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博玄 |
---|---|
論文名稱: |
焦循《三禮便蒙》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2 |
中文關鍵詞: | 焦循 、三禮便蒙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焦循(1763-1820)是清乾嘉時代的重要學者,也是揚州學派的主要人物之一,阮元以「通儒」稱之,極能表現出焦循的治學特色。焦循學術中,尤以《周易》、《孟子》、天學算數為精華。然而焦循生涯前期所致力,實在於《毛詩》與《三禮》。本論文擬取《三禮》一端探討之,試圖指出焦循《禮》學所長,以及在清代《禮》學史的地位,以補充焦循早期學術之面貌。
一、焦循著作及焦循研究相關書目
1. 焦循著作
焦循著作於生前多未刊行。循及其子廷琥相繼歿後,始有《焦氏叢書》之刊行,收錄焦氏主要著作二十種:《易章句》、《易圖略》、《易通釋》(以上三種為《易學三書》)、《易話》、《易廣記》、《論語補疏》、《周易補疏》、《尚書補疏》、《毛詩補疏》、《春秋左傳補疏》、《禮記補疏》(以上六種為《六經補疏》)、《群經宮室圖》、《禹貢鄭注釋》、《孟子正義》、《加減乘除釋》、《天元一釋》、《釋弧》、《釋橢》、《釋輪》(以上五種為《里堂學算記》)、《北湖小志》,並附有焦廷琥《先府君事略》。另《皇清經解》收錄有《易學三書》、《六經補疏》、《孟子正義》,《皇清經解續編》收錄有《群經宮室圖》。其他著作散見於清代刊刻各類叢書中,亦有始終未刊行者。以下僅列與本論文相關著作。
01.《焦氏叢書》,淸嘉慶道光間江都焦氏雕菰樓刊本,現藏於台灣大學圖書館。
02.《雕菰樓經學叢書》,台北:文海書局,1974年,《清代稿本百種彙刊》據清代稿本影印。
03.《三禮便蒙》,鄭孝胥錄,民國十一年蟫隱廬石印本,現藏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04.《禮記補疏》,收入《皇清經解》卷1156,台北:復興書局,1961年,據清道光學海堂刊咸豐十一年補刊本影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六年半九書塾刻《六經補疏》本影印。
05.《易廣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7冊,據清道光六年半九書塾刻本影印。
06.《群經宮室圖》,收入《皇清經解續編》卷359,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據清光緒南菁書院刊本影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73冊,據清道光半九書塾刻本影印。
07.《禹貢鄭注釋》,收入《皇清經解續編》卷。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55冊,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六年半九書塾刻《六經補疏》本影印。
08.《論語通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55冊,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李氏刻《木犀軒叢書》本影印。
09.《孟子正義》,收入《皇清經解》卷1117。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58冊,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道光間焦氏雕菰樓刻《焦氏叢書》本影印。
10.《里堂道聽錄》,北京:書目文獻社,1988年《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據清稿本影印。
11.《雕菰集》,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9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9冊,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道光四年阮福嶺南節署校刊本影印。
12.《焦里堂先生軼文》,見徐乃昌輯《鄦齋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本。
13.《里堂家訓》,台北:新文豐,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據孱守山莊藏《傳硯齋叢書》光緒十一年刊本影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951冊,據上海圖書館藏稿本影印。
14.《憶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據光緒中會稽趙氏刻《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本影印。
15.《里堂學算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45冊。
16.〈與王引之書〉,收入羅振玉《昭代經師手簡二編》, 1918年上虞羅氏景印本。
17. 焦循手書題記批校圈點毛氏汲古閣本《十三經注疏》,現藏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又,賴貴三整理本《焦循手批十三經註疏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3月。
2. 焦循生平、年譜
01.【清】阮元〈通儒揚州焦君傳〉,《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6月。此〈傳〉又載於《群經宮室圖》卷首。
02.【清】焦廷琥《先府君事略》,《叢書人物傳記資料類編.學林》卷16,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據《焦氏叢書》本影印。
03.《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1月。
04.【清】趙爾巽《清史稿‧列傳》,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清代傳記叢刊》第95冊。
05.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儒林傳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06.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07. 歐陽炯〈焦循生平及著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第1期(1975年5月),頁67-69。
08. 閔爾昌《焦理堂先生年譜》,民國十六年刊本,現藏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影印本。
09. 王永祥《焦里堂先生年譜》,收入《焦學三種》,1933年榆次王氏鉛印本。
10. 戴培之〈江都焦理堂先生年表〉,《師大學報》第2期(1957年6月),頁237-245。
