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筠絜 |
---|---|
論文名稱: |
《三言》、《二拍》推理成分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三言》 、《二拍》 、推理小說 、明朝 、懸疑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社會變遷,城市的繁榮造成市民階級興起,身處於政治不穩、司法黑暗、社會風氣混亂卻活力旺盛的民間,馮夢龍《三言》、凌濛初《二拍》的出現,在這個正在轉變中的明代中後期社會,除可看出商業的興盛,其通俗的本質更是作者們寫作的前提。
馮夢龍與凌濛初有意識的貼近當代的市井小民,加強了小說的通俗與娛樂性。而《三言》、《二拍》當中公案類型篇章的增加,可看出民眾對於公義的渴望,在這些篇章中,有部份篇章已含有推理成分,這些懸疑緊張的案件,不但刺激了讀者的感官,亦可說是古代公案小說逐漸往現代推理小說發展的過渡期。
本論文將聚焦於《三言》、《二拍》當中擁有推理成分的公案篇章,分析其推理要件、文本內容、角色特徵與寫作模式。
而在探討繁榮的明代中後期文壇,馮夢龍、凌濛初如何創作這些新奇而寫實的案件之前,論文則先由介紹推理文學此一類型文學,作為研究的基礎。由推理小說的特質開始,介紹其寫實的時空性、社會性、庶民性、寫作模式與娛樂性;而在創作技巧上,謎團設計、解謎理論、意外性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美學特徵常因緊張、真實、神秘、對比而抓住讀者的心。外國的推理小說由注重懸疑情節本身到解答人性共相,可從流派的不同看出推理小說百花齊放的特質,而本國的推理小說發展,則可從先秦史冊起整理出一源遠流長的脈絡。。
在社會文化上,推理小說既與社會現實脫不了干係,自然需就當時明代社會的寫作背景,如文人的哲學思想、出版業的興盛帶來的商機與創作者的生機、城市的繁榮導致的市民階層興起加以探討,進入《三言》、《二拍》推理篇章的介紹。而馮夢龍與凌濛初的創作觀,與明朝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之後,再詳細說明《三言》、《二拍》當中篇章的推理性質以及社會意義,並由角色與情節分析這些篇章的推理成分,以此建立研究《三言》、《二拍》故事主題的新方向。
接著由推理小說應有的要素如謎團、解謎理論、意外性作為案件性質的分析,可歸納出《三言》、《二拍》推理篇章已有不同類型的謎團設計、在破案過程也力求以理性實證為主,而結局則多半以大快人心的揭露真相為主。而由敘事角度加以分析,則可發現在角色塑造上,《三言》、《二拍》中的偵探已逐漸擁有多面的特徵,不僅只是完美的破案機器,受害者與兇手之角色塑造則與當代社會風氣有莫大的關係;在情節結構上,則可發現由於全知敘事角度的限制,敘事時間的排列,削弱了懸疑的緊張氣氛,而作者仍盡力的使用符合當時想像的設計方式製造謎團的合理性。
本論文希望藉由上述的探討,能夠勾勒出《三言》、《二拍》在中國的推理小說發展當中應有的位置,能夠豐富推理小說、《三言》、《二拍》和文化研究的區塊。
(一)專書:
Agatha Christie(阿嘉莎.克莉絲蒂)著,楊山青譯:《牧師公館謀殺案》(臺北:遠流,2003年3月初版)
Chandler, Raymond(雷蒙‧錢德勒)著、許瓊瑩譯,《大眠》(The Big Sleep)(臺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1刷)
Conan Doyle(柯南‧道爾)著,黃書津譯:《血字的硏究/四個簽名》(臺北:志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Dashiell Hammett(達許.漢密特)著,林淑琴譯:《馬爾他之鷹》(臺北:臉譜文化,2001年11月初版)
David Lodge(大衛.洛吉)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 (臺北:木馬文化,2006年12月初版)
Denis Diderot(狄德羅):《狄德羅美學論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9月1版)
Dick Riley(迪克‧里德利)、Pam MacAllister(潘‧麥克阿莉絲特)著、黃政淵譯:《煙斗、帽子、放大鏡裏的福爾摩斯:認識世界第一的偵探&邏輯推理的始祖》(臺北:圓神,2006年1月19日,初版)
Dominic.Strinati(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著,閻嘉譯:《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4月初版2刷)
Edgar Allan Poe(愛倫.坡)著,杜若洲譯:《莫格爾街的兇殺案》(臺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10月30日初版1刷)
Edward Morgan Forster(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Elizabeth Freund(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1版1刷)
Ellery Queen(艾勒里.昆恩)著,鄭秀美譯:《Y的悲劇》(臺北:輕舟出版,2001年6月初版)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 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1刷)
Jeff Lewis編、邱誌勇、許夢芸譯:《文化研究的基礎》 (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1刷)
Lawrence Block(勞倫斯‧卜洛克)著,王凌霄譯:《別無選擇的賊》(臺北:臉譜文化,2000年5月初版)
R.Wuthnow,J.D.Hunter,A.Bergesen & E.Kurzweil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1日初版1刷)
Robert.Scholes(羅伯特.司格勒斯)著、譚一明審譯:《符號學與文學》(臺北:結構群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
S.S.Van Dine(S.S.范達因)著,黃淑齡譯:《聖甲蟲殺人事件》(臺北:臉譜文化,2001年9月15日初版3刷)
S.S.Van Dine(S.S.范達因)著,劉玉嘉譯:《金絲雀殺人事件》(臺北:臉譜文化,1999年9月初版)
