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婉庭
Chang, Wan-Ting
論文名稱: 民國早期小學商務版與開明版國語教科書的內容分析(1912-1937)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37)
指導教授: 周愚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內容分析初級小學民國早期國語教科書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textbooks, Early Republican China, primary school, Content analysi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6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民國元年至民國26年抗戰爆發前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選材的變化,及於期間所頒布的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對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影響,進而瞭解民初編撰教科書的發展概況,以利剖析早期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之演變。
    為了探究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發展,而其是根據課程標準擬定,故有必要先瞭解這段時期學制的變革、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及國語教學目標的擬定。之後,再選取民國早期兩套較具代表性《商務國語教科書》(6年版)及《開明國語課本》(21年班),分析其教科書內文書寫與教材內容,以呈現早期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特色與變遷。
    透過本研究可發現民初國語教科書的發展有以下特徵:一、內文書寫上,文體以記敘文為主、課文由文言文轉向白話文、修辭格是以「類疊」出現比率高。二、教材內容上,兩版本皆是智育類高於德育類。在智育方面,兩版雖都以生活常識類知識為主,但在其他次面向商務版較偏重於歷史常識類,而開明版則是偏於自然常識類;在德育方面,兩版都以「傳統道德」面向居多,但整體上商務版出現的比重與次數,遠高於開明版。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啟示與後續研究建議,以供國語教科書編輯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This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r guidelines on Chinese textbooks for the primary schools in this perio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37).
    The change of curriculum policy an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hinese for primary school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writing and content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Mandarin Textbook (1917 version) and the Textbook of Kai Ming Mandarin (1932 vers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i. Content writing: the major type of writing style was narration,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textbook was turned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o vernacular Chinese,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figures of speech was repetition. ii. Textbook content: in generally, both versions highly focused on the domain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s to the sub-domain, both were focus on the sub-domain of knowledge of life. The Commercial Press version emphasized on historical knowledge, but Kai Ming one focused on that of natural knowledge. As for the domain of moral education, both versions focused on the domain of traditional morality, but the proportion and frequency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vers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Kai Ming one.
    Finally,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were made for the Chinese textbook editors,and researchers.

    目次 誌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9 第二章 民國早期學制的發展與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 31 第一節 民國元年至十年學制的變革與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 31 第二節 民國十一年至十六年學制的變革與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 44 第三節 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學制的變革與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 50 第四節 小結 62 第三章 民國早期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內容分析 67 第一節 商務版教科書的內容分析 67 第二節 開明版教科書的內容分析 84 第三節 小結 102 第四章 民國早期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的比較 103 第一節 文體與修辭格的比較 103 第二節 智育類知識的比較 110 第三節 德育類知識的比較 120 第四節 小結 128 第五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1 第二節 啟示 13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9 參考文獻 141 附錄 145 附錄一 民國各時期訂頒初等教育相關法規與小學課程科目一覽表 147 附錄二 民國十二年(1923)《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小學國語課程綱要》 148 附錄三 民國十八年(1929)《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小學國語部分 150 附錄四 民國二十一年(1932)《小學課程標準》小學 154

    參考文獻
    方成智、曾艷華(2010)葉聖陶:新中國教科書的奠基人。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9(2),38-41
    王知伊(1991)。開明書店紀事。太原市:書海出版社。
    王建軍(1996)。中國近代教科書發展研究。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王炳照、宋元強、蔡振生、蘇渭昌、雷克嘯(1994)。中國近代教育史。臺北市:五南。
    王雲五(1973)。商務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愛華(2009)。民初初小語文教科書不同版本的比較研究:以《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和《新制中華國文教科書》文本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省。
    王學哲、方鵬程(2007)。勇往向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台北市:臺灣商務。
    王燕(2013)。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開明國語課本》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教育,上海市。
    司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小學教科書紙上博物館。台北市:華泰。
    石鷗(2008)。開現代教科書之先河的《最新教科書》。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7(3),27-30。
    石鷗(2013)。百年中國教科書論。長沙市: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石鷗、張斯妮(2009)。蔡元培與中國現代教科書的發展。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8(2),5-9。
    伍振鷟(1989)。序。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1-2)。台北市:臺灣書局。
    江文瑜(1994)。國語科。載於吳查密、江文瑜(主編),體檢國小教科書(頁9-52)。臺北:前衛。
    吳小鷗(2015)。文化拯救:近現代名人與教科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研因(1936)。清末以來我國小學教科書概觀。載於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中冊(頁442-446)。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憶蘭(2011)。論上海商務印書館《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初小用﹚》一書之內容、特色與時代意義。亞東學報,31,241-258。
