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准瑲 |
---|---|
論文名稱: |
我國技專校院產學攜手合作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 A study of Industrial Academic Cooperation 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s in Technology Colleges |
指導教授: | 徐昊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產學攜手合作 、學習適應 |
英文關鍵詞: | ndustrial-Academic Cooperation, learning adjust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00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技專校院產學攜手合作班學生學習適應之情形及所面臨學習適應上的各種問題,並分析不同背景之我國產學攜手合作班學生之學習適應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所得之理論架構發展調查問卷,以變意取樣方式針對同時設有產學攜手合作班之學生進行調查,受調查之有效樣本數共307位學生,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37%,並輔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所獲致結論如下:
一、學習適應現況整體良好,惟在學習期間之身心適應較差。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技專校院產學攜手合作班學生在學習適應有差異
(一)國立技專校院學生在學習方法及學習方法優於私立技專校院學生。
(二)技專校院產學攜手合作學生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環境、課程教學皆以「流通管理科系」學生之適應能力最佳。
(三)不同畢業科系在學習適應各方面都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四)高職是否參與產學攜手專班在學習適應方面都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教育機關、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之建議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A study of Industrial Academic Cooperation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s in Technology Colleges. It also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alternat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in term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goals, a questionnaire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rom documentary material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n the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three months of the rotation period of the alternat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and six months of the rotation period of the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of 5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nd 307 of them were collected, with a valid rate of 91.37%. For data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statistic finding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he overall learning adjustment of alternat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were good But they were not good at the health of mind.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arning adjustment in terms of A study of Industrial-Academic Cooperation 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s intechnological colleges students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A.)"N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 and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learning method is superior to” private technical colleges students"
(B.) Industrial-Academic Cooperation 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s in technological colleges of Circul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Students were good at studying method and learning habit and the aspects of the attitude of study and making adjustment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adaptation to the instruction.
3. "Different graduate departments" .had no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
4.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industry-university vocational special classes together" .had no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is resear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 Industrial-Academic Cooperation、learning adjustment
壹、 中文部分
徐昊杲、鍾怡慧(2007)。「產」「學」攜手共創多贏新未來。2010年2月21日取http://www.news.high.edu.tw/classnews.asp?c=0600&vers=012
徐昊杲、鍾怡慧(2008)。臺灣高等技職校院產學合作創新機制-以推動產學攜手計畫為例。廈門:高等技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研究論文集,頁126-144。
徐昊杲、鍾怡慧(2008)。我國技職教育體系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之現況。高教技職簡訊,18,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98學年度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審查作業」結案報告。
教育部產產學攜手合作計畫資訊網合 2010年03月15日取自http://ia.management.org.tw/index.html
丁文生(1979)。台北市公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實施建教合作行政體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方武昌(2002)。國小學童資訊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
王秀瑾(2002)。高職工業類輪調式建教合作學生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姿文(2003)。國小資源班回歸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適應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哲祥(2005)。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職場學習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S家商餐旅管理科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宇(2000)。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彩鳳(2004)。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智弘(2002)。員工接受教育訓練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仁(1984)。國民中學學生活調適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誕生(1986)。台北市高工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在工廠之生活輔導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夢龍(1993)。我國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6,頁25-52。
田振榮、江文雄、林炎旦、吳育昇、張賢榮(2000)。我國技職院校建教合作改進規劃之探討。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政策組,頁89-98。
任以容(2003)。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千華。
江珮瑜(2002)。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自我概念與實習機構社會適應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何星輝(2002)。中部地區國中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吳正勝(1981)。大一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4,頁81-134。
吳佩玲、楊錫林、江金山(2005)。建國科技大學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與情緒穩定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24(3),57-65。
吳武典(1997)。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吳秋鋒 (2001)。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教養信念及參與子女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吳婉如(2004)。國小學童班群教室空間使用滿意度與學習適應關係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惠林(2006)。台灣服務業生產與就業結構缺口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96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548&key=&ex=%20&ic=。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嘉澤(2006)。高職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升學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榕峰、林琴珠(2001)。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的問題探討。師友,412,頁56-60。
吳燕治(2005)。高職餐旅管理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職場工作適應之分析。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燕治、湯誌龍(2005)。高職餐旅管理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職場之適應。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94年度論文輯。台北,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李坤崇(1985)。中部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21,頁212-216。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3,頁133-159。
李坤崇(1992)。國小學童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賡續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5,頁83-122。
李坤崇(1994)。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7,頁75-94。
