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安
Chin Yi-An
論文名稱: 母體混沌—孕,由娠而子之繪畫創作研究
Maternal Chaos—The Study of Painting Creation on Gestation,from Pregnancy to Birth.
指導教授: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母職母性懷孕孕育胎兒繪畫創作
英文關鍵詞: motherhood, mother nature, pregnancy, gestation, fetus, painting cre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1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懷孕是成為母親的必經路程,經過妊娠與分娩,女人得以成為母親。而懷孕漫長的過程中,女人必須經歷身體的改變與不適,心靈上也受著極大的考驗。懷孕不只是考驗母親,分娩過程對於胎兒也是人生的第一項挑戰。通過產道這一關,母子得以在喜悅中相見,而後,哺育嬰兒又是下一門課題。筆者以「孕」為主題,以自我敘說的方式,將孕期歷程紀錄之後,加以分析,奠定創作的主題發展,「孕」不只是指新生命的誕生,也意指作品的產生。藉由「孕」,加深自我與孩子的鏈結,亦是對生命體悟之後所表達的敬意。

    Being pregnan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ways for women to become mother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women become mothers. However,
    during the long period of being pregnant, women have to suffer from not only physical changes and discomfort, but also enormous mental adjustments. While pregnancy testifies a woman's faith to be a mother, child delivering process is as well the first challenge for babies to confront in their lives. A baby struggling through its mother's birth canal, the mother and her child shall meet each other in joy. Since then, baby nurturing is another topic. The author took “Gestation” as a subject. She narrated herself,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whole pregnant period, which was developed into a subject for creation. “Gestation” means not only giving birth to a new life, but also generating creation works. Through “Gestation”, the link between the author and her child was intensified, and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respect toward life was expressed.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表次.............................Ⅶ 圖次.............................Ⅷ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創作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方法.......................4 第五節 名詞釋義.......................5 第貳章 母體及胎兒文獻資料..................6 第一節 母體的生理功能....................6 第二節 孕期的生理不適徵狀..................13 第三節 孕期之生理變化....................16 第四節 孕期的心理狀態....................22 第五節 胎兒發育的情形....................26 第參章 母性角色理論.....................39 第一節 母職由社會學習而來..................39 第二節 母職的觀點......................41 第三節 母親的自身書寫....................45 第四節 女人之所以成為母親..................47 第肆章 孕期自身敘說與創作理念................50 第一節 孕期自身敘說.....................50 一、孕期敘說之歷程與內化...................50 二、淘寫孕與子........................52 第二節 由娠而子之敘說分析..................64 一、懷孕歷程之問題......................64 二、關鍵事件之問題......................67 三、未來藍圖之問題......................69 四、奠定發展主題.......................69 第三節 母體混沌之初的創作理念................70 一、無形之冥.........................70 二、妊娠之軀.........................72 三、心像之移.........................73 四、混沌之初.........................76 第伍章 涵化而後的創作內容與形式...............80 第一節 孕育之內容意涵....................80 一、祈禱...........................80 二、母親之繫.........................82 三、裸身之凝.........................85 第二節 形式意象.......................89 一、「娠子線」刻於自身的刻骨銘心...............89 二、夜幕之冥.........................93 三、曲線的勢.........................95 四、圖形的疆界........................98 第三節 水彩之澄澈母心與壓克力顏料之篤實呈現.........100 一、水彩與壓克力之選用....................100 二、水彩之澄澈母心......................103 三、壓克力顏料之篤實呈現...................105 第陸章 作品解析.......................107 一、唯一.........................107 二、奔Ⅰ、奔Ⅱ......................109 三、孕律Ⅰ、孕律Ⅱ....................112 四、宮之泉........................115 五、保護.........................117 六、欣..........................119 七、待..........................121 八、孕體之姿.......................123 九、不可預期.......................126 十、謐夜.........................128 十一、跪求........................130 十二、窒.........................132 十三、渾.........................134 十四、母體混沌(全)...................136 十五、母體混沌Ⅰ.....................137 十六、母體混沌Ⅱ.....................139 十七、母體混沌Ⅲ.....................141 十八、不眠夜之冥.....................143 十九、不適........................145 二十、成為母親Ⅰ.....................147 二十一、成為母親Ⅱ....................149 二十二、276Ⅰ、276Ⅱ...................151 二十三、被褥之恐.....................154 二十四、撕裂的痛.....................156 二十五、驚........................158 二十六、心肝寶貝是心頭肉.................160 第柒章 結論.........................16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1.丁興祥,張慈儀,曾寶瑩等(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台北市:遠流。(Jonathan A.Smith, 2003)。
