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玉嬋 |
---|---|
論文名稱: |
台中縣某國中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
指導教授: | 葉國梁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5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體重控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1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體重控制信念及從事體重控制之行為意圖,並討論應用理性行動理論與自我效能對研究對象從事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適切性。以台中縣某國中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體重正常、過重(含肥胖)的學生為母群體,採取分層隨機集束抽樣方式抽出調查樣本,所完成的有效問卷459份。研究工具為一份結構式問卷,所得資料經分析後,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未來六週之內進行體重控制之意圖,以有意圖者占大多數(62.3﹪),其次是無意圖者(20.0﹪)。而其中體重肥胖在其組別中體重控制有意圖比例最高(70.4﹪),其次為體重過重(68.6﹪),最少為體重正常(58.8﹪)。
二、研究對象從事體重控制的態度、主觀規範可以有效地解釋行為意圖14.1%的變異量,加上飲食自我效能,則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圖8.0%的解釋量,加上運動自我效能,則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圖4.5%的解釋量。此四變項共可有效解釋22.9%的變異量。其中態度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最大,飲食自我效能次之,接著為主觀規範,運動自我效能影響力最小。
三、研究對象對於從事體重控制之態度與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顯著正相關;且從事體重控制之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也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有/無體重控制意圖之研究對象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自我效能上,均有整體性之顯著差異。
五、外在變項「年級」、「體重控制經驗」等二個變項能有限度地直接影響研究對象體重控制意圖,與研究假設不符合,尤以體重控制經驗之影響力最大。
六、研究結果支持理性行動理論整合社會學習理論之自我效能應用於預測從事體重控制之行為意圖。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liefs in and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Additionally, it was also to examin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Self-efficacy to exploring the subjects’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in this study. By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he respon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normal-weight and overweight first-grade student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in the first school year of 2002.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for this study.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Around sixty-two percent of respondents showed the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 for weight control in the next six weeks; about twenty percent showed negative intention. Among the respondents of positive intention, the highest was the overweight respondents (70.4%); the less high was the moderately overweight respondents (68.6%); and the lowest was the normal-weight respondents (58.8%).
2. The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could effectively explain a 14.1% of variance of the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self-efficacy of eating added an 8.0% explanation power; and self-efficacy of exercise added a 4.5% explanation power. Thus, the explanation power of these four variables accounted for 22.9%. Among them, attitudes affec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most, and self-efficacy of exercise affects it least.
3. The attitudes of respondents toward weight control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f behavioral beliefs multiplied by evaluations of outcomes (ΣBi*Ei). Also, the subjective norm of respondents’ weight control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f normative beliefs multiplied by motivations to comply(ΣNBj*MCj).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sponden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and respondents without the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in behavioral beliefs, evaluations of outcomes, normative beliefs, motivations to comply, and self-efficacy.
5. The external variables of grade and the experiences of weight control could limitedly but directly affect the respondents’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Especially, the experiences of weight control affected most. Such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6.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Self-efficacy to exploring the subjects’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weight control.
中文文獻
王國川(民86):青少年預防事故傷害發生之自我效能量表的發展與評估。衛生教育論文集刊,10,107-126。
王國川(民88):青少年搭機車戴安全帽行為之預測—理性行動理論之應用與延伸。教育與心理研究,22,41-60。
王璟旋、王瑞霞、林秋菊(民87):門診診斷初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45(2),60-73。
左祐造(民87):幼兒肥胖症。台北:浩園文化出版社。
甘能斌(民84):肥胖者的判定與運動。台灣體育,79,28-34。
成曉英(民78):肥胖兒童與正常兒童的攝食行為及心理特質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界山、吳慧君、施登山(民86):八十六年度提昇國民體能計畫,台閩地區中小學生體能檢測資料處理—常模研究。教育部。
行政院衛生署(民87):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行政院衛生署(民90):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91):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行政院衛生署公告。
吳毓琦(民84):某工專夜間部男生過量飲酒行為研究-理性行為理論與自我效能結合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慧玲(民86):臨床護理人員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慧嫻(民85):台北縣國中學生肥胖盛行率調查、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昌明(民85)。大學生捐血行為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的應用。衛生教育論文集刊,8,1-19。
呂昌明、王淑芳、楊昭慧(民90):大學生減重意圖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6,35-43。
巫菲翎 (民89):台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彩華、方進隆(民87):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相關因素研究。體育學報,25,139-148。
李啟澤、李孟智(民86):青少年肥胖症。健康世界,138,97-109。
李淑貞(民90):身體活動與兒童青少年肥胖。國家衛生研究院。
