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金育文
Yu-Wen Chin
論文名稱: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為例
A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 job stres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taking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 閔宇經
Miin, Yeu-J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8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修正式德菲法及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NEO-PI-R分量尺」及自編的「工作壓力量表」、「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本研究問卷,依學校規模及位置,以分層抽樣方式調查,針對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共計寄發350 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數29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5.4%。
    本研究係以次方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中以「親和樂群」者最多。
    二、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屬中等程度,主要來自於「上級方面」。
    三、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整體運用因應策略頻率為中等程度,且大多採取「尋求支持」。
    四、年輕、年資淺、未婚者及擔任組長「具神經質」者多,而年長、年資深、已婚者及擔任主任者「勤勉謹慎」者多。
    五、年輕、年資淺、未婚者及擔任組長比年長、年資深、已婚者及擔任主任者感受更多「專業知能」的工作壓力。
    六、年資深者、擔任主任及任職教務處者較常用「解決問題」之因應策略。
    七、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間均存有顯著相關。
    八、整體人格特質與整體工作壓力對整體教師因應策略具有顯著正向預測關係。

    依據研究之結論,分別提出對教育主管機關、對學校校長、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及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veness of the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the study centers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odified Delphi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earcher used “NEO-PI-R facet”, “Job Stress Scale” and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established by the researcher as instruments. The survey used stratified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sizes and locations. Among the 350 issued sampling, 299 effective data are collected. The rate of the effective data was 85.4%.
    The research applies the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
    I.The most of personality traits for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was “Agreeableness”.
    II.The job stress for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was medium degree; most job stress comes from “their bosses”.
    III.The coping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was medium degree, “looking for support” was most frequently used.
    IV.The Neuroticism attributes are possessed more by the younger, junior, unmarrie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and section chiefs; the Conscientiousness attribute are possessed more by the older, senior, marrie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and directors.
    V.The younger, junior, unmarrie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and section chiefs have more job stress of “processional knowledge” than the older, senior, marrie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and directors.
    VI.The senior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directors,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working in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use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problem resolving” more often.
    VII.The coping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dramatical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stress.
    VIII.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stress was found to be good predictors of coping strateg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could be adopted by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principals, administrative function-holding teachers, and other as advices as well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00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00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010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0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格特質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019 第二節 工作壓力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032 第三節 因應策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049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0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0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06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0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資料背景分析........... 073 第二節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 075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差異分析...........082 第四節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111 第五節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之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對因應策略之預測分析.............11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136 參考文獻 ........................... 139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5 附錄二 專家修正意見彙整............. 156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71 表 次 表2-1 學者對人格的定義.................. 021 表2-2 五大人格因素特徵.................. 026 表2-3 NEO-PI-R facet................... 028 表2-4 研究者對教師人格特質研究彙整表............ 029 表2-5 生活再適應量表.................... 034 表2-6 研究者對壓力的定義.................. 035 表2-7 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 037 表2-8 研究者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研究彙整表... 043 表2-9 研究者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045 表2-10 研究者對因應策略的定義................ 050 表2-11 研究者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因應策略的研究彙整表... 055 表2-12 研究者對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彙整表.. 057 表3-1 問卷調查依學校規模抽樣統計表............. 063 表3-2 問卷調查依學校位置抽樣統計表............. 063 表3-3 預試問卷抽樣學校統計表................ 064 表3-4 正式問卷抽樣學校統計表................ 064 表3-5 調查問卷內容效度審查之專家名單............ 065 表3-6 「工作壓力」項目分析摘要表.............. 067 表3-7 「工作壓力」因素分析摘要表.............. 068 表3-8 「因應策略」因素分析摘要表.............. 069 表3-9 「工作壓力第10題」層面內部信度分析.......... 070 表3-10 「因應策略第11題」層面內部信度分析.......... 070 表4-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 074 表4-2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各題填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075 表4-3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所知覺人格特質分析摘要表....... 076 表4-4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各題填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078 表4-5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所知覺工作壓力分析摘要表....... 078 表4-6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因應策略各題填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080 表4-7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因應策略現況分析摘要表........ 081 表4-8 不同性別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2 表4-9 不同年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3 表4-10 不同兼任行政服務年資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4 表4-11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6 表4-12 不同婚姻狀況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7 表4-13 不同學校規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8 表4-14 主任及組長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89 表4-15 不同處室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人格特質之差異....... 