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筠絜
論文名稱: 《三言》、《二拍》推理成分之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三言》《二拍》推理小說明朝懸疑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社會變遷,城市的繁榮造成市民階級興起,身處於政治不穩、司法黑暗、社會風氣混亂卻活力旺盛的民間,馮夢龍《三言》、凌濛初《二拍》的出現,在這個正在轉變中的明代中後期社會,除可看出商業的興盛,其通俗的本質更是作者們寫作的前提。
    馮夢龍與凌濛初有意識的貼近當代的市井小民,加強了小說的通俗與娛樂性。而《三言》、《二拍》當中公案類型篇章的增加,可看出民眾對於公義的渴望,在這些篇章中,有部份篇章已含有推理成分,這些懸疑緊張的案件,不但刺激了讀者的感官,亦可說是古代公案小說逐漸往現代推理小說發展的過渡期。
    本論文將聚焦於《三言》、《二拍》當中擁有推理成分的公案篇章,分析其推理要件、文本內容、角色特徵與寫作模式。
    而在探討繁榮的明代中後期文壇,馮夢龍、凌濛初如何創作這些新奇而寫實的案件之前,論文則先由介紹推理文學此一類型文學,作為研究的基礎。由推理小說的特質開始,介紹其寫實的時空性、社會性、庶民性、寫作模式與娛樂性;而在創作技巧上,謎團設計、解謎理論、意外性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美學特徵常因緊張、真實、神秘、對比而抓住讀者的心。外國的推理小說由注重懸疑情節本身到解答人性共相,可從流派的不同看出推理小說百花齊放的特質,而本國的推理小說發展,則可從先秦史冊起整理出一源遠流長的脈絡。。
    在社會文化上,推理小說既與社會現實脫不了干係,自然需就當時明代社會的寫作背景,如文人的哲學思想、出版業的興盛帶來的商機與創作者的生機、城市的繁榮導致的市民階層興起加以探討,進入《三言》、《二拍》推理篇章的介紹。而馮夢龍與凌濛初的創作觀,與明朝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之後,再詳細說明《三言》、《二拍》當中篇章的推理性質以及社會意義,並由角色與情節分析這些篇章的推理成分,以此建立研究《三言》、《二拍》故事主題的新方向。
    接著由推理小說應有的要素如謎團、解謎理論、意外性作為案件性質的分析,可歸納出《三言》、《二拍》推理篇章已有不同類型的謎團設計、在破案過程也力求以理性實證為主,而結局則多半以大快人心的揭露真相為主。而由敘事角度加以分析,則可發現在角色塑造上,《三言》、《二拍》中的偵探已逐漸擁有多面的特徵,不僅只是完美的破案機器,受害者與兇手之角色塑造則與當代社會風氣有莫大的關係;在情節結構上,則可發現由於全知敘事角度的限制,敘事時間的排列,削弱了懸疑的緊張氣氛,而作者仍盡力的使用符合當時想像的設計方式製造謎團的合理性。
    本論文希望藉由上述的探討,能夠勾勒出《三言》、《二拍》在中國的推理小說發展當中應有的位置,能夠豐富推理小說、《三言》、《二拍》和文化研究的區塊。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文獻探討 10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步驟 16 附錄:國內以《三言》、《二拍》為主題的研究論文 19 第二章 推理小說簡介 22 第一節、推理小說的性質 22 一、推理小說的時空性 23 二、推理小說的社會性 26 三、推理小說的庶民性 27 四、推理小說的模式 29 五、推理小說的娛樂性 32 第二節、推理小說的基本要件 33 一、謎團設計 34 二、解謎的理論 37 三、出人意外之設計 41 第三節、推理小說的美學特徵 43 一、因懸疑造成的緊張感 43 二、真實 45 三、神秘 47 四、對比 48 第四節、推理小說流變 49 一、歐美推理小說的發展 49 二、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 56 三、我國推理小說的發展 59 第三章 《三言》、《二拍》中的推理篇章 74 第一節 《三言》、《二拍》與明代社會生活 75 一、哲學思想的改變 77 二、出版業的興盛 78 三、城市的繁榮 80 第二節 《三言》中的推理篇章 83 一、作者介紹與創作觀 83 二、篇章介紹 86 第三節 《二拍》中的推理篇章 93 一、作者介紹與創作觀 93 二、篇章介紹 95 第四章 由角色與情節分析推理成分 103 第一節、《三言》、《二拍》所具備的推理要件 103 一、謎團的設計 104 二、解謎的方式 112 三、意外的設計 118 四、案件性質的分析 119 第二節、典型角色的塑造 126 一、破案者 129 二、受害者 139 三、加害者 142 第三節 情節結構的觀察 143 一、敘事角度 146 二、敘事時間 150 三、敘事模式 152 四、懸疑設計的方式 156 第五章 結論 160 一、承先啟後的地位 160 二、《三言》、《二拍》於推理成分的侷限與進展 163 三、研究的未來與展望 165 參考文獻 168

    (一)專書:
    Agatha Christie(阿嘉莎.克莉絲蒂)著,楊山青譯:《牧師公館謀殺案》(臺北:遠流,2003年3月初版)
    Chandler, Raymond(雷蒙‧錢德勒)著、許瓊瑩譯,《大眠》(The Big Sleep)(臺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1刷)
    Conan Doyle(柯南‧道爾)著,黃書津譯:《血字的硏究/四個簽名》(臺北:志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Dashiell Hammett(達許.漢密特)著,林淑琴譯:《馬爾他之鷹》(臺北:臉譜文化,2001年11月初版)
    David Lodge(大衛.洛吉)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 (臺北:木馬文化,2006年12月初版)
    Denis Diderot(狄德羅):《狄德羅美學論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9月1版)
    Dick Riley(迪克‧里德利)、Pam MacAllister(潘‧麥克阿莉絲特)著、黃政淵譯:《煙斗、帽子、放大鏡裏的福爾摩斯:認識世界第一的偵探&邏輯推理的始祖》(臺北:圓神,2006年1月19日,初版)
    Dominic.Strinati(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著,閻嘉譯:《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4月初版2刷)
    Edgar Allan Poe(愛倫.坡)著,杜若洲譯:《莫格爾街的兇殺案》(臺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10月30日初版1刷)
    Edward Morgan Forster(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Elizabeth Freund(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1版1刷)
