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洽銘 Hsu, Chia-Ming |
---|---|
論文名稱: |
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n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spectators’ lifestyle,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中華職棒 、生活型態 、觀賞動機 、滿意度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CPBL), lifestyle, watch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PE.021.2018.F0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0 下載:4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觀眾現場觀眾的人口背景、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的分佈情形,並瞭解觀眾生活型態對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以中華職棒現場觀眾作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方式實施問卷調查,共發放450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後回收410份有效樣本,回收有效率91.1%。研究結果顯示:(一)樣本中男性觀眾多於女性觀眾,且年齡集中在21-40歲,以未婚族群居多,學歷以大專院校最多。(二)在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部分,以均衡發展群人數為最多,其次依序為踴躍主動群與消極被動群。(三)現場觀眾觀賞動機以「觀賞球賽能夠帶來愉悅感」為主,觀眾滿意度則以「現場的娛樂氣氛」為最高。(四)不同背景變項在觀賞動機上呈現顯著差異。(五)不同生活型態觀眾在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呈現顯著差異。(六)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越穩定時,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也隨之提高。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中華職棒於行銷推廣時,應考量性別年齡等不同特性進行相關行銷策略之擬定與實行。本研究結果可供未來中華職棒球團及行銷活動公司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CPBL) spectators’ distribution of demographic background, lifestyle,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to look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account of spectators’ lifestyle, an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ports fans attending CPBL’s live sport events. Out of a total of 450 questionnaires, 410 were valid, with a 91.1% effective recycling rat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 (1) data from male spectators were more than ones from female, and the age of the participants mainly ranged from 21 to 40 years old, many of whom were single or unmarried, and a majority of these spectators were with Bachelor’s Degree. (2) in terms of lifestyle,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lead a life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followed by participants of active lifestyle, and passive lifestyle. (3) the primary watching motivation of live sport event spectators were ‘‘the pleasure and happiness from game watching,’’ and for the satisfaction, ‘‘the entertaining atmosphere created in the field’’ ranked the highest. (4)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reflec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watching motivation. (5) spectators of different lifestyles also showed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on the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6) the more stable the spectators’ lifestyles were, the higher their watch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er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when working on marketing and promotions, CPBL takes differences among gender, age etc. into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plan and puts it into practic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results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teams in CPBL and marketing companies in Taiwan for future use.
一、中文部分
中華職棒大聯盟 (2017)。取自http://www.cpbl.com.tw/footer/fans.html。
尤欽弘、陳志成、鄭俊傑 (2015)。美國職棒大聯盟春訓熱身賽門票訂價策略之探討—以仙人掌聯盟為例。運動知識學報,11,154-164。
方佩欣、張少熙、蕭玲妃 (2013)。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之自覺健康狀態、參與動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4,37-48。
毛冠傑 (2017)。中華職棒服務品質_行銷策略_滿意度及忠誠度之關係-以統一7-ELEVEn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王永沛 (2001)。球迷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影響因素—以統一獅實証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王嘉寧 (2013)。數位單眼相機消費者生活型態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女性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孟玲 (2016)。中華職棒現場觀眾觀賞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吳明隆 (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亮頤 (2010)。運動賽會觀賞者觀光意象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2009年世界運動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柏叡、賀湘邦、林房儹 (2011)。中華職棒觀賞者的消費行為與需求彈性。大專體育學刊,13(3),241-249。
吳婉綾 (2011)。2010洲際盃棒球賽觀眾之觀賞動機、運動實體環境品質感知、滿意度及遊憩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宋岡玲 (2010)。單車族之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市。
李子聖 (2011)。臺灣籃球運動參與及觀賞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世雷 (2014)。2013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觀眾觀賞動機與觀賞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 (2002)。組織行為學。臺北縣:華泰。
李嘉宇 (2012)。中華職棒不同族群之觀賞動機、忠誠度及行銷效益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杜殷瑢 (2009)。臺南古蹟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汪志堅 (2015)。消費者行為。新北市:全華圖書。
林生傳 (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偉智 (2010)。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嵩棧 (2008)。職棒觀賞體驗、觀賞動機、對觀賞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米迪亞暴龍與La new熊對戰組合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錫波、高俊雄、林國棟 (2011)。中華職棒勞資公平關係之機制。大專體育學刊,13(4),337-348。
林聯輝 (2012)。球迷進場觀賞中華職棒比賽的動機與知覺價值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侯欣圻 (2010)。2009年世界運動會遊客觀賞動機、體驗行銷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徐嘉良、王如鈺、黃浩宸 (2016)。國際賽事成績對中華職棒觀賞影響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13,17-28。
涂國濠 (2017)。電競遊戲觀賞動機、體驗、價值對行為意圖之研究-以DOTA2電競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高丁國柱 (2017)。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觀眾滿意度與再觀賞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高維良 (2009)。臺北市運動彩券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勝賢 (2014)。球隊認同感、滿意度對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臺灣NBA球迷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張斐翔 (2016)。運動觀光參與者動機、滿意度和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教育部體育署 (2016)。104年度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
曹采君 (2013)。臺中市羽球運動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梁業隆 (2010)。2009高雄世運會撞球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士軍 (1988)。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百宏 (2013)。中華職棒聯盟球迷觀賞動機與觀賞阻礙對球隊認同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耿豪 (2009)。觀眾觀賞動機、滿意度對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臺北站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許樹淵 (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怡伶 (2016)。臺北市運動中心女性運動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進財、莊貽寧、孫美蓮 (2010)。中華職棒觀眾涉入程度、滿意度、忠誠度與運動觀光意願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70-91。
