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歐陽慧儒
論文名稱: 巴赫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詮釋報告
指導教授: 林肇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9
中文關鍵詞: 巴赫大提琴無伴奏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06下載:15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巴赫在1717年到1723年間,擔任柯登(Kothen)地方雷奧波德王子(Prince Leopold)的樂長,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器樂曲,例如平均率鋼琴曲集第一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1 Teil BWV846-69)、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三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三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Sechs Sonaten und Partiten fur Violine solo BWV1001-06),還有六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這六首組曲的原稿已經遺失,作曲年代方面,也和巴赫其他大部分的器樂曲一樣,無法準確地判斷,目前只有兩個線索可以用來推測﹕
    一、 巴赫的妻子安娜‧馬格達勒娜(Anna Magdalena)所抄寫的手稿譜,從筆跡與樂譜用紙來研究,大概是在1717-27年間所作。
    二、 安娜與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起抄寫的無伴奏小提琴曲中,附有這個標題﹕六首無數字低音的小提琴獨奏曲 第一卷 約翰‧瑟巴斯倩‧巴赫作曲 1720年
    由以上這個年代推測,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應該也是在1720年左右完成 。
    安娜的手稿譜封面,以「無伴奏」(senza basso)強調獨奏的特性,因為在巴羅克時期之前,大提琴多半都是與小提琴、魯特琴或木管樂器合奏。
    「無伴奏」是這六首組曲與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當時的音樂流行使用數字低音,巴赫採用了特殊的方法來創作這些樂曲,他在一條旋律線上構想出複音音樂或多個聲部同時進行,從而達到目的。但是,這麼作也讓演奏方面增添了不少的困難度,同樣地,對於聽眾而言,在理解方面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
    這六首組曲包括兩首小調的組曲(第二號d小調和第五號c小調)及四首大調的組曲(第一號G大調、第三號C大調、第四號降E大調、第六號D大調)。
    而這六首無伴奏組曲中,第五號和第六號分別有其特殊之處:
    巴赫在第五號c小調組曲,採用了特殊調弦法(Scordatura) ,這是因為大提琴的正常調弦法不容易演奏c小調的幾個特殊的和弦,但是這樣的調弦法雖然變得容易演奏,在音色及音量上卻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在現代,已經少有人用這樣的調弦法來演奏了。這種調弦法在16、17世紀的魯特琴音樂上用的很多,而在小提琴及大提琴也有出現不少作品。在第四章中,將會討論到特殊調弦法在第五號c小調組曲的應用。
    第六號D大調組曲是為當時的一種五弦(C.G.D.A.E)大提琴所作。這種大提琴稱作豪華琴(Viola PomPosa),是把大提琴加以改良,製造出適合演奏高音域旋律的樂器 。巴赫為這種樂器作了幾首曲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六號D大調組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豪華琴漸漸為人們所淡忘,現在我們演奏第六號D大調組曲,都是使用四條弦的大提琴,原本在第五條弦(E)上的旋律,現在只能用(A)弦來拉奏,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困難度,成為六首組曲之中,技巧最難的一首。

    目 次 第一章 巴赫的音樂創作風格 1 第二章 巴羅克時期組曲概論 10 第三章 巴羅克時期大提琴的發展 14 第四章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概說 18 第五章 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詮釋 23 第一節 前奏曲(Prelude) 27 第二節 阿勒曼舞曲(Allemande) 35 第三節 庫朗舞曲(Courante) 38 第四節 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 41 第五節 嘉禾舞曲(Gavotte) 43 第六節 吉格舞曲(Gigue) 50 第六章 結語 54 參考書目 56

    參考書目
    一、外文參考書目
    Anderson, Nicholas. Baroque Music:From Monteverdi to Handel.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994.
    Boyden, David D. The History of Violin Playing from its Origins to 1761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Violin and Violin Music.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Blum, David. Casals and the Art of Interpretation. 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 1977.
    Corrette, Michel. METHODE:THEORIQUE ET PRATIQUE pour apprendre en peu de temps LE VIOLONCELLE dans sa perfection. Geneve:Minkoff,1741.
    Dickinson, A.E.F. The Art of J. S. Bach. London: Hinrichsen, 1950.
    Donington, Robert. Baroque Music:Style and Performance. London:Faber and
    Faber, 1982.
