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金英
Hsiao, Jin-ying
論文名稱: 樂齡學員自我導向學習經驗轉化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nior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Experience
指導教授: 秦秀蘭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自主學習團體自我導向學習樂齡學員轉化學習
英文關鍵詞: Self-learning groups, Self-directed learning, Senior learners,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94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採敘事方式進行一對一個別訪談,以立意取向共訪談五位 63~76歲參與自主學習團體的樂齡學員。從自我導向學習與經驗轉化的觀點,探討學員在參與樂齡大學結業後,仍自組學習團體自主學習多年的經驗轉化歷程。
    研究發現如下:
    一、樂齡學員生活經驗影響退休後之學習方式。
    二、樂齡學員自我學習的主要學習傾向為喜愛學習、主動學習/自我瞭解、獨立學習,學習動機等。
    三、生命歷程中遭逢重要契機事件,反思後而改變觀點,乃開啟觸發轉化學習行動。
    四、學習困境多屬老化的健康問題;同儕則是樂齡學員最大的支持與關懷陪伴者。
    五、年齡不是學習的阻礙,不願付諸行動才是學習最大絆腳石。
    六、高齡者願意擴大學習生活圈,從自助到助人,才能發現自己的潛力。
    七、樂齡學員主動參與自我學習,累積更多資源以因應未來需求,並延續活躍的社會生活;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參與「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研究者於自我省思中給予樂齡大學之大專院校、樂齡自主性學習課程規劃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可以提升我國高齡學習之發展。

    The research is about qualitative study on narrative analysis by one-to-one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enior learners. The participants are five senior learners between 63-76 years old who participates self-directed learning groups after the senior colleg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enior learners affects the style of learning after retirement.
    2. The main learning trends of self-learning for senior include love on learning, active learning/self-understand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3. There are different important moments in the life course.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action is always.initiated after reflection and changing perspectives.
    4. Learning dilemmas are mostly about the health problems; nevertheless, peers are the greatest support and companions for senior learners.
    5. Age is not an obstacle to learning; On the contrary, unwillingness to act is the biggest block to learning.
    6. Only when the elderly is willing to expand their learning and life circle, from self-help to helping others, they can really discover their potential.
    7. Senior learner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elf-learning, accumulate more resources to meet future needs, and continue an active social life. The research remind
    much more senior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lifelong learning.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makes some suggestions in self-reflection to the institutions for senior learning about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s wel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 第一節 樂齡教育之發展 13 第二節 自我導向學習理論 34 第三節 轉化學習理論及相關研究 43 第四節 台灣樂齡教育的相關研究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3 第二節 研究概念架構 8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87 第四節 研究倫理 91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與討論 93 第一節 學習為了是向前~學習經驗歷程 93 第二節 學習背景到觀點流轉~轉化契機與行動歷程 106 第三節 峰迴路轉邁向新的學習旅程~學習經驗轉化歷程 118 第四節 啟程前往活躍之路~學習改變與收穫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49 中文部分 149 英文部分 160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64 附錄二 訪談題目大綱 165 附錄三 空大樂齡自主學習團體101~108學年課程表 167

    中文部分
    聯合報(2019)。樂齡學習補助新制首度納入「高齡自主學習團體」。2019 年 6 月 9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61386educationMessageFileViewModel.enFormId=HPMyWtE_aATuvhnThBmfsDQ_c_c
    刁桂梅(2010)。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教育的意義與實施策略。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2(4),37-38。
    內政部(2019)。老人福利法。2019 年 10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ey.gov.tw。
    內政部(2020)。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未來人口推估。2020 年 6 月 5 日。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673
    內政部(2019)。人口統計月報。2019 年 10 月 19。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742
    方月燕(2018)。以樂齡大學於中高齡者健康、樂活、活躍老化與生活品質之成效。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的教育。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方珮玲(2006)。高齡者參與代間方案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冠金(2010)。台灣社區老人的社會支持改變、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參與之縱貫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
    王慧媚(2017)。中高齡者終身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之探討。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