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增訂版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李坤崇、邱美華(1991)。國中、小學童學習適應之個人因素探討。輔導月刊,27,頁8-20。
李宛真(2004)。高雄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文化資源、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忠浩(2002)。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班職場實習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皎正、王廷婉(1994)。五年制護專臨床實習問題及相閥因素的探討。護理研究,3(1),頁55-66。
李詠吟(1994)。學習輔導-應用性學習心理學。台北:學習。
李憲霖(1991)。印刷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學滿意度之分析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燦榮(2004)。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私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蘭芬(2005)。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杜成憲(1994)。早期儒家學習範疇研究。台北:文津。
沈惠君(2003)。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沈華海、李然堯(2000)。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實施學年學分制面臨問題之探討。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政策組,頁131-140。
周思穎(2005)。餐旅業建教合作生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志成(2006)。高職餐飲類科非輪調式校外實習現況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敏(2006)。高雄市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基礎能力分析。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忠信(2003)。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
林俊杰(2006)。高職資訊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 17,頁113-145。
林淑芬(2005)。台東縣國小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學習風格、社交技巧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富華(1980)。我國工業職業教育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之評價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琴珠(2001)。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改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華中(2003)。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俊(1998)。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磯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林灯松(2001a)。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現況與發展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64,頁34-40。
林灯松(2001b)。台灣省商職教師對商業類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佳椿(2002)。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莉雅(1993)。北部地區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生生活輔導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惠華(2004)。學習環境、個人屬性對吸收能耐關係之實證研究-以S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餐旅管理科學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武昌(2004)。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柯乃文(2005)。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美鈴(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學習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升元(1977)。我國工業教育建教合作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秉正(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國政研究報告。民96年11月13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03.htm。
徐昊杲、鄭慶民、彭婉欣、施慧玲(2007年6月)。建教與產業合作。馮丹白 (主持人),我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學分採計之研究。2007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全華。
張介(2002)。分析台灣區高中舞蹈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學習滿意度。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良德(1981)。我國高級工業學校實驗階梯式建教合作成效評估與改進研究-省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十二版)。台北:東華。
張添洲(1991)。「理論實務兩者兼備─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4, 頁28-31。
張景媛(1988)。教育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教育心裡學報,21,頁133-172。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新仁(1989)。學習策略訓練之初探。教育文粹,18,頁86-94。
教育部(1999)。職業學校試辦學年學分制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a)。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查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高中職社區化中程實施計畫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高級職業學校建教合作實施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部所轄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教育辦理情形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2)。九十年度商業及藝術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報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4)。高級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作業規範。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6a)。九十五年度商業及藝術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報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6b)。研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職場採計學分事宜暨國立秀水高工等5校之職場補充計畫審查會手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6c)。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95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基礎訓練補助經費處理注意事項。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6d)。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職業學校建教合作課程審查工作手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6e)。高級中等學校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概況。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a)。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廠校座談會會議紀錄。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b)。台灣省國立暨私立96學年度各校建教合作核定班級人數總表。民96年7月20日,取自:http://tpde.tchcvs.tc.edu.tw/Show_No3_News.aspx?NID=209。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c)。研商建教合作之美容美體事業單位申辦條件暨相關措施會議議程。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d)。建教合作課程審查作業程序書。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e)。96學年度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業務說明會會議手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f)。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事業機構評估作業說明手冊。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g)。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96學年度建教合作審議委員會第1次會議會議紀錄。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h)。審議成功工商申請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二、三年級以6個月輪調方式實施等事宜議程。台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統計處(2007)。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摘要。民97年1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
梁季倉(1980)。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模具科課程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滄郎、劉澤宏、林琴珠(2003年9月)。建教合作與經濟發展。技職教育輪調式建教合作之實施與改進策略。兩岸經驗之整合與遠景學術研討會,南京工程學院。
梁鶴騰(2002)。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職汽車科建教生專業實務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崇成(1999)。TINA與EWB在數位電路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士仁(2007)。私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美髮技術生職業自我概念與職業生涯發展之研究-以A國際美髮公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陳世雄(2002)。高級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班職場學習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芳媜(1997)。國中生社會技巧,學習適應與焦慮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奎熹(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
陳英豪、汪榮才、李坤崇(1991)。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8)。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之評量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77- 0301-H-024-001)。
