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芳伶
Liu, Fang-Ling
論文名稱: 素養導向的差異化教學對國中體育課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Competency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Junior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指導教授: 陳信亨
Chen, Hsin-Heng
口試委員: 鐘敏華
Chung, Min-Hua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陳信亨
Chen, Hsin-Heng
口試日期: 2022/03/0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身體素養差異化教學素養導向教學
英文關鍵詞: Physical literacy,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41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十二年國教課綱之五大理念包含「適性揚才」和「因材施教」,教師須了解學生潛能設計並提供能適應個別差異的學習環境,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導以行動研究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習成效以及教師的教學歷程與反思。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國二學生,男生15位、女生11位,共進行6節的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透過身體素養自評量表與學生自我簡易評量的前後測數據瞭解學生對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的學習成效,並綜合研究者觀察日誌、課堂錄影、訪談及學習單加以佐證與反思,研究結果發現:一、透過階層性活動和特定學習任務能檢視、評量學生能力,調整器材、空間和分組方式能提升學生參與度。二、學生自評分數與研究者觀察等質性資料多為相符,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能提升多數學生的身體技能、動機與信心、知識理解之能力。三、教師在體育課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時,透過多樣的證據來了解與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助於教師修正面臨到的問題並提出因應方法,擬定、執行更適合的素養導向差異化體育教學,從中能讓教師從歷程中獲得成長。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建議,做為未來體育領域教師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研究及教學現場之參考。

    Adaptive instructions an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are promoted by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provid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y realizing their potential.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based on competency-base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here were 26 students as participants (15 males and 11 females) in six classe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physical literacy,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self-assessment, field notes, recording, group interviews, and workshee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capability could be examined by the progressive activities and tasks. The participation was promoted by the adjustments of the equipment, space, and grouping; (2) Competency-base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could boost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knowledge &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 confidence; (3) Outcomes could be indicators to assist teachers adopting mor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learning progress. Finally, suggestions in the study would be pro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competency-base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課程改革與素養導向 7 第二節 素養導向體育教學 16 第三節 差異化教學 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0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0 第四節 教學活動設計 4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4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之教學歷程 49 第二節 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 65 第三節 教師實施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的教學反思 9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1 一、 中文部分 101 二、 外文部分 105 附錄 107 附錄一、研究參與同意書 107 附錄二、素養導向差異化教學教案 108 附錄三、身體素養自評量表 118 附錄四、學生自我簡易評量 120 附錄五、研究者教學觀察日誌 122 附錄六、課中學習單1 123 附錄七、課中學習單2 124 附錄八、課後學習單 126 附錄九、學生課後回饋單 129 附錄十、半結構式焦點訪談大綱1 130 附錄十一、半結構式焦點訪談大綱2 131

