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欣闐
Chuang, Hsin-Tien
論文名稱: 臺灣竹材的生活器物與產業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f Taiwan Bamboo Craft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 廖仁義
Liao, Jen-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生活器物竹產業竹器竹製品竹工藝臺灣工藝
英文關鍵詞: Bamboo, Taiwan Craft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64.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4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竹子豐富,臺南曾有過工藝村之稱,家家戶戶編製竹器的景象,一家大小都能編上一手的工藝活兒,也曾為臺灣70年代帶進不少的外銷產值,同時累積了臺灣獨特且深厚的工藝技法。90年代工業革命大量生產製造塑膠製品,漸取代生活竹器。近代,臺灣創意能量屢在國際競賽及展覽中表現優異,如能傳承臺灣傳統竹工藝技術及精神,竹產品則將是兼具環保概念、可充分表達東方意象的潛力產品。

    本論文將探討臺灣竹工藝的自然條件、生活民俗以及產業發展。比較竹材特質上與鄰近國家的差異,竹材應用於庶民生活中與臺灣文化的關聯性,在歷史脈絡上,竹材產業的興盛衰落與市場需求及政策的關聯,以及近期政府推廣成效與民間情形。章節安排,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從臺灣竹的地理因素及竹特色,從文獻了解南島語族及清朝時期的臺灣,在日常生活如何就地取材,應用竹材於生活及節慶中。第三章及第四章,分別探討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依生產型態、貿易情形、傳承與推廣來探討產業變化。第五章,透過產業、公部門之採訪及資料整理,了解竹工藝的傳承、產業現況,試著以工藝生活角度,提供竹產業發展的解決方向。

    透過文獻分析及現況採訪,為臺灣竹工藝定位,從生活習俗中找出臺灣竹的文化特質。探尋曾經盛極一時臺灣竹材產業的歷史發展要件,藉以作為現今推廣竹材傳統工藝與創新的參考,重拾庶民深厚的在地文化,找出臺灣竹工藝的獨特精神,以及臺灣竹工藝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The natural resource of bamboo is rich in Taiwan. It had been developed a craft village in Guanmiao Dist., Tainan. Everyone can produce the bamboo products by hand made. The bamboo industry brought much export income in 1970 and it also accumulates the unique and deep craft skills. Then the industrial products replace the bamboo products in 1990. Taiwan young people win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 nowadays and it can be a potiential power to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kills. It can express the green and Taiwan spirit to the world.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of folk cultur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bamboo. This thesis will find out the relevance among the market demand, government policy and bamboo industry. Chap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Try to reappear the using of bamboo products in the daily life and festival by Austronesian languages and during Qing dynasty periods in chapter 2.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bamboo industry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pattern, trade model, marketing promotion and life style will be discussed in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Try to find out a way to resolve the decline of bamboo industry in chapter 5.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 of bamboo from the custome and the faiths of Taiwan people by analysis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The designers and community buliders can base on the abundance of traditional art and create a new page of bamboo products. By reviewing the preserv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is beautiful traditional art, to provide the possiblity of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near future.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文獻與分析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15 第二章 從自然到生活:臺灣竹材與生活器物 19 第一節 臺灣竹材的自然條件 19 第二節 臺灣南島語族的竹生活器物 23 第三節 漢人移墾以後的竹生活器物 27 第三章 日治時期竹器的生產活動 35 第一節 竹工的養成及社會地位 39 第二節 產銷風氣 41 第三節 生活型態:手工文化與日常生活 50 第四章 戰後臺灣竹製品的工藝傳統與現代創新(1945-2018) 59 第一節 戰後臺灣竹製品的工藝傳統(1945-1987) 60 第二節 戰後臺灣竹材的現代創新(1987 -2018) 66 第五章 臺灣竹工藝的發展與產業現況 71 第二節 工藝生活 8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參考文獻 97 附錄採訪整理一:徐暋盛 103 附錄採訪整理二:陳詠笙 109 附錄採訪整理三:翁徐得、黃麗淑 113 附錄採訪整理四:姚仁寬 121 附錄廣播整理五:張永旺 125