    Efrati, Richard R. Treatise on the Exec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 and the Suites for Solo Cello. Zurich:Atlantis, 1979.
    Grout, Donald J.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Ed. Claude V. Palisca, 3rd Ed.
    New York: W. W. Norton, 1980.
    Knape, Walter and Murray R. Charter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1, “Abel” Stanley Sadie ed. 20 vols, London:Macmillan, 1980.
    Machlis, Joseph The Enjoyment of Music 4th ed. New York:W. W. Norton, 1990.
    Palisca, Claude V. Antholog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 W. W. Norton, 1980.
    Pleeth, William. Cello. New York:Schirmer, 1982.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5th Ed.
    Vols. 1. 2. 18. 19. London : Macmillan, 1980.
    Spitta, Philipp. Johann Sebastian Bach:His Work and Influence on the Music of
    Germany. Trans. Clara Bell & J. A. Fuller-Maitland Vol. Ⅱ. New York: Dover,
    1992.
    Stowell, Rob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Cello. Cambridge:Cambridge ,
    1999.
    Schumann, Robert. On Music. 1946. New York︰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Wilson, Conrad. Dictionary of Music. Glasgow:Collins, 1988.
    Wolff, Christoph. Essays on His Life and Music.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二、中文參考書目
    Alan Rich 著,吳家恆、尹鴻智譯,《巴赫清唱劇》,台北:智庫,1997年。
    Bouchet, Paule 著,劉君強、蔡鴻濱譯,《巴哈—世人稱頌的樂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初版第一刷。
    Clark, Kenneth 著,楊孟華譯,《文明的腳印》,台北:桂冠,民國78年。
    Corredor, J.M. 著,梅玫譯,《卡薩爾斯的一生:大師訪談錄》,台北:世界文物,民國84年。
    Dowley, Tim 著,徐仲秋譯,《偉大作曲家群像—巴赫》,台北﹕智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初版第二刷。
    Kamien, Roger 著,王美珠、林聖縈、洪崇焜等譯者群譯,《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民國91年初版第一刷。
    Ulrich, Homer 著,汪育理、康綠島譯,《音樂欣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71年4版。
    音樂之友社編,林勝儀譯,《J.S.巴赫》,台北:美樂出版社,民國89年。
    皆川達夫 著,吳憶帆譯,《巴羅克音樂》,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90年初版第一刷。
    吳祖強主編,《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83年。
    林肇富 著,《大提琴的藝術》,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4年。
    _________,《大提琴的技巧研究》,台北:一流出版社,民國74年。
    邵義強 著,《巴洛克樂曲賞析》,台北:錦繡,民國88年。
    洪萬隆 著,《巴洛克小提琴演奏技術與詮釋理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0年。
    國立編譯館編訂,《音樂名詞》,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初版。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0年2版。
    馮翰高 著,《弦樂四重奏的樂器》,香港:上海,1971年。
    劉志明 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7年7版。
    翟學文、王鳳岐 著,《巴赫》,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90年初版。
    三、樂譜參考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Diran Alexanian. Paris: Salabert, 1929.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Paul Bazelaire. Paris: Editions Max Eschig, 1933.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Hugo Becker. New York: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any.
    Bach, Johann Sebastian. Sechs Suiten, ed. by Julius Klengel. Leipzig: Breitkopf & Hartel Musikverlag.
    Bach, Johann Sebastian. Six Suites, ed. by Janos Starker. New York: Pe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1971.
    四、有聲資料參考
    Casals, Pablo. J. S. BACH : Suites for Cello Vol.2 . EMI, 1988.
    Fournier, Pierre. J. S. BACH The 6 Suites pour violoncelle. ADDA, 1959.
    Harrell, Lynn. J. S. BACH CELLO SUITES. London, 1985.
    Maisky, Mischa.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Solo Cello. Schott,
    1999.
    Ma, Yo-Yo. INSPIRED BY BACH﹕SUITES NO. 5 FOR UNACCOMPANIED CELLO-Struggle for Hope. SONY 1997.
    Navarra, Andr’e;. Jean J. S. BACH SUITES VIOLONCELLE. Calliop, 1987.
    Starker, Janos.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S FOR SOLO CELLO.
    Mercury, 1991.
    Tortelier, Paul. J. S. BACH The 6 Cello Suites. EMI, 196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