    2.刁筱華(譯)(2006)。《女人的世界史》。台北市:麥田。(Rosalind Miles, 1988)
    3.王奕婷(譯)(2005)。《性∕文本政治:女性主譯文學理論》。台北市:巨流。(Toril Moi, 2002)
    4.王庭玫主編(2007)。《裸體:美術史上的裸體意象與身體之美》。台北市:藝術家。
    5.王雅各(譯)(2002)。《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發展》。台北市:心理。(Carol Gilligan, 1982)
    6.王子芳(1998)。《妊娠期婦女的心理變化》。載於李從業(主編),《實用產科
    護理》。台北市:華杏。
    7.石朝穎(2006)。《藝術哲學與美學詮釋問題》。台北縣:人本自然。
    8.宋文偉、張慧芝(譯)(2003)。《性政治》。台北縣:桂冠。(Kate Millett, 1970)
    9.李奭學(譯)(2005)。《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台北市:書林。(Michael Payne, 1970)
    10周芬伶(2006)。《芳香的秘教:性別、愛欲、自傳書寫論述》。台北市:麥田。
    11.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台北縣:韋伯。(Kathryn Woodward, 1997)
    12.林志明、張婉真(譯)(2004)。《本質或裸體》。台北縣:桂冠。(François Jullien, & Ralph Gibson, 2007)
    13.林芳玫等(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
    14.林珮淳主編(1998)。《女∕藝∕論》。台北市:女書。
    15.孟憲傑(1993)。《懷孕‧分娩》。台北市:正中。
    16.尚新建、杜麗燕(譯)(1992)。《梅洛龐蒂:現象學與結構主義之間》。台北市:桂冠。(James Sscmidt, 1985)
    17.吳文勇(譯)(1988)。《真理與方法》。台北縣:南方。(Hans-Georg Gadamer, 1960)
    18.洪漢鼎(譯)(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的基本特徵》。台北市:時報。(Hans-Georg Gadamer, 1960)
    19.侯宜人(譯)(1995)。《女性裸體》。台北市:遠流。(Lynda Nead, 1992)
    20.胡月娟(1988)。《新編產科護理學》。台北市:合記。
    21.夏傳位(譯)(1997)。《女性主義思想 : 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市:巨流。(Patricia Ticineto Clough , 1994)
    22.夏學理、范瓊方、談琲、王怡瑜(2008)。《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台北市:五南。
    23.梁景忠(1999)。《準媽媽教室:孕婦產檢指南與健康須知》。台北市:遠流。
    24.彭仁郁(譯)(2003)。《恐怖的力量》。台北縣:桂冠。(Julia Kristeva, 1980)
    25.張資寧(譯)(2000)。《性別角色》。台中市:天恩。(David H.Olson, & John DeFrain, 1999)
    26.張國燕(譯)(2007)。《懷孕40周全書》。台北市:新手父母。(Glade B.Curtis, & Judith Schule, 2007)
    27.張君玫(譯)(2003)。《母職的再生產》。台北市:群學。(Nancy J. Chodorow, 1999)
    28.游惠貞(譯)(2005)。《女性,藝術與權力》。台北市:遠流。(Linda Nochlin, 1989)
    29.蔡美玲(譯)(1995)。《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市:遠流。(Mary Field Belenky, Blythe Mc Vicker Clinchy, Nancy Rule Goldberger & Jill Mattuck Tarule, 1986)
    30.陳淑真(譯)(2000)。《女性笑聲的革命性力量:女性主義與當代藝術》。台北市:遠流。(Jo Anna Isaak, 1996)
    31.陳明珠(2006)。《身體傳播:一個女性身體論述的硏究實踐》。台北市:五南。
    32.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市:如果。
    33.曾曬淑主編(2004)。《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台北市:南天。
    34.楊大春(2003)。《梅洛龐蒂》。台北市:生智。
    35.楊美惠(譯)(1997)。《第二性-第二卷:處境》。台北市:志文。(Simone de Beauvoir, 1949)
    36.楊明敏(譯)(2002)。《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市:遠流。(Paul-Laurent Assoun, 1993)
    37.萬俊人(2000)。《佛洛姆Erich Fromm》。香港:中華。
    38.廖月娟(譯)(2004)。《孕:目睹子宮內的奇蹟》。台北市:天下遠見。(Alexander Tsiaras, & Barry Werth, 2002)
    39.鄭金川(1993)。《梅洛—龐蒂的美學》。台北市:遠流。
    40.劉思量(1989)。《藝術與創造—藝術創作與欣賞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藝術家。
    41.劉亞蘭(2008)。《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台北市:三民。
    42.簡媜(1999)。《紅嬰仔》。台北市:聯合文學。
    43.薛絢(譯)(2004)。《母性》。台北市:城邦。(Sarah Blaffer Hrdy, 1999)
    44.謝鴻均(2006)。《原好—混混乃陰性空間,歷歷如母性系譜》。台北市:臺灣商務。
    45.謝鴻均等(譯)(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台北市:遠流。(Norma Broude & Mary D. Garrard, 1992)
    46.蘇芊玲(1998)。《我的母職實踐》。台北市:女書。

    期刊:
    1.王珮玲(2008)。《十一位難養育型嬰兒的母親知覺孕期壓力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123-160。
    2.周守民(2002)。《混沌原理的啟示》。護理雜誌,51(3),42-45。
    3.許玉雲與陳彰惠(1997)。《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8。
    4.張秀如與余玉眉(2007)。《身體觀點——體現與身體心像》。護理雜誌,54(3),77-79。
    5.蔡秀枝(1990)。《克麗絲特娃對母子關係中「陰性」空間的看法》。中外文學,
    21(8),35-45。
    論文研究:
    1.李淑如(1995)。《初產婦於產後初期對身體變化之認知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5)。
    2.邱淑容(1996)。《初產婦產後兩週期間哺母乳經驗滿意度與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6)。
    3.胡毓雯(2001)。《產後初期母嬰互動中之母性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2001),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TU01563019。
    4.陳玫吟(1999)。《初產婦於產後初期對為人母之經歷與體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9)。
    5.陳燕鈴(1995)。《臥床安胎孕婦於住院初期之生活處境及因應行為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5)。
    6.梁美寬(1995)。《母親於產後初期餵奶期間其手部與新生兒身體接觸之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5)。
    7.曾雅玲(1988)。《正常分娩的初產婦產時主觀經驗及護理照護需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88)。
    8.劉玉秀(1994)。《正常經產孕婦在第三孕期執行母性任務的行為反應 : 對Rubin理論的印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4)。
    9.劉丹宴(2003)。《母性意象-構築孕育的形體》。(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班,2003),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TNUA050500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