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國新 |
---|---|
論文名稱: |
傳統與創新--由鄉土藝術出發探討繪畫創作的表現 |
指導教授: | 江明賢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1 |
中文關鍵詞: | 鄉土藝術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4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隨著社會文化型態的改變、傳統與現代意識的衝擊,人們對於本土文化尋根的意念日趨熱絡與認同我開始思索什麼是土地的愛戀與關懷?愛,不是空洞,也不是抽象,更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最細微的地方表達出最深刻的情感!所以我加深對鄉土民間、風俗民情、民俗活動之熱衷與追求,藉由認識民間風俗文化、民情之需求,體會到人們需儘早紀錄鄉土題材之重要,並透過一幅幅先人活動圖像來讓後代子孫了解先人的生活紀實,以使後代對傳統文化有多一分的關懷與認知。
藝術創作前的理性研析與資料判讀,是基本的準備工作,思路脈絡的清晰有助於創作的進行;此次的創作研究,無論是思想觀念的表達、繪畫技巧的應用和形式風格的組織,均讓筆者有進一步的突破與發現。而本論文的架構規劃,涵蓋內容理解與美感表現兩大要素,全文共分五章。茲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目的、內容、範圍,以論述以台灣民間寺廟、民俗題材為此次創作之內容及其關聯性。
第二章:鄉土藝術的發展-探討民間寺廟藝術之題材與分析,點出台灣前輩畫家黃土水、席德進和素人畫家洪通的民間鄉土畫作風格與特色,以及其對台灣鄉土藝術的影響。筆者藉由以鄉土民間寺廟藝術為題材來闡述現今台灣鄉土民間藝術發展之現況與展望。
第三章:創作理念的闡釋-藉由題材上的選取(以鄉土民間寺廟、風土民情為題材)、形式風格:筆法與墨法(中西合併,以西畫素描為基礎加上中國傳統筆墨功夫及用筆線條受到書法筆法之影響)、受到台灣前輩畫家及鄭善禧和江明賢老師的影響、結構的重新組織(西洋構圖)等來說明創作處理的架構以及提升以鄉土民間寺廟和風俗為內容的畫作之藝術性。
第四章:個人作品解析-在創作中如何運用適當的工具、材料、技巧,來闡述創作者的理念與意境,及內心對鄉土藝術的熱衷。
第五章:結論-綜合本次研究與實際創作的心得,呈現這兩年來創作作品的優缺點,除了一方面追求作品生命之欲求,另一方面追求傳統中國繪畫的筆墨情趣、韻味,來呈現個人創作的思想價值,期能為將來的創作找出新的動力再加上吸取更多藝術養分,為自己開啟更多的可能性與創新。
參考書目
林惺嶽,〈從民間力量的崛起展望台灣美術的未來〉《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謝里法,《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7月,初版。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粱莊愛撰 洪在辛編選,〈理想還是現實〉《中國畫研究文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王伯敏,〈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並無「嫦娥奔月」〉《考古》,1974年,第3期。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初版。
〈洪通紀念專輯〉《典藏雜誌》,96年2月號。
漢寶德,〈再見洪通〉《洪通畫集》,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發行。
席德進,〈曾經豐饒的年代〉《席德進紀念全集Ⅴ─席氏收藏珍品》,台灣省立美術館,民86年。
蕭瓊瑞,〈用油彩思考─閱讀席德進的油畫〉《席德進紀念全集 Ⅱ─油畫》,台灣省立美術館,民83年。
席德進致友人莊佳村函(1963.5.15紐約);〈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台北,聯合月刊社,民71年。
倪再沁,《藝術家←→台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84年。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續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
王仁鈞,《書譜導讀》,台北,蕙風堂筆墨有公司,2003年9月,初版。
江明賢,《台灣古蹟風情之美-江明賢畫籍》,台北,錦繡出版社,2000年。
小野,《尋找台灣生命力》,台北,天下文化,1990年。
台灣人民俗編輯小組,《台灣人民俗》,台北,橋宏,2000年。
李欽賢,《台灣美術歷程》,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李奕興、曲曲、張真,《遊藝台灣人》,台北,遠流出版,2002年。
吳府廉,《從無相到有相—水墨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2年。
袁德中,《從台灣本土繪畫探討台灣的場所精神》,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慧齡,《異人館—邊緣人物之肖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郭繼生,《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台北,雄獅圖書,1991年。
彭瑞金,《台灣新聞學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黃寤蘭,《鄭善禧—畫壇老頑童》,台北,時報出版,1998年。
楊繡綾,《從《雄師美術》看70年代鄉土美術發展的形構與限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劉聖秋,《70年代台灣鄉土美術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鄭惠美,《台灣近現代水墨畫--鄭善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鄭清和,《書法藝術之研究--楷、隸、篆、行、草五體書法之探究與創作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2年。
蘇振明,《台灣樸素畫家》,台北,常民文化,2000年。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