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怡寧 Chiu, Yi-Ning |
---|---|
論文名稱: |
心智圖思考法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之成效研究 Effects of an Integrated Mind Mapping on Music Appreciating Curriculum |
指導教授: |
邱發忠
Chiu, Fa-Chung 陳學志 Chen, Hsueh-Chin |
口試委員: |
邱發忠
Chiu, Fa-Chung 陳學志 Chen, Hsueh-Chin 陳柏霖 Chen, Po-Lin 張雨霖 Chang, Yu-Lin |
口試日期: | 2021/07/24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3 |
中文關鍵詞: | 心智圖思考法 、音樂欣賞課程 、創造力 、學習成效 、學習動機 |
英文關鍵詞: | Mind-mapping, Music Appreciating Program, Creativity, Learning Effects, Learning motivation |
研究方法: | 準實驗設計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98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探究心智圖思考法融入國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成效表現,以34位八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參與者,並施以「音樂欣賞學習成就測驗」、「新編創造思考圖形測驗」及修編自劉政宏等人 (2010) 的「學習動機量表」。本研究採取準實驗設計,所有研究參與者完成前測後進行分組,實驗組會參加為期4週的心智圖思考法融入音樂欣賞課程,對照組則是以傳統講述的方式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結束之後再施以後測。在分析結果上,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作為研究假設的檢驗,並輔以教學省思札記與學生訪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心智圖思考法」比「傳統講述法」更能提升學生對於音樂欣賞的學習成效;(二)「心智圖思考法」對於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動機未呈現顯著效果;(三)「心智圖思考法」與「傳統講述法」比較起來,能提升學生部分的創造力;(四)研究參與者訪談結果顯示肯定心智圖思考法融入音樂欣賞課程的成效。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相關研究者與教學者參考。
The study was aimed to (1) develop a Music Appreciating Program with mind-mapping and, (2)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course, by using the music achievement test,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est. On the research procedure, all the 34 students need to finish the pre-test, then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ould join a four-week course with mind-mapping, on the other hand,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ay. In order to know the effect of using mind-mapping in the music appreciating program, these students need to do the after-test after finished the course. A 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effects in the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then ANCOVA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qualitative data like students’ feedback and instructor’s note were also collected to aid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ffec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learning effec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2)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otiv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3)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reativity performanc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4)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ave recognition to the effect of using mind-mapping program.
Cheers編輯部(2019)。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Cheers快樂工作人,223,38-41。
Kevin Duncan(2014)。超易圖解思考法(簡美娟譯)。商周出版。
大山正(1998)。色彩心理學:追尋牛頓和歌德的腳步。牧村圖書。
尤乃玉(2010)。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致理管理學院。
Tony Buzan(2010)。Mind Map Art:Bee Skills。http://www.mindmapart.com/bee-skills-mind-map-tony-buzan/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全音樂譜。
王志旭 (2020)。數位心智圖搭配合作學習對國貿實務學習成效之分析。商管科技季刊,21(2),201-223。
王金國(2016)。教學專業 Update。高等教育。
王政忠(2015)。MAPS教學法。中等教育,66(2),44-68。
王詩涵(2011)。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何如真(2015)。國小教師教學體驗學習、玩興與教學創新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余威杰(2014)。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116-200。
吳靜吉(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教育部。
吳靜吉、高豐泉、王敬仁、丁興祥 (1998)。拓弄思圖形創造思考測驗指導及研究手冊(甲式)。遠流。
吳靜吉、陳嘉成、林偉文(1998)。創造力量表簡介。技術創造力特性與開發研究第二次研討會。高雄市,臺灣。
李乙明(2006)。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TTCT)指導手冊。心理。
李志駿(2006)。透過心智圖進行推測對聽力理解的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李蕙如(2019)。心智圖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國語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林士彥、陳朝鍵、楊律霆(2014)。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法探討龍舟競賽節慶活動與國際接軌之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5(2),1-15。
林小玉(1997)。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欣賞教學。世紀末的回顧─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學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林文偉(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學生英語句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幼萍(2010)。心智圖法在舞蹈認知課程的實踐。大專體育,107,17-23。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佳芬(2013)。運用團體心智圖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以五年級社會科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玥秀(2010)。電子白板融入英語的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林建平(1985)。作文和繪畫創造教學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北市師專學報,36181,203。
林家君(2017)。運用TED影片結合心智圖法於九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邱皓政(2014)。創造力的測驗與共識衡鑑。教育資料集刊,30,267-298。
洪梅芳(2017)。融入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洪詠善(2016)。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探討音樂教學之特色與實踐。國教新知,63(2),3-18。
洪慧娟、陳夏蓮、蔡崇燦(2016)。利用心智圖介入生理學教學對五專護理學生的學習影響。中科大學報,3(1),251-264。