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佛洛伊德)著,常宏等譯 :《論文學與藝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5月1版1刷)
Stephen King(史蒂芬.金)等著,景翔等譯:《Mystery vol.2 福爾摩斯誕生一百二十周年專輯》(臺北:臉譜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Umberto‧Eco(安貝托.艾柯)著、黃寤蘭譯:《悠遊小說林》(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11月13日,初版1刷)
William Wilkie Collins(威爾基‧柯林斯)著、姜恩娜改寫翻譯:《月光石》(臺北:天衛文化,1994年06月01日2版1刷)
Wolfgang Iser(沃爾夫岡.伊瑟爾)著,朱剛、谷婷婷、潘玉莎譯:《怎樣做理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1版1刷)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的通俗小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1版)
孔慧怡:《翻譯、文學、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1版1刷)
王向遠著:《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1版1刷)
王志強、殷嘯虎、郭建著、劉澤華主編:《中華文化通志 制度文化典 法律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1刷 )
王昕:《漫說「三言」「二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1刷)。
王逢振:《文化研究》 (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4月初版1刷)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1版1刷)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6月初版1刷)
平猷明:《當代日本文學史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1版1刷 )
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變遷》(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1版4刷)
任翔:《文學的另一道風景—偵探小說史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1版1刷)
朱立元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二版四刷)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1刷)
江戶川亂步著,艾坡譯:《江戶川亂步傑作選》(臺北:華成圖書,2002年初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1版)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1刷)
呂小蓬:《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7月1版1刷)
李桂奎:《元明小說敘事型態與物欲世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1版1刷)
李達三、劉介民編:《中外文學比較研究》第一冊(臺北: 臺灣學生,1990年9月初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譯註:《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7月1版1刷)
周時奮:《市井》(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2月1版1刷)
周憲、羅務恒、戴耘編:《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岡本綺堂:《半七補物帳.參拜卷》(臺北:遠流,2005年 初版1刷)
林燿德、孟樊主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2年1月,初版)
松本清張著,邱振瑞譯:《砂之器》(臺北:獨步文化,2006年12月初版)
長谷川泉著,李丹明譯:《日本戰後文學史》(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11月初版1刷 )
阿.阿達莫夫著,楊東華、春雲、蘇萬巨譯:《偵探文學和我:一個作家的筆記》(北京:群眾出版社,1988年1版)
姜維楓:《近現代偵探小說作家程小青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0月1版)
段玉明:《中國市井文化與傳統曲藝》(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1刷)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5刷)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初版)
范伯群:《偵探泰斗程小青》(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苗懷明:《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1刷)
夏志清:《志清文學評論經典 : 愛情.社會.小說》(臺北市 : 麥田出版,2007年,初版)
徐行言主編:《中西文化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1版)
徐秀榮發行:《三言二拍資料下冊》(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3月 )
徐定寶:《凌濛初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1版1刷 )
馬美信:《凌濛初與兩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1版1刷 )