李碧霞(民81):孕產婦授乳行為之研究。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燕鳴(民81):探討影響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體型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燕鳴(民83):肥胖對健康不良影響之文獻探討。台灣醫界,37(12),63-70。
李燕鳴(民84):花蓮市高中生肥胖盛行率之分析:重高指數及體質指數之比較。中國民國家庭醫學雜誌,5(3),128-135。
李蘭、陳重弘、吳裴瑤(民83):台北市八十學年度國中新生的節食意向研究-理性行動理論的應。中華衛生雜誌,13(5),419-431。
李蘭、曾東松、翁慧卿、孫亦君(民88):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台北市國中生之現況。公共衛生,126,275-278。
李蘭、潘文涵、陳重弘、李燕鳴(民83):台北市八十學年度國中新生的肥胖盛行調查-不同篩檢指標的比較。中華衛生雜誌,13(1),11-19。
周玉、蘇俊賢(民84):運動與兒童肥胖症。台灣體育,80,14-17。
林正介、賴明美、劉秋松、李采娟(民87):台中市學童肥胖盛行率之分析:不同篩選指標的比較。中華家庭醫學雜誌,8(3):134-142。
林丞增(民86):兒童對死亡的認知與情緒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季宜(民86):某高職補校商科女生吸菸意向之研究-理性行為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親(民86):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親、林薇(民89):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之研究。中華衛誌19(1),33-41。
林淑慧(民81):護專學生實施婚前健康檢查意向研究。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輔瑾(民85):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惠珍(民87):台北市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懿嬖(民85):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某工作場所員工之大腸直腸癌糞便篩檢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建德、鄭淑慧(民81):台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和飲食行為。中華衛誌,11(4),316-326。
洪華君(民9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體重控制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玲(民86):護專學生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探討。長庚護理雜誌,8(3),52-65。
徐蓓蒂(民86):五專學生每日飲用牛奶意圖及行為之研究-以醒吾商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美丁(民88):健康的飲食減重法。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33-42。
高美丁、曾明淑、黃惠煐、李寧遠、謝明哲(民80):民國七十五年至民國七十七年台灣地區營養狀況調查。中華營誌,16,87-99。
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韶、潘文涵(民87):台灣地區居民體位及肥胖狀況。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行政院衛生署。
張淑珍(民76):某大學女生體型意識、肥胖度、健康與飲食生活關係。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元(民85):某國小學生家長節約用電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民87):女為悅己者容?瘦身廣告的影響研究-以台北市一般高中職學生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3,61-90。
教育部體育司(民90):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
許秀貞(民87):自我效能理論對運動參與者表現及運動參與之研究。中台學報,10,135-142。
郭婉萍(民89):某專科女學生減重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舟(民90):從20世紀運動與節食的觀點談體重控制—健身或傷身?。中華體育,14(1),101-108。
陳偉德 (民90):學生體重控制與健康的關係。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14-22。
陳偉德、江界山、黃伯超(民88):改訂的生長曲線圖:台灣地區,1997。中台灣醫學科學雜誌,4,256-263。
陳偉德、吳康文、宓麗麗、劉瑞蘭(民82):簡易而正確之小兒體重評估法。台灣醫學會雜誌,92,128-134。
陳滋茨、張媚、林豔君(民87):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糖尿病病人居家自我照顧行為相關之探討。護理研究,6(1),31-43。
陳順利(民87):影響學童飲酒行為的因素之探討。思與言,36(3),261-299。
陳瑩睿(民87):某專科學校學生機車超速駕駛意圖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錫琦(民85):國小學童吸菸意向六年長期追蹤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麗美(民86):台灣地區零至六歲兒童體位標準之建立。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曾佳珍(民87):大學生從事規律運動之意圖。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明淑(民89):兒童體位之評定及影響因素。國家衛生研究院。
湯馥君(民81):減重。健康教育期刊,69,53-55。
黃伯超、游素玲、李淑美、高美丁、李寧遠、洪清霖、吳清霖、吳宗賢、楊志良〈民72〉:民國六十九年至七十年台灣地區膳食營養狀況調查。中華營誌,8,1-20。
黃淑貞(民86):大學生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吸菸行為之研究。學校衛生,31,30-44。
楊昭慧(民81):台北市某女子學院三專夜間部學生從事婚前性行為之意向研究—理性行為理論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惠、鄭心嫻、謝明哲(民90):台北市學齡前兒童身高及體重研究。中華營誌,26(1), 41-50 。
楊雪華(民80):大學生體重控制之意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詠翔(民88):肥胖—富裕世界的夢魘。食品工業月刊,31(9),44-51。
楊裕隆(民86):Fishbein 模式與合理行動理論在運動行為上之運用。台大體育,28,77-86
趙宏邦(民88):台北市地區居民資源回收信念與行為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劉秋松、賴世偉、林正介(民87):台中市學齡兒童肥胖症與父母親體型相關性之研究。中華家醫誌,8(2),頁64-71。
劉偉平(民86):減重者之身體意向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大學生。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翠媚(民79):台北市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乳房自我檢查意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曉蓁(民84):臺北縣某國中男生嚼檳榔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伶(民83):師範學院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鳳(民82):肥胖成人體重控制行為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科技公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心嫻、溫昱彥、劉姚伶、謝孟志、謝明哲(民87):高雄市及雲林縣國小五年級學童營養素、體位及血脂質之研究。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3(1),1-12。
鄭心嫻、謝麗華、陳金發、謝明哲〈民84〉:台北高雄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與體位調查。中華營誌,20,93-104。
蕭旭峰、劉文德(民85):肥胖的健康問題。基層醫學,12(3),46-50。
蕭景祥(民77):大學生之捐血行為意向研究─理性行為論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翠琪(民90):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惠玲(民83):某工專日間部騎機車男生戴安全帽之行為意圖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瀛華、蘇千田、林章賢、洪清霖(民82):以衛生教育介入的方式來探討國小學童有關肥胖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改變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3 (4),175 -185。
鍾美雪(民83):某國小六年級學童西式速食攝食行為之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美雲(民83):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計劃文獻及現況探討。學校衛生,22,38-48。
簡怡雯(民90):飲食方法對體重控制成效之影響。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聶啟美(民87):國小學童母親低脂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菁(民90):社區老人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米秀(民83):某工專夜間部吸煙男生之戒菸意向、戒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蘭寶珍、王瑞霞(民85):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自覺減重自我效能及相關因素。護理研究,5(5),401-411。
英文文獻
Ajzen , I. & Fishbein , M.(1980).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 New Jersey . Prentic-Hall , Inc.