    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台北市:三民書局。
    朱妙芳(2008)。台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朱庭慧(2015)。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朱楠賢(2008)。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規劃與願景。載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頁 1-10)。台北市:五南。
    江瑞霞(1995)。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22-26。
    吳明烈、陳雈萍、楊國德(2008)。我國高齡教育的實施與發展。台灣教育,649,2-10。
    吳芝儀(2003)。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
    吳婉如(1992)。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淑娟(2010)。高齡學習者日常生活能力、問題解決策略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嘉義縣。
    吳舜堂、陳欽雨(2017)。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5(4), 331-353。
    巫雅蓉(2011)。代間學習參與者社區意識之觀點轉化學習歷程研究-以臺南市南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李世英(2006)。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悅梅(2017)。高齡者參與資訊與通信科技課程學習障礙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李素卿(譯)(1996)。瞭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者指南 (原作者:Patricia Cronton),原著出版年 1994。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 a guide for educators of adults。 台北市,五南。
    李翊禾(2019)。高齡研究生轉化學習歷程。諮商輔導,404,43-45。
    李雅慧(2002)。成人的自我導向學習。載於黃富順(主編),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
    李雅慧(2015)。中高齡者參與合作式服務學習歷程及其支持系統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3(1), 61-68,doi:10.6283/JOCSG.202015.3.1.61。
    李雅慧、葉俊廷(2012)。成功老化的退休人員學習歷程之初探。教育學刊,39,41-75。
    李雅慧、葉俊廷(2014)。高齡學習者持續參與學習的動機之歷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0(2),51-63。
    李雅慧、盧婧宜(2014)。以學習觀點探究中高齡者之未來準備。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1), 17-26。doi:10.6283/JOCSG。
    李雅慧、魏惠娟(2015)。低教育程度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之探索:轉化學習的觀點。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9,25-47。
    李瑛(2013)。有效的成人學習。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162,1-16。
    李瑛(2017)。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實踐之路。台北市。華騰。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阮惠玉(2012)。高齡者學習需求及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44690&ctNode=6200&mp=4
    林文律(2010)。漫談轉化學習。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104,1-28。
    林志鈞、江慧欣(2015)。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型態、休閒涉入及休閒效益對成功老化之關係。育達科大學報,40,57-86。
    林秋樺(2012)。屏東縣高齡者同儕互動、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淑敏(2003)。我國老人教育實施途徑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淑敏(2004)。我國老人教育實施途徑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嘉純(2008)。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對建構取向網路學習環境偏好之影響-中高齡者的轉化學習。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黎凱(2008)。老人的幽默感、自我概念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曉君(2014)。轉化學習理論對組織變革之意涵及應用於人力資源發展之探究。管理學刊,9,23-38。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所,未出版博士論文,嘉義縣。
    林麗惠(2006)。從積極老化的觀點談高齡社會的因應策略。東亞地區高齡社會教育對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及身教育學會。
    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台北市:心理。
    邱天助(2007)。社會老年學。高雄市:基礎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邱天助(2011)。老年學 Gerontology 導論。高雄市:巨流。
    邱莉婷(2011)。高齡學習者面對問題因應方式、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
    侯佳惠(2002)。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洪君慧(2014)。樂齡者持續參與學習意圖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觀點。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洪淑宜(2012)。中高齡者對於活躍老化課程認知與學習參與差異之研究:以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胡夢鯨(1996)。終身學習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胡夢鯨(2001)。成人高峰學習的理念與實施。成人教育雙月刊,59,12-19。
    胡夢鯨(2009)。樂齡精神。取自樂齡教育輔導團培訓講義。教育部委託專案,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中心,未出版,嘉義縣。
    范梅英(2019)。代間學習對樂齡學員主觀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某科技大學為例。中華大學氣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
    孫若馨(2017)。探索高齡者的學習主題偏好:新加坡快樂學堂樂齡學習者的心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172-176。
    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馬英華(2013)。藝文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觀光事業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系統。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張芬芬譯(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市:雙葉。