陳佳伶 (2014)。球迷涉入程度、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義大犀牛隊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怡君 (2016)。觀眾觀賞動機、滿意度對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男子俱樂部排球錦標賽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陳林鴻 (2009)。服務品質、關係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威江 (2017)。高雄市高中職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昭璁、楊正群、潘定均、陳冠列 (2016)。臺北市高級中學空手道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之研究。交大體育學刊,11,13-24。
陳柏廷 (2017)。SBL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生活型態與觀賞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黃鶯 (2010)。UBA主場觀眾生活型態與觀賞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翠玲 (2015)。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關係—以W住宿女中跑步運動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顯宗、戴遐齡 (1994)。暑期進修部學生體育課選修游泳項目之動機因素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院學報 (抽印本),25。
傅芊清 (2010)。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休閒效益體驗相關之研究—以2010年第七季超級籃球聯賽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筱涵 (2010)。臺灣衝浪運動參與者動機與現況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光華、饒怡雲 (2008)。行銷學原理。臺北:前程。
曾嘉聖 (2008)。超級籃球聯賽(SBL)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認同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市。
游昌憲 (2010)。自行車環島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知覺風險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智翔 (2016)。鐵人三項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湯雅琪 (2014)。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擷嘉 (2003)。運動觀賞者對出國觀賞運動的旅遊需求、動機及期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市。
賀湘邦 (2009)。中華職棒消費行為與需求彈性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黃任閔 (2014)。102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甲一級賽事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俊英 (2007)。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天下遠見。
黃俊英 (2008)。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美珍 (2008)。淺談提升桌球運動觀賞之策略。大專體育,96,51-54。
廖幸瑂 (2013)。大學生電視運動節目觀賞動機、滿意度與運動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俊儒 (2004)。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意願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淑伶 (2010)。消費者行為。臺北縣:前程文化。
管書帆 (2014)。主場經營影響城市居民對球隊忠誠度之研究-以Lamigo桃猿隊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劉翼諄 (2017)。Lamigo桃猿隊主題趴球迷參與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2016年阿迷趴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樓永堅、蔡東峻、潘志偉、別蓮蒂 (2003)。消費者行為。臺北縣:空大。
歐建智 (2012)。2011亞洲職棒大賽觀眾觀賞動機與觀賞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明華 (2014)。現場觀眾服務品質知覺、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免費觀賞型運動賽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 (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蕭富峰 (2009)。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智勝文化。
蕭硯哲 (2011)。2010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對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田中 (2014)。102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甲一級賽事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鍾聖偉 (2013)。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明輝 (2008)。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新文京。
顏可ㄧ (2013)。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觀賞行為、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可強 (2009)。觀賞動機、球隊認同感及滿意度對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蘇新傑 (2011)。民眾生活型態對於足球參與及2010世界盃足球賽觀賞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422-436.
Chakma, J. K., & Gupta, S. (2017). Lifestyle practi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mong the students of Delhi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 Allied Sciences, 6(1), 20.
Corey, G. (199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5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Cronin, J., Brady, M. K., & Hult, T. M. (2000).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quality,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servic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tailing, 76, 193-218.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D. T. (1978). Consumer behavior (3rd ed.). Hinsdale: Dryden Press.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D. T. (1982). Consumer behavior (4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Francken, D. A., & Raaij, W.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 337-352.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s.),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383-434.).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elly, G.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York: Norton.
Kotler, P., Bowen, J. T., & Makens, J. C. (1999).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New York: Prentice-Hall.
Lazer, W.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S. Greyser (Eds.),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130-139.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Matsuoka, H., Chelladurai, P., & Harada, M. (2003). Dir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intention to attend gam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2(4), 244-253.
McGuire, W. J. (1974). Psychological motives and communication gratification. In J. G. Blumler and E. Katz (Eds.),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 (pp. 167-196).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 33-37.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6).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p. 83.
Seddon, C. (2011). Lifestyl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Social trends, 41(1), 146-180.
Siyami, M., Salari, A., & Samadieh, H. (2017). Comparison of lifestyl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physical training teachers and other teachers in Birjand city. Journal of Fundamentals of Mental Health, 19(6), 491-495.
Wind, Y. H., &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 D. Wells (Eds.),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 99-126).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