    Ellery Queen(艾勒里.昆恩)著,鄭秀美譯:《Y的悲劇》(臺北:輕舟出版,2001年6月初版)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 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1刷)
    Jeff Lewis編、邱誌勇、許夢芸譯:《文化研究的基礎》 (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1刷)
    Lawrence Block(勞倫斯‧卜洛克)著,王凌霄譯:《別無選擇的賊》(臺北:臉譜文化,2000年5月初版)
    R.Wuthnow,J.D.Hunter,A.Bergesen & E.Kurzweil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1日初版1刷)
    Robert.Scholes(羅伯特.司格勒斯)著、譚一明審譯:《符號學與文學》(臺北:結構群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
    S.S.Van Dine(S.S.范達因)著,黃淑齡譯:《聖甲蟲殺人事件》(臺北:臉譜文化,2001年9月15日初版3刷)
    S.S.Van Dine(S.S.范達因)著,劉玉嘉譯:《金絲雀殺人事件》(臺北:臉譜文化,1999年9月初版)
    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佛洛伊德)著,常宏等譯 :《論文學與藝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5月1版1刷)
    Stephen King(史蒂芬.金)等著,景翔等譯:《Mystery vol.2 福爾摩斯誕生一百二十周年專輯》(臺北:臉譜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Umberto‧Eco(安貝托.艾柯)著、黃寤蘭譯:《悠遊小說林》(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11月13日,初版1刷)
    William Wilkie Collins(威爾基‧柯林斯)著、姜恩娜改寫翻譯:《月光石》(臺北:天衛文化,1994年06月01日2版1刷)
    Wolfgang Iser(沃爾夫岡.伊瑟爾)著,朱剛、谷婷婷、潘玉莎譯:《怎樣做理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1版1刷)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的通俗小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1版)
    孔慧怡:《翻譯、文學、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1版1刷)
    王向遠著:《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1版1刷)
    王志強、殷嘯虎、郭建著、劉澤華主編:《中華文化通志 制度文化典 法律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1刷 )
    王昕:《漫說「三言」「二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1刷)。
    王逢振:《文化研究》 (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4月初版1刷)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1版1刷)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6月初版1刷)
    平猷明:《當代日本文學史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1版1刷 )
    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變遷》(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1版4刷)
    任翔:《文學的另一道風景—偵探小說史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1版1刷)
    朱立元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二版四刷)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1刷)
    江戶川亂步著,艾坡譯:《江戶川亂步傑作選》(臺北:華成圖書,2002年初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1版)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1刷)
    呂小蓬:《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7月1版1刷)
    李桂奎:《元明小說敘事型態與物欲世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1版1刷)
    李達三、劉介民編:《中外文學比較研究》第一冊(臺北: 臺灣學生,1990年9月初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譯註:《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7月1版1刷)
    周時奮:《市井》(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2月1版1刷)
    周憲、羅務恒、戴耘編:《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岡本綺堂:《半七補物帳.參拜卷》(臺北:遠流,2005年 初版1刷)
    林燿德、孟樊主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2年1月,初版)
    松本清張著,邱振瑞譯:《砂之器》(臺北:獨步文化,2006年12月初版)
    長谷川泉著,李丹明譯:《日本戰後文學史》(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11月初版1刷 )
    阿.阿達莫夫著,楊東華、春雲、蘇萬巨譯:《偵探文學和我:一個作家的筆記》(北京:群眾出版社,1988年1版)
    姜維楓:《近現代偵探小說作家程小青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0月1版)
    段玉明:《中國市井文化與傳統曲藝》(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1刷)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5刷)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初版)
