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友文 Lin, You-Wen |
---|---|
論文名稱: |
知識螺旋理論融入大專運動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 Integrating Knowledge Spiral Theory into DanceSport Course: |
指導教授: |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4 |
中文關鍵詞: | 知識創造 、舞蹈教學 、創新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knowledge creation, dance teaching, innovative teach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7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結合知識螺旋理論與大專運動舞蹈教學做應用。研究參與者為臺北市某國立大學學生34名 (男生14人、女生20人),運用Nonaka與Takeuchi 所提倡的組織知識創造理論,設計與實施8節的教學行動方案 (每節100分鐘),期間以學習心得、省思札記與訪談做為資料蒐集的方式,以了解學習者上課之感受、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及因應對策,最後提出教學反思。研究結果發現:學習者在基礎單元感到「輕鬆有趣」、「較無壓力」、「幫助記憶」和「了解舞蹈」,且對於共同化教學活動感受較多;在應用單元感到「新奇有趣」、「有成就感」、「主動學習」和「活用知識」,對於連結化和內隱化感受較多;實踐單元則是感到「成就感」和「開心」,對於內隱化感受較多。教學行動方案實施的阻礙與因應對策為:1.班級學習氣氛不佳:營造輕鬆的氣氛、精準掌握時間、延長雙人舞蹈時間;2.基礎單元討論時間過長:刪除多餘討論時間、私下了解學習者心態;3.應用時間討論時間過短:延長小組討論時間。上述策略使問題逐漸改善,研究者也在其中獲得知識螺旋理論的應用、運動舞蹈教學與行動研究等方面的專業成長。
The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integrating to college DanceSport course which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spiral theory.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34 students (14 boys, 20 girls) from a national university in Taipei city. Exploit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advocated by Nonaka and Takeuchi, teaching action progra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8 periods (100 minutes per session). During the program,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feedback of learning experience, reflective journals an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learne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ward the DanceSport program, teacher’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ir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finally offered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rners perceived it was “fun” and “relatively stress-free,” and it could “enhance memory,” and “help for understanding the dance” in the basic unit, and they perceived more on co-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unit, they perceived “novelty and interesting,”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c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utilization," and they perceived more on intern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in the practice unit, learners perceived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happy," and they perceived more on internalization. And the program’s hindrance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first, class learning atmosphere was poor, and it could be improved by creating a relaxed atmosphere, controlling time precisely, and extending the time of double dance; second, the time of basic unit was too long, and it could be solved by removing the extra time of discussion and understanding learners’ thoughts privately; third, the time of group discussion in application unit was too short, so the discussion time needed to be extended. These strategies made the problem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researcher also acquired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in aspects of knowledge spiral theory, DanceSport teaching and action research.
中文部分
丁立宇 (2011) 。青出於籃-品格教育融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文科 (1995)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學富 (2007) 。運動舞蹈選手參賽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2007世界運動
舞蹈台灣公開賽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明營 (2006) 。淺談體育課程編排與教學之方向。政大體育研究,17,19-30。
方德隆 (2001) 。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思。載於中華民國課程
與教學學會 (主編) ,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 (頁137-172) 。臺北市:揚智。
史美奐 (2003) 。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志如 (2004) 葛蘭姆技巧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國中舞蹈才能班現代舞課程
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玉蘋 (1997) 。體育運動舞蹈概述。大專體育,34,74-80。
李承晏 (2013) 。跨國羽球教練鄭永成生涯轉換與運動知識螺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燕娟 (2000) 。嘉義技術學院體育運動舞蹈課參與動機之研究。中華體育季
刊,13 (4) ,51-60。
呂俊甫 (1993) 。源自美國的行動研究法。美國月刊,8 (2) ,124-128。
吳明清 (1994) 。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 (2000) 。教育行動研究。公教資訊季刊,4 (3) ,25-42。
吳明隆 (2001) 。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威霖 (2008) 。以知識螺旋理論探討e-learning學習風格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幼萍 (2003) 。國際標準舞與老年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17 (3) ,136-144。
林季燕 (2010) 知覺教師自主支持與自主支持學習氣氛對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
