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丁美雯 TING, MEI-WEN |
---|---|
論文名稱: |
《鏡花緣》海國遊歷書寫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志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鏡花緣 、海國 、遊歷 、鏡像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8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9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鏡花緣》兩次海外遊歷活動分別以唐敖、唐小山(後改名唐閨臣)為主要人物的海遊團隊啟動遊程。遠國異人與海外空間的編寫,承自《山海經》式的海洋神話想像。就外觀形象而言,海國與中國相較有著「相類」與「異形」的不同。「相類」之國,原始怪異誇誕被淡化,轉而聚焦某一文化風俗、價值思維的討論,此如君子國「爭於讓」、黑齒國暢談音韻考證、大人國雲彩之色標記善惡;「異形」之國,借用原始奇形怪狀,重點誇飾某一處之異以諷喻、勸誡人性之弊,此如無腸國貪鄙、毛民國鄙吝、厭火國無賴。小說借鑑《山海經》神話的「神聖空間」概念,蓬萊島所處的大海較貼近人世,此境人得以由凡入聖。作者以荒渺難涉的海外空間安排各式「異」的表現加以託寓現實,在中國/海外不同空間的遊動下,作者使小說人物透過遊而追求超越的表現,隱喻不同價值的求索,如唐敖求仙涉於文人仕與隱的抉擇、唐小山尋父在追求失落的父權、修仙是現世的超越、商賈泛海是為對努力追求形而下價值的肯定。
作者在遊歷過程「看」與「被看」不同角度下建構文化觀看的差異,藉此進行批判、諷喻。小說的海國書寫兼有海洋想像與真實,且涉及國家現實的思考,海國遊歷則有「情禮內涵的審視」、「人欲陷溺的彰顯」、「文人固陋的譏諷」、「政治缺失的探究」、「生死議題的評論」不同內涵。在刻意離此去彼的海外這一「邊緣」空間裡,反映、反省位處「中心」這本然文化所存問題。在特意編設的海國遊歷裡,「鏡像」國家現實處境、揭示治學之道、鑑照科舉感受並指陳社會弊病。作者「消磨了十數多年層層心血」,小說之言承載著其社會觀察和諷諭深意,以怪誕形象包裹海國,只是一種寫作手段,用以訴說真實。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的編排方式,依古籍、專書、單篇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四類來編排,每一類均按姓氏筆劃排列之。
一、 古籍
1. (清)李汝珍撰、尤信雄校注、繆天華校閱:《鏡花緣》(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2. (清)李汝珍:《李氏音鑑》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五年寶善堂刻本影印原書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 (晉)郭璞、(清)郝懿行注、袁珂譯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4. (清)戴震:《戴震文集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二、 專書
1. (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2. 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3.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4. 舟欲行、曲實強編著:《濤聲神曲—海洋神話與海洋傳說》(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
5. 宋正海、郭永芳、陳瑞平:《中國古代海洋學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年)。
6. 宋正海:《東方藍色文化—中國海洋文化傳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7. 沈祖祥:《旅遊與中國文化》(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8. 周芬伶:《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9. 邵驥順:《中國旅遊歷史文化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9月第1版)。
10. 段義孚:《逃避主義》(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1. 夏志清等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幼獅文化,1988年)。
12. 孫佳訊:《鏡花緣公案辨疑》(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
13. 孫榮:《文人壯游》(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14. 孫亦平:《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上冊(臺北:昭明,2003年)。
15.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16. 曹衛東:《關於「異」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7. 黃順力:《海洋迷思—中國海洋觀的傳統與變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
18. 齊裕焜、陳惠琴:《中國諷刺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
19.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20. 羅盤:《文學之怒-評中國的憤世小說》(台北:秀威資訊,2004年)。
21. 龔鵬程:《遊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 單篇期刊論文
1. Jacques Lacan作,李家沂譯:〈精神分析經驗所揭示形塑「我」之功能的鏡像階段〉,《中外文學》第27卷第2期(1998年7月),頁34-42。