    范伯群:《偵探泰斗程小青》(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苗懷明:《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1刷)
    夏志清:《志清文學評論經典 : 愛情.社會.小說》(臺北市 : 麥田出版,2007年,初版)
    徐行言主編:《中西文化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1版)
    徐秀榮發行:《三言二拍資料下冊》(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3月 )
    徐定寶:《凌濛初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1版1刷 )
    馬美信:《凌濛初與兩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1版1刷 )
    高洪鈞編著:《馮夢龍集箋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1版1刷)
    張大春:《小說稗類》 (臺北:網路與書,2004年11月初版1刷)
    張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1版1刷)
    郭英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1刷)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3刷)
    陳必祥編:《通俗文學概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1版1刷)
    陳江:《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1刷)
    陳淳等編:《比較文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1刷)
    陳智勇:《中國古代治安管理史》(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1版1刷 )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 (臺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1刷)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2版1刷 )
    傅承洲:《馮夢龍與通俗文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傅敏編:《傅雷譯丹納名作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1版1刷)
    傅博:《謎詭.偵探.推理—日本推理作家與作品》(臺北:獨步文化,2009年5月初版5刷)
    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上)(臺北:中研院文史哲籌備處,1999年12月)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思辯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1版1刷)
    華諾文學編譯組編:《文學理論資料匯編 : 美學.戲劇.藝術.流派.形象思維.意識形態.內容形式.批評鑑賞》(共三冊)(臺北:華諾文化出版,1988年,再版)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1刷)
    黃岩柏:《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1版2刷)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5月,初版1刷)
    黃新生:《偵探與間諜敘事—從小說到電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1刷)
    黃祿善:《美國通俗小說史》(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12月 1版1刷)
    黃寬重、柳立言等編:《中國社會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8月初版)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 (臺北:麥田出版有限,1995年3月25日初版1刷)
    詹宏志:《偵探研究》(臺北:馬可孛羅文化,2009年3月初版1刷)
    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謀殺》(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年1月初版1刷)
    雷石榆:《日本文學簡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1版1刷 )
    綾辻行人著,洪韶英譯:《殺人十角館》(臺北:皇冠文化,1993年修訂版)
    趙伯陶:《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版1刷 )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 (臺北:時報文化,1980年5月初版1刷)
    劉天振:《明代通俗書類研究》(濟南 : 齊魯書社,2006年1版)
    劉正浩:《左海鉤沈》(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劉佛丁、李一翔、張東綱、王玉茹著、劉澤華主編:《中華文化通志 制度文化典 工商制度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1刷 )
    劉秀美著:《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15日初版)
    劉良明、劉方著:《市井民風 : "二拍"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版)
    劉果:《“三言”性別話語研究:以話本小說的文獻比勘為基礎》(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版)
    劉英民、李豔明編:《鄭振鐸全集》第四卷 (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1版1刷)
    劉崇稜、劉玫瑛:《日本現代文學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1刷)
    劉崇稜:《日本文學欣賞近代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
