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千惠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
指導教授: 莊萬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3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遊記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價值觀權力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22下載:10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試從旅行書寫角度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等四人遠走異國的特殊經驗,在其遊記文本中呈現出什麼樣的價值觀念?當他們企圖以文字訴說一段跨越時空的人生際遇時,字裏行間透露出何種訊息?當政者的政治措施及權力作用,又對遊記的刊登出版造成什麼程度的助力或阻力?知識份子們又如何給予回應?綜合上述問題,筆者擬以「價值互動」與「權力運作」為兩大論述主軸,將論文分為五章加以探討分析:
    第一章「緒論」:此章共分四節。分別就旅行書寫、個人與社會價值觀、權力作用等項目加以定義、說明;並對文本選擇及其內容作一簡單介紹,最後則將前人研究成果予以檢視。
    第二章「時空的跨越」:此章共分三節。首先分析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之旅行動機與目的;其次探討此四人之語言能力如何?語言能力對異地交遊有何影響?最後,則由來往人士名單觀察其人際關係如何鋪展?
    第三章「觀看/被觀看:差異性價值觀互動」:此章共分三節。首先從自然與人文省察看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四人對異地見聞有何觀感與省思;而面對中國、日本與世界時,他們又如何自我定位?在時代變動中,接受現代文明洗禮的台灣知識份子,在現代與傳統的拉鋸中,或迎或拒的取捨態度為何?
    第四章「遊記的創作、出版與阻斷」:此章共分三節。首先分析遊記體式、語言運用與用語習慣特色;再就寫作意圖、訴說對象與主題呈現加以說明;最後對遊記發表園地及其後續效應、官方語言政策與出版管制之間的關聯作一剖析。
    第五章「結語」:總結全文,討論旅行此一行為對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四人的意義與影響;其旅行書寫----遊記之時代精神為何?最後指出權力無所不在之事實,無論當政者/書寫者、或是書寫者/閱讀者,二者之間都無法自外於權力的作用。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旅行書寫:自我與異己的對話…………….………………..1 第二節 個人與社會價值觀探索……………….……………………5 第三節 權力與論述的糾葛……….…………………………………6 第四節 文本簡介與前人研究成果檢視……………….……………8 一、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8 二、連橫〈大陸遊記〉…………………………………………..…9 三、林獻堂〈環球遊記〉………………………………………………10 四、吳濁流〈南京雜感〉………………………………………………11 第二章 時空的跨越…………………….…………………..13 第一節 旅行動機與目的………………….………………………..13 一、李春生:殖民母國朝聖之旅………….………………………….14 二、連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15 三、林獻堂:向歐美文化取經與追尋自由………….………………17 四、吳濁流:陌生祖國的召喚………….……………………………19 第二節 語言區隔及其溝通作用………….………………………..21 一、李春生:成也外文,敗也外文………………………………...21 二、連橫:開口無礙?走遍大江南北………….……………………23 三、林獻堂:二子相隨,如虎添翼………….………………………23 四、吳濁流:不懂北京話,一切免談………….……………………24 第三節 與他者相遇:人際往來與社交脈絡………………….……26 一、李春生:日本政商名流的聚焦點…….…………………………26 二、連橫:涉足政治圈淌渾水………….…………………………….35 三、林獻堂:與新朋舊友的(再)相會….…………………………38 四、吳濁流:日、台、中的三角習題…….…………………………44 第三章 觀看/被觀看:差異性價值觀互動………….……47 第一節 現實/再現:自然與人文省察………….…………………47 一、李春生:蓬萊仙境在東瀛………….……………………….……47 二、連橫:對新舊中國的批判與期許………….……………………52 三、林獻堂:各國城市的多元風貌………….………………………57 四、吳濁流:新舊文化並存的南京………….………………………69 第二節 我是誰?:身份定位與歸屬………………………….……73 一、李春生:由棄地遺民到新附之民………….………………….…75 二、連橫:攘夷狄、救中國 ………….…………………….………79 三、林獻堂:對平等與尊嚴的渴求………….………………………82 四、吳濁流:非(是)中非(是)日的台灣人…….………………91 第三節 現代文明的認識………………………………….………..94 一、女性議題……………………………………………..…………..95 (一)李春生:堅守男女之防………….……………………….…95 (二)連橫:對女性自立自強的肯定………….…………….……98 (三)林獻堂:對各國女性的關注………….…………………...100 (四)吳濁流:南京女性生活樣貌………………………………106 二、法治人權………………………………………………………..109 (一)李春生:秩序與脫序的強烈對比………….……………...110 (二)連橫:動盪不安的民初時局…....…………………………112 (三)林獻堂:國際正義的伸張與泯滅………….…………...…116 (四)吳濁流:不知自由法治為何物………….………………...126 三、新生活方式與價值觀……………….……………………….…127 (一)李春生:日本----先進國家的代名詞………….………...127 (二)連橫:為破舊迎新而努力………….……………………...130 (三)林獻堂:對世界先進文化的追求………….……………...131 (四)吳濁流:習慣成自然的生活觀………….………………...135 第四章 遊記的書寫、出版與禁斷……………….………..139 第一節 遊記體式及用語特色…………………….………………139 一、李春生:日記體/文言為主……….……………………...139 二、連橫:時序式/文白兼具………….…………………………141 三、林獻堂:國別體/淺近文言………….