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慧媛
YANG, HUI-YUAN
論文名稱: 民國四川團練之研究(1912~1936)
指導教授: 呂實強
Lu, Shih-C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畢業學年度: 7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7
中文關鍵詞: 團練四川地方自衛地方武力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團練的產生是在國家正規武力無法勝任維護社會安定時,因應事實需要所興起的地方
    武裝自衛組織。四川為團練興起之地,且自古號稱天府,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及人文
    條件,惟自清中葉至民國廿四年以前,經歷各種盜匪蹂躪,國體的變革,軍閥長期的
    割據、混戰與共匪的侵擾,提供了團練發展的最佳成長環境。故本文擬就四川政局長
    期的發展為背景,探討以士紳為主導的團練演變之過程,並針對團練的特質及運作情
    況做一深入探討,望有助於十九世紀以來,地方自衛力量的演變及民國以降四川持續
    動亂真象之瞭解。
    本分共分五章,除緒論結論外,第一章就清代團練的演變及其特質加以分析。第二章
    探討清末民初迄北伐之前,分述保路運動發生的主因、防區割據時期,地方團練的調
    整適應,並針對善後公約中有關團務方面,說明軍閥對團練的控制情況及團練因應之
    道。第三章就北伐前後,國府對整理川政的重視,探討防區時代,團練的發展趨向;
    並以劉湘的廿一軍區團務改革為例,說明團練在適當的引導及運用下,可以發揮應有
    的功效。其次分析國府進入四川後,藉行政督察專員區的設置,打破防區割據奠定國
    府在四川的基礎,進而分析國府為統一地方武力,實施保安制度,進行團練改編,及
    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
    本文應用的資料,以目前國內公藏的四川志為主,並輔以相關原始資料,如四川省政
    府公報、四川月報,以及當代期刊、報紙,今人相關之中 外論著、專文等。
    本文對四川團練在鞏固地方基層方面,予以正面的肯定。由四川團練的長期發展,可
    知政府若能以民界的利益、地方的福祉為基本考量,給予團練合理的領導與運用,不
    但有益於地方治安之維護,在遇有大規模亂事時,亦有輔助正規軍協剿的作用,團練
    是地方基層不可忽視的安定力量。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