    劉崇稜:《日本文學概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73年5月 )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 (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0月1版1刷)
    歐陽代發:《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年)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 (臺北:貫雅文化,1992年1月1版1刷)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臺北:揚智,1993年5月15日,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3月初版1刷)
    魯威:《市井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1版2刷 )
    橫溝正史著,婁美蓮譯:《惡魔前來吹笛》(臺北:商周出版,2006年5月初版)
    獨步文化編輯部編:《謎詭:日本推理情報誌》(臺北:獨步文化,2006年8月初版)
    獨步文化編輯部編:《謎詭Vol.4:伊阪幸太郎特輯—日本推理情報誌》(臺北:獨步文化,2009年10月初版)
    盧潤祥:《神秘的偵探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1版1刷)
    臉譜編輯部製作:《偵探蒐藏誌》(臺北:臉譜,2005年2月 初版1刷)。
    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魏隱儒編著:《中國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年)
    藤原宰太郎著、 林伊婷、朱靜宜譯:《智鬥世界名偵探》(臺北:上硯出版,1999年9月15日,初版)
    嚴明:《東亞視野中的明清小說》(臺北:聖環圖書,2006年 月1版1刷)

    (二)論文:
    1. 期刊論文:
    卜安淳:〈刑案與偵探—談公案小說中的偵探作品〉,《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第2期,頁91-97
    于洪笙、胡小偉:〈從公案到偵探—中國法制小說兩千年〉,《嶺南學報》新第3期,2006年9月,頁45-6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有故事才有小說〉,《推理雜誌》117期, 1994年7月,頁12-14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何謂推理小說〉,《推理雜誌》124期,1995年2月,頁12-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情節的進行方式〉,《推理雜誌》143期,1996年9月,頁14-17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的本質〉,《推理雜誌》119期,1994年9月,頁15-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與創作方法〉,《推理雜誌》114期,1994年4月,頁12-13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結構決定作品的良窳〉,《推理雜誌》142期,1996年8月,頁12-18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十戒」與「二十則」〉,《推理雜誌》第147期,1997年1月,頁20-23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心理的密室〉,《推理雜誌》133期,1995年11月,頁12-16
    土屋隆夫著,林敏生譯:〈關於啟承轉結〉,《推理雜誌》144期 1996年10月,頁12-15
    小杉健治著,林敏生譯:〈普通小說化的推理小說〉,《推理雜誌》105期,1993年7月,頁14-17
    切司特吞作,思果譯:〈為偵探小說辯〉,《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104-106
    丘彥明整理:〈高羅佩傳奇—從中國公案小說說起〉,《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 1985年8月,頁98-103
    石昌渝:〈二拍來源補〉,《古典文學知識》第41期,1992年2月,頁84-85
    佐野洋著,林敏生譯:〈短篇推理小說的寫作法〉,《推理雜誌》104期,1993年6月,頁14-17
    余心樂:〈Why Mystery?—推理小說的前世今生〉,《野葡萄文學誌》第35期,2006年7月,頁134-135
    余心樂:〈戈老舍之後瑞士推理小說的演進—國寶級的大文豪也寫推理小說〉,《推理雜誌》第138期,1996年4月,頁28。
    余心樂:〈犯罪文學的理性與感性〉,《野葡萄文學誌》第33期,2006年5月,頁134-135
    呂淳鈺:〈福爾摩斯在台灣—日治時期偵探敘事中「翻譯改寫」對經典的臨摹與變造〉,《當代》第205期,2004年9月,頁92-105
    宋安娜、黃澤新:〈西方偵探小說的發展趨勢〉,《天津師大學報》第4期,1994年,頁58-65
    谷巴:〈松本清張與日本推理小說〉,《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110-111
    周衍:〈出人意料的設計—論「伏筆」〉,《推理雜誌》132期,1995年10月,頁12-15
    金介甫作,沈幼平、黃麗卿譯:〈中西推理小說的比較〉,《聯合文學》第1卷第10期,1985年8月,頁94-97
    金明求:〈導入引進情景:宋元話本小說「入話」之「大眾化」敘事藝術〉,《政大中文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3-34
    金儒農:〈喧囂以前—台灣推理小說出版概況〉,《文訊》269期,2008年3月,頁62-63
    洪震宇:〈十五本最佳推理小說〉,《財訊》第205期,1999年4月,頁202-208
    范立舟:〈”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識與傳統道德觀念〉,《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2期,2003年3月,頁90-93
    孫旭:〈論凌濛初在”二拍”中的地域意識〉,《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3期,2004年9月,頁77-81
    曹亦冰:(明代小說與公案文化),《明清小說研究》第73期,2004年3月,頁4-15
    清水義範著,林敏生譯:〈推理小說很難寫〉,《推理雜誌》103期,1993年5月,頁10-13
    陳國偉:〈本土推理,百年孤寂〉,《文訊》269期,2008年3月,頁53-61
