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瑜涓 Wang, Yu-Chuan |
---|---|
論文名稱: |
〈虬髯客〉三俠初遇情節的詮釋與教學設計 Plot Interpretation and Teaching Design of Legend of the Three's First Meet of Qiu Ran Ke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Huang, Ming-Li |
口試委員: | 廖棟樑 梁淑媛 |
口試日期: | 2021/06/1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8 |
中文關鍵詞: | 國文教學 、虬髯客 、三俠初遇 、靈石旅舍 、小說教學 、空白情節 |
研究方法: | 文件分析法 、 敘事分析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60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3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為高中國文教師,從中學國文教學現場出發,探討教授〈虬髯客〉時所遇到的疑義與困惑。多數教科書中,談及「靈石旅舍」段落時,總將虬髯客對紅拂的無禮注視,理解作起了男女之意;而虬髯刻意貶低李靖,是為情敵相見的挑釁。這樣的說解,因無法扣合全文旨意,讓教學頗生困擾。因此筆者從版本演變、敘說者差異、敘事學、接受美學的角度深入探究,追索最合於整體文意的版本,從三俠初遇的「靈石旅舍」切入,比較原始文本、教科書版本間的差異,並分析其良窳,最後,依研究所得設計合宜的教學活動。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談閱讀〈虬髯客〉必須釐清的問題,其一為〈虬髯客〉是以真人實事為訴求的故事,其二為傳說故事的源頭應是李靖,其三則是了解故事傳抄必然而生的變動,皆會影響文義理解。第三章比較〈虬髯客〉的重要版本,從版本的校讎推求適切的字句。第四章「靈石旅舍」的詮釋,從情節的推展,看三俠言行舉措的含意,了解「空白情節」在小說中的重要性。第五章「靈石旅舍」的教學設計,以三個層次、六個教學活動,讓學生習得小說閱讀方法,與真實世界相扣連,培養帶得走的閱讀素養。第六章結論,並前瞻未來研究方向。
一、古籍(依年代先後為序)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一百二十二卷,上海:上海商務,1936。
[宋]王讜:《唐語林》,上海:上海商務,1936。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明]杜光庭等:《正統道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
[明]陶宗儀:《說郛》,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
[明]陶宗儀:《說郛》,臺北:新興,1963。
[明]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臺北:新興,1960。
[清]紀昀等人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5。
[清]紀昀等人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歷代]歷代名家:《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1960。
二、現代專著(依姓氏筆畫多寡為序)
中文專著
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上海:中華文史論叢,1985。
卞孝萱,《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1995。
王飛、高冉、郭亮亮等人著,《閱讀教學綜論》,陝西:西安地圖,2009。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四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1983。
王夢鷗,《唐代小說研究:纂異記與傳奇校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
王瓊珠,《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心理,2004。
向宗鲁,《校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朱立元,《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1989。
汪辟疆,《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1999。
周慶華,《故事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
胡樸安、胡道靜,《校讎學》,上海:商務,1934。