    張芳德(2011)。成人自主學習與個人知覺之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以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為例。私立東吳大學商學院 EMBA 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重修版)。台北市:東華。
    張家仁、蕭錫錡(1997)。自我導向學習的概念及其對成人教育的啟示。成人教育雙月刊,40,37-42。
    張家銘、邱思慈、孫美蓮(2009)。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成大體育學刊,43(1),26-42。
    張梅玲(2007)。老人自我概念、社會參與與自殺意念之探討。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張翰浚(2013)。高齡教育機構經營與發展―以臺東地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市。
    張靜如(2016)。高齡女性志工服務之轉化學習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嘉義縣。
    張麗卿(2017)。樂齡學習對銀髮族幸福感之研究探討--以基隆樂齡大學為例。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宜蘭縣。
    張鐸嚴(2000)。高齡化社會中高齡者的終身學習策略與規劃。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8,1-22。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
    教育部(2012)。樂齡自主學習團體的理念與實務運作。教育部。網址: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60401090026977.pdf
    教育部(2017)。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80205113953507.pdf
    教育部(2018)。推動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終身學習活動試辦計畫-草案。樂齡學習網,取自: 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教育部(2018)。教育部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申辦樂齡學習中心實施計畫。
    樂齡學習網,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91007091619813.pdf
    教育部(2019)。108 年樂齡學習北區輔導團樂齡學習核心課程規劃師培訓計畫。
    樂齡學習網,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EduMoreNewsDataRead?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20)。即時新聞:快樂學習,夢想起飛。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4CD58A5541FBF14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2020)。教育部樂齡中程發展計劃。樂齡大學運作手冊。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80205113953507.pdf
    梁明皓(2016)。高齡教育教師角色知覺、老化態度與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成人教育學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市:小畢空間出版社。
    郭玉雀(2017)。退休人士參與學位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郭秀珍(2014)。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麗玲(2002)。成功自我導向學習與五行。台北市:秀威資訊。
    陳巧倫(2012)。臺灣樂齡學習─爺爺奶奶的新天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9,10-15。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嘉義縣。
    陳幼梅(2016)。高雄市中年女性自我導向學習與幸福感關係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延誌(2017)。高齡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縣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明蕾(1999)。一個新的學習典範:觀點轉化學習理論。成人教育學刊,3,1-31。
    陳欣蘭(2006)。從諾爾斯的自我導向學習看成人學習者在創意教學中的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明新學報,32,51-63。
    陳欣蘭、洪筠茹(2016)。樂齡氣功自主學習團體運作成效探討。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2),135-136。
    陳姿伶(2012)。知識社會下自主學習意涵及模式之探討。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148 期。
    陳玲璋(2015)。以轉化學習提升大學生之公民素養。通識教育學刊,16,73-94。
    陳若男(2011)。國小資優生自我引導學習與鷹架支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茂祥(2001)。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及其在成人教育上的啟示。朝陽學報,11(6),65-89。
    陳清惠、胡夢鯨(2014)。從活躍老化觀點探討高齡者參與樂齡課程之學習歷程與成效:以嘉義縣水上鄉樂齡學習示範中心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3,1-45。
    陳清惠、高淑真、胡夢鯨(2017)。樂齡學習中心學員參與健康促進課程對其健康信念與行為之影響:以高血壓課程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8,85-134。
    陳嘉彌、魏惠娟(2015)。樂齡大學學員基本知能學習需求與生活品質之探索性研究。實踐博雅學報,22,65-79。
    陳藝玲(2007)。老人教育對老人的功能之初探~以臺北縣松年大學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雪雅(2015)。高齡教學專業人才培訓之研究:Kirkpatrick 的學習層面之評估。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黃富順(1996)。成人發展與適應。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富順(1997)。高齡學習者的心理特性,載於老人的社區經營與教育參與研討會手冊,119-132。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2)。成人心理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4)。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7)。各國高齡教育。台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學。台北市:五南。
    黃富順(2010)。樂齡大學運作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黃富順、楊國德(2011)。高齡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聖棠、林寶玉(2018)。樂齡者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影響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南亞學報,38,13-38。
    黃錦山(2004)。法應第三年齡大學發展歷史之探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1-23。
    黃寶嬋(2017)。在新住民女性知覺社會支持、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自我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市。
    楊千霈(2012)。樂林大學課程規劃者對於活樂老化學習課題的認識與規畫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
