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芳菱
論文名稱: 二O一二年第8屆立委選舉之競選傳播策略分析 -以台南市第4選區(東區、南區、安平區)為例
指導教授: 胡幼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競選傳播立委選舉選舉刺客競選策略合併選舉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7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美國政治傳播學者Trent與Fridenberg(2008)提出的競選傳播策略研究架構,針對2012年第8屆立委選舉台南市第4選區為研究標的,探討選戰中候選人蘇俊賓與許添財的競選傳播策略運用。研究方法採用深度訪談法,對象為選戰操盤人員、地方記者、在地學者及黨工。並針對候選人雙方所處的整體選舉情勢及台南市第4選區之選民結構,分析候選人陣營所處的競選優劣勢,探討雙方陣營的競選風格、主軸及競選傳播管道的策略應用。

    研究結果顯示,候選人雙方陣營透過自身優劣勢評估,發展出因應的傳播策略模式,台南立委第4選區選舉為典型的空降挑戰者對上老將衛冕者的選戰風格,形象塑造、傳播管道運用上也呈現極大反差。挑戰者蘇俊賓在傳播管道運用相當完整,以媒體戰與組織戰並用。許添財在傳播管道的運用上除了著重人際傳播管道外,沒有特別注重哪一層面,加上綠大於藍的基本結構,是許添財本次當選的主要因素。

    綜合歸納以後發現,本次立委選舉傳播策略運運上,小選區選戰加上雙方實力懸殊,實力較強的一方運用策略上並無包含到全部管道,而實力較弱的一方,則會運用各種方式使用競選傳播管道,但結果顯示,並非所有管道運用完整即可勝選。在小選區的並且擁有穩固基本盤的一方,須強調的依然是深耕且厚實的人際傳播網絡,屬於艱困選區的另一方,也需要長時間的人際經營,因此本研究認為競選傳播策略還須依循不同選舉的情境脈絡來作調整。

    第一章 緒論 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p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p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p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p13 第一節 何謂競選傳播 p13 第二節 競選傳播策略理論 p14 第三節 競選傳播策略的執行 p18 第四節 選舉刺客相關研究 p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p3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p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p3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p40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p43 第一節 台南市第4選區整體情勢評估 p43 第二節 台南市第4選區候選人競選傳播管道運用分析 p52 第三節 重要議題競選傳播管道運用分析 p95 第四節 傳播管道運用分析 p103 第五節 議題策略分析 p113 第五章 結論 p116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概要 p11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p118 參考書目 p121

    一、 中文文獻
    中選會新聞稿(2012年 04月21日)。〈中選會邀集地方選委會討論確定第8屆立法委員與第13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投票日期〉,《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eb.cec.gov.tw/files/15-1000-11229,c3383-1.php

    中選會資料庫(無日期a)。〈第7屆立委選舉 台南市第4選區候選人得票概況〉,《中選會資料庫》,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db.cec.gov.tw/menu_main2008B.asp?pass1=B200800000000000aaa &pdf=B200800

    中選會資料庫(無日期b)。〈2008年總統選舉 台南市第4選區候選人得票概況〉,《中選會資料庫》,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db.cec.gov.tw/menu_main.asp?pass1=A2008A0000000000aaa &pdf=A200800

    中選會資料庫(無日期c)。〈2010年直轄市(台南市)市長選舉 台南市第4選區候選人得票概況〉,《中選會資料庫》,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db.cec.gov.tw/menu_main.asp?pass1=D2010A0000000000aaa &pdf=D201000

    中選會資料庫(無日期d)。〈第8屆立委選舉 台南市第4選區候選人得票概況〉,《中選會資料庫》,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vote2012.nat.gov.tw/zh_TW/IDX/indexT.html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甘芝萁(2011年11月10日)。〈拚立委/蘇俊賓戰許添財 台南新與舊的掙扎〉,《NOWnews 今日新聞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1/11/10/11754-2756517.htm#ixzz1nm457HcJ

    立法院(無日期a)。〈認識立法院〉,《立法院全球資訊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5日,取自http://www.ly.gov.tw/02_introduce/introduce01.jsp

    立法院(無日期b)。〈立法委員許添財委員簡介〉,《立法院全球資訊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5日,取自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Intro.action?lgno=00128&stage=7

    行政院(2009)。〈縣市改制說明〉,《行政院全球資訊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1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5730&ctNode=2313&mp=1

    行政院(無日期)。〈認識行政院 內閣閣員〉,《行政院全球資訊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5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47873&ctNode=983&mp=1

    李光儀(2011年06月22日)。〈蘇俊賓出征台南 刺客空降敵後 國民黨一招好棋〉,《聯合報》,A3版。

    李明賢(2011年01月15日)。〈拒參選丟官?王昱婷高思博 列觀察名單〉,《聯合報》,A14版。

    李欣芳、王俊忠、黃文鍠(2011年04月21日)。〈許添財民調勝出 林俊憲認輸〉,《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2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21/today-p10.htm

    李政達(2011年06月24日)。〈藍清新中生代 能撂倒大鯨魚?〉,《聯合報》,A21版。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等合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8th ed.).)