11. 范耕研〈江都焦里堂先生年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12. 陳居淵〈焦循學術編年〉,《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附錄三,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
13. 朱家生等〈焦循年譜〉,收入洪萬生編《談天三友》,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
14. 賴貴三〈焦循里堂先生見存著述考錄〉,《國文學報》第22期(1993年6月),頁13-64。
15. 賴貴三《焦循年譜新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3月。
16. 賴貴三〈焦循年譜新編紀要〉,《教學與研究》第16期(1994年6月),頁41-65。
17. 賴貴三〈焦循里堂先生學術年譜〉,《國文學報》第29期(2000年6月),頁37-76。
3. 焦循《禮》學研究
01. 賴貴三〈焦循手批三禮註疏鈔讀記〉,收入《焦循手批十三經註疏研究》,頁769-811。
02. 賴貴三〈批判繼承與創造發展──清乾嘉通儒焦循手批十三經註疏經學初稿例說〉,祁龍威、林慶彰主編《清代揚州學術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4月),頁471-521。
03. 彭林〈試論焦循群經宮室圖〉,祁龍威、林慶彰主編《清代揚州學術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4月),頁573-587。
04. 韓碧琴〈焦循手批儀禮註疏研究〉,《興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02年2月),頁65-85。
05. 韓碧琴〈焦循手批禮記註疏之探賾〉,《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上),頁127-146。
4. 其他
01.【清】王昶《春融堂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37、1438冊。
02.【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
03.【清】程瑤田《修辭餘鈔》,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04.【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05.【清】阮元《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6月。
06.【清】阮元《定香亭筆談》,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07.【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據吳興劉氏嘉業堂刊本影印。
08.【清】趙懷玉《亦有生齋集》,清乾隆至道光間遞修本。
09.【清】王豫《群雅集》,清嘉慶十二年序刊本,現藏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10.【清】黃承吉《夢陔堂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1.【清】黃承吉《夢陔堂詩集》,清道光十二年序刊本,現藏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12.【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
13.【清】焦廷琥《冕服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9冊,據清光緒十六年刻本影印。
14.【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15.【清】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16. 李承祜〈焦里堂先生評傳〉,光華大學語文學會編《中國語文學研究》(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3月),頁109-125。
17. 沈英眉〈焦里堂思想的述評〉,《江蘇研究》第1卷第5期(1935年9月),頁1-4。
18. 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19. 辛冠潔、丁健生、蒙登進編《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9月。
20. 何澤恆《焦循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
21. 張豈之《新中國思想史.明清編》,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2年11月。
22.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23.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月。
24. 賴貴三《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6月。
25.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8月。
26. 劉德明《焦循孟子正義之義理學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27. 廖千惠《焦循論語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7月。
28.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8月。
29. 賴貴三《昭代經師手簡箋釋──清儒致高郵二王論學書》,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8月。
30. 陳居淵《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5月。
31. 賴貴三〈焦循(1763-1820)研究論著目錄:1796-2001〉,《漢學研究通訊》第81期(2002年2月),頁171-182。
32. 賴貴三〈海峽兩岸公藏焦循手稿、研究現況及其論著目錄〉,《國文學報》第31期(2002年6月),頁81-120。
33. 陳韋在《焦循尚書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4. 劉建臻《焦循著述新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
35. 劉瑾輝《焦循評傳》,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
36. 陳居淵《焦循阮元評傳》,南京:南京大學,2006年。
37. 賴貴三〈北京大學所藏清儒焦循《孟子補疏》手稿鈔釋〉(一)~(十),連載於《孔孟月刊》第43卷第5-10期、第44卷3、4、7、8期。