    (一)史料及方志
    清,周鍾瑄主修,陳夢林、李欽文編纂,《諸羅縣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9)
    清,郁永河著,楊龢之譯注,《裨海遊記》(臺北: 圓神出版社,2004)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 黎明文化,2001)
    清,蔣毓英修,《臺灣府志》(臺北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3)

    (二)著作
    水谷允一著,張文海譯,《戰後日本經濟史:生產流通消費結構之變化》(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
    王嵩山,《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板橋: 稻鄉出版社 ,1999 )
    王嵩山,《藝術原境-臺灣原住民族創意人類學》(新店:遠足文化,2014)
    林承緯,《台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臺北:玉山社,2018)
    林淑慧,《臺灣文化采風-黃淑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 萬卷樓,2004)
    金關丈夫編,《民俗臺灣》(臺北 :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1941-1941)
    林蒼鬱,《台灣田野影像》(臺北: 張老師出版,1991)
    呂錦明,《台灣竹圖鑑》(臺中 : 晨星出版,2010)
    呂紹理,《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 : 麥田出版。2011)
    江韶瑩等著,《長枝仔的春天:盧靖枝竹藝專輯–竹籐編織圖繪》(臺南: 臺南縣文化中心,1994)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7),頁26-27、47、53
    林久三,《臺灣料理之琹》,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藏書 (啓文社,1912)
    阮昌銳,《臺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 臺灣省立博物館,1994)
    柳宗悅,張魯譯,《柳宗悅 日本民藝之旅》(臺北:遠足文化,2013)
    柳宗悅,戴偉傑、張華英、陳令嫻譯,《工藝之道》(臺北:大藝出版,2013)
    席德進,《臺灣民間工藝》(臺北:雄獅圖書,1982)
    陳振盛編,《南投縣竹藝博物館典藏精華》(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07)
    陳嘉瑞,《縱橫竹籐 : 張憲平的人與藝 》(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
    蔡哲琛,《臺灣手工業講話》(世界工藝協會中華民國分會,1972)
    翁徐得,《共振與獨白: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運動:一個四十年工藝人的觀點》(臺北: 唐山出版社,2017)
    翁徐得等著,《黃塗山 : 經緯歷史 有節人生》(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2009)
    國分直一著,林懷卿譯,《臺灣民俗學》(莊家出版社,1980),頁177
    顏水龍,《臺灣工藝》(光華印書館,1952)
    顏水龍,《臺灣工藝》(臺北: 遠流出版社,2016)
    簡榮聰,《臺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蘇啟明編,《臺灣常民文物展-信仰與生活》(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
    謝素月編,《先民生活天地-臺灣早期飲食器物》(臺南:臺南縣政府文化局,2002)
    郭哲旭編,《工藝成就獎得獎者專輯:2013竹藝漆合,李榮烈》(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3)

    (三)博碩士論文
    王凱薇,《日治時期臺灣地方意識的建立:以顏水龍美術、廣告與工藝創作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嘉津,《關廟地區竹籐業加工發展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所碩士論文,2006)
    高宜淓,《竹山竹工藝的發展轉型與文化創意》 (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彭建銘,《顏水龍的工藝振興工作研究(1936-1997)》(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陳以凡,《生活美術的教育家:顏水龍的臺灣工藝活動研究1930-50年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張聖麟,《工藝政策發展對臺灣工藝地方產業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1 )
    蔡美麗,《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 1979-1999》(臺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01)