    李鴻典(2011年07月20日)。〈選舉炒短線 刺客戰術盛行〉,《玉山周報》,上網日期:2012年06月02日,取自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index.php?post_id=2682

    林水波(2011),〈選舉刺客〉,《國會月刊》,39期,頁29-42。

    林政忠(2011年11月28日)。〈蘇俊賓「投宋 等於投蔡英文」 掀波綠營觀鬥 棄保「自然發酵」〉,《聯合報》,A2版。

    林海嫣(2010)。《二○一○年新北市長競選傳播策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邱健吾(2007)。《選舉師傅─如何贏得選舉》。台北:藍萊姆藝科。

    邱莉莉(2008)。《選制變革對選舉動員的影響─ 台南縣市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個案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邵心杰(2011年03月19日)。〈對手指選不分區 許添財駁斥〉,《聯合報》,B2版。

    邵心杰(2011年06月21日)。〈藍遲未公布立委提名 惹反彈〉,《聯合報》,B2版。

    邵心杰(2012年01月07日)。〈立委政見會 選將攻防飄火藥味〉,《聯合報》,B1版。

    邵心杰、黃宣翰、劉金清(2011年11月26日)。〈立委選舉 綠:5席全上 藍:努力突圍〉,《聯合報》,B1版。

    洪雅慧(2010)。《網路競選傳播》。台北:五南。

    胡幼偉、賴筱桐、林妤函、祝心瑩(2010)。〈台灣地方選舉競選傳播個案分析:以2009年宜蘭縣長選舉為例〉,「2010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發表於嘉義中正大學。

    修瑞瑩(2011年04月21日)。〈綠委初選 許添財贏了林俊憲〉,《聯合報》,B2版。

    修瑞瑩、莊宗勳(2011年10月15日)。〈政見擂台─台南升格許添財批政治秀 〉,《聯合報》,A6版。

    修瑞瑩、莊宗勳(2011年10月15日)。〈專家解盤 一個有專業 一個博感情〉,《聯合報》,A6版。

    修瑞瑩、莊宗勳(2011年11月17日)。〈第四選區立委選戰 鐵路地下化 藍綠槓上〉,《聯合報》,B1版。

    修瑞瑩、莊宗勳(2011年12月07日)。〈第4區選情分析 添財政績作後盾 蘇俊賓拉票喊換新〉,《聯合報》,B1版。

    凌珮君(2011年04月22日)。〈求勝選 許林大團結〉,《聯合報》,B2版。

    高凌雲(2012年01月01日)。〈排擠效應?立委選情 冷啊~〉,《聯合晚報》,A2版。

    高捷(2010)。《二○一○直轄市長選舉競選傳播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莊伯仲(1998),〈從選舉看網路—1998年台灣三合一大選網路媒體觀察〉,《網際掃描》,55期,頁73-78。

    莊伯仲、鄭自隆(1996),〈競選文宣新媒介-台灣政治性資訊網路現況研究〉, 《廣告學研究》,7:85-119。

    莊宗勳、修瑞瑩、周宗禎(2012年01月11日)。〈搶青年票 候選人勤PO臉書〉,《聯合報》,B1版。

    莊漢昌(2010年05月12日)。〈南市/立委選區劃分 蔡淑惠等議員建議東區南區合併〉,《NOWnews 今日新聞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5/12/11468-2602466.htm#ixzz1momVDFjU

    許紹軒、何炯榮、鄭惠仁、曾懿晴(2011年11月29日)。〈「投宋等於投蔡」惹官司 宋營告蘇俊賓 蘇:喚藍團結 值得〉,《聯合報》,A11版。

    郭岱君譯(1999)。《選戰必勝方程式─美式選戰揭密》。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原書:James A. Thurber & Candice J. Nelson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American styles.)

    陳介玄(1994)。〈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地方社會與地方政治研討會論文」。發表於台灣:東海大學社研所。

    陳志平(2011年06月21日)。〈刺客來了 國民黨決戰南台〉,《聯合晚報》,A2版。

    陳南國(2011),〈國民黨最艱困戰區 大台南立委選情〉,《新新聞》,1287:32-35。

    彭芸(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彭芸(1992) ,《新聞媒介與政治》,台北:黎明文化。

    彭懷恩(2005)。《競選傳播》。台北:風雲論壇。

    鈕則勳(2002)。《競選傳播策略: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文化。

    鈕則勳(2005)。《競選廣告: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黃昭富(2008)。《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對台南縣政治生態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黃博郎(2011年12月15日)。〈許添財 基層實力雄厚 蘇俊賓 力拚登月任務〉,《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5/today-fo7-6.htm

    黃琬玲(2010)。《二○一○年五都市長選舉之競選傳播策略分析-以大高雄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溫偉群、游梓翔(2009)。〈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的功能分析研究〉,《選舉評論》,5,頁15-32。

    葉元之(2004),《公共關係與競選策略》,台北:秀威資訊。

    蔡文居(2010年04月07日)。〈鳴不平─立委選區 東區剖半議員轟〉,《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7/today-south29-2.htm