……………………..142 四、吳濁流:主題式/由日翻中………………………………...145 第二節 寫作意圖與主題呈現…………………………….………147 一、李春生:借遊歷寫勸懲……………………………………...147 二、連橫:新舊中國之見聞報告…….………………………...148 三、林獻堂:異文化的經驗對比…….………………………...149 四、吳濁流:對祖國淪陷區的再認識…………………………...150 第三節 權力對論述的干涉與介入…………………….…………152 一、李春生:為日本治台推波助瀾………….………………...155 二、連橫:在政策寬容下暢所欲言………….………………...159 三、林獻堂:動輒得咎的輿論壓力………….…………………...160 四、吳濁流:查核標準寬嚴不一………….……………………...163 第五章 結語………….…………………………………167 一、一切由旅行開始………….…………………………………….167 二、遊記的時代精神………….…………………………………….168 三、權力無所不在………….…………………………………….…168 附錄:〈環球遊記〉版本比較..………………….……………171 參考資料…………….………………………………………185

    文崇一 1977 現代化與價值觀念的轉變 收錄於《現代化與價值變遷》,台北:《思與言》雜誌社
    瞿海源文崇一 1977 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 收錄於《現代化與價值變遷》,台北:《思與言》雜誌社
    王炳照主編 1994 中國近代教育史 台北:五南
    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台灣總督府文書目錄編纂委員會 編集 199619981998 台灣總督府文書目錄第3、4、5卷 東京:ゆまに書房
    王洛林總監譯 2000 台灣抗日運動史(1)--(4)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共三篇五冊,今第二篇「領台以後之治安狀況」上卷之中譯本,定名為《台灣抗日運動史》,由台北:海峽學術
    方孝謙 2001 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 台北:巨流
    古偉瀛 1995 從棄地遺民到日籍華人----試論李春生的日本經驗 收錄於李明輝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台北:正中書局
    黃俊傑古偉瀛 1995 新恩與舊義之間----李春生的國家認同之分析 收錄於李明輝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台北:正中書局
    伊塔羅‧卡爾維諾 2000 看不見的城巿 台北:時報文化
    李春生 1974 東游六十四日隨筆 台北:文海
    李黃臏 1996 台灣第一思想家----李春生 桃園:聖環圖書
    李長博 1998 中國殖民史 1937年出版,1998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李筱峰 1999 台灣史100件大事(上、下) 台北:玉山社
    李東明 2000 永遠的北淡線 台北:玉山社
    杜蘅之 1981 中外條約關係之變遷 台北:中央文物
    吳濁流 1967 吳濁流選集 台北:廣鴻文
    吳濁流 1973 濁流詩草 台北:臺灣文藝雜誌社
    吳濁流 1977 南京雜感 台北:遠行
    吳濁流 1988 無花果 附錄林衡哲〈三讀「無花果」〉,台北:前衛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 1989 台灣連翹 台北:前衛
    吳文星 1986 日據時期臺灣的放足斷髮運動 收錄於《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吳三連等 1987 台灣民族運動史 台北:自立晚報
    岑大利 1992 中國乞丐史 台北:文津
    呂新昌 1996 鐵血詩人吳濁流 台北:前衛
    呂紹理 1998 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 台北:遠流
    沈謙 2000 修辭學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傅錫祺林朝崧 1993 櫟社沿革志略無悶草堂詩存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柏維 1993 台灣文化協會滄桑 台北:台原
    林柏維 1996 文化協會的年代 台中:台中市文化中心
    林文月 1994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 台北:雨墨文化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 1974a1974b1974c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遺著‧追思錄) 台北:文海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2000a 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 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2000b 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 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2000c 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 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2000d 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 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帝國地方行政學會 1969 台灣法令輯覽 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
    施正鋒 1998 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 台北:前衛
    施正鋒 2000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台北:前衛
    風月俱樂部,南方雜誌社編輯 2000 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 台北:南天書局