090 表4-16 不同性別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1 表4-17 不同年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2 表4-18 不同兼任行政服務年資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3 表4-19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4 表4-20 不同婚姻狀況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5 表4-21 不同學校規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6 表4-22 主任及組長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7 表4-23 不同處室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7 表4-24 不同人格特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之差異..... 099 表4-25 不同性別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0 表4-26 不同年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0 表4-27 不同兼任行政服務年資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1 表4-28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3 表4-29 不同婚姻狀況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4 表4-30 不同學校規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5 表4-31 主任及組長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6 表4-32 不同處室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6 表4-33 不同人格特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7 表4-34 不同工作壓力感受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因應策略之差異... 108 表4-35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11 表4-36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與因應策略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13 表4-37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14 表4-38 整體人格特質與整體工作壓力對教師整體因應策略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117 表4-39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教師整體因應策略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118 表4-40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因應策略—解決問題」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 119 表4-41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因應策略—尋求支持」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121 表4-42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因應策略—情緒調適」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122 表4-43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因應策略—消極逃避」之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 123 表4-44 人格特質各層面及工作壓力各層面對教師因應策略各層面之迴歸預測分析顯著摘要表................... 125 圖 次 圖1-1 研究驗證過程圖.................... 005 圖1-2 研究步驟流程圖.................... 009 圖2-1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039 圖2-2 Moracco和Mcfadden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041 圖2-3 Tellenback ,Brenner 和 Lofgr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 042 圖2-4 壓力因應認知模式................... 052 圖2-5 個體與環境互動壓力因應認知模式............ 054 圖3-1 研究架構圖...................... 059

    壹、中文部分
    方怡靜(2006),《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師生衝突、學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臺北:心理。
    艾德金森等著(Atkinson,R.L.,R.C.Atkinson,E.E.Smith,D.J.Bem and S.Nolen-Hoeksema(1996), 曾慧敏、 劉約蘭、 盧麗鈴等譯(2002)《西爾格德心理學概論》(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臺北:桂冠。
    何信煒(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利伯特等著 (Liebert, R. M. and Liebert, L.L.)(1994) ,張鳳燕、楊妙分、邱珍婉、蔡素紋等譯(2002)《人格心理學:策略與議題》(Personality:Strategies and Issues ),臺北:五南。
    吳定﹙1999﹚,《公共政策》,台北:空中大學。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第8期,頁99-131。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臺北: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臺北:高等教育。
    呂木琳(1999),《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冠瑩(2006);《我國公立高職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濱(2005),《壓力人生 : 情緒管理與健康促進》,臺北:健康文化。
    李信弘(2004),《臺東縣國民中學兼任訓導工作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分析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彥儀(1980),《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領導行為對班級氣氛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承宗(2007),《教師人格特質、班級經營與班級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煌寶(2002),《國小教師社會態度、人 格特質與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元璋(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林杏霞(1997),(壓力危機與調適),《社教資料雜誌》,第225期,頁4-6。
    林佳全(2003),《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幸台(1986),(國中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第9期,頁205-238。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雙葉。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臺北:雙葉。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柏格著, (Burger, J. M.) (2004),林宗鴻譯(2006)《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6th ed.),臺北:洪葉。
    洪文章 (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立霞(1999),《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2005),《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臺北:心理。
    徐永明(2005),《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淑玲(2007),《臺北市高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景志(2005),《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 臺北:東華。
    張勳誠(2006),〈找出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臺北市95學年度第1學期公私立高中職暨國中校長會議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梁培勇(1993),〈小學兒童壓力觀初步探討〉,《中華心理學刊》,第35期,頁87-114。
    莊淑灣(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浚經(2007),《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俊(2001),《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清勇(2000),《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傳宗(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芳(1999),《臺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經營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瑞譙 (2004),《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美珠(2007),《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意雄(2005),《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觀富(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臺北:心理。
    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制控信念與成就動機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郁婷(2005),《教師人格特質影響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學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 臺北:心理。
    黃淑青(200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善慈 (2004),《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毓琦(2005),《高職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世瑩(2008),《SPSS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旗標。
    楊國樞(1982),《實用心理學》,臺北:黎明文化。
    葉青雅(200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和寬恕態度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光榮(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駱仁(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臺北:幼獅。
    藍采風(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臺北:幼獅。
    顏惠玲(200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型態與旅遊風險知覺對旅遊保險消費之影響 ─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淑麗(2005),《不同世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on.
