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蕙鴻 |
---|---|
論文名稱: |
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青少年健康體位介入成效研究 |
指導教授: | 郭鐘隆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5 |
中文關鍵詞: | 健康體位 、生活技能 |
英文關鍵詞: | Healthy weight, life skil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0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國中七年級學生,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健康體位課程進行教學介入。探討生活技能融入健康體位的教學介入,對七年級學生在健康體位相關因素(飲食行為、點心零食攝取習慣、身體活動量、身體意象、身體質量指數)的介入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立意取樣以台北市某兩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42人,校內控制組37人,校外控制組32人,合計共113名學生。實驗組實施10週生活技能融入健康體位教學介入,校內控制組與校外控制組則不予任何介入。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接受教學介入後,健康體位相關因素後測得分均高於前測得分,且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教學介入有顯著成效。根據詹森-內曼分析結果,實驗組在飲食行為、身體意象的教學介入後成效皆為多數人優於校內控制組,身體質量指數則是未達半數優於校內控組;實驗組在飲食行為的教學介入後成效約半數優於校外控制組,在身體意象、身體質量指數的教學介入成效則是多數人優於校外控制組;在控制前測得分下,實驗組點心零食攝取習慣後測得分均高於另兩組控制組,且達統計顯著差異;根據包卡爾檢定,實驗組身體活動量在教學介入後活動量增加且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另兩組控制組則未達統計顯著差異;實驗組教學介入後體控成功經驗者比例上升。
本研究發現,融入生活技能的課程設計與教學介入,能有效提升學生健康體位相關因素與體重控制成功經驗,在未來研究可延長介入時間,以觀察健康體位與相關生活技能之維持成效。
This study was dedicated to design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life skill to induce students in grade seven to become healthy weight.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indicators of healthy weight including diertary behavior, the habits of taking dessert, physical activity, body im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in our experiment, which took the students in grade seven from two different schools as determined samples.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 was 113, which was composed of experimental group 42, on-campus control group 37 and off-campus control group 34.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tended the course of healthy weight based on life skill lasting 10 weeks;
There was no action to the other groups at the meantime.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higher score counted from the indicators of healthy weight in averag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 introduced. Moreover the notable difference of score in statistic could be told. That persuaded how explicitly effective of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 compared with the on-campus group after the program introduced, the dietary behavior and body image was improved for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BMI was better for less than hal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ff-campus group, the dietary behavior was improved for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body image and BMI was better for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sid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utperformed the other groups on the aspect of the habits of taking dessert.
In summary, it might effectively rais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weight control or becoming healthy weight to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life skill into courses or programs. In the future work, it would be suggested that to study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po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by prolonging the interval of intervention program.
一、中文部份
王元玲(2003)。兒童肥胖與自尊關係及影響減重成效相關因素之探 討。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
王志嘉(2002)。體重控制三三三管理計畫。基層醫學,17(9),206。
王建楠、吳重建(2003)。兒童及青少年高血脂症。基層醫學,18(9),
210-221。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2009)。體脂肪率的判定。取自:http://www.ctaso.org.tw/dietmethod_a3.html
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像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
方進隆(2001)。學生體重控制方法—運動。在教育部體育司編著,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第6章,頁64-81),台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衛生署(1998)。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02)。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取自:http://www.doh.gov.tw/newverprog/proclaim/content.asp?class_no=2452&doc_no=10790
行政院衛生署(2006)。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2006 年5 月11 日 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 則.ppt
行政院衛生署(2007)。肥胖防治要從小紮根。台北:行政院兒童健康推展委員會。
行政院衛生署(2009)。97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10642&class_no=440&level_no=3
吳至行(2004)。成人肥胖治療之概論。肥胖臨床診斷與治療,95-109。
吳岱穎等(2004)。肥胖的評估與診療。基層醫學,19(4),91-100。
林利馨(1995)。國小體重控制介入計畫效果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林宗義(2004)。青少年健康知識對其健康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產業
經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
林依玲(2006)。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重控制。中國文化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林淑君(2006)。台北縣市國中七年級學生生活技能現況初探及教育需求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沈黛君(2009)。國中生之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延宕效果與補強教學成效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卓俊辰、錢紀明、鄭志富、楊忠祥(2002)。教育部92 年度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常模。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
洪嘉謙(2001)。大專女生性別角色與身體形象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兒童福利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
洪維振(2003)。運動界入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高松景(2005)。「生活技能」為主的高中生性教育介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
張天鈞(2001)。肥胖。當代醫學,26(9),10-13。
張弘文、洪國欽(2004)。肥胖主要因子-身體活動量與飲食量的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研究集刊,1,161-166。