    一、 中文部分

    方振宇、邱品蒨、沈彥汝、龔雅慈 (2020)。友善運動環境對身體素養提升之初探。全球運動與休閒管理期刊,3 (3),55-63。
    任宗浩 (2019)。教育評量的省思。中等教育,70 (3),6-10。
    吳清山 (2012年4月)。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eg_name=%E9%99%A2%E9%95%B7%E7%9A%84%E8%A9%B1&edm_no=38&content_no=1011
    吳樎椒 (2014)。差異化教學在幼兒教育的思與行。課程與教學,17 (2),119-140。
    李玲惠 (2015)。差異化教學不是口號。師友月刊,575,22-26。
    李魁元 (2016)。尊重個別差異的多元化體育教學——包含式教學在排球發球之應用。臺東大學體育學報,24,1-32。
    房瑞文 (1997)。Mosston 練習式、互惠式教學效果的比較—以國小籃球教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林永豐 (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7。
    林佩璇 (2017)。矛盾驅動擴展學習:差異化教學的實踐轉化。課程與教學,20 (4),117-150。
    林佩璇、高翠鴻、許燕萍 (2016)。差異化教學的矛盾與轉化:活動理論觀。中等教育,67 (4),7-20。
    林建豪、魏豐閔、林靜萍 (2019)。身體素養評量工具之探討。教育學報,47 (2),61-80。
    林思吟 (2016)。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 (3),118-123。
    林素卿 (2014)。教師行動研究導論 (二版)。高雄:麗文。
    林琮智、鄭健源 (2018)。素養導向概念之國小健康與體育課程。屏東大學體育,4,89-100。
    林靜萍 (2017)。落實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與教學。學校體育,27 (5),4-5。
    施登堯 (2018)。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鑑。學校體育,168,14-23。
    施孟儀 (2015)。差異化的體適能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華葳 (2011)。柯華葳:素養是什麼?親子天下,25,30。
    洪詠善、范信賢 (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 (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1-7。
    唐淑華 (2016)。差異化教學的迷思與再探。中等教育,67 (4),1-6。
    夏林清 (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夏淑琴 (2017)。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設計>小學示例。學校體育,162,60-67。
    涂家綸 (2020)。差異化教學運用於高中體育課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秦聖翔、掌慶維 (2019)。技能導向與素養導向在體育課程、教學與評量之概念分析與實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14,1-14。
    高桂懷 (2014)。一位國民中學英語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的歷程與反思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謝清俊 (1997)。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編號- (86) 023-60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張錫勳 (2016)。差異化教學的桃花源:國中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差異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中等教育,67 (4),85-111。
    教育部 (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臺北市:作者。
    許義雄 (2017)。現代體育學原理 (上冊)。臺北市:揚智文化。
    連婉珍 (2013)。差異化教學應用於體育課之策略。學校體育,139,108-113。
    陳正專 (2019)。十二年國教學校體育課素養導向教學之因應策略。臺南大學體育學報, 14,1-14。
    陳朱祥、張素紋、許俊達、林仁傑 (2018)。身體素養為特色學校本位課程之規劃-以澎湖縣中山國小為例。學校體育,168,72-85。
    陳政智 (2019)。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可能性-以跳繩為例。學校體育,175,7-15。
    陳昭宇 (2018a)。身體素養的統整性體育教學思維與原則。學校體育,168,24-37。
    陳昭宇 (2018b)。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與教學:證據本位實務的思考。課程與教學季刊,21 (2),111~140。
    陳秋蘭、掌慶維 (2020)。探討體育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影響。學校體育,176,110-128。
    陳荻慈、陳劭瑋 (2018)。身體素養體育教學主題/探究/議題融入游泳教學-以泳出生命~「勇」不放棄為例。學校體育,168,99-112。
    陳瑜儂 (2016)。「教」與「學」的動態歷程-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履賢 (2019)。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可能性-以防衛型運動為例。學校體育,175,16-27。
    單文經 (2020)。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中遇見杜威。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8 (2),1-29。
    掌慶維 (2017)。身體素養導向教學之展望與挑戰。學校體育,162,31-43。
    掌慶維 (2018)。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理論基礎。學校體育,168,38-48。
    游自達、林素卿 (2014)。整合學習共同體於差異化教學的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 (1),23-46。
    程峻 (2017)。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設計>國中示例。學校體育,162,68-73。
    程峻 (2018)。國中素養導向教學體育教案分享-「飛鴿傳書」,中等教育,69 (2),99-112。
    程峻 (2019)。解析核心素養-談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轉化。學校體育,172,103-119。
    程瑞福 (2018)。身體素養導向-期待體育即生活。學校體育,168,2-4。
    黃于真、陳美如 (2018)。差異化教學對國中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 (1),91-122。
    黃建松 (2019)。STEPS教學策略對促進身體素養導向教學之實務探究。學校體育,12,70-81。
    黃美瑤 (2017)。專題導向學習促進體育教師資培育學生的創意教學行為與創造力。大專體育學刊,19 (3),212-228。
    楊俊鴻 (2019)。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智勝。
    楊俊鴻、張茵倩 (2016)。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實踐:以臺南市保東國民小學全校性的公開課為例。2016年邁向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學生學習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國家教育研究院。
    葉錫南 (2013)。英文科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233,37-48。
    詹恩華 (2017)。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設計>高中示例。學校體育,162,74-87。
    詹恩華 (2018)。身體素養導向教學方法與實例。學校體育,168,60-71。
    詹恩華、闕月清、掌慶維 (2017)。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評析:以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為例。大專體育,143,1-13。
    歐用生 (200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
    劉世雄 (2018)。差異化教學的同質性分組協同學習模式之探究。教師專業研究期刊,16,25-51。
    劉俞宏 (2018)。均一教育平台融入差異化教學對提升國中生數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海鵬 (2002)。臺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蔡辰北 (2013)。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 (11),78-80。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 (2020)。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賴君亮 (2019)。差異化教學融入體育科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鍾俊敏 (2004)。運動和公平競爭的初步想法:以93年大運會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3,39-46。

    二、 外文部分

    Almond, L., & Whitehead, M. (2012). Physical literacy: Clarifying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 Physical Education Matters, 7 (1), Spring: 68-71.
    Bruce, C. D., & Flynn, T. (2013).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 learning: Efficacy shifts in a three-year mathematics study.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4), 691-709.
    Dudley, D.A. (2015). A conceptual model of observed physical literacy. The Physical Educator, 72, 236-260.
    Durden-Myers, E. J., Whitehead, M. E., & Pot, N. (2018). Physical literacy and human flourishing.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37 (3), 308-311. doi: 10.1123/jtpe.2018-0132.
    Hoskins, B., & Deakin Crick, R. (2010). Competences for learning to learn and active citizenship: Different currencies or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5 (1), 121-137. doi:10.1111/j.1465-3435.2009.01419.x
    Murphy, P. K., Greene, J. A., Firetto, C. M., Li, M., Lobczowski, N. G., Duke, R. F., & Croninger, R. M. (2017).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homogeneous versusheterogeneous grouping on students’text-based discussions and comprehens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 336-355.
    OECD. (2016). Global competency for an inclusive world. Paris: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pisa/aboutpisa/Global-competency-for-an-inclusive-world.pdf
    Roetert, E. P., & Jefferies, S. C. (2014). Embracing physical literacy.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85 (8), 38-40.
    Stauart, S. K., & Rinalda, C. (2009). A collaborative planning: Framework for teachers implementing tiered instructio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42 (2), 52-57.
    Tomlinson, C. (2003). Fulfilling the promise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responsive teach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hitehead, M. (2001).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6 (2), 127-138. doi: 10.1080/1740898010060205
    Whitehead, M. (2010). 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out the lifecourse.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Whitehead, M. E. (2013). Defini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and clarification of re-lated issue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65, 29-34.
    Valiandes, S. (2015).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n literacy and reading in mixed ability classrooms: Quality and equity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45, 17-2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