    Allport, G. W. (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Arnold, M. B. (1967). Stress and emotion. In M. H. Appley and R. Trumbull(Eds.).Psychological stress-Issue in research. New York:Appley-Century-Crofits.
    Auerbach,S.M. & Gramling,S.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Beehr, T. A. & Newanan, J. E. (l978) ,“Job sress, empl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Personnal Psychology, 31:665-699.
    Bellings, A.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 stress ,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implore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4) :877-891.
    Burger,J.M.(1990),Personality(2nd ed.).Belmont, California. : Wadsworth.
    Burke,R.J. & Weir,T.N. (1980),“What stresses school administrators."Theory into Practice,22:64-69.
    Cannon, W. B. (1932),“The wisdom of the body.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sychology, 15:473-489.
    Cattell, R. B. (1965),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Cattell,R.B.(1979),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theory.New York:Springer.
    Davis, K. L.( 2006),The teaching interview: Principals' perceptions of teacher traits and the link to student achievement,Doctor of Philosophy,Capella University,unpublished.
    Epstein,S.(1998),Constructive thinking:The key to emotional Intellgence. London : Prager.
    Eysenck, H. J. (1952),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ersonality. London: Routledge & K. Paul.
    Eysenck,H.J.(1977),“personality and factor analysis :A reply to Guilford ."Psychological Bulletin,84:405-411.
    Folkman, S. & Lazarus, R.S.(1984),“If it changes it must be a process : A 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8 : 150-170.
    Fontana, D. & Abouserie, R. (1993),“Stress levels, gender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in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3(2): 261-270.
    Gmelch, W. H. (1983),“Stress for success: 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 Theory into practive, 1(22) : 7-14.
    Goldberg,L.R.(1990),“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The big-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9:1216-1229.
    Greenberg, G.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6th ed.).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Prentice-Hall.
    Hersen, M.&Thomas, J. C.(2003),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ssessement。New York; Chichester:Wiley.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s:A case for preventive health and str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mn:5-25.
    Jama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8) :727-738.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 :159-167.
    Lazarus, R. S. (1967),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under lying threat and coping. In ppley and R.Trumbull (Eds.). Psychological stress:Issues in research.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Lazarus, R.S. & Folkman, S.(1984),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New York,NY.
    Leach,D.J.(1984),“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17(2), summer:157-171.
    Liebert, R. M. & Liebert, L. L. (1998), Liebert & Spiegler's personality: strategies and issues.( 8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McCrae,R.P.&Costa,P.T.,Jr(1990),Personality in adulthood.New York:Guilford Press.
    McCrae,R.P.&Costa,P.T.,Jr(2003),Personality in adulthood : a five-factor theory perspective .( 2nd ed.)New York:Guilford Press.
    Miller, I.W. (1979),“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A view and attribution-theory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93-118.
    Monet, A. & Lazarus, R. S. (1977), Stress and copying:An antholog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iournal, 5: 549-552.
    Murry, J. W. & Ho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423-436.

    Parker, D. F. & DeCotiis, T. A.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160-177.
    Pervin,F. T.( 1983),“Characterrisi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t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28:233-237.
    Pervin, L. A.&John,O.P.(1997),Personality : theory and research( 7th ed.).New York : John Wiley.
    Pervin, L. A.(1993),Personality : theory and research( 6th ed.).New York : Wiley.
    Phares, E. J.&Chaplin, W. F.(1997),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4th ed.).New York:Longman.
    Roy, D. D. (1995),“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factors of experienced teacher, physicians, bank managers and fine artists." Psychological Studies, 40(1): 51-56.
    Schultz, D. P. & Schultz, S. E. (2001),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Belmont, CA: Wadsworth Thompson Learning.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Selye, H.(1980), The Stress concept today. In I. L. Kutash ,et al.(Eds), Handbook on stress and anxiety: Contemporary Knowledge, Theory,and Treat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Steers, R. M. (1988),“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Sullivan, H.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orton.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Weiten, E. (1986),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 (2nd ed.). CA:Brooks/Col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