張倫瑋(2008)。以生活技能融入消費者健康教學之成效探討。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張綠娟(2006)。肥胖與非肥胖國中升之身體活動量與飲食行為比較。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許秀卿、莊榮彬、陳志道、蔡美華(2004)。青少年肥胖與慢性疾病相
關性之探討。載於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舉辦之「台灣家庭醫學醫
學會九十三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6),台北市。
張興榮(2008)。青少年之生活技能對危害健康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第二期文獻回顧計劃報告書。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教育部(2001)。學校輔導學生體重控制實施方案公告。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03a)。推動中小學健康體位五年計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3b)。九十二年度台閩地區中小學校學生身體發育測
量結果。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推動中小學健康體位計畫之一—建立中小學生身體活動量指引共識—93年度結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九十四學年度全國國民中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曾美智(2002)。肥胖症的行為治療。台灣醫學,6(1),53-55。
黃上芙(2005)。影響國小學童體位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黃久美、張鈞惠、郭鐘隆、張繻方、蕭雅娟、洪敏玲(2008)。評估生活技能為基礎之性教育課程對七年級學生之成效,台灣性學學刊,14(1),49-68。
莊可欣(2007)。健康促進學校策略對肥胖兒童健康體適能及體重控制自我效能之影響。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趙麗雲(2008)。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之综評。中華體育季刊,22(1),35-42。
董氏基金會(2005)。跟著圖片健康吃。取自:
http://www.jtf.org.tw/educate/enjoyment/enjoyment_007.asp
郭鐘隆、黃久美(2007)。從健康促進學校到生活技能。健康台北季刊,85,36-40。
衛生署(2002b)。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肥之篩選與處理流程。2004年3月11日,取自:http://sp1.cto.doh.gov.tw/doctor/All/food/FatChild.ppt
劉倖吟等(2003)。青春期體重過重女生體重控制介入措施之初步成
效。台灣醫學,7(2),157-165。
劉影梅、張博論(2007)。推動中小學健康體位五年計畫三之ㄧ:台灣中小學生健康體位現況及促進行為指標監測。台北:教育部。
劉燦宏(2002)。運動與減重。肥胖醫學專論,36-39。
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2001a)。身體活動與兒童青少年肥胖。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2001b)。飲食方法對體重控制成效的影響。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陳仁祥(2004)。行為改變策略對肥胖男童身體活動量、運動自我效能 與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暨進修堆廣部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
陳修梅(2008)。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中生消費者健康介入之成效評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陳偉德、蔡承諺、陳安琪、吳淑芬、林宗文、林曉娟(2003)。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生長曲線圖:依健康體適能訂定之標準。中台灣醫學科學雜誌,8(2),85-s93。
賴美淑(2000)。兒童之肥胖問題與對策。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文玲(2005)。肥胖對台灣人健康問題及生活品質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
蔡淑芳(2004)。青少年飲食問題與建議。健康城市學刊,2,33-44。
謝函琪(2003)。一個肥胖兒童的故事-肥胖兒童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
簡寶珍(1996)。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
魏嘉慶(2005)。台灣中學生健康減重網路學習素發展與評估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
蕭芳惠(1998)。台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及飲食異常傾向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1期,107-127。
蕭旭峰、劉文德(2000)。肥胖的健康問題。基層醫學,12,46-50。
鄭麗璣(2004)。肥胖國中減重方案研發與介入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鐘美雲(1993)。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計畫文獻及現況探討。學校衛生,22,39-48。
蘇玉嬋(2003)。臺中縣某國中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Obesity Association(AOA).(2003) Finally a cure for ibesity. Retrieved June 5, 2003, from http://www.Obesity.org./treatment/weight.shtml
Bonow, R. O., Smaha, L. A., Smith, S. C., Mensah G. A., & Lenfant, C. (2002). World heart day 2002- The inter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ponding to the emerging global epidemic. Circulation, 106, 1602-1605
Bray, G.A., Bouchard, C. and James, W. P. T. “Handbook of Obesity. Marcel Dekker, New York. Buchinsky,M.,( 1995).Estimating the Asymptotic Covariance Matrix for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s: a Monte Carlostudy”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68, pp. 303-338,1998
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1999). Obesity. MA:Blackwell Science.
Dietz,W.H.(1998). Health consequence of obesity in youth : Childhood predictor of adult disease. Pendiatrics,101,518-525.
Epstein, L. H., & Goldfield, G. S., (1999).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irrent evidence and research issu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31, S553-559.
Jalongo,M.R(1999). Matteres of size: Obesity as a diversity issue in the field of early chilhood. Early Chilehood Education,27(2),95-103.
Lockwood, D.H.& Heffner, T.G.(2000). Obesity: pathology and Therap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berg.
National Instr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Statistics Related to Overweight and Obesity. NH Publication No. 96-4158 ed” ,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Srinivasan, S. R., W., Wattigney, W. A. & Berenson, G. S. (1996). Adolescent overweight is associated adult overweight and related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 Bogalusa Hearts Study. Metabolism, 45, 235-240.
Walter, B., Tim J. C., Inge,L. & Elizabeth, M. E. (2002). Child and adolescent obesity.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ted Press
Williams, M. H. (1999). Nutrition for health, fitness and sport (5th ed.). WCB: McGraw-Hil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 Geneva: Autho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Obesity and overweight. Retrieved May 23, 2006, from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media/en/gsfs_obesity.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Childhood obesity. Retrieved November 7, 2006, from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moveforhealth/advocacy/information_ sheets/youth/en/pri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