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孟芬
Angela Meng-fen Hsieh
論文名稱: 華語文教材中漢英對照譯文之初探──以視華第一冊為例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hinese-to-English Translation in Practical Audio-Visual Chinese Textbook 1
指導教授: 陳俊光
Chen, Jyun-Gw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4
中文關鍵詞: 等效翻譯語言類型學篇章銜接主述題結構信息焦點
英文關鍵詞: functional equivalence, linguistic typology, discourse cohesion, topic-comment structure, information focu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62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行的華語文教材漢英對照並列是一種普遍的使用現象。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為進行教材漢英對照,找出《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中,對應譯文產生的病句類型,以期爾後可應用於編纂教材與華語教學,遞減以教材內英語譯文作為漢語輸出及理解輔助之學習者可能面臨的困難。
    本文依James(1998)語言偏誤形式、Jen﹝任長慧﹞(2001)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李辛(1993)漢譯英常見錯誤,以及陳俊光(2007)語言功能性對比為主要架構,分析《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之漢英譯文表現情形。論文主要方向為質性研究與闡釋性論述,首先檢視相關的文獻,分析歸納,並配合訪談方式蒐集教材譯文病句語料。本論文從研究語料得出:「形式」上的病句類型可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句式雜揉;「功能」方面可由篇章銜接、主述題與焦點關係、時態與時貌切入;其餘傾向於文化、語用之語料,則另行列編為「其他」一項,如:稱謂、詞彙空缺、語用文化褒貶不一致、答非所問等等。
    教材中的漢英對比並可由詞彙、句法、篇章、語用四個層面探討,而各層面在翻譯過程中,形式與功能上皆產生了病句。其中,在形式方面以「誤代」類型為多;在功能方面則是忽略「篇章銜接」病句分布最廣,遍及詞、句、篇章和語用層面。為了更深入地探討語言各層面對於漢英翻譯之影響,本文再以漢英被動句為綜合對比分析論述之例,最終更以三則課文作譯文對比綜觀。
    教學應用上,本文以研究所得出四層面可能發生的翻譯病句類型為依據,設計一課堂輔助教學教材與課後實例應用學習單,加強篇章語法的學習,並透過此套華語教學的運用說明,提出翻譯建議。本文認為,教材內的譯文對照是一種學習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不能以譯文作為教學的主軸或唯一學習憑藉,然而應該配合適度之對比,進行輔助教學,才能成功地引導學生在目的語輸出,不流於僵化的語言對應。
    翻譯建議上,本文認為必須先確立翻譯的目的為何,遵循忠實(faithfulness)、外籍學生接受度(acceptation)兩大原則,審慎處理信息焦點(information focus)在漢英互譯中的地位,等效翻譯、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以意合為主,形合為輔。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textbooks is a common occurrence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hinese-to-English translation in Practical Audio-Visual Chinese textbook 1. The positive transfer by the analysis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would be of help to English-CSL learners and the teachers is expecte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formal error typology, error analysis in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mon error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roposed by James(1998), Jen(2001), Lixin(1993), and Chen(2007), respectively. The study i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aiming at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textbook. Interview of native speakers is used as the instrument for the explanatory investigatio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how that the formal error typology includes omission, addition, mis-selection, disordering, and blends. The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errors are composed of three categories – “cohesion”, “topic-comment structure and focus”, and “tense and aspect”. Others are related to culture or pragmatics, such as “title”, “judgment”, etc. Additionally, the levels of comparison ranging from semantics, syntax, discourse and pragmatics are discussed. The use of passive voice shif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further analyzed. Seve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assive voice transfer are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ree abstract articles from the textbook are taken as the examples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translations ar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r not. The author has designed a practical lesson plan as a contrastive illus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investigatio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s the end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has also expressed an opinion on translation. Every writer should be aware of the reason why articles are translated. Faithfulness and acceptation are two critical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目次 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動機 1 1.1.2目的 3 1.2研究範圍 4 1.3本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翻譯理論 7 2.1.1相關學者理論 7 2.1.2從漢英語言對比看翻譯 16 2.1.3小結 35 2.2語言類型 36 2.2.1孤立語與屈折語 36 2.2.2中心語參數 38 2.2.3主要分枝方向 40 2.2.4代詞脫落參數 49 2.2.5主題與主語顯著 52 2.2.6小結 56 2.3翻譯中可能之錯誤/偏誤類型分析 59 2.3.1 從詞彙層面看可能之錯誤/偏誤類型 59 2.3.2從語法層面看可能之錯誤/偏誤類型 62 2.3.3從篇章層面看可能之錯誤/偏誤類型 67 2.3.4從語用層面看可能之錯誤/偏誤類型 78 2.3.5小結 7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80 3.1 研究工具與過程 80 3.2 漢英對比分析理論架構基礎 84 3.3 小結 87 第四章 英語譯文語料分析 89 4.1教材中的翻譯問題句類型 89 4.1.1形式分類 89 4.1.1.1遺漏(Omission) 89 4.1.1.2誤加(Addition) 92 4.1.1.3誤代(Mis-selection) 97 4.1.1.4錯序(Disordering) 110 4.1.1.5句式雜揉(Blends) 118 4.1.1.6小結 121 4.1.2功能分類 122 4.1.2.1篇章銜接 122 4.1.2.2主述題與焦點 129 4.1.2.3時態與時貌 136 4.1.2.4語料實例討論 141 4.1.2.5小結 142 4.1.3其他 143 4.1.3.1稱謂 143 4.1.3.2詞彙空缺 147 4.1.3.3語用文化褒貶不一致 148 4.1.3.4答非所問 152 4.1.4小結 154 4.2綜合對比分析──以漢英被動句為例 159 4.2.1漢語者和英語者所面臨的困難 159 4.2.2與被動語態有關的七項推論 161 4.2.3語料實例分析 172 4.2.4小結 174 第五章 華語教學啟示與應用 175 5.1現行課文檢視 175 5.2教學建議 182 5.3小結 190 第六章 結論 191 6.1研究結論 191 6.2研究限制與省思 195 6.3未來翻譯建議 196 參考書目 198 中文部分 198 英文部分 201 附錄 203

    中文部分
    方夢之(1994)《英語漢譯實踐與技巧》。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王力(2002)《中國現代語法下冊》。香港:中華書局。
    王武興(2003)《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滿芳(2003)〈翻譯練習在台灣高中英文寫作教學之定位──師生行為與態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澎、劉謙功(1993)《漢語交際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瑞清(2004)〈翻譯的重要視角:信息結構與信息焦點〉。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4期,頁69-71。