陳貞蓉(1994)。國中資優班學生家庭環境、親子關係與其人格特質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珮郡(200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職業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益民(1986)。我國技術生訓練問題之研究--輪調式與進修式技術生訓練的比較。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瑜(2007)。高職導師班級經營風格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以榖保家商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淑娟(1999)。不同性別與學習潛能之國小學童在學習適應、注意力與記憶力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頁73-99。
陳碧慈(2002)。國小學童性別自卑感社會興趣與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翠華(1996)。國小學生家庭環境、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正(2003)。從文化脈絡中的教育主體談原住民學生之學習適應—以蓮邊國中的德魯固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嫺(2006)。父母管教方式與同儕團體特質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藝方(2005)。個人知識移轉之相關因素與績效研究-以高職餐飲科建教合作學生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秀峰(1993)。高職生職業價值觀及就業準備之研究-比較普通班高職生與建教合作技術生之差異。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台臨(1989)。人力發展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
曾惠敏(1994)。國一學生學校生活適應研究─一個國中教室的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俐(2006)。高職與餐飲業建教合作相關議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所碩士論文。
馮丹白(1994),建教合作,載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辦:台灣省八十二年度高級中學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研討會:頁40-50。
黃秀婷(2005)。國中英語能力優異學生課程調整與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論文。
黃冠盈(2001)。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湘淳(2001)。國中生英語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菁(2005)。高中職女生體育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 2,頁184-256。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頁184-256。
黃韻如(2004)。高雄市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習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頁7-28。
楊淑媖(2001)。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楊惠琴(2000)。資優學生家長參與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
楊鳳宜(1998)。我國青少年建教合作生勞動保護之探討--以高職護校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眉君(2003)。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生活輔導之探討。民96年9月12日,取自:http://aca4.saihs.edu.tw/pps/download/9215jou.pdf。
葉郁菁(2002)。歸國學人子女學習適應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46,頁52-57。
詹惠春(1990)。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輔導通訊,18,頁10-12。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2,頁38-47。
廖本廷(2006)。高中(職)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廖建春(2007)。高職輪調式建教班機械群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趙華鈴(2004)。生涯發展方案對高職建教班男生生涯決策與生涯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劉永水(2000)。高級職業進修學校與企業機構合辦員工進修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長安、許秀月、呂素珍(1997)。某醫學中心五專護理應屆畢業生臨床實習主觀經驗初探。榮總護理,9(3),頁304-312。
劉虹影(2003)。高職流通管理科建教合作教育實施及評估之研究-以高雄市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博士論文。
劉祐彰(2002)。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逸瑩(2000)。國小資賦優異學生生態系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萬寶(2004)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機械科建教合作教育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慧君(2005)。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台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應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滕春興(2004)。先進國家職業教育之比較研究專論:建教合作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蔡典謨(2001)。濃縮課程—調整能力優異學生一般課程的全盤指引。台北:心理。
蔡清中(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學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頁239-264。
鄭秀真(1998)。學習策略訓練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學習適應.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翠娟(1997)。國小學童的學習適應、焦慮人格特質及其相關背景變項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頁119-156。
盧美貴(1980)。學習行為問卷。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蕭維欽(1999)。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之工作價值觀與職業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錫錡(1993)。我國工業教育建教合作教育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19,頁161-177。
賴玉粉(1995)。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清國(2001)。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薛光揚(1980)。建教合作班基礎訓練課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全(2001)。中等教育(5版)。台北:五南。
謝佩均(2001)。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孟穎(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凭聿(2006)。高高屏地區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專業課程學習適應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韓美齡(2006)。建教合作學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以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文興(2005)。台北縣市公立高職資訊科高一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茂發(1978)。都市與鄉村兒童友伴關係的影響因素之分析。測驗年刊,24,頁32-40。
簡茂發(1984)。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7,頁99-120。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頁1-90。
簡茂發、羅芙蓉(1989)。國小資優及普通兒童父母教導方式與學習行為之關係。測驗年刊,36,頁133-164。
魏屏華、林麗英、謝玉玲、張麗銀(1996)。某醫學中心護生實習滿意度調查。榮總護理,13(2),頁188-195。
羅文基(1980)。我國高級工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實施成效評估與改進途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譚亮(2001)。影響高職輪調式建教訓合作班技術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蘇慧玲(2001)。服務業建教合作支持系統對員工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twater, E. (1987).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personal Growth in a Changing World. Prentice-Hill.
Bowels, S. (1972).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New York:Basic Book.
Ebbinghaus, H. (1885). On Memo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Feldhusen, J. F. & Kroll, M. D. (1985). Parents perception of gifted children's educational needs. Roeper Review, 7,240-252.
Hollingshed , A.B. (1957) , 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 New Haven: Mimea-graphed.
Kenneth, G. R., & Dellwo, J. P. (2002). Perfectionism and Self-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adjust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0, 188-196.
Kimble, G. A. (1967). Founda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 New York: Appleton.
Maslow, A. (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s.
Parker,J.G.,&Asher,S.R.(1987).Peer relations and later personal adjustment:Are low-accepted children at risk?Psychological Bulletin,102(3),357-389.
Rogers, C.R. (1969). Freedom to learn: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 ,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Vandell,D.L.&Hambree,S.E.(1994).Peer social statua and friendship:independent contributors to children’s soci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Merrillpalmer-uarterly,40(4),461-477.
Whitmore, J. R. (1980). Giftedness, confilt, and under-achieve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arah, A. H. (2005). How Do Formal Mentors Assist Their Protégés? A Study of Mentors Assigned to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s and Interns. Retrieved August 1,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_storage_01/0000019b/80/1b/dc/0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