高洪鈞編著:《馮夢龍集箋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1版1刷)
張大春:《小說稗類》 (臺北:網路與書,2004年11月初版1刷)
張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1版1刷)
郭英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1刷)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3刷)
陳必祥編:《通俗文學概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1版1刷)
陳江:《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1刷)
陳淳等編:《比較文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1刷)
陳智勇:《中國古代治安管理史》(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1版1刷 )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 (臺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1刷)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2版1刷 )
傅承洲:《馮夢龍與通俗文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傅敏編:《傅雷譯丹納名作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1版1刷)
傅博:《謎詭.偵探.推理—日本推理作家與作品》(臺北:獨步文化,2009年5月初版5刷)
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上)(臺北:中研院文史哲籌備處,1999年12月)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思辯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1版1刷)
華諾文學編譯組編:《文學理論資料匯編 : 美學.戲劇.藝術.流派.形象思維.意識形態.內容形式.批評鑑賞》(共三冊)(臺北:華諾文化出版,1988年,再版)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1刷)
黃岩柏:《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1版2刷)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5月,初版1刷)
黃新生:《偵探與間諜敘事—從小說到電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1刷)
黃祿善:《美國通俗小說史》(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12月 1版1刷)
黃寬重、柳立言等編:《中國社會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8月初版)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 (臺北:麥田出版有限,1995年3月25日初版1刷)
詹宏志:《偵探研究》(臺北:馬可孛羅文化,2009年3月初版1刷)
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謀殺》(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年1月初版1刷)
雷石榆:《日本文學簡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1版1刷 )
綾辻行人著,洪韶英譯:《殺人十角館》(臺北:皇冠文化,1993年修訂版)
趙伯陶:《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版1刷 )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 (臺北:時報文化,1980年5月初版1刷)
劉天振:《明代通俗書類研究》(濟南 : 齊魯書社,2006年1版)
劉正浩:《左海鉤沈》(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劉佛丁、李一翔、張東綱、王玉茹著、劉澤華主編:《中華文化通志 制度文化典 工商制度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1刷 )
劉秀美著:《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15日初版)
劉良明、劉方著:《市井民風 : "二拍"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版)
劉果:《“三言”性別話語研究:以話本小說的文獻比勘為基礎》(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版)
劉英民、李豔明編:《鄭振鐸全集》第四卷 (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1版1刷)
劉崇稜、劉玫瑛:《日本現代文學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1刷)
劉崇稜:《日本文學欣賞近代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
劉崇稜:《日本文學概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73年5月 )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 (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0月1版1刷)
歐陽代發:《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年)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 (臺北:貫雅文化,1992年1月1版1刷)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臺北:揚智,1993年5月15日,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3月初版1刷)