機的脈絡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東清 (2003) 。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
林美英、趙振瑛 (2003) 。教室知識管理:以知識螺旋理論增加知識的吸收能
量。教學科技與媒體,66,18-35。
林泳縈 (2011) 。從知識螺旋理論看體育知識的轉換與教學上的啓示。中華體
育季刊,25 (1) ,108-117。
林燊揚 (2010) 。團隊偵錯與創新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宏室 (1994) 。Mosston 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姚素婷 (2009) 雙元智慧資本對知識分享之影響:以關係模態理論為基礎之模式建構與實證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夏林清 (譯) (1997)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市:遠流
(原作者: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
連偵傑 (2009) 。建構沖壓模具設計之知識管理活動 (未出版碩士論文) 。
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伯璋 (1990)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性研究法。臺北市:南宏。
陳柏村 (2005) 。知識管理:正確概念與企業實務。臺北市:五南。
陳聖謨 (1998) 。教師即研究者─談教師的行動研究。國教之友,51 (3) ,
29-36。
陳彥廷 (2014) 。協同學習分組方式對知識分享行為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學習風格為干擾變數 (未出版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宏帆 (2009) 企業動態能力對創新績效之影響-以知識分享及吸收能力為觀點 (未出 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婷雅、沈易利、王建興 (2011) ,自義大利第二屆國際體育教學研討會反思國
內體育樂趣化教學之實施。大專體育,117,28-35。
許義雄、莊美鈴 (1993) 。樂趣化教學的意義及其方法。載於師大體育研究與
發展中心 (主編) ,樂趣化體育教材彙編 (頁124-194) 。臺北市:台灣省教育廳。
許義雄 (1997) 。目標與架構: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學校體育教材與評量,
2,26-27。
黃廷合、吳思達 (2005) 。知識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全華圖書。
黃家齊,王思峰 (2008) 團隊知識轉換能力組合與知識分享、知識創造及創新績
效-知識螺旋理論的新觀點驗證。組織與管理,1 (1) ,39-72。
程瑞福 (2010) 。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從標準化到彈性化。載於許義雄 (主編) ,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 (頁124-194)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曾雅禎 (2008) 。探討醫院創新之外部知識來源使用度與影響因素 (未出版碩士論文)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台南市。
曾嘉珍 (2006) 。臺北市運動舞蹈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子江、王美音 (譯) (1997) 。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臺北市:遠流。
(原作者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
楊昌雄 (2000) 。我國舞蹈運動之國際競爭力研究。體育學報,28,133-142。
楊童超、廖敏淑 (2010) 。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國際標準舞學習動機與阻礙之
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3,76-84。
葉仲超 (2006) 。學生知識管理-運用知識螺旋理論探討科技大學學生學習成
效。嘉南學報,32,527-544。
葉榮裕 (1997) 。標準舞研究—線條篇。臺北市:明生。
温立騰 (2012) 。知識螺旋為基礎之HRM訓練系統設計 -以電訊服務業務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明志科技大學,新北市。
溫麗榮 (2010) 。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建功國小三年級
舞蹈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鄧貴安 (2012) 理解式籃球教學法應用於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行動研究 (未
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增財 (2006) ,行動硏究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鄭俐敏 (2001) 。團隊知識轉換與知識創造的實驗研究:知識螺旋理論的驗證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 (1994) ,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62,4-8。
蔡清田 (2004)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劉怡甫 (2013) 。 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41,31-34。
盧毓龍 (2009) 。組織知識創新過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鋼公司知識創新活動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惠珍 (2009) 。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性研究-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瞿蜀萱 (2011) 。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兒童動作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彰化縣平和國
民小學舞蹈班四年級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鐘敏華 (2005) 。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專業發展與創新接受度之研究。編號NSC94-2413-H-152-010。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四
年專題研究計畫。
英文部分: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McInerney, C.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dynamic nature of knowled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 (12),1009-1018.
McNiff, J., Lomax, & Whitehead, J. (1996). 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London: Routledge.
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5(10), 14-37.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naka, I., Toyama, R., & Konno, N. (2000).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3 (1) , 5-34.
Pentland, B. T. (1995) .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social epistemolog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stems.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5 (1) ,1-21.
Polanyi, M. (1959). The study of man.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right, P. M., & Burton, S. (2008).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responsibility-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ntegrated into an intact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7 (2), 13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