    梁啟超 1957 新大陸遊記節錄 台北:中華書局
    梁啟超 1967 新大陸遊記 台北:文海
    連橫 1992a 臺灣通史(上)(中)(下)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 1992b 雅堂文集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 1992c 劍花室詩集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 1992d 臺灣語典雅 言合輯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 1992e 雅堂先先餘集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 1992f 連雅堂先生相關論著選輯(上)(下)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徐南號 1996 台灣教育史 台北:師大書苑
    莊英章 1977 台灣鄉村現代化的若干問題 收錄於《現代化與價值變遷》,台北:《思與言》雜誌社
    許雪姬編著,許雪姬、王美雪記錄 1998 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 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記錄 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康培德 1999 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 台北:稻鄉
    傅安明編 1996 中國近代史大事紀:由鴉片戰爭到台灣經驗(上、下) 台北:金禾
    陳必祥 1995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台北:文史哲
    程方平、畢誠 1996 中國教育史 台北:文津
    黃金麟 2000 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 台北:聯經
    黃美玲 2000 連雅堂文學研究 台北:文津
    楊翠 1993 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一九三二) 台北:時報文化
    楊永彬 2000 從『風月』到『南方』----論析一份戰爭期的中文文藝雜誌 收錄於《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一書中,台北:南天書局
    葉榮鐘 1995 台灣人物群像 台北:時報
    臺灣民報社 1973 臺灣民報 台北:東方文化書局、台灣雜誌社(複印本)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0 台灣省通誌 台北:眾文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89 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一冊‧文化運動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共三篇五冊,今第二篇「領台以後之治安狀況」中卷之中譯本,定名為《台灣社會運動史》,由台北:創造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著 1995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全五冊) 台北:南天書局(原是台灣總督府警務局於1933年12月出版,1995年南天書局將此版本重新刊行)
    臺灣新報社 1997 臺灣新報 台北:莊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諸橋轍次、鎌田正、米山寅太郎等著 1980 廣漢和辭典 東京:大修館書店
    鄭明娳 1992 現代散文類型論 台北:大安
    劉其偉 1994 文化人類學 台北:藝術家
    劉軍寧 1991 權力現象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賴志彰編撰曹永和審訂 1989 台灣霧峰林家留真集:近‧現代史上的活動,1897-1947 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
    謝康 1972 賣淫制度與台灣娼妓問題 台北:大風
    戴月芳、羅吉甫主編 2000 臺灣全記錄15000B.C.~1999A.D.Chronicle of Taiwan 台北:錦繡
    羅莎琳‧邁爾斯著,刁筱華譯 1998 女人的世界史The women’s history of the world 台北:麥田
    羅宗濤張雙英 1999 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1988-1996 台北:萬卷樓
    Dennis H. Wrong著高湘澤、高全余譯 1994 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power:its forms,bases and uses) 台北:桂冠圖書
    Edward & Lance著蔡儷伶譯 1990 旅遊心理學 台北:揚智文化
    Thomas R. Dye著,丘為君等譯 1996 社會科學概論:權力與社會 台北:五南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 1973 中文大辭典 台北:中華學術院中國文化研究所
    勒范恩(Robert Levine)著, 馮克芸、黃芳田、陳玲瓏譯 1997 時間地圖:不同時代與民族對時間不同的解釋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川島真著鍾淑敏譯 1999/6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介紹(1897-1934) 《臺灣史研究》4卷2期
    鍾淑敏 1993/9 日本外交史料館所藏「臺灣籍民」關係檔案介紹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期
    王明珂 1993/11 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當代》91期
    王明珂 1994/9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 《新史學》五卷三期
    方群 1997/5 三毛等作家的旅行寫作 《幼獅文藝》84卷5期
    方孝謙 2000/3 英雄與土匪:日本據台初期的敘事認同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7期