魯威:《市井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1版2刷 )
橫溝正史著,婁美蓮譯:《惡魔前來吹笛》(臺北:商周出版,2006年5月初版)
獨步文化編輯部編:《謎詭:日本推理情報誌》(臺北:獨步文化,2006年8月初版)
獨步文化編輯部編:《謎詭Vol.4:伊阪幸太郎特輯—日本推理情報誌》(臺北:獨步文化,2009年10月初版)
盧潤祥:《神秘的偵探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1版1刷)
臉譜編輯部製作:《偵探蒐藏誌》(臺北:臉譜,2005年2月 初版1刷)。
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魏隱儒編著:《中國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年)
藤原宰太郎著、 林伊婷、朱靜宜譯:《智鬥世界名偵探》(臺北:上硯出版,1999年9月15日,初版)
嚴明:《東亞視野中的明清小說》(臺北:聖環圖書,2006年 月1版1刷)
(二)論文:
1. 期刊論文:
卜安淳:〈刑案與偵探—談公案小說中的偵探作品〉,《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第2期,頁91-97
于洪笙、胡小偉:〈從公案到偵探—中國法制小說兩千年〉,《嶺南學報》新第3期,2006年9月,頁45-6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有故事才有小說〉,《推理雜誌》117期, 1994年7月,頁12-14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何謂推理小說〉,《推理雜誌》124期,1995年2月,頁12-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情節的進行方式〉,《推理雜誌》143期,1996年9月,頁14-17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的本質〉,《推理雜誌》119期,1994年9月,頁15-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與創作方法〉,《推理雜誌》114期,1994年4月,頁12-13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結構決定作品的良窳〉,《推理雜誌》142期,1996年8月,頁12-18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十戒」與「二十則」〉,《推理雜誌》第147期,1997年1月,頁20-23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心理的密室〉,《推理雜誌》133期,1995年11月,頁12-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啟承轉結〉,《推理雜誌》144期 1996年10月,頁12-15
小杉健治著,林敏生譯:〈普通小說化的推理小說〉,《推理雜誌》105期,1993年7月,頁14-17
切司特吞作,思果譯:〈為偵探小說辯〉,《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104-106
丘彥明整理:〈高羅佩傳奇—從中國公案小說說起〉,《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 1985年8月,頁98-103
石昌渝:〈二拍來源補〉,《古典文學知識》第41期,1992年2月,頁84-85
佐野洋著,林敏生譯:〈短篇推理小說的寫作法〉,《推理雜誌》104期,1993年6月,頁14-17
余心樂:〈Why Mystery?—推理小說的前世今生〉,《野葡萄文學誌》第35期,2006年7月,頁134-135
余心樂:〈戈老舍之後瑞士推理小說的演進—國寶級的大文豪也寫推理小說〉,《推理雜誌》第138期,1996年4月,頁28。
余心樂:〈犯罪文學的理性與感性〉,《野葡萄文學誌》第33期,2006年5月,頁134-135
呂淳鈺:〈福爾摩斯在台灣—日治時期偵探敘事中「翻譯改寫」對經典的臨摹與變造〉,《當代》第205期,2004年9月,頁92-105
宋安娜、黃澤新:〈西方偵探小說的發展趨勢〉,《天津師大學報》第4期,1994年,頁58-65
谷巴:〈松本清張與日本推理小說〉,《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110-111
周衍:〈出人意料的設計—論「伏筆」〉,《推理雜誌》132期,1995年10月,頁12-15
金介甫作,沈幼平、黃麗卿譯:〈中西推理小說的比較〉,《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94-97
金明求:〈導入引進情景:宋元話本小說「入話」之「大眾化」敘事藝術〉,《政大中文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3-34
金儒農:〈喧囂以前—台灣推理小說出版概況〉,《文訊》269期,2008年3月,頁62-63
洪震宇:〈十五本最佳推理小說〉,《財訊》第205期,1999年4月,頁202-208
范立舟:〈”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識與傳統道德觀念〉,《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2期,2003年3月,頁90-93
孫旭:〈論凌濛初在”二拍”中的地域意識〉,《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3期,2004年9月,頁77-81
曹亦冰:(明代小說與公案文化),《明清小說研究》第73期,2004年3月,頁4-15
清水義範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很難寫〉,《推理雜誌》103期,1993年5月,頁10-13
陳國偉:〈本土推理,百年孤寂〉,《文訊》269期,2008年3月,頁53-61
陳銘清:〈古典本格的魅力〉,《推理雜誌》105期 1993年7月,頁10-12
陳銘清:〈當偵推文學遇見科學〉,《推理雜誌》第114期,1994年4月,頁14-16