    呂達(1994)。中國近代課程史論。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宋裕、蕭蕭(主編)(2002)。高級中學國文:第一冊。台南市:翰林。
    李戈北(1993)。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觀之分析研究。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人文及社會科學教育專題研究第三輯(頁3-46)。台北市:三民。
    李月(2015)。民國小學國語教科書文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吉林省。
    李家同(2009,3月)。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聯合報。取自http://city.udn.com/54543/3318956
    李桂林、戚名琇、錢曼倩(主編)(2007)。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普通教育。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麗卿(198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周佳榮(2009)。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香港:中華書局。
    周愚文(1996)。教育的目的。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頁23-37)。台北市:師大書苑。
    季振梁(2011)。1903-1929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特點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青海師範大學,青海省。
    林本,(1977)。五十年來我國的學制演進。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頁233-277)。台北市:復興。
    林素瑜(2003)。清末民初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研究(1902-1937)(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台北市。
    南一書局國小國語教科書編撰委員會(2011)。國民小學國語:一下(第二冊)。台南市:南一。
    韋政通(1977)。現代化與中國的適應——近百年來思想問題的剖析(再版)。   台北市:牧童。
    孫亢曾(1955)。教育政策與學制。載於吳俊升(主編),中華民國教育誌(一)(頁1-49)。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
    孫正邦(1980)。我國國民教育的演進。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五輯。(頁1-30)。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徐振國(2015)。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載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頁281-322)。台北市:東華。
    徐龍年(2006)。論葉聖陶的語文教材觀。麗水學院學報,28(6),97-99。
    徐龍年(2008)。葉聖陶的教育人生。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6,96-98。
    耿紅衛(2008)。革故與鼎新:科學主義視野下的中國近現代語文教育改革研究。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商金林(2013)。小學語文教材的經典:葉聖陶編《開明國語課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1,13-17。
    國史館教育志編纂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史教育志(初稿)。新店市:國史館。
    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用書編輯研究小組(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
    張大春(2016,5月)。考前猜題或考後兩相拋棄──修辭學,你還記得它們誰是誰?。親子天下。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369
    張育瑋(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國語文教科書品格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台東市。
    張春榮(2006)。修辭教學設計。國語天地,21(12),5。
    張容敏(2007)。國小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86)。中國教育年鑑:第二次。台北市:文海出版社。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輯委員會(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
    曹獻恩(2013)。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記敘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畢苑(2006)。從蒙學教科書到最新教科書。山西師大學報,33(2),94-98。
    陳光暉(1993)。清末民初中學堂(校)修身教科書的發展(1902-1922年)。公民訓育學報,3,1-10。
    陳彥芮(2009)。國小國語教科書美好生活內涵之內容分析研究:以主角人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貞臻(1999)。我國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之演變及其內涵分析(1902-1993)(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素碧(2010)。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流行文化之內容分析—以90學年度國編版與97學年度審定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台南市。
    陳進德(2005)。明清啟蒙教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學恂(2009)。中國教育史研究:現代分卷。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學恂(主編)(1987)。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中冊。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舒新城(196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舒新城(2012)。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光雄(1990)。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昆輝(1969)。學校制度。載於田培林(主編),教育學新論(頁192-248)。台北市:文景。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歐用生、王志成、李麗卿、林木鑾(1993)。大陸初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語文組。教育部委託之專題成果報告(編號:0039)。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春木(2000)。莊俞。載於劉真(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2017年1月31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769/?index=7
    黃麗貞(2004)。實用修辭學。台北市:國家。
    楊孝濚(2011)。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903-927)。台北市:東華。
    楊梅菊(2010)。民國教材熱銷:不僅僅是懷舊。2016年10月14日,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0-12/24/c_13663135.htm
    甄曉蘭、王立心(2012)。從中小學教科書發展評析我國百年課程政策之演變。課程與教學,15(4),73-99。
    歐陽教、單文經、李琪明、陳敏華(1992)。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思想品德組。教育部委託之專題成果報告(編號:0007)。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蔡世明(2003)。近百年來我國中學國文教學的發展。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蔡清華(1996)。學校制度。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頁209-232)。台北市:師大書苑。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01)。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彙編:語文卷。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鄭世興(1969)。教育目的。載於田培林(主編),教育學新論(頁106-138)。台北市:文景。
    鄭世興(1990)。中國現代教育史。台北市:三民。
    鄭嘉惠(2005)。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賴宣羽(2003)。新課程國語教科書內容走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台中市。
    閻蘋、張雯(主編)(2008)。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評介。北京市,語文出版社。
    璩鑫圭、唐良炎(主編)(2007)。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鄺綺暖(2013)。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以南一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屏東縣。
    蘇琇敏(1996)。「國民小學新課程國語科課程規畫研究」概述。國立編譯館通訊。9(2)。4-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