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欣怡 Liu Hsin-Yi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實施多元評量之探討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ple Assessments by Integrated Activit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周麗端
Chou, Li-T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5 |
中文關鍵詞: | 多元評量 、綜合活動 、國民中學 |
英文關鍵詞: | Multiple Assessments, Integrated Activity, Junior High Schoo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9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國民中學綜合領域教師實施多元評量的情形,探討教師對多元評量態度、多元評量實施困難與專業成長需求為何。
本研究係用自編「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多元評量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法,以桃竹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綜合領域教師344人為研究對象。以統計軟體SPSS 18.0版進行敘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本研究獲得了以下的結論:
一、國民中學綜合領域教師實施多元評量情形:
國民中學綜合領域教師實施多元評量情形良好,以「評量內容多元」面向實施情形最佳,而「評量人員的多元」面向實施情形尚待加強。大部份教師曾經使用六種以上評量方式於綜合活動課程。有高達九成以上教師曾經使用作業、報告以及實作為評量方式,有七成以上教師,從未使用鑑賞評量,近九成老師從未使用晤談評量。綜合領域教師對於多元評量態度,大部份抱持著正面肯定的看法。在實施多元評量方面較少感到困擾,主要的困難來源為「班級人數過多」,以及「每週授課時數過多」,大部分綜合領域老師認為多元評量專業成長是重要的。
二、個人背景分析方面:
國民中學綜合領域教師在個人背景變項(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兼任職務、在學是否修習教學評量相關課程、三年內參與教學評量研習情形、是否兼任其他領域授課)在實施多元評量各面向的差異性與相關性分析
(一)實施多元評量方面:三年內有參與教學評量相關研習者顯著優於未參與者;合科教學,採2+1排課者,優於分科教學,每科1節課排課者。
(二)在多元評量態度方面:三年內有參與教學評量相關研習者,顯著較未參與者更正向。
其餘個人背景變項在實施多元評量、多元評量態度、多元評量實施困難,以及多元評量專業成長需求上,未達顯著差異及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的結果,對綜合領域教師、學校、教育相關單位,以及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往後推動多元評量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ststus of implementing multiple assessments by the integrated activit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y explores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to multiple assess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 demand of professional growth toward multiple assessm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self-arranged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assessments for the integrated activ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ubjects included a sample of 344 teachers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The researcher derived the study results through using SPSS 18.0 in conducting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test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o carry on the material analysis. The followings are the discoveries derive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1. The status of multiple assessmen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integrated activity field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good. Among different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s, the best is the diversity of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and the worst is the diversity of the teachers. Most of teachers have used above six assessment methods on the integrated activities. Above 90% of teachers have used homework, reports and performances as the assessment forms. Nevertheless, above 70% of teachers have never used appreciation assessment, and nearly 90% of teachers have never used interview assessment. Most of the integrated activity teachers affirm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multiple assessments on the students. The major ones come from large-sized classes, and long teaching hours of each teacher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activity. Therefore, most of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activity believe it’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in multiple assessments.
2. The analyses of personal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education, teaching seniority, part/full-time job, school studies, in-service training in three years, teach multiple fields), the research result for teachers in each dimen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is as below.
(1) The implementation dimension:
Teachers who conduct in-service training in three year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who don’t conduct it. Inter disciplinary teaching which one teach two lessons, the other teach one lesson is better than disciplinary teaching which each subject is arranged separately in one lesson.
(2) The attitude dimension:
Teachers who conduct in-service training in three years significantly tak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han those who don’t conduct it.
The other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titude of the teachers to multiple assess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 demand of professional growth toward multiple assessments.
At las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in further promotion and suggestions of multiple assessments.