陳器文:〈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興大中文學報》第13期,1990年12月,頁50-71
傅月庵:〈巨匠的魅力—讀《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文訊》262期,2007年8月,頁98-99
傅林統:〈兒童文學裡的推理小說〉,《研習資訊》10卷第4期,1993年8月,頁67-69
傅傅:〈推理小說的原點—愛倫.坡的五篇推理小說(下)〉,《野葡萄文學誌》第31期,2006年3月,頁134-135
傅傅:〈推理小說的原點—愛倫.坡的五篇推理小說(上)〉,《野葡萄文學誌》第30期,2006年2月,頁134-135。
焦雄屏:〈硬漢〉,《聯合文學》第13卷第6期,1997年4月,頁88-103
黃麗月:(台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範圍),《中國文化月刊》第266期,2002年5月,頁94-119
雷蒙.錢德勒作,林淑琴譯:〈謀殺的簡單藝術〉,《聯合文學》第13卷第6期,1997年4月,頁104-114
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企劃執行:〈偵探與助手的N款情仇〉,《野葡萄文學誌》第34期,2006年6月,頁141-145
趙曉彤:〈淺析”三言”、”二拍”中的私情公案小說〉,《安徽文學》2007年第5期,頁72-73
趙興華:〈從藝術特質入手淺析”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文學性〉,《岱宗學刊》第11卷1期,2007年3月,頁8-10
蔡孟真:〈推理文學的古往今來〉,《書香遠傳》第24期,2005年5月,頁48-51
蔡惠琴:〈系列推理小說的精彩之作—哈蘭科本的《精度驚悚》〉,《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01期,2007年5月,頁33-37
蔡惠琴:〈推理小說熱門主題大集合—讀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03期,2007年7月,頁30-33
蔡順雄:〈法律電影的無窮魅力〉,《律師雜誌》第2期,2006年2月,頁1-3
鄭炳南:〈推理小說中的懸疑與謎團〉,《推理雜誌》138期,1996年4月,頁22-23
謎熊:〈推理導師—艾勒里.昆恩〉,《MYSTERY》Vol.01勒里.昆恩百年誕辰專輯,2006年6月,頁4-6
謝桃坊:〈從書會到書坊的市民文學〉,《古典文學知識》第50期,1993年5月,頁53-59
簡家欣:〈繽紛屍骸,殺人情迷,與生存絕處〉,《影響》第91期,1998年1月,頁100-103
簡齊儒:〈通俗文學和法律的更多對話—評介《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中國法制史學會刊—法制史研究》第5期,2004年6月,頁327-346
顏純鈞,〈文學的世俗化傾向〉,《文學評論》雙月刊,第3期,1989年,頁70-77
魏同賢:〈馮夢龍、凌濛初和「三言」「二拍」〉,《文史知識》第56期,1986年2月,頁23-28
2. 論文集論文:
Patick Hanan著,姜台芬譯:〈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與兩拍》(臺北:天一書局,1991年),頁82-99
王德威:〈「說話」與中國白話小說敘事模式的關係〉《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1—文學理論(卷)》(臺北:正中出版社,1993年),頁115-145
沈廣仁:〈人情戰勝天理 物欲充實人情—明代小說中物品的象徵性與情節性〉,《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刷),頁17-33
孫奕:〈城市文化和文化中的城市〉,《城市史研究》第78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1版1刷),頁42-48
曹亦冰:〈論”二拍”中的公案小說〉,《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頁307-331
寧宗一:〈史裡尋詩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說審美意識的演變〉,《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刷),頁5-16
3.學位論文:
尤靜慧:《松本清張研究—以其推理小說為中心》(臺北: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洪婉瑜: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3年)
陳智聰:《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公案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楊靜琪碩士論文:《龍圖公案》的成書及其公案性格研究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
劉淑娟:《馮夢龍通俗文學志業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鄭春子:《明代公案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賴奕倫:《程小青偵探小說中的上海文化圖景》 (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2005年)
(三)引用古籍:
〔明〕凌濛初著,劉本棟校訂,繆天華校閱:《初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1979年 4版)
〔明〕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初版三刷)
(四)網路資源:
華夏文化網站:〈人類如何斷案〉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5/06/14/109@582975.htm
華夏文化網路雜誌:〈拍案驚奇〉《傳統雜誌》第三期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chinese_culture/project/050615/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