Ajz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A.(1980).Gau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judgment and act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4,263-268.
Bandura,A.(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122-147.
Bandura,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Bernier, M. & Avard, J. (1986). Self-efficacy, outcome and attrition in a weight-reduction program.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0, 319-338
Billewicz, W. Z., Kemsley, W. F. & Thompson, A. M. (1962). Indices of adiposity. Journal of Preventive Social Medicine,16, 183-188.
Bray, G. A. (1985). Complications of obesity. Annals of International Medicine, 103, 1052-1062.
Dietz, W. H. (1983). Childhood obesity: Susceptibility cause and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03, 676-686.
Dietz, W. H. (1987). Childhood obesity.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Science, 499, 47-54.
Dietz, W. H.(1991).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obesity, Nutrition, 7(4),290-1.
Gillespie, A. H. & Achterberg, C. L. (1989). Comparison of family interaction patterns related to food and nutri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89, 509-512.
Kasen,S., Vaughan,R.D. & Walter,H.J.(1992). Self-efficacy for AIDS preventive behaviors among Tenth Grad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19(2),187-202.
Kuczmarski,R.J.,Flegal,K.M., Campbell S.M.,&Johnson C.L.(1994).Increasing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mong U.S. adults.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72, 205-211.
Mcardle, W.D. , Katch, F.I. ,and Katch, V.L.(1994).Essentials of exercise physiology. United States:Lea&Febiger.
Miller. W. C, Koceja. D. M. & Hamilton. E. J.(1997).A meta-analvsis of the past 25 years of weight research using diet, exercise or diet plus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21(10),941-7.
Onis, M. & Habicht, J. P. (1996). Anthropometric reference data for international use: recommendation from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pert Committe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4, 650-658.
Rodin, J.(1993).Cultural and psychosocial determinants of weight concern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19,643-645.
Rosenstock,I.M., Strecher,V.J. & Becker,M.H.(1988)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15(2),175-183.
Sallis, J. F., Haskell, W. L., Fortmann, S. P., Vranizan, K. M., Taylor, C. B., & Solomon, D. S. (1986). Prediction of adop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 community sample. Preventive Medicine, 15, 331-341.
Sallis, J.F. ,Pinski, R.B., Grossman, R.M., Patterson, T.L.(1988).The development of self-efficacy scales for health – related diet and exercise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3(3),283-292.
Schwarzt, M.B. and Brownell, K.D(1995).Matching individuals to Weight Loss Treatments:A survey of obesity exper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psychoiogy,63(1),149-153.
Seltzer, C. C. & Mayer, J., (1965). A simple criterion of obesity. Postgraduate Medicine Journal, 38, A101-A107.
Stanley, M. G. (1976). Trends in fatness and the origins of obesity. Pediatrics, 57(4), 443-457.
Strecher et al.(1986).The role of self – efficacy in achiev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 13(1),73-79.UMI.
Sturm R., Wells K.B.(2001)Does obesity contribute as much to morbidity as poverty or smoking?. Public Health, 115(3),229-35.
Unger R., Kreeger L., Christoffel KK.(1991).Childhood obesity. Medical and familial correlates and age of onset. Clinical Pediatrics., 29(7),368-73.
Vries, H., Dijkstra, M. & Kuhlman, P. (1988). Self-efficacy: The third factor besides attitude and subject norm as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3, 273-282.
Williams,S.L. & Watson,N.(1985).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s cognitive determinates of acrophobia behavior. Behavior Therapy,16,13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