洪麗雅、蔡桂芳(2015)。心智圖的運用在綜合職能科學生烘焙丙級證照學科之學習成效。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1,59-91。
胡郁珮、魏美惠(2011)。調色盤裡的狂想曲─以創造思考教學為導向的兒童視覺藝術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4,63-89。
范美玲(2014)。心智圖法教學策略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公民科課程實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孫志誠、嚴貞(2003)。創造力評量的內涵與方法初探。研究設計,3,184-193。
孫易新(2002a)。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耶魯。
孫易新(2002b)。心智圖法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耶魯。
孫易新(2003)。心智圖Mind Map○R思考法。浩域企管。
孫易新(2013)。台灣心智圖法學位論文研究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孫易新(2014)。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商周。
殷玉瑾(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涂亞鳳(2005)。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馬于婷、黃淑賢、施如齡(2018)。數位心智圖導入數位說故事對學童5C能力之學習成效分析。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0(2),31-57。
馬彥文(2009)。Mind Map學習天書。香港博贊中心。
馬琇芬(2015)。圖解思考法在申論題寫作上的運用:以蕭颯〈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3(1),1-31。
高曼婷、傅後淞、袁宇熙(2017)。不同教學法對科大學生理論課程學習影響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15(1),45-60。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課程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20)。語意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38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國家教育研究院。
常雅珍(2016)。心智圖法運用於質性資料分析課程的學習成效評估。課程與教學,19(2),193-228。
常雅珍、李繐菁、周昀、林昌本(2019)。「多功能幼教圍裙」創新研發與應用之研究。創造學刊,9(2),1-26。
常雅珍、洪錦益、黃寶園、黃詩庭、李佩綺(2019)。心智圖法與ATDE模式應用於創新研發專題課程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5(1),61-90。
常雅珍、陳昔詩、藍美娟、倪志琳(2015)。通過新型專利之研發與成效─以親子飾品收納工具為例。創造學刊,7(1),19-44。
常雅珍、鄭淨文(2008)。全腦開發記憶策略與實務。心理。
張世彗(2013)。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二版)。五南。
張本幸(2012)。心智圖法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張明(2007)。解讀繽紛的色彩世界:色彩心理。科學。
張逸君(2019)。以心智圖建構經典童話的讀寫─〈灰姑娘〉、〈拇指姑娘〉、〈小人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
張蕙慧(1987)。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2(5),2-6。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綱要總綱。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梁雲霞(2005)。圖像化學習。遠流。
許麗齡、章美英、謝素英(2008)。心智圖─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新工具。護理雜誌,55(2),76-80。
許繼得(2002)。網路輔助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國小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郭木山(1998)。親愛的,我把音樂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探討與實力。國教輔導,37(6),26-30。
郭有遹(1991)。創造心理學。正中。
郭惠宜、吳奕芳(2007)。從圖像學解讀拉圖爾之彈四弦琴的人。弘光人文社會學報,6,207-236。
陳玉茹 (2010)。心智圖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
陳玉樹(2008)。創造力訓練課程成效分析:準Solomon四組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11 (4),187-212。
陳怡潔(2013)。心智圖融入國中歷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陳芳筠(2012)。多媒體融入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陳昭智(2014)。運用心智圖法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理解影響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陳盈達(2004)。心智慧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陳婷儀(2016)。心智圖法在國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陳皓朋(1998)。「看」出美麗新世界:迎接圖像思考紀元的來臨。PC Office,8,38-39。
陳雅惠(2011)。Wiinote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陳詩薇、黃玉枝(2018)。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故事體文章的閱讀理解學習成效。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4,1-26。
陳學志(2004)。從「哈哈」到「啊哈」─統整知、情、意、行的幽默課程對創造力培養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93,35(4),393-411。
陳龍安(199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心理。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六版)。心理。
陳懷恩(2008)。圖像學。如果。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復文。
黃一泓、王貞雯(2011)。以心智圖做為筆記工具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數學科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2),91-114。
黃友棣(1975)。音樂人生。東大圖書公司。
黃美虹(2010)。國小六年級實施心智繪圖融入讀寫結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美卿(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課程對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就與動機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黃蕙君(2008)。創意數位說故事教學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國賜(2013)。台灣高等教育面對的討站及其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79,2-10。
楊惠穎(2014)。雲端科技運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繪本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popplet心智圖功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楊慶麟(2019)。素養導向教學對學生創造力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技術型高中語文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溫美幸(2010)。英語創意寫作整合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對五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編制。師大學報:教育科學類,45(2),39-63。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五南。
廖昭永、鐘樹椽(2006)。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創造力成效與態度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06,16,129-156。
劉欣靄、劉惠美(2016)。電子白板結合心智圖寫作方案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寫作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1),1-32。
劉芳汝(2018)。戲劇活動與心智圖創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語文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冠妏、謝建全(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1,75-106。
