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莉雅
Huang, Li-Ya
論文名稱: 談話性節目議題選擇之研究
指導教授: 劉立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談話性節目電視節目製播故事新聞戲劇化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9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8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民國八十八年《衛星廣播電視法》制定後,談話性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到目前為止,新聞電視頻道有多二、三十餘個時段充斥著談話性節目,是世界上所少有。近年來,市場導向的節目產製蔚為風潮,節目製作從業人員普遍相信製作成本低、娛樂價值高的新聞綜藝化作法,有助於提升收視率。不過,國外研究已相繼指出,這樣的新聞操作方式,對短期收視確有刺激作用,在長期而言卻因未能真正滿足觀眾的需求,而導致新聞觀眾加速流失。
    近年有關於訪談性節目的研究,內容雖然多元,文獻也相當豐富,但大多著重在單一個案現象分析,鮮少探討在成本考量及收視壓力下,訪談性節目所挑選的議題設定動機,及其內容戲劇化呈現,是否有助於觀眾對新聞議題的認知有幫助。
    為了增加研究的完整性,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訪談了近八位在訪談性節目上具代表性的受訪者,觀察並分析近年訪談性節目為了收視率而製造「戲劇化效果」,卻忽略媒體識讀所應負起的社會責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與定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聞戲劇化與議題選擇關係 13 第二節 談話性節目的演進 19 第三節 來賓說故事的魅力 21 第四節 文章探討小節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受訪名單 2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9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議題選擇與新聞戲劇化效果相互影響 31 第二節 新聞談話性節目常態性來賓背景描述 34 第三節 新聞談話性節目製作人的省思與成長 37 第四節 戲劇化策略對談話性節目產製影響 38 第五節 本章結論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4 第二節 建議 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49 二、英文部分 51 表次1-1 受訪者名單 27 表次1-2 訪談大綱 30 圖1-1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102年12月11日第569次委員會議 14 圖1-2 「角色扮演模型」16 圖1-3新聞訪談性節目製作團隊工作流程 23 附錄一- 訪談逐字稿 53-115 附錄二 節目Rundown 116-153

    一、中文部份
    蔡琰、臧國仁(1999)。〈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新聞學研究》,58:1-28。
    劉立行、胡煜宗(2015)。新聞一窩蜂報導與接收分析初探:以洪仲丘案為例。《復興崗學報》,第106期,頁69-93。
    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2016全新修訂版)。哈佛大學這樣教出孩子競爭力:未來人才一定要具備七大生存力,宋偉航譯。台北:方言文化。
    劉渼 (2008)。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頁1-34。
    川上徹也(2013)。為什麼會說故事的人,賺的比較多? :說故事的能力,決定你是否擁有百萬年薪,張婷婷譯。台北:如果出版社
    楊瑪利、楊方儒(2007)。〈獨家專訪 創意經濟學者約翰‧霍金斯 不要畏懼成為創意思考者〉,《遠見雜誌》。上網日期:2016年6月14日,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2992.html
    劉幼琍(2013)。電訊傳播CEO的經營策略。台北:威仕曼。
    趙怡(2005) 。〈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之困境與未來〉,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劉幼琍主編。台北:正中書局。
    實用電影編劇技巧。曾西霸。2011。台北。五南。
    質性敎育硏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李奉儒等譯)。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 1982 年出版)
    Kotler, P.(1998)。行銷管理學。(方世榮譯)。台北:東華書局。(第九版)
    李珉愷(2004)。台灣電視新聞性節目多元化之研究-以談話性新聞節目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李慧敏(2001)。台灣電視節目製作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縣。
    汪仁玠(2001)。媒體大亨:邱復生與他的 TVBS 王國。台北市:商智文化。
    彼德勞佛(Peter Laufer) 1995)。叩應內幕大公開:透視談話性節目真相(Inside
    Talk Radio America’s Voice or Hot Air?)。(楊淑智譯)。台北:正中。(原著出版年:1995)

    二、英文部分

    Dervin, B.(1992). 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
    Meth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agement, pp.61-84.

    Dervin, B. (1997). Useful Theory for Librarianship: Communication, Not Information.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3:29.

    Derr, Richard. L. (1983).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need.
    Information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19(5), 273.

    Downie, J. S., and S. J. Cunningham. 2002. "Toward a Theory of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Queries: System Design Im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 Paris: IRCAM,
    pp. 299-300.

    Ellis, D. (1993). Modeling the Information-Seeking Patterns of Academic Researchers,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e Library Quarterly, v63, 469-486.

    Gwinn, R.P. (Ed.). (1990).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5th ed., Vols. 4).182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ewins, E. T. (1990). Information Need and Use Studies. in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25. Chicago: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Krikelas, J.(1983)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 5-20.

    Kuhlthau, C. C. (1993). A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 49, pp34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