    鄭自隆(1992)。《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台北:遠流。

    鄭自隆(1995)。〈候選人電視辯論策略及其效果之研究〉,《廣告學研究》,5,43-84。

    鄭自隆(1995)。《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書局。

    鄭自隆(2004)。《競選傳播與台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

    鄭宏斌、修瑞瑩、莊宗勳、林河名(2011年10月15日)。〈選將鬥法 台南登月大戰 少年仔拚老市長〉,《聯合報》,A6版。

    賴艾琳(2010)。《二O一O年大台中市長選舉之競選傳播策略分析(2010 /5/12 ~2010 /11 /2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謝進盛(2011年09月23日)。〈馬吳配在台南盼「多增加2票」〉,《聯合報》,B2版。

    鍾寶慧(2011)。〈台南立委選情之評估〉,《行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上網日期:2012年2月03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9377

    龐清廉(2012年01月02日)。〈馬英九台南掃街拜票力求突破南台灣選情〉,《中廣新聞網》,上網日期:2012年2月04日,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bcc/20120102/05403033363.html

    蘇嘉宏(2012年01月14日)。〈選舉觀察:選情膠著 馬英九岌岌可危〉,《中評社》,上網日期:2012年2月03日,取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9/7/7/6/10197761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977619&mdate=0114002626

    蘋果日報綜合報導(2012年 01月01日)。〈刺客效應 照亮艱困選區─楊烈以唱代講 蘇俊賓求突圍〉,《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2年1月29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28994/IssueID/20120101

    蘋果日報綜合報導(2006年11月09日)。〈日本刺客與立委改選〉,《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2年6月29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61109/3017615

    二、英文文獻

    Benoit, William L., and David Airne (2005). “Political Television Advertising in Campaign 2000.”Communication Quarterly, Vol. 53, No. 4:473-92.

    Benoit, William L. (2001). Presidential Campaign Rhetoric: Does It Matter? Unpublished manuscript.

    Benoit, William L. (2000).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Advertising Across Media, 1998.”Communication Studies, Vol. 51, No. 3:274-95.

    Benoit, William L. (1999). Seeing Spots: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esidential Television Advertising, 1952-1996. Westport, CT: Praeger.

    Benoit, P. J. (1997). Telling the Success Story: Acclaiming and Disclaiming Discourse.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ovee,C.L.,&Arens,W.F.(1982).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Homewood,IL:Richard D.Irwin.

    Christine B Williams.(2007) Social Networks in Political Campaigns: Facebook and the 2006 Midterm Elections.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Volume: 1, Issue: 11, Pages: 49–62

    Coleman, S. (Ed.). (2000). Televised election debat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St. Martin’s.

    Davis, Richard A. (1999). The Web of Politics: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resner, Daniel W., and Henry Farrell. (2004). “The Power and Politics of Blogs,” paper deliveredat 2004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Faucheux, Ron (1994). The message.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15, 46-49.

    J. Holdren(1995).Cyber Soapbox, Internet World, 50-52.

    JS Tuman (2008 ).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American campaigns.Sage Publications, Inc.

    JW Rhee.(1997). Strategy and issue frames in election campaign coverage: a social cognitive account of framing effects.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ume 47, Issue 3, pages 26–48, September 1997.

    Kaid, L.L, & Johnston,A.(1991).“Negative versus positive television advertising in U.S. presidential campaigns, 1960-1988,”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1, pp.53-63.

    Kaid,L.L.(1981). Political advertising”,in D.Nimmo &K.R.Sanders(Eds.),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Beverly Hill,CA:Sage.

    Kern, M. (1989). 30-second Politics: Political Advertising in the Eighties. NY: Praeger.

    Lazarsfeld, P. F., Berelson, B. R., & Gaudet, H. (1968). The people’s choice (3rd ed.).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Gurevitch, Stephen Coleman, Jay G. Blumler.(2009).Political Communication —Old and New Media Relationship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September 2009 vol. 625 no. 1 164-181.

    Norris, Pippa. 2000. The Virtuous Circl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dout, T. N., & Franz, M.(2008). Evaluating Measures of Campaign Ton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5, 158-179.

    Robinson, John P.(1976).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in election campaigns: two-step flow hypothese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40), 304-319.

    Salmore, Stephen A. and Barbara G.Salmore. (1985). Candidates, parties, and Campaigns-Electoral Politics in America,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lity Inc.

    Schumpeter, Joseph A. (1976)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New York : Haper & Row.

    Shea, D. M. (2001). Campaign craft: The strategies, tactics, and art of political campaign management. Wesport, Connecticut London: Praeger.

    Shadow, Michael & Peck, Greg(1991). Politically speaking.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12, 54.

    Smith, C. A., & Mansharamani, N. (2002). In R. E. Denton, Jr. (Ed.), The 2000 presidential campaign: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pp.91-116). Westport, CT: Praeger.

    Smith, C. R. (1976).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peech writing, Southern Speech Communication Journal 42. pp52-68.

    Trent, J. S.,Friedenberg, R. V.(2008).Political campaig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Westport, CT:Praeger.

    Williams, D. (2002). Synergy bias: Conglomerate and promotion in the new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3), 453-47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