唐淑華,《青少年閱讀素養之培育──談不同學科領域的文本引導》,臺北:學富文化,2018。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翁振盛、葉偉忠,《敘事學/翁振盛導讀.風格學/葉偉忠導讀》,臺北:文建會,2010。
張心科,《接受美學雨中學文學教育》,安徽:合肥工業大學,2005。
張友鶴,《唐宋傳奇選》,北京:人民文學,1964。
張德林,《現代小說美學》,湖南:湖南文藝,1987。
章國峰,《文學批評的新範式──接受美學》,海口:海南,1993。
陳宏天,《古籍版本概要》,臺北:洪葉文化,1992。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版本編》,濟南市:齊魯書社,1991。
楊昌年,《唐傳奇名篇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3。
趙榮蔚,《中國古代文獻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1994。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2006。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1987。
顏崑陽,《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臺北:臺灣學生,2016。
翻譯著作(依作者英文字母排列為序)
狄蒲(Dipple,Elizabeth)著,林佁俐譯,《情節佈局》,臺北:黎明,1973。
佛斯特(Forster, Edward Morgan)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商周,2009。
赫魯伯(Holub,Robert C.)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高雄:駱駝,1994。
塞米利安(Leon Surmelian)著,宋協利譯,《現代小說美學》,陝西:陝西人民,1987。
魏金斯(Grant Wiggins)、麥克泰伊(Jay McTighe)著,賴麗珍譯,《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册》,臺北:心理,2008。
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著,戴洛棻、黃政淵、蕭少嵫等人譯,《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臺北:漫遊者文化,2014。
榮‧理查特(Ron Ritchhart)/馬克‧邱奇(Mark Church)/凱琳‧莫莉森(Karin Morrison)著/伍晴文譯《讓思考變得可見》,新北:大家,2018。
教科書著作(依編者姓氏筆畫多寡為序)
王更生主編,《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何寄澎總編,《國文第三冊教師手冊》,臺南:南一出版,2020。
何寄澎總編,《國文第三冊備課用書》,臺南:南一出版,2020。
宋隆發(宋裕)、蕭水順(蕭蕭)等人編輯,《國文3教師手冊》,臺南:翰林出版,2013。
宋隆發(宋裕)、蕭水順(蕭蕭)等人編輯,《國文3教學備課用書》,臺南:翰林出版,2013。
李菁菁、張青松等人編,《國文4教師用書 B冊》,臺北:龍騰文化,2020。
李鎏主編,《高中國文(三)》,臺北:正中書局,1990。
李鎏主編,《高中國文(三)教師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0。
董金裕、謝佩芬等人編,《國文4教師手冊 B冊教材深究》,臺北:龍騰文化,2020。
顏瑞芳主編,《國文第二冊教師手冊》,臺北:三民書局,2020。
顏瑞芳主編,《國文第二冊備課用書上冊第一~七課》,臺北:三民書局,2020。
三、期刊論文(依發表前後為序)
王國良:〈「虬髯客傳」新探〉,《幼獅月刊》(1978.09),頁26-28
楊國娟:〈杜光庭的「虬髯客傳」〉,《書和人》第525期(1985.08),頁3977-3980
張忠良:〈唐人小說〈虬髯客〉〉,《漢家雜誌》第17期(1987.11),頁20-24
楊鴻銘:〈杜光庭虬髯客傳析評論〉,《孔孟月刊》第31卷第366期(1993.02),頁44-45
陳飛龍:〈〈虬髯客〉「篇名」、「作者」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1期(1993.06),頁19-32
楊鴻銘:〈杜光庭虬髯客傳等文線索論〉,《孔孟月刊》第373期(1993.09),頁33-34
張火慶:〈《虬髯客傳》解讀〉,《明道文藝》第212期(1993.11),頁100-128
陳素英:〈虬髯客傳研究(一)〉,《萬能商學學報》第1期(1994.10),頁181-192
許建崑:〈〈虬髯客傳〉肌理結構探析〉,《東海中文學報》第11期(1994.12),頁61-72
素榮齋:〈談「虬髯客傳」兩則注釋〉,《國文天地》第118期(1995.03),頁75
左秀靈:〈也談「虬髯客傳」的注釋〉,《國文天地》第119期(1995.04),頁112-113
周先慎:〈山外青山樓外樓──談《虯髯客傳》的藝術構思〉,《古典文學知識》(1996.06),頁24、31-36