    陳銘清:〈古典本格的魅力〉,《推理雜誌》105期 1993年7月,頁10-12
    陳銘清:〈當偵推文學遇見科學〉,《推理雜誌》第114期,1994年4月,頁14-16
    陳器文:〈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興大中文學報》第13期,1990年12月,頁50-71
    傅月庵:〈巨匠的魅力—讀《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文訊》262期,2007年8月,頁98-99
    傅林統:〈兒童文學裡的推理小說〉,《研習資訊》10卷第4期,1993年8月,頁67-69
    傅傅:〈推理小說的原點—愛倫.坡的五篇推理小說(下)〉,《野葡萄文學誌》第31期,2006年3月,頁134-135
    傅傅:〈推理小說的原點—愛倫.坡的五篇推理小說(上)〉,《野葡萄文學誌》第30期,2006年2月,頁134-135。
    焦雄屏:〈硬漢〉,《聯合文學》第13卷第6期,1997年4月,頁88-103
    黃麗月:(台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範圍),《中國文化月刊》第266期,2002年5月,頁94-119
    雷蒙.錢德勒作,林淑琴譯:〈謀殺的簡單藝術〉,《聯合文學》第13卷第6期,1997年4月,頁104-114
    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企劃執行:〈偵探與助手的N款情仇〉,《野葡萄文學誌》第34期,2006年6月,頁141-145
    趙曉彤:〈淺析”三言”、”二拍”中的私情公案小說〉,《安徽文學》2007年第5期,頁72-73
    趙興華:〈從藝術特質入手淺析”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文學性〉,《岱宗學刊》第11卷1期,2007年3月,頁8-10
    蔡孟真:〈推理文學的古往今來〉,《書香遠傳》第24期,2005年5月,頁48-51
    蔡惠琴:〈系列推理小說的精彩之作—哈蘭科本的《精度驚悚》〉,《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01期,2007年5月,頁33-37
    蔡惠琴:〈推理小說熱門主題大集合—讀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03期,2007年7月,頁30-33
    蔡順雄:〈法律電影的無窮魅力〉,《律師雜誌》第2期,2006年2月,頁1-3
    鄭炳南:〈推理小說中的懸疑與謎團〉,《推理雜誌》138期,1996年4月,頁22-23
    謎熊:〈推理導師—艾勒里.昆恩〉,《MYSTERY》Vol.01勒里.昆恩百年誕辰專輯,2006年6月,頁4-6
    謝桃坊:〈從書會到書坊的市民文學〉,《古典文學知識》第50期,1993年5月,頁53-59
    簡家欣:〈繽紛屍骸,殺人情迷,與生存絕處〉,《影響》第91期,1998年1月,頁100-103
    簡齊儒:〈通俗文學和法律的更多對話—評介《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中國法制史學會刊—法制史研究》第5期,2004年6月,頁327-346
    顏純鈞,〈文學的世俗化傾向〉,《文學評論》雙月刊,第3期,1989年,頁70-77
    魏同賢:〈馮夢龍、凌濛初和「三言」「二拍」〉,《文史知識》第56期,1986年2月,頁23-28
    2. 論文集論文:
    Patick Hanan著,姜台芬譯:〈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與兩拍》(臺北:天一書局,1991年),頁82-99
    王德威:〈「說話」與中國白話小說敘事模式的關係〉《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1—文學理論(卷)》(臺北:正中出版社,1993年),頁115-145
    沈廣仁:〈人情戰勝天理 物欲充實人情—明代小說中物品的象徵性與情節性〉,《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刷),頁17-33
    孫奕:〈城市文化和文化中的城市〉,《城市史研究》第78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1版1刷),頁42-48
    曹亦冰:〈論”二拍”中的公案小說〉,《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頁307-331
    寧宗一:〈史裡尋詩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說審美意識的演變〉,《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刷),頁5-16
    3.學位論文:
    尤靜慧:《松本清張研究—以其推理小說為中心》(臺北: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洪婉瑜: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3年)
    陳智聰:《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公案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楊靜琪碩士論文:《龍圖公案》的成書及其公案性格研究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
    劉淑娟:《馮夢龍通俗文學志業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鄭春子:《明代公案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賴奕倫:《程小青偵探小說中的上海文化圖景》 (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2005年)

    (三)引用古籍:
    〔明〕凌濛初著,劉本棟校訂,繆天華校閱:《初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1979年 4版)
    〔明〕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初版)
    〔明〕馮夢龍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初版三刷)

    (四)網路資源:
    華夏文化網站:〈人類如何斷案〉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5/06/14/109@582975.htm
    華夏文化網路雜誌:〈拍案驚奇〉《傳統雜誌》第三期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chinese_culture/project/050615/history/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