中文部分
方炳林(1992)。教學原理。台北市:教育文物。
王文中(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 教室學習觀點。台北市:五南。
丘愛玲(2006)。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設計。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97-130。台北市:心理。
田耐青、張景媛(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補充說明。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台北市:教育部。
朱毋我(2004)。國民中學新課程落實教學後現況檢視。國立編譯館館刊,32(3),70-79。
江海韻(2010)。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角色改變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雪齡(1998)。檔案評量法。中等教育,49(4),79-83。
何英奇(1992)。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載於台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教學評量研究(頁1-30)。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與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菜霞(2004)。臺北市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文賢(2004)。國中教師教學之多元評量實施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1)。導讀。載於國中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6)教學評鑑與學習評量實例。台北市:教育部。
李坤崇(2002)。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8,24-36。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李坤叡(2006)。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多元評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惠鈴(2005)。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台北縣教師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佩君(2003)。新莊區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體育教學評量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思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邵玉華(2004)。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宜花東三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一軒(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實作評量實施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洪蘭(1997)。心理學。台北市:遠流。
夏淑琴(1996)。教育部評量革新-多元評量。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變遷與革新。台北市:師大。
孫志清(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台北市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孫佩芬(2006)。高雄縣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實施體育多元評量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南縣。
徐秀婕(2009)。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增能研習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怡詩(200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試行實作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高博詮(1997)。多元評量。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市:復文。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評量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的應用。教育研究資料,9(1),41。
張清濱(1996)。多元化的教學評量。研習資訊,13(3),1-9。
張景媛(2003)。教改路上你和我-談三年來投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發的點點滴滴。中等教育,53(6),4-13。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問題與評量。建構與教學,8。2007年4月3日,取自http://www.dyjh.tc.edu.tw/~t02007/2.htm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4。 2007年4月3日,取自ttp://www.dyjh.tc.edu.tw/~t02007/2.htm
教育大辭書編纂委員會(編)(1990)。教育大辭書。2009年10月3日,取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教育部 (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頁8)。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莊明貞(1995)。一個新評量取向-變通性評量在國小開放教室的實施。載於國立台北示範學院主編,開放中的教學(頁77-91)。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莊明貞(1998)。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20,19-23。
莊明貞、邱愛玲(2003)。國小教師學習評量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63-200。
莊麗娟(2000)。多媒體動態評量模式之發展-追求多向度學習特質的精緻診斷。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測驗發展中心主編,發展小班教學精神宣導專書5「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105-121),台南市。
郭生玉(198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
郭俊賢、陳淑慧(譯)(1999)。David Lazear 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to Assessment)。台北市:遠流。
郭雄軍(1997)。開放教育多元評量。載於鄧運林主編。高雄市:復文。
陳正博(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秀美(2003)。國小英語教師多元評量信念與實施概況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妃(2005)。高職國文實施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玲(2007)。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苡宣(2005)。國小教師實施多元化教學評量現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國基(2006)。在國小自然科實施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四個學期的反省與記錄。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淑珍(2009)。台南縣廢除國民小學低年級紙筆測驗與實施多元教學評量之調查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南縣。
單文經(1998)。評介二種多元評量:真實評量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25,46-56。
曾嘉琪(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學及評量改進班之評鑑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德鴻(2006)。新竹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多元評量」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譯瑩(2002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論與研究。載於綜合活動
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黃譯瑩(2002b)。見「綜合活動」、又是綜合活動:一位課程系統參
與者對綜合活動的實踐、體驗與省思。載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基礎研習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楊銀興(2000)。傳統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及國小教師對實施新式評量相關問題覺知情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慧英譯(2003)。測驗與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Robert L. Linn & Norman E.Gronlund著,Mea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8th ed)台北市:洪葉。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心理。
鄭秀琴(2005)。國民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現況之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玲華(2006)。國小教師國語文多元評量知能、實施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謝莉文(2007)。國小教師實施多元評量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簡茂發 ( 1987 )。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1992)。教育的心理學基礎,載於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1995)。學習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雙月刊,45,9-13。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6,1-5。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毓瑩(2006)。國中英語教師多元評量實施現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蘇敏龍(2005)。台東縣國小實施多元教學評量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蘇楷雯(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評量之現況及教師態度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西文部份
Airasian, P. W. (1996).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 McGraw-Hall.
Birrell, B. Y., & Ross, S. K. (1996). Standardized testing and portfolio assessmen: Rethinking the debate.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35(4), 285-298.
Ebel,R. L. (1961). Improving the competence of teachers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learing House, 36, 67-71.
Herman, J. L., Aschbacher, P. R., & Winters, L. (1990). Issues in developing alternative assess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lifornia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Herman, J. L., Aschbacher, P. R., & Winters, L. (1992). A practical guide to alternative assessment.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azear. D. (1999). 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Tucson Arizona: Zephyr Press.
Linn, R. L., & Gronlund, N. 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tice-Hall.
Meyer, C. (199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thentic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39-40.
Paulson, F. L., Paulson, P. R., & Meyer, C. A. (1991).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60-63.
Puckket, M., & Black, J.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children: 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w York: Merrill.
Roberts, M. S., & Pruitt Z. E. (2003). 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Sadler, D. R. (1983). Evalu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4, 60-79.
Stiggins, R. (1987).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6(3), 33-42.
Stiggins, R. (1989). A true test :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ement.Phi Delta Kappan,70(9), 703-713.
Tindill, A. S., & Coplin, L. (1989). Evaluating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es. Education Canada, 29(1), 16-23.
Wiggins, G. P. (1989). Teaching to the authentic tes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