長虹:〈杜光庭《虬髯客傳》的流傳與影響〉,《中國道教》1997年01期,(1997.01),頁28-31
林煜真:〈試論「虯髯客傳」中的俠形象──兼論唐以前的俠〉,《中山中文學刊》第3期(1997.06),頁35-57
蔡妙真:〈〈虯髯客傳〉所見語言的人際交往功能〉,中文研究學報第1期(1997.06),頁19-30
羅媛元:〈前無古人 後啟來者──試論唐人武俠小說《虬髯客傳》的影響〉,《梧州師專學報》第4期(1997.09),頁43-45
樸月:〈〈虯髯客傳〉的隱喻主題〉,《歷史月刊》124期(1998.05),頁105-110
楊興安:〈「虬髯客傳」的魅力及可塑性〉,《文采》(1999.11-12),頁45-46
劉志偉:〈古今《虬髯客傳》研究反思〉,《西北師大學報》第37卷第1期(2000.01),頁18-23
梁湘如:〈風塵三俠的「選擇」哲學──《虬髯客傳》的一種解讀〉,《名作欣賞》第1期(2001.01),頁93-95
安建軍:〈借敷設情節 演「識人」意識──兼談《虬髯客傳》的情節藝術〉,《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1.05),頁73-76
林心暉:〈命運與情愛之糾葛──〈虬髯客〉人物心理探索〉,《國文天地》17卷5期(2001.10),頁13-18
何根海、朱迪光:〈論中國古代小說創作的民間視角〉,《鵝湖月刊》第27卷第8期(2002.02),頁58-64
蔡妙真:〈衝突與抉擇──「虯髯客傳」的人物性格塑造及其意涵〉,《興大人文學報》第34期(2004.06),頁153-178
陳文新、王煒:〈傳、記辭章化:從中國敘事傳統看唐人傳奇的文體特徵〉,《武漢大學學報》第58卷第2期(2005.03),頁188-201
張安祖:〈《虬髯客傳》作者考辨〉,《人文論叢》2004年第00期(2004),頁325-331
卞孝萱:〈論《虬髯客傳》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東南大學學報》(2005.05),頁93-98
孫亦平:〈《虬鬚客》與《虬髯客傳》〉,《中國道教》(2005.06),頁14-17
張火慶:〈〈虯髯客傳〉的人物關係論──生剋、主從、虛實〉,《興大中文學報》第18期(2006.01),頁27-52
吳儀鳳:〈從〈鶯鶯傳〉自傳說看唐傳奇的詮釋方法〉,《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2006.03)頁133-159
侯迎華:〈略論小說敘事的情節模式〉,《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3期(2006.06),頁106-109
凌郁之:〈傳奇體的衰落與唐宋文風的嬗變〉,《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6.11),頁59-63
吳賢俊:〈《虬髯客傳》的批判性閱讀──後現代文學理論的啟迪〉,《通觀洞識學報》第6期(2006.12),頁19-25
曉蘇:〈小說的情節組合〉,《文藝評論》2期(2006),頁71-73
吳岱穎:〈往上看,往下看讀〈虯髯客傳〉〉,《幼獅文藝》(2007.02),頁82-84
周承銘:〈重新評估《虬髯客傳》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綏化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7.02),頁75-78
何求斌:〈從金庸對《虯髯客傳》的評說看其武俠小說的情節要素觀〉,《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06期(2007),頁39-45
許勇強、李蕊芹:〈試論《史記》人物傳記對《水滸傳》敘事的影響〉,《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8.02),頁108-110
洪如薇:〈〈虬髯客〉作者問題考〉,《長庚科技學刊》第8期(2008.06),頁127-152
張海鋒:〈管窺《史記》紀傳體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現代語文》(2008.10),頁9-10
布仁圖:〈司馬遷與史傳文學〉,《語文學刊》(2009.06),頁142、164
劉小雙:〈桐城派人物傳記與《史記》之比較〉,《西昌學院院報》第21卷第3期(2009.09),頁59-60、69
賀潤坤:〈論唐人小說《虬髯客傳》的政治目的〉,《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1卷第4期(2009.12),頁56-57、65
蔣興立:〈論〈虯髯客傳〉的人物虛實〉,《東方人文學誌》第8卷第4期(2009.12),頁77-98
宋良宏:〈《虯髯客傳》作者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12期(2009),頁131-133
王淑芬:〈唐人小說〈虬髯客〉考論〉,《親民學報》(2010.08),頁13-37
溫慶新、陳松青:〈《虬髯客傳》之故事及版本衍變新論〉,《遼東學院學報》第12卷第4期(2010.08),頁110-114
劉子維:〈型男型女,自珍自愛──〈虯髯客傳〉教案設計〉,《建中學報》第16期(2010.12),頁53-79
徐君輝:〈戰國諸子敘事與中國古代史傳文的成熟〉,《貴州社會科學》總252期第12期(2010.12),頁83-86