二、焦循學術背景相關書目
1. 清代《禮》學研究
01. 奚敏芳《姚際恆之儀禮學》,收入彭林編《經學研究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6月。
02. 彭林《論清人儀禮校勘之特色》,收入彭林編《經學研究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6月。
03. 林存陽《清初三禮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
04. 商瑈《一代禮宗──淩廷堪之禮學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2004年2月。
05. 王世光〈清代初期「以禮代理」說芻議〉,《孔子研究》2004年第2期,頁93-128。
06. 曾軍《清前期禮記學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5月。
07. 彭林〈清人的儀禮研究〉,彭林主編《清代學術講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頁21-44。
08. 賴貴三〈五經皆學與三禮成圖──乾嘉通儒揚州焦循里堂學記〉,彭林主編《清代學術講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頁161-188。
09. 彭林編《清代經學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10. 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11. 鄧聲國《清代儀禮文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2. 王家儉〈清代禮學的復興與經世禮學思想的流變〉,《漢學研究》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頁269-296。
13. 林存陽〈三禮館與清代學術轉向〉,《南開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頁
2. 乾嘉學風
01.【清】桂文燦《經學博採錄》,台北:明文書局,1992年。
02. 張麗珠《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89年。
03. 林慶彰主編《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年。
04.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05. 程克雅《乾嘉學者「以例釋禮」解經方法比較研究:江永、淩廷堪與胡培翬為主軸之析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06. 張麗珠〈凌廷堪以禮代理的禮治理想暨乾嘉復禮思潮〉,《國文學誌》第2期(1998年),頁169-213。
07. 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
08. 張壽安〈評漆永祥教授著乾嘉考據學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2000年9月),頁493-503。
09. 林慶彰、張壽安主編《乾嘉學者的義理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10. 陳祖武、朱彤窗《乾嘉學術編年》,保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11. 陳祖武、朱彤窗《乾嘉學派研究》,保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12. 劉墨《乾嘉學術十論》,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11月。
3. 揚州學派
01. 趙航《揚州學派新論》,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
02. 田漢雲〈略說揚州學派與歷代揚州文化之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5期(1999年9月),頁177-184。
03. 祁龍威〈對「揚州學派」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5期(1999年9月),頁185-187。
04. 祁龍威〈清乾嘉後期揚州三儒學術發微〉,《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0年3月),頁68-73。
05. 林慶彰〈「清乾嘉揚州學派研究」計畫述略〉,《漢學研究通訊》第76期(2000年11月),頁581-587。
06. 賴貴三〈清代乾嘉揚州學派經學研究的成果與貢獻〉,《漢學研究通訊》第76期(2000年11月),頁588-295。
07. 楊晉龍〈台灣學者研究「清乾嘉揚州學派」述略〉,《漢學研究通訊》第76期(2000年11月),頁596-610。
08. 蔣秋華〈大陸學者對清乾嘉揚州學派的研究〉,《漢學研究通訊》第76期(2000年11月),頁611-618。
09. 張壽安〈清代揚州學派研究展望〉,《漢學研究通訊》第76期(2000年11月),頁619-624。
10. 祁龍威、林慶彰主編《清代揚州學術研究》,台灣: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4月。
11. 趙航《揚州學派概論》,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11月。
12.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2月。
13. 楊晉龍主編《清代揚州學術》,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4月。
14. 馮乾〈清代揚州學派簡論〉,《史林》2005年第2期,頁31-38。
15. 郭明道〈清代揚州學派芻議〉,《求索》2006年3期,頁227-229。
三、三禮相關書目
此《三禮》相關書目乃足以觀察焦循《禮》學之傳承、特色、影響者,而非關於《三禮》研究的所有篇目。
1. 《周禮》之屬
01.【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影印。
02.【清】鄂爾泰等《欽定周官義疏》,清同治七年浙江刊本。又收入《四庫全書》第98-9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03.【清】惠士奇《禮說》,《叢書集成.三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04.【清】沈彤《周官祿田考》,收入《四庫全書》第101冊。
05.【清】江永《周禮疑義舉要》,收入《四庫全書》第101冊。
06.【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2-84冊,據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影印。
2. 《儀禮》之屬