    (四)期刊
    文化部,《2015年臺灣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5年11月),頁65
    王仁、陳財輝、劉瓊霦,〈臺灣長期忽視的生物資源-竹〉,《臺灣林業》第36卷第3期 (2010年12月),頁12-18
    王義仲,〈竹林經營對減緩溫室效應之助益〉,《林業研究》專訊第18卷第1期 (2011年2月),頁8-11
    立石鐵臣,〈關廟庄にて五〉,《民俗臺灣三下》第3 卷 10 號通卷 28 (臺北:南天書局,1998 ),頁 18
    顏水龍、陳奇祿,〈臺灣民藝與臺灣原始藝術座談會〉,《臺灣風物》第二十八卷第三期 (1978),頁43-55
    江韶瑩,〈臺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臺灣美術》第四卷第二期 (1991年10月),頁22-43
    阮昌銳, 〈臺灣民間宗教習俗談民間藝術的發展〉,《傳藝雜誌》第115期(2014年10月),頁18-31
    李依依,〈二O一三工藝師駐園創作專訪系列-徐睯盛:回應命運呼喚的竹編人生〉,《傳藝雙月刊》105期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3 年 4 月 ) ,頁98-101
    李贊壽,〈百年回顧-二十世紀臺灣住民生活竹器〉,《工藝季刊》第八期,(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01),頁80-87
    林玉茹,〈由私口到小口:晚清臺灣地域性港口對外貿易的開放〉(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年2月),頁135-168
    林承緯,〈顏水龍的台灣工藝復興運動與柳宗悅―生活工藝運動之比較研究〉,《藝術評論》(THCI) 第18期 (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2008),頁167-195
    林承緯,〈柳宗悅與台灣民藝〉,《文資學報》第2期 (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2006)【審查制】,頁71-88
    林承緯, 〈近代「工藝」概念在台灣〉,《臺灣工藝》第34期 (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09),頁48-55
    林媛婉,〈臺灣工藝研究的議題-一個後殖民文化論述的觀點〉,《設計學報》第9卷第2期 (設計學會,2004),頁1-12
    林振榮、蔡達全譯,〈地球環境保護與竹類的有效利用開發之必要性〉,《林業通訊》(1998年12月),頁81-82
    林衡道,〈關廟竹工的調查〉,《臺灣風物》第12卷第5期 (1962 年10月),頁24-26
    莊伯和,〈傳統的力量 從工藝傳家談傳承〉,《傳藝》第111期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4年1月),頁78-85
    陳啟雄、林勝吉、林群涵、黃松智,〈創新竹藤與複合材質之家具設計〉,《林產工業》第28卷第4期 (宜蘭:中華林產事業協會,2009 ),頁225-236
    陳啟雄、林群涵、陳載永,〈桂竹包管家具風格與未來展望〉,《林產工業》第23卷第4期 (宜蘭:中華林產事業協會,2009 ),頁307-317
    黃志農,〈生活中失憶的工藝文化〉,《傳藝雙月刊》第104期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2年12月),頁32-39
    翁徐得,陳泰松,林美臣,〈竹山竹工藝產業的變遷〉,《臺灣林業月刊》(臺北市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1990年2月),頁30-42
    諸葛正,〈台灣地方工藝史的脈絡與意義〉,《臺灣工藝》第38期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0年8月),頁6-13
    鄭瑞明, 〈清領初期的臺日貿易關係(1684-1722)〉,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 32 期 (2004),頁43-87
    唐讓雷, 〈竹材之強度性質〉,《林產工業》第八卷第三期(1988),頁65-77
    葉淑貞, 〈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發展 1938-1941〉,《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卷第四期 (總督府財政局,1936 ),頁224-267
    楊式昭,〈臺灣竹藝〉,《天工四藝臺灣手路奪天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幕展圖錄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頁26-30
    顏水龍,〈臺灣工藝產業的必要性〉,《臺灣公論》(1942年2月),頁2
    簡榮聰,〈臺灣竹漆文化的發展及其工藝之美〉,《頂真巧藝 2010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師特展》(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頁14-27
    謝宗榮,〈臺灣普渡文化中的民俗工藝〉,《傳藝雜誌》第 106 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3年4月),頁18-27

    (五) 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年(1900年4月29日),竹椅狀決,第596 號6 版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 38 年7月(1905)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8年9月(1905)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3年 (1910)

    (六)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第一統計書》,(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897)
    《臺灣總督府第十四統計書》,(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明治 45 年 (1912)), 頁0396 - 0396
    〈竹製品製造業〉,(總督府殖產局,昭和8年(1933)), 頁0274 – 0275,統計年代不明
    〈臺灣商工統計第十九次〉,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七)日記
    《黃旺成先生日記》,大正五年及大正一年 (1916年1月2日,1912年除夕)
    《水竹居主人日記》,明治41年(1908年3月8日)、明治42年(1909年6月1日)、昭和4年(1929年11月13日)
    《吳新榮日記手稿》, 昭和8年 - 民國56年(1933 - 196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