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裕景 |
---|---|
論文名稱: |
閔惠芬「器樂演奏聲腔化」運用之探討-以《遊園》、《陽關三疊》、《洪湖主題隨想曲》為例 |
指導教授: | 林昱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8 |
中文關鍵詞: | 二胡 、閔惠芬 、器樂演奏聲腔化 、遊園 、陽關三疊 、洪湖主題隨想曲 |
英文關鍵詞: | Erhu, Hui-Fen Min,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Pondering in the Garden, Yangguan Melody, Lake Hong Capriccio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8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63年閔惠芬在「上海之春」第一屆二胡比賽中脫穎而出,至今她的藝術地位仍然屹立不搖,她所詮釋的音樂深刻動人,仍被眾人推崇。閔惠芬是如何演奏出情真意切的音樂形象?她是如何受到啟發提出了「器樂演奏聲腔化」的課題?透過樂曲的移植改編、演奏詮釋,又是如何賦予樂曲新的內涵及意義?本文藉由《遊園》、《陽關三疊》、《洪湖主題隨想曲》三首樂曲之研究,分析閔惠芬「器樂演奏聲腔化」樂曲的改編手法、演奏詮釋及音樂內涵。
本文首先探討了聲腔的本質與特性,藉此進一步運用在樂曲的理解與分析。文中採用文獻分析、訪談調查法、樂曲分析、詮釋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了解「器樂演奏聲腔化」的架構與運用;剖析三首風格不同的聲腔化樂曲的改編手法、樂曲架構等;最後再運用聲腔化的詮釋手法落實於演奏中,並整理其演奏特點及規律性。
筆者研究後了解到聲腔化的發展其實源自於語言的特性,同時早已存在傳統音樂當中。閔惠芬長期受傳統音樂的洗禮,拋出了「器樂演奏聲腔化」的課題,通過聲腔藝術的運用與模仿,在樂曲改編方面上各有不同層次的提升,豐富了二胡樂曲的風格;演奏詮釋方面吸收了各種聲腔的演唱特性轉化成多樣性的演奏技巧。最終,藉由「器樂演奏聲腔化」的實踐,是對傳統音樂的闡釋與再造。
Outshone in the first “The Shanghai Spring” National Erhu Competition in 1963, until today, Hui-Fen Min is still one of most revered erhu masters in the world. How does Min portray sincere musical images? By what has she been inspired the idea of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in Erhu? How does she animate different transplanted pieces new meaning and life? Via the analyses of three Min’s transplanted pieces Pondering in the Garden , Yangguan Melody , and Lake Hong Capriccio, the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Hui-Fen Min’s adapted methods as well as interpretation of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musical content of the three.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interviewing and musical analysis, and the concepts of interpretation were concluded at last. In the beginning, the nature and traits of shengqiang (voice and tune) were discussed. Then, th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on instruments were illustrated. Next, the ways to transplant the three diverse pieces and the musical structures of them were explained. Last but not leas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and self interpretation, the traits and rules of performing were concluded.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actually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s already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music. Hui-Fen Min absorbs herself in the traditional music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ringing up the concept of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s and imitations of arts of shengqiang, she has further elevated qualities of adaption and enriched the diversity of erhu pieces. For the aspect of perform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traits in shengqiang have promoted much more distinct techniques. Last but not least, the practice of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ance actually is an interpret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一、書籍
朱昆槐。《崑曲清唱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
洛 地。《詞樂曲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上下冊》。臺北:大洪圖書有限公司,1997。
鄭西村。《昆曲音樂與分析(甲稿.音樂分析)》。臺北:學海出版社,2000。
趙寒陽。《二胡技法與名曲演奏提示》。北京:華樂出版社,2001。
傅建生、方力平。《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杜亞雄、秦德祥。《中國樂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華樂大典‧二胡卷 論文篇》。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二、期刊學報
元 燕南芝庵。〈唱論〉。《古曲戲曲聲樂論著叢編》。台北:學海出版社(1971):7-10。
清 徐大樁。〈樂府傳聲〉。《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書》。台北:學海出版社(1971):204-236。
沈 洽。〈音腔論〉。《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4(1982):13-21。
______。〈音腔論(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1(1983)3-12。
蒲亨建。〈音腔之疑〉。《中國音樂》No.3(1998):27。
閔惠芬。〈天梯〉。《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83-89。
______。〈陽關三疊〉。《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54-57。
______。〈洪湖主題隨想曲〉。《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60-64。
袁靜芳。〈閔惠芬二胡藝術隨筆〉。《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 社(2004):137-142。
林谷芳。〈從文化美學的視角看閔惠芬的二胡藝術〉。《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 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63-165。
畢志光。〈關於閔惠芬器樂演奏聲腔化的探索與實踐的思考〉。《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 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232-237。
連波。〈閔惠芬與《臥龍弔孝》〉。《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 (2004):244-246。
傅建生。〈年表〉。《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10-326。
杜亞雄、秦德祥。〈“腔音”說〉。《音樂研究》No.3(2004):29-36。
楊曉靄。〈《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與“渭城體”〉。《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No.5 (2005):20-26。
徐元勇。〈論“器樂演奏聲腔化”與我國古代“唱調”的淵源-聽閔惠芬器樂演聲腔化 二胡專場音樂會〉。《中國音樂》No.4(2006):108-111。
孔亞磊。〈淺析昆曲《牡丹亭.遊園》〉。《四川戲劇》No.4(2006):71-73。
夏 琳。〈昆曲《牡丹亭.遊園》唱腔結構分析〉。《黃河之聲》No.14(2007):117-119。
魯淑玲。〈“透、精、準”--二胡演奏“三環節”- “學習洪湖人民的心願”之體 會〉。《戲文》No.4(2007):96-98。
居其宏。〈光明行者的人生詠嘆-閔惠芬創編二胡曲聽後記感〉。《中國音樂》No.1 (2008):51-54。
劉進軍。〈古曲《陽關三疊》的創作背景與流傳〉。《藝術散論》No.8(2009):73-74。
甯文婷。〈《洪湖人民的心願》演奏分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No.7(2009):172-173。
錢國楨。〈昆曲《牡丹亭.遊園》的戲曲藝術分析〉。《天津音樂學院學報》No.3(2010): 61-69。
方立平。〈閔惠芬二胡藝術及其對中國民樂發展的歷史貢獻〉。《華樂大典‧二胡卷 論文 篇》。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202-209
史艷、王晶。〈從《送元二使安西》到《陽關三疊》〉,《時代文學(上)》No.3(2010):90-91。
三、學術論文
李燕。〈閔惠芬演奏的二胡曲《寶玉哭靈》、《昭君出塞》聲腔化技法表現分析〉。武漢音 樂學院,2009。
黃湞淇。〈關迺忠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2008。
四、樂譜
劉長福 主編。《二胡(中胡、高胡)曲譜 一》。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董榕森。《南胡教本》。臺北:樂韻出版社,2002。
五、影音資料
閔惠芬。《江河水-閔惠芬二胡獨奏曲選》。百利唱片有限公司發行。1990。CD。
______。《鳳吟》。廣州市天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2007。
______。《二胡大師閔惠芬 經典金曲》。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發行。2010。
六、網路資訊
《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原唱段。(蒐譜網)。
http://www.sooopu.com/html/110/110708.html (摘錄於May 2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