01.【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儀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影印。
02.【宋】楊復《儀禮圖》,收入《四庫全書》第104冊。
03.【宋】魏了翁《儀禮要義》,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年據宋本影印。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04冊。
04.【元】敖繼公《儀禮集說》,收入《通志堂經解》第33冊,台北:大通書局,1969年。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05冊。
05.【清】鄂爾泰等《欽定儀禮義疏》,清同治七年浙江刊本。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06-107冊。
06.【清】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台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08冊。
07.【清】盛世佐《儀禮集編》,收入《四庫全書》第110-111冊。
08.【清】徐乾學《讀禮通考》,收入《四庫全書》第112-114冊。
09.【清】姚際恆《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87冊。
10.【清】江永《儀禮釋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8冊,據清道光二十四年刻錢氏守山閣叢書本影印。
11.【清】淩廷堪《禮經釋例》,彭林點校,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90冊,據清嘉慶十四年阮氏文選樓刻本影印。
12.【清】胡培翬《儀禮正義》,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又收入《皇清經解續編》。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91、92冊,據南京圖書館藏清木犀香館刻本影印。
3. 《禮記》之屬
01.【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影印。
02.【宋】衛湜《禮記集說》,收入《通志堂經解》第30-32冊。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17-120冊。
03.【元】陳澔《陳氏禮記集說》,收入《四庫全書》第121冊。
04.【元】吳澄《禮記纂言》,收入《四庫全書》第121冊。
05.【清】鄂爾泰等《欽定禮記義疏》,清同治七年浙江刊本。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24-126冊。
06.【清】杭世駿《續禮記集說》,台北:明文書局,1992年據浙局刊本景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1、102冊,據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光緒三十年浙江書局刻本影印。
07.【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3、104冊,據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同治七年孫鏘鳴刻本影印。
08.【清】朱彬《禮記訓纂》,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5冊,據清咸豐宜祿堂刻本影印。
09.【北周】盧辯《大戴禮記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28冊。
10.【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7冊,據清咸豐元年王氏刻本影印。
11.【清】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第》第88冊。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7冊,據清嘉慶刻巽軒孔氏所著書本影印。
12.【清】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7冊,據民國三年里安廣明印刷所石印本影印。
4. 其他《禮》學著作
01.【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古逸叢書.三編》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影印。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29冊(《三禮圖集注》)。
02.【宋】陳祥道《禮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30冊。
03.【清】江永《禮書綱目》,台北:台聯國風及中文出版社,1974年據嘉慶十五年婺源俞氏鏤恩堂刊本影印。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33-134冊。
04.【清】秦蕙田《五禮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70年據清江蘇書局校刊本影印。又收入《四庫全書》第135-142冊。
05.【清】金榜《禮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9冊,據清乾隆五十九年方起泰胡國輔刻後印本影印。
06.【清】任大椿《弁服釋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9冊,據清嘉慶元年王宗炎望賢家塾刻本。
07.【清】武億《三禮義證》,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0冊,據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影印。
08.【清】焦廷琥《冕服考》,收入徐乃昌輯《積學齋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據清光緒間南陵徐氏刊本影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9冊,據清光绪十六年刻本影印。
09.【清】黃以周《禮書通故》,台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據清光緒十九年黃氏試館刊本影印。又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1、112冊。
四、其他書目
01. 蕭一山《清代學者生卒及著述年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44年。
02 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03.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