安建軍:〈論《虬髯客傳》的「識人」意識〉,《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1期(2011.01),頁94-98
諸海星:〈先秦史傳敘事傳統與中國古代小說之淵源和影響〉,《清雲學報》第31卷第3期(2011.07),頁45-58
羅爭鳴:〈肇始與傳衍之間:關於《虯髯客傳》作者問題的再思考〉,《東南大學學報》2011年03期(2011)
陳君丹:〈淺論唐傳奇中的俠主題〉,《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3期(2012.03),頁9-16
傅洪偉:〈從後現代主義空間理論解讀唐傳奇《虬髯客傳》〉,《安康學院學報》(2013.08),頁65-68、96
繆蘭梅:〈文似看山不喜平──淺談小說的情節〉,《現代語文》(2013.11),頁39
顏崑陽:〈「中國抒情傳統」論述已到轉向的關鍵時刻!〉,《中正漢學研究》,(2013.12),頁88-91
孫立清:〈英雄何路慰平生──《虬髯客傳》中虬髯客形象淺談〉,《劍南文學》2013年第4期(2013),頁31、33
葛艷奇:〈《虬髯客傳》寫作技巧探究〉,《短篇小说(原創版)》2014年第32期(2014),頁123-124
侯曉晨:〈論裴鉶小說集《傳奇》的文體特色〉,《西華大學學報》第34卷第2期(2015.03)頁31-36
張向榮:〈解析杜光庭《虬髯客傳》中虬髯客的英雄形象〉,《芒種》第10期(2015),頁63-64
陳素貞:〈「食」有蹊翹?──談《虯髯客》靈石旅社的一頓晚餐〉,《藝間學刊》第12期(2016.10),頁23-31
羅立群、陳靈心:〈《虬髯客傳》的版本流傳與作者問題〉,《文學與文化》(2016),頁39-44
國佳:〈淺析唐傳奇《虬髯客傳》中虬髯客的形象塑造〉,《文學教育》(2017.07),頁126-127
廖超然:〈近七十年來唐傳奇《虯髯客傳》作者問題研究綜述〉,《名作欣賞》06期(2017),頁134-136、139
田軍:〈李靖:拂去絢爛,還其本色——《中國古代小說選讀》《虯髯客傳》研究性學習四題〉,《中學語文教學參考》09期(2018),頁22-23
王馨雲:〈群雄逐鹿的一抹紅豔之色──〈虬髯客傳〉教學設計特色〉,《國文天地》(2019.02),頁83-87
朱明秋:〈敘事的意義與策略──從X復情節看唐人「有意為小說」〉,《濟寧學院院報》第40卷第1期(2019.02),頁27-31
四、學位論文(依發表前後為序)
張曼娟:《唐傳奇之人物刻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金鐘聲:《唐傳奇作品主題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王小琳:《唐代傳奇敘事模式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許淑娟:《史傳文學與唐傳奇小說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蘇意嵐:《唐傳奇主題意識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
廖五梅:《唐傳奇戲劇化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鐘淑卿:《唐傳奇俠者形象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1
林育珊:《唐傳奇的「後繼生命」:論〈虯髯客傳〉的各種翻譯》,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2013
廖珮芸:《中晚唐傳奇研究:世變與現實的再現》,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張嘉娟:《唐傳奇《虯髯客傳》與韓國《洪吉童傳》故事研究—以兩則故事為探討文本》,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18
五、網路資料(依首字筆畫多寡為序)
PISA Taiwan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發布版)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小學堂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zh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YearStart=1&YearEnd=10&page=5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https://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m0001/hau/haushou.htm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https://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m0001/hau/c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