    楊世承(2016)。高齡者參與木球運動自主學習團體動機、特徵與困境之研究:以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社區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7,37-79。
    楊國德(1999)。老人學習及社會參與的新契機。成人教育,48,51-52。
    楊國德(2008)。高齡社會的非正規教育發展策略。研習資訊,25(3),1-8。
    楊國德(2013)。國際高齡學習服務的發展趨勢,終身教育促進會主辦 2013 年終身學習世紀峰會論文。
    楊國德(2014)。中華民國教育年報。297 - 326。
    楊國賜(1990)。從終生教育的理念析論未來的成人教學。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老人教育。台北市:師大師苑。
    楊凱蓁(2018)。高齡者學習參與、自我價值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惠君(譯)(2004)。終身學習全書:成人教育總論 。台北市:商周出版。
    楊舒帆(2016)。轉化學習觀點下的澳洲工作假期與生態打工換宿。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開蓁、林宜穎(2018)。高齡者的學習參與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自我價值為中介變項。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49,89-119。
    楊蕙芬、劉雅文(2019)。以社區為場域之老人轉化學習歷程―以宜蘭縣尾塹社區為例。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7(1),451。
    楊麗嘉(2018)。女性新住民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某自主性學習團體」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怡宣(2013)。自我導向學習在社群網路中建構個人學習網絡之實踐—以Facebook 粉絲專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葉瑞枝(2010)。學校志工服務之學習歷程研究 — 以新竹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
    劉伶姿(1999)。英國的第三年齡大學。成人教育,49,8-14。
    劉明超(2012)。新北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現況與評鑑指標權重之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77,1-26。
    樂齡學習網(2020)。樂齡學習中心。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eniorCenter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妍妮(2017)。延長退休年齡的中高齡者對生活期望與轉化學習之調查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1),71。
    蔡秀媛(2002)。轉化學習之理論與應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389-404。
    蔡明昌(2000)。成人意識的改變與批判反省能力的培養-轉換學習理論的探討。成人教育,43,44-52
    蔡莉芬(2006)。高齡者參與休閒教育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長青學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莉莉(2012)。第一型糖尿病和家人生命意義之轉化學習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麗晴(2013)。當代台灣高齡學習教學者理想圖像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南投縣。
    鄧運林(1995)。成人教學與自我導向學習。台北市:五南。
    鄭羽埍(2010)。我國樂齡學習資源中心課程類型、學習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鄭韻玫(2001)。中年生涯轉換者工作價值轉化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盧靖宜、李雅慧(2016)。高齡者持續參與學習之因素及其對高齡教育課程規劃之啟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刊,2(2),49-65。
    賴明珠(2008)。專題式 BIG6 學習策略輔助國小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效益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謝秀足(2018)。台南市高齡者參與學習後轉化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謝欣潔(2018)。高齡者社會互動與寂寞感之研究:社會行銷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
    謝鈐紘(2017)。高齡者的學習與轉化歷程之研究生活品質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鍾秀琴(2011)。大臺南市樂齡者學習成效及幸福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顏朱吟(2005)。Paulo Freire 與 Ivan Illich 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成人教育之啟示與貢獻。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4,152-174。
    顏國樑、游月鈴(2015)。桃園縣國民小學經營樂齡學習中心執行現況及成效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9,174-201。
    顏寧(譯)(2005)。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作者:Sharan B.Merriam)。台北市:五南。
    魏惠娟(2009)。活力老化系列報導之二。樂齡會訊,2。嘉義縣:台灣樂齡發展協會。
    魏惠娟(2012)。臺灣樂齡學習。台北市:五南。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2010)。樂齡學習中心志工手冊。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陳冠良、蔡佳旂、陳宏婷、王聲柔(2011)。樂齡學習系列教材7:樂齡學習中心工作手冊。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等(2010)。樂齡行動輔導團第二年專案計畫期末報告書。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社教司委託專案報告。
    魏惠娟、胡夢鯨、陳冠良(2010)。臺灣樂齡學習中心課程之分析:McClusky 需求幅度理論的應用。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5,115-150。
    魏惠娟、黃錦山、莊雅婷(2007)。我國人口結構變遷與教育政策之研究子計畫八一 高齡教育發展之研究。教育部。
    蘇暐婷(2016)。高齡者參與活躍老化方案之成效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英文部分
    Baltes, P.B & Smith, J. (1990). Towards a psychology of wisdom and its ontogenesis. In R.J. Sternberg (Ed.), Wisdom:Its natur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87-120.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umgartner, L. M. (2001). An update on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New Update on Adult Learning Theory, 8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erkman, L. F. (2000). Which influences cognitive function: living alone or being alone? The Lancet, 355(9212), 1291-1292.