    方美芬 2001/3 有關台灣文學研究的博碩士論文分類目錄(1960~2000) 《文訊》185期
    宋冬陽 1984/5 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 《文學界》10期
    李永熾 1999/2 從巫女到遊女----日本文化史的一章 《當代》138期
    林玉体 1997/10 「余,台灣人也」----論連雅堂先生之鄉土認同 《師大學報》42期
    林元輝 1998/9 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期
    周婉窈 1999/6 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料書的分析 《臺灣史研究》4卷2期
    胡錦媛 1996/111996a 繞著地球跑(上)----當代臺灣旅行文學 《幼獅文藝》83卷11期
    胡錦媛 1996/121996b 繞著地球跑(下)----當代臺灣旅行文學 《幼獅文藝》83卷12期
    孫治本 2000/3 全球地方化、民族認同與文明衝突 《思與言》38卷1期
    徐千惠 2001/12 出遊與回歸----連雅堂《大陸游記》探析 《台灣人文》6期
    梁華璜 1989/9 日據時代臺民赴華之旅券制度 《臺灣風物》39卷3期
    陳墇津 1992/10 傅珂的權力哲學 《東亞季刊》24卷2期
    陳俊宏 1997/12 李春生與禮密臣的一段軼事----一八九五年日軍和平占領臺北城事件的發微 《臺北文獻》122期
    陳芳明 1999/9 台灣文學史第二章 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 《聯合文學》15卷11期
    許雪姬 1995/9 〈林獻堂先生日記〉的史料價值 《近代中國研究通訊》20期
    許雪姬 1998/6 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 《臺灣文獻》49卷2期
    張圍東 1999/3 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卷3期
    張圍東 2001/6 日據時代臺灣的雜誌小史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7卷2期
    菲爾普著蔡耀明譯 1987/9 傅柯(Michel Foucault) 《思與言》25卷3期
    溫振華 1987/12 日本殖民統治下台北社會文化的變遷 《台灣風物》37卷4期
    葉石濤 1986/12 光復前臺灣的文學雜誌 《文訊》27期
    廖玉蕙 1985/6 晚明小品中的遊記、傳記與日記 《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第四集
    廖仁義 1999/2 日據時期台灣的廢娼論述 《當代》138期
    廖炳惠 2000/7 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 《中外文學》29卷2期
    蔡淵洯 1988 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化運動中反傳統思想初探 《思與言》26卷1期
    賴維菁 1998/10 不列顛之外的粉紅色世界----試讀安東尼‧崔珞普的《澳洲行》 《中外文學》27卷5期
    簡義明 1997/10 吳濁流研究現況評介與反思 以台灣的研究成果為分析場域 《台灣文藝》159期
    Charles Taylor著容邵武譯 1994/5 承認他人存在的政治 《當代》97期
    王德威 1996 由創作到出版----論台灣文學的生產機制 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出版: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三)》,台北:文建會
    林柏燕 1994 吳濁流的大陸經驗 封德屏主編,《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台北:文訊雜誌社
    林淇瀁 1997 「副」刊「大」業:台灣報紙副刊的文學傳播模式分析 聯合報「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收錄於亞弦、陳義芝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文建會
    周婉窈 1997 曖昧的台灣人----日本殖民統治與近代民族國家之認同 施梅珠編輯,《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洪桂己 1957 台灣報業史的研究 台北: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謝然之指導
    洪世昌 1998 《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 陳國章教授學術論著獎助出版
    洪銘水 2000 梁啟超與林獻堂的美國遊記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
    莊惠惇 1998 文化霸權‧抗爭論述----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 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張炎憲、戴寶村指導
    莊燕玉 1998 康南海《列國遊記》研究 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李立信指導
    黃樹仁 1980 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意識型態與角色之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葉啟政指導
    褚昱志 1994 吳濁流小說研究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李瑞騰指導
    翟筱芸 1984 吳濁流文學之研究----日據時代台灣作家的民族意識 台北:文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蔡華山指導
    廖振富 1996 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莊萬壽指導
    賴秀峰 1973 日據時期台灣雜誌事業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李瞻指導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