61 本章小結 64 第肆章 揮別藍天 65 第一節 心靈成長課程 66 第二節 我假裝看不到的是 70 第三節 想飛,我是老鷹不是雞 75 第四節 脫下制服,轉身追夢,再見了白玫瑰 79 本章小結 81 第伍章 夢想起飛 82 第一節 我的未來不是夢? 84 第二節 三餐不濟,我就不信 91 第三節 接觸命理 94 本章小結 98 第陸章 築夢踏實 101 第一節 校長兼撞鐘 103 第二節 師大研究所 105 第三節 諮商 114 第四節 與身心學的再相遇 119 本章小結 140 第柒章 身心之旅 142 第一節 愛是一切的答案 142 第二節 重新整合再出發 144 第三節 敘說與生命 145 第四節 身心與覺察 146 後記 149 參考文獻 151

    丁興祥、張慈宜、賴程斌等 (譯) (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臺北市:遠流。 (William McKinley Runyan, 2002)。

    丁興祥 (2012)。自我敘說研究:一種另類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56,15-16。

    王勇智、鄧明宇 (譯) (2003)。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 (Catherine Kohler Riessma, 2003)

    火星爺爺 (2001)。給下一個科學小飛俠的37個備忘錄。臺北市:大塊文化。

    呂明、陳紅雯 (譯) (1992)。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Goble, F.G., 1970)

    老占的博客 (2016)。見過世面的人到底有什麼區別? 。取自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tw/2016/12/blog-post_26.html

    張曉卉 (2012)。怎麼辦?我的胃口像恐龍!。康健雜誌,69,1-4。取自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5468

    潘少瑜 (2004)。缺席的父親,凋萎的孩子─易卜生與曹禺的比較研究。中國文學研究,18,263。

    林大豐、劉美珠 (2001)。身心學。教育部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序論首冊,141-160。

    林大豐、劉美珠 (2005)。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第一集。臺北市:師大書苑。

    牧之、單鵬 (2005)。心靈的感冒:認識憂鬱症。臺北市:海鴿文化。

    邱俊傑 (2004)。彼拉提斯與核心復健運動。臺北市:原水文化。

    林硯芬(譯) (2015)。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秘密。臺北市:心靈工坊。( Alice Miller, 2005)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玲 (2006)。10分鐘彼拉提斯輕體塑身書。臺北市:三采文化。

    麥夏美 (譯) (2005)。彼拉提斯輕百科。臺北市:山岳文化。 (Karrie Adanamy & Daniel
    Loigerot, 2005)

    劉美珠 (1998)。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 (Body Metaphors) 看動作教育。大專體育,36,120-125。

    蔡敏玲,徐曉文 (譯) (2003)。質性研究中的經驗故事。臺北市:心理。 (D. Jean Clandinin & Michael Connelly, 2003)

    鄭玉英、趙家玉 (譯) (1993)。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John Bradshaw, 1993)

    陳德中、溫宗堃 (譯) (2013)。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 (Jon Kabat-Zinn, 2013)

    廖月娟 (譯) (2009 )。異數,平凡與超凡的界線在哪裡?。臺北市:時報文化。 (Gladwell Malcolm, 2009)。

    許添盛 (2004)。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臺北市:遠流。

    原田奈名子、林大豐、劉美珠 (2015)。身心對話-日本操體技巧。台東市:時代企業。

    林知美 (譯) (2014)。沒有終點:一位修道者、和平與生態運動家的傳奇傳記。臺北市:小而美文化 (Satish Kumar, 2014)

    賴隆驗 (譯) (2003)。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臺北市:橡樹林。 (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2003)

    謝菁珊 (2008)。骨盆保健操。臺北市:相映文化。

    周志建 (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臺北市:心靈工坊。

    李招美 (2008)。影子爸爸:成年女性之父親心理缺席經驗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高雄市。

    周志建 (2013)。擁抱不完美:認回自己的故事療癒之旅。臺北市:心靈工坊。

    黃錦敦 (2014)。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臺北市:張老師。

    嚴菀華 (1997)。靜坐自然健康法:心智放鬆與潛能開發。臺北市:遠流。

    Alice Miller (1997) . The Drama of the Gifted Child: The Search for the True Self.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Riessman, C. K. (1993) .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