    Bonham, A. E. (1989).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among selected cognitive and learning style of adults: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UMI:Ml.
    Brockett & Hiemstra. (1991). Self-Direction in Adult Learning:Perspectives 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Routledge.
    Brookfield, (1984). Self-directed adult learning:A critical paradigm.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 59-71.
    Camargo, M.C., Lima-Silva, T.B., Ordonez, T.N., Batistoni, S.S.T., Yassuda, M.S., Melo, R.C, Lopes, A. Costa Domingues, M.A.R., & Cachioni, M. (2018).
    Beliefs, Perceptions, and Concepts of Old Age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Psychology & Neuroscience, 11(4), 417-425. Retrieved from:http://dx.doi.org/10.1037/pne0000117
    Candy, P. C. (1991).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andy, P.C. (1989). Constructivism and the Study of Self-Direction in Adult Learning.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21, 95-116.
    Clark, M.C. (1993).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 47-5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ranton, P. (199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teachers of adults. San Franscisco: Jossey-Bass.
    Darkenwald, G.G. & Gavin, W.J. (1987). Dropout as a function of discrepancies between ex0pectations and actual experience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7(3), 152-163.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Collier Books.
    Fischer, G. (2006). Supporting self-directed learners and learning communities with sociotechnical environmen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l (1), 31-64.
    Green, R. E. & Enderline, M. A. (1980). A new bottle for good wine. Lifelong Learning, 31, 12-15.
    Guglielmino,L.M. (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Gulnar, B., Balci, S., & Cakir, V. (2010). Motivations of Facebok, You Tube and similar web sites users. Bilig, 54, 161-184.
    Illich, I. (1970). Deschooling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Jarvis, P. (1992). Paradixes of Learning: On Becoming an Individual in Soc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nowles, M.S.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ders and teachers. New Yokr: Cambridge Association Press.
    Kolb, D.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rcelo de Maio Nascimento & Eleftheria Giannouli(2019). Active aging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The Brazilian model.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45(1), 11-21. DOI:10.1080/03601277.2019.1572998
    Merielli, C. C. (2018). Beliefs, Perceptions, and Concepts of Old Age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University of São Paulo.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1037/pne0000117
    Merriam, S.B. & Caffarella, R.S. (1991).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Comprehensive Guid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zirow, J. (1975). Education for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Women’s Reentry Programs in Community Colleges. New York: Center for Adult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Mezirow, J. & Associates. (1990).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lthood: A guide to transformative and emancipatory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ezirow, J. (1981). A critical theory of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32, 3-24.
    Mezirow, J.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zirow, J. (2000). Learning to think like an adult-core concepts of transformation theory. In J. Mezirow (Ed).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p3-3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zirow, J. (2009).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in practice: Insights from community, workplace, and higher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ler, N. & Boud, D. (eds.) (1996). Working with Experience: Animating Learning. New York: Routledge.
    Roberson, D. N. and Merriam, S. B. (2005),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process of older, rural adult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55(4), 269-287.
    Taylor, E. (2000). Analyzing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 In J.Mezirow & Associates(eds.).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a Theory in Progress(285-32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Taylor, E.W. (1994).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A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proces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4(3), 154-174.
    Tough, A.M. (1989). The Adult’s learning projects. (2nd ed.). Toront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U3A. (2018). Learning not lonel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hMj-Q0v-Q)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