    余光雄(1996)《英語語言學概論增訂版》。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吳恬綺(2004)〈國中翻譯試題歐化現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潛誠(1995)《中英翻譯:對比分析法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李辛(1993)《實用漢譯英手冊》。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李杰明、李杰群(2000)《漢語流行口語Popular Chinese Expressions》。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李瑞華(1996)《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李櫻(2000)〈漢語研究中的語用面向〉。漢語研究第18卷特刊,頁323-356。
    孟廣齡編著(1990)《翻譯理論與技巧新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屈承熹(1997)〈華語中的主題、焦點,與信息量〉。《第五屆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9-28頁。
    金惠康(2003)《跨文化交際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金隄(1998)《等效翻譯探索增訂版》。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俞洪亮、賈愛武(1994)〈信息焦點在英漢互譯中的處理〉。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頁69-73。
    姜望琪(2003)《當代語用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柯平(1994)《英漢與漢英翻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范仲英(1994)《實用翻譯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張培基等(1993)《英漢翻譯教程》。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曹逢甫(1993)《應用語言學的探索》。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曹逢甫著 謝天蔚譯(1995)《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
    許余龍(2001)《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許余龍(2002)《對比語言學 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連淑能(2002)《英漢對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定安(1997)《英漢比較與翻譯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 a comparative study》。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陳靜華(1996)《例解英文常犯錯誤》。台北:普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彭宣維(2000)《英漢語篇綜合對比=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曾金金(2006)〈由平衡語料庫和中介語語料看漢字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蘊〉。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15(2):(89-101)。
    湯廷池(1988)《英語認知語法:結構、意義與功用上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黃自來(1987)《英漢語法對比English and Chinese Grammar – A Contrastive Analysis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楊自檢、李瑞華(1990)《英漢對比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溫紹賢(2004)《英漢對比語法與翻譯An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Grammar & Translation》。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葉子南(2000)《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廖柏森(2007)《英語與翻譯之教學》。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趙世開主編(1999)《漢英對比語法論集》。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齊滬揚、陳昌來主編(2004)《應用語言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劉季春(1996)《實用翻譯教程= A Practical Course》。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劉宓慶(1990)《現代翻譯理論》。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劉宓慶(1991)《漢英對比研究與翻譯》。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劉靖之主編(1995)《翻譯論集修訂版》。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劉曉林、韓家勝(1999)〈從語言世界觀的角度看漢語語序〉。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51期),頁84-87。
    劉禮進(1999)〈篇章語序認知分析〉。《福建外語》季刊第1期(總第59期),頁35-41。
    鄭貴友(2002)《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外文出版社。
    鄧守信(1985,2005)〈功能語法與漢語信息結構〉。《漢語語法論文集》,頁269-274。
    鄧守信(2008)《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錢乃榮等(2002)《現代漢語概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錢歌川(1983)《翻譯的基本知識》。台北:丹青出版社。
    戴浩一、薛鳳生主編(1994)《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戴浩一著 黃河譯(1998)〈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北京:國外語言學第一期,頁10-20。
    懷中(2005)《美國最新口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zar, B. S.(1999).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3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ESL.
    Bogdan, R.C. and Biklen, S.K.(2005).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第三版。台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穆雷譯(1991)《翻譯的語言學理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Coe, N., Harrison, M., and Paterson, K. (2006). Oxford practice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ndler, C. J.﹝范大龍﹞(2004). 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in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Su Chi's "On the Brink". M.A. Thesis.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James H-Y. Tai.﹝戴浩一﹞(1993). Iconicity: Motivations in Chinese gramma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Jen,T.﹝任長慧﹞(2001). Error Analysis in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Li, Charles N. and Thompson, Sandra A. (1983). Mandarin Chinese –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黃宣範譯《漢語語法》。Taipei: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Lin, F.﹝林馥瑩﹞(2002). Preferred structur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M.A. Thesi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Quirk, Greenbaum, Leech, and Svartvik(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gman, London.
    Teng,S.﹝鄧守信﹞(1974,2005). Verb classification and its pedagogical extensions.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Syntax, pp.79-86.
    Teng,S.﹝鄧守信﹞(1977,2005). A grammar of verb-particles in Chinese.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Syntax, pp.155-174.
    Wang, A. L.﹝王儷蓉﹞(2003). Translating Taiwan nativist fiction: on translatability and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of Huang Chun-ming and Wang Chen-ho. M.A. Thesis.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Wolfson, N.(1989). Perspectives: Sociolinguistcs and TESOL.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