劉政宏、黃博聖、蘇嘉鈴、陳學志、吳有城(2010)。「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學刊,57(3),371-402。
劉梓安(2020)。心智圖融入專業英文字彙教學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桃園市某高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裕豐(2019)。高中美術資優班學生創造力、學業成就與藝術表現之關係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4(1),267-285。
蔡文榮、陳雅屏(2016)。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差異對國小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05(30),31-58。
蔡銘修(2010)。數位心智圖教學運用於高職學生英文字彙記憶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鄧依蘋(2016)。摘要與心智圖策略對國中生數位閱讀理解的影響之研究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
鄭永熏、王嘉慧(2015)。心智圖法運用在國語文領域對提升國小五年級閱讀理解能力和創造力成效之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3(4),89-124。
鄭佩綺(2011)。心智圖對台灣高中生英詩創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鄭英耀、莊雪華、嚴嘉玲(2008)。揭開創意教材的神秘面紗。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3(1),61-85。
鄭琇方(2007)。心智圖法作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表現與寫作興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穆玲玲(2010)。運用心智圖法提升國小學童表達溝通與分享能力之行動研究─以低年級小組討論與上台報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蕭佳純(2012)。協同學習對於國中生國語文學習動機及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賴俊佑(2012)。整合心智圖與同步互動機制於網頁群組軟體之應用架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錢昭君、張世彗(2010)。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寫作表現之影響。特殊教育學報,32,79-100。
謝智玲、林明皇(2016)。創作性戲劇對兒童創造力與自尊之影響。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05,14(2),117-140。
顏阿玲、謝長華(2017)。心智繪圖在內外科護理學實習的應用─以石膏護理為例。彰化護理,24(3),10-16。
顏嘉玲(2007)。國小六年級自然科創意教材的開發歷程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魏振原(2017)。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蘇倍儀(2020)。運用心智圖與師生對話提升自閉症高中生寫作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Copland(1993)。怎樣聆賞音樂(劉燕當譯)。音樂與音響雜誌社。
George Yule(1999)。語言學導論(張文軒譯)。書林。
Gleitman, H.(1997)。 Psychology(洪蘭譯,1997)。遠流。
Rebecca Rupp(2003)。記憶的秘密(洪蘭譯)。貓頭鷹。
Rose C., & Nicholl, M. J.(1999)。學習地圖:21世紀加速學習革命(戴保羅譯)。經典傳訊。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 Westvies.
Avery, N. L. (1993). Utilizing right brained assists, vocabulary in content, and prior knowledge to improve vocabulary instruction in the third grad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er, No. ED 393069)
Barrett, J. R., McCoy, C. W., & Veblen, K. K. (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 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New York: Shirmer Book.
Buran, A., & Filyukov, A. (2015). Mind mapping technique i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6, 215-218.
Buzan (2000). The mind map book. London: BBC.
Buzan, T. & Buzan, B. (1996). The mind map book. New York: Penguin.
Donnelly, B. (1994). Cre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Studies, 4-8.
Feldhusen, l. F. (1995). Creativity: A knowledge base, meta cognitive skill,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9 (4), 255-268.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ok.
Hunt T. (1991). Learning to Learn: maximizing your performance potential. Publisher: Elan Enterprises.
Kaufman, J. C., & Beghetto, R. A. (2009).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 1-12.
Khatena, J. (2004). Myth: Creativity is too difficult to measure. In D. J., Treffinger, (Ed.), Creativity and Giftedness (pp.63-67). Thousand Oaks: Crowin Press.
Millar, G., & Dahl, C. (2011). The power of creativity. The Alberta Teacher’ Association Magazine, 91 (3), 16-21.
Osban, A. F. (1957). Applied imagination. New York: Charles Scribiner’s Sons.
Paivio A. (1971).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Paivio A. (1986).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Garcia, T., & Mckeachie, W. J. (1991).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pf music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sciano, A. (2015). The effectiveness of mind mapping as an active learning strategy among associate degree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 19, 93-99.
Runco, M. A. & Walberg, H. J. (1998). Personal ex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32(1), 1-17.
Runco, M. A. (1996). Personal creativity: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al Issue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72, 3-30.
Slegers, B. (1997).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arly childhood d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er, No.ED 409110)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on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Free.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Lexington, MA: Personnel Press.
Walker, D. M. (1995). Connecting right and left brain: Increas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g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through the ar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er, No. ED 390857)
Weisberg, R. W. (1999). Creativity and knowledge: A challenge to theories.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226-250).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