2. 于艷邱、王莉:〈中西方文化對民族旅遊性格的影響探析〉,《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9期(2008年9月),頁76-77。
3. 毛睿:〈論明清海洋小說中的取寶主題〉,《文教資料》第36期(2011年),頁40-42。
4. 王青:〈從他者想象到自我鏡像-談《鏡花緣》對殊方異域傳說的繼承與發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9年,頁137-143。
5. 向玉成〈清代華夷觀念的變化與閉關政策的形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1996年1月),頁131-137。
6. 朱平:〈古代域外旅行記中的文化觀念辨析〉,《浙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3月),頁88-94。
7. 李仁淵:〈重訪「女兒國」:清中葉以來關於「鏡花緣」的性別論述〉,《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年),頁127-156。
8. 李辰冬:〈《鏡花緣》的價值〉,《學粹》15卷第5期(1962年),頁12。
9. 李昌華、許衛全:〈從「惟善為寶」的標榜看李汝珍思想的侷限〉,《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2003年),頁75-79。
10. 李憲堂:〈大一統秩序下的華夷之辨、天朝想像與海禁政策〉,《齊魯學刊》第4期(2005年),頁41-47。
11. 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1995年9月),頁107-156。
12. 汪龍麟:〈20世紀《鏡花緣》研究述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頁63。
13. 周甲辰:〈遊:中國式的審美沉醉〉,《貴州社會科學》第2期(2007年)。
14. 柳岳武:〈「一統」與「統一」-試論中國傳統「華夷」觀念之演變〉,《江淮論壇》第3期(2008年),頁150-155。
15. 高莉芬:〈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政大中文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119。
16. 張月:〈觀看與想像—關於形象學和異國形象〉,《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02年5月),頁110-114。
17. 常江:〈論中國古代旅遊文學的傳統〉,《烏蒙論壇》第4期(2010年),頁64-68。
18. 張祝平〈「西洋三書」與《鏡花緣》中的社會風俗〉,《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0年),頁92-97。
19. 張雙志:〈文化的自身認同-傳統華夷之辨的文化解讀〉,《天府新論》第2期(2007年)。
20. 許節全、袁盛財:〈千萬變化,難離其宗-《鏡花緣》的異國形象分析〉,《新余高專學報》第8卷第3期(2003年),貢40-43。
21. 陳力:〈論中國邊疆思想之「華夷之辨」觀〉,《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6年6月),頁113-117。
22. 敦玉林:〈《鏡花緣》「君子國」裡「讓」與爭的道德解析〉,《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3期(2004年9月),頁35。
23. 賈鴻雁:〈中國古代的域外遊記及其價值〉,《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4期(2005年8月),頁78-81。
24. 趙青:〈男權意識下的女性神話-《西遊記》、《鏡花緣》的「女兒國」探析〉,《瓊州學院學報》第6期(2007年),頁58-61。
25. 趙煒:〈中西古代旅遊文化類型比較〉,《新疆財經學院學報》第4期(2004年),頁23-27。
26. 劉勇強〈明清小說中的涉外描寫與異國想像〉,《文學遺產》第4期(2006年),頁133-143。
27. 歐陽健:〈海的探險和海外世界的發現-《鏡花緣》歷史價值芻論〉,《青海社會科學》第8期(1987年),頁69-77。
28. 駱水玉:〈聖域與沃土-《山海經》中的樂土神話〉,《漢學研究》(1999年6月),頁157-176。
四、 碩博士論文
1. 王昊:《中國域外題材小說研究》(江蘇: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2. 吳莉:《旅遊美學論綱》(陝西: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3. 呂覲芬:《鏡花緣的主題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4. 范濤:《海洋文化與明代涉海小說的關係研究》(廣東: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 張祥徽:《《鏡花緣》神話敘事與視覺圖像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6. 張雅芳:《《鏡花緣》仙道思想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 陳思敏:《《鏡花緣》與《西洋記》異國之旅研究-以「旅行文學」視角探析》(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8. 郭楊:《乾隆嘉慶時期涉海小說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9. 黃淑偵:《《鏡花緣神話原型》與敘事技巧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0. 楊曉林:《從「夷」到「他者」-中國文學中「異」的形象學分析》(廣西: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11. 詹靜怡:《《鏡花緣》針砭現實之意義及其思想性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2. 鄭榆纁:《《鏡花緣》對《山海經》之承衍及其意涵》(